印度 人物列表
泰戈尔 Rabindranath Tagore达摩 Dharma般剌蜜帝 Banlamidi
罽宾沙门佛陀多罗 Fishnet Binsha door Buddha doro迦叶摩腾 Mahākāśyapa Matanga瞿昙般若流支 Gautama stream support Wisdom
维摩诘 Offerings阿育王 Ashoka释迦牟尼 Sakyamuni
基兰·德赛 Kiran Desai什维·库马尔 什维库马尔拉斯金·邦德 Ruskin Bond
法天 Heaven施护 Dānapāla法贤 Faxian
达摩笈多 Dharma Gupta昙无谶 Dharmaksema求那毗地 Gunaviddhi
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真谛 Paramārtha竺律炎 Zhu Yan Law
僧伽斯那 That monk 伽斯佛陀扇多 Buddhasanta地婆诃罗 Divakara
马鸣 Asvaghosa僧伽跋澄 Samgha-varti法救 Dharmatata
竺叔兰 Zhu Shulan月婆首那 Upas/u^nya菩提流支 Bodhiruci
笈多 Dharmagupta法月 Dharmacandra菩提流志 Bodhiruci
金刚智 Vajrabodhi克里希那穆提 Jiddu Krishnamurti佛陀什
奇坦·巴哈特伊恩·麦克米兰埃米·清崎
爱德华·卢斯阿玛蒂亚·森法护 Dharmagupta
阿质达霰 Ajitasena龙树 Nāgārjuna护法 Dharmapala
世友
求那跋陀罗
印度 南朝宋  (394年468年)

阅读求那跋陀罗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求那跋陀罗(394—468)】
  求那跋陀罗(意译功德贤),中天竺人,本是婆罗门,因读《阿毗昙杂心论》有了体会,改信佛法。出家学小乘,后又深通大乘,当时的人都尊称他为摩诃衍。刘宋元嘉十二年(435)他经过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等地泛海到达广州,住在云峰山的云峰寺。广州刺史车朗报告于宋文帝,文帝就派人接他到南京,安顿在祇垣寺。当时的博学名士颜延之对他很敬仰,宋室的彭城王义康和谯王义宣也尊他为师,这样使他的译经工作很快就开始了。
  他最初在祇垣寺,集义学诸僧译出《杂阿含经》五十卷(《开元录》载“于瓦官寺译,梵本法显赍来”。现存本实只四十八卷,其中第二十三与第二十五两卷,是求那跋陀罗译的《无忧王经》误抄进去的)。接着在东安寺译出《大法鼓经》二卷、《相续解脱经》二卷。元嘉十三年(436)由丹阳郡尹何尚之为施主,在他那里译出《胜鬘经》一卷。又在道场寺译出《央掘魔罗经》四卷、《楞伽经》四卷(《开元释教录》卷五说此经是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译)。当时有徒众七百余人,宝云传语,慧观笔受,“往复咨析,妙得本旨”(见《高僧传》卷三)。元嘉二十三年(446)谯王义宣出镇荆州,请他同去,安顿在辛寺。他在那里译出《无忧王经》一卷、《八吉祥经》一卷(现存本误题僧伽婆罗译)、《过去现在因果经》四卷,常由他的弟子法勇传译度语。除以上九部六十八卷以外,据《李廓录》记载,确为求那跋陀罗译的书还有《大方广宝箧经》二卷、《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三卷和旧题作出于《小无量寿经》的《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一卷。总计十二部七十三卷,现今都存在。《高僧传》载他还译出一卷《无量寿》(即《小无量寿经》)、《泥洹》、《现在佛名》、《第一义五相略》等,均已散佚。至于《长房录》载《老母女六英经》、《申日儿本经》等十七种也是他所译,那是不足信的。另外《李廓录》、《长房录》记载他所译的《虚空藏菩萨经》等二十一种,现在都是缺本,确否待考。
  他在荆州,还应谯王义宣之请,讲过《华严》等经,弟子法勇传译,僧念为都讲,虽然要靠译人传言,但能往返表达出玄妙的义解。孝建初(454),谯王阴谋作乱,经他劝阻不听;并因他在群众中的威信很高,逼着他一道东下。后来王玄模督军打败了谯王义宣,依着孝武帝预先发布的命令,护送求那跋陀罗重回南京。他在荆州时写给谯王的信都有记录,没有片言只字牵涉到军事,孝武帝后来查明了越发敬重他。有一次问他想念谯王否,他回答说:“受供十年,何可忘德,请许为之烧香三年”。孝武帝重他的义气也就慨然允许了。明帝泰始四年(468)卒,年七十五岁。
  求那跋陀罗的翻译比较质直,但仍不失原意。所以法慈说他“又谨传译,字句虽质而理妙玄博”(见《出三藏记集》卷九《胜鬘经序》)。象他在《楞伽经》中翻译“如来藏识藏”、“识藏名如来藏”等用语,虽然“识藏”二字没有照汉文的意义倒转过来,而有“回文未尽”之嫌,可是比较元魏菩提留支译的“如来藏识不在阿黎耶识中”,把阿赖耶与如来藏截然划分为二,就显得符合于原意了。这也可见法慈评语之正确。
  求那跋陀罗的翻译能够有系统地传播他所宗的瑜伽一系学说的。这一系学说的构成,来源有:上座部的禅法,以《杂阿含经》作依据;从如来藏发展为藏识的说法,以《央掘魔罗经》、《胜鬘经》作依据;从胜义谛无性发展为三自性的说法,以《相续解脱经》(即《解深密经》)作依据。这些经典求那跋陀罗都译了出来。最后瑜伽学系通过唯心所现的理论,组织独到的禅观法门,详细叙述于《楞伽经》,求那跋陀罗对它更一字不遗地做了直译功夫。这在修辞方面虽没有能够文从字顺,但就意义言,可算是很忠实于原本的。由于求那跋陀罗传播了这一禅法的种子,后来得到达摩、慧可等人的培养,形成一派专讲《楞伽经》的楞伽师,终至蜕化为中国的禅宗。在楞伽师的传承里,本来就认求那跋陀罗为第一代祖师,并传有他所教导的“禅训”,说了一些安心的方法,成为楞伽师理论的重要根据。由这些事实,可见求那跋陀罗不单是个禅师,并还是中国佛教中的一位宗师,他和菩提留支、真谛等的地位是不相上下的。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