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释家类>> 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   印度 India   南朝宋   (394年468年)
杂阿含经 Sajyuktāgama
  《杂阿含经》的梵语名为 Sajyuktāgama。Sajyukta 有二义:相应的(事相应的),杂处的(间厕鸠集的)。āgama 义为“传来的圣教”或“传来的圣教集”。它是部派佛教四部《阿含经》之一。
  
  汉传版本
  
  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在元嘉二十年(443年)于杨都祇洹寺口述,宝云传译汉文,慧观笔录,共五十卷。属于根本说一切有部。
  
  另有十六卷本《别译杂阿含经》,译者失传,译出的时间可能早于五十卷本,有人认为它属于饮光部。
  
   内容
  
  全经包括五十一相应,乃佛陀在世时对弟子所说的重要教理,以“五蕴”、“六入处”、“十八界”为禅观,对“缘起”、“四圣谛”的阐释,了知一切法是“无常”、“苦”、“空”、“无我”,从而获得真正的解脱。《杂阿含经》是禅修的经典,文章精简杂录,超过一千三百多篇经文,包含:“五阴诵”、“六入处诵”、“杂因诵”、“道品诵”、“八众诵”等。
  
   经卷整编
  
  依据印顺法师著《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与《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和《佛光电子大藏经·阿含藏》中杨郁文撰《杂阿含经题解》:
  整编后
  卷号 通行本
  卷号 整编后经号 通行本经号 九分教 相应教 九事 七诵
  1 1~32 1~32 修多罗 阴相应 有情事 五阴诵
  2 10 33~49 256~272 修多罗
  3 50~78 59~87 修多罗
  4 2 79~104 33~58 修多罗
  5 105~112 103~110 修多罗
  6 113~131 111~129 记说 罗陀相应 佛所说诵(上)
  132~134 130~132 记说 断知相应(上)
  135~140 133~138 记说 见相应
  7 141~173 139~171 记说
  174~189 172~187 记说 断知相应(下)
  8 190~231 188~229 修多罗 六入处相应 受用事 六入处诵
  9 232~257 230~255 修多罗
  10 43 258~271 1164~1177 修多罗
  11 272~281 273~282 修多罗
  12 13 282~320 304~342 修多罗
  13 12 321~341 283~303 修多罗 因缘相应 生起事 杂因诵
  14 342~363 343~364 修多罗
  15 364~369 365~370 修多罗
  370~377 371~378 修多罗 食相应 安住事
  378~405 379~406 修多罗 谛相应 染净事
  16 406~442 407~443 修多罗
  443~453 444~454 修多罗 界相应 差别事
  17 454~464 455~465 修多罗
  465~488 466~489 修多罗 受相应
  18 489~499 490~500 记说 舍利弗相应 说者事 弟子所说诵
  500~502 501~503 记说 目揵连相应
  19 503~533 504~534 记说
  534~535 535~536 记说 阿那律相应
  20 536~544 537~545 记说
  545~554 546~555 记说 大迦旃延相应
  555~557 556~558 记说 阿难相应
  21 558~564 559~565 记说
  565~574 566~575 记说 质多罗相应
  22(佚) 23 阿育王传 604 记说 ……(缺)
  天相应(上)(缺) 佛所说诵(中)
  23 31 575~586 861~872 记说 天相应(下)
  587~605 873~891 记说 修证相应
  606~615 892~901 记说 入界阴相应
  616~618 902~904 记说 不坏净相应(上)
  24 619~653 605~639 修多罗 念处相应(上) 所说事 道品诵
  25(佚) 25 阿育王传 640~641 修多罗 念处相应(下)(缺)
  正勤相应(缺)
  如意足相应(缺)
  根相应(上)(缺)
  26 654~672 642~660 修多罗 根相应(下)
  673~715 661~703 修多罗 力相应
  716~723 704~711 修多罗 觉支相应
  27 724~759 712~747 修多罗
  28 760~808 748~796 修多罗 圣道分相应
  29 809~812 797~800 修多罗
  813~827 801~815 修多罗 安那般那念相应
  828~841 816~829 修多罗 学相应
  30 842~844 830~832 修多罗
  845~872 833~860 修多罗 不坏净相应(中)
  31 41 873~887 1121~1135 记说 不坏净相应(下) 佛所说诵(下)
  888~896 1136~1144 记说 大迦叶相应
  32 897~898 905~906 记说
  899~908 907~916 记说 聚落主相应
  909~910 917~918 记说 马相应
  33 911~918 919~926 记说
  919~928 927~936 记说 释氏相应
  929~931 937~939 记说 无始相应
  34 932~948 940~956 记说
  949~956 957~964 记说 婆蹉种出家相应
  957~961 965~969 记说 外道出家相应
  35 962~971 970~979 记说
  972~984 980~992 记说 杂相应
  36 47 985~989 1241~1245 记说
  990~1008 1246~1264 记说 譬喻相应
  1009~1010 1265~1266 记说 病相应
  37 1011~1026 1023~1038 记说
  1027~1049 1039~1061 记说 业报相应
  38 1050~1068 1062~1080 祇夜 比丘相应 众会事 八众诵
  39 1069~1071 1081~1083 祇夜
  1072~1091 1084~1103 祇夜 魔相应
  40 1092~1108 1104~1120 祇夜 帝释相应
  41 46 1109~1112 1222~1225 祇夜
  1113~1127 1226~1240 祇夜 刹利相应
  42 1128~1133 1145~1150 祇夜
  1134~1146 1151~1163 祇夜 婆罗门相应
  43 4 1147~1161 88~102 祇夜
  44 44 1162~1171 1178~1187 祇夜
  1172~1181 1188~1197 祇夜 梵天相应
  45 1182~1191 1198~1207 祇夜 比丘尼相应
  1192~1205 1208~1221 祇夜 婆耆舍相应
  46 36 1206~1207 993~994 祇夜
  1208~1235 995~1022 祇夜 诸天相应
  47 22 1236~1263 576~603 祇夜
  48 1264~1290 1267~1293 祇夜
  49 1291~1315 1294~1318 祇夜
  1316~1321 1319~1324 祇夜 夜叉相应
  50 1322~1327 1325~1330 祇夜
  1328~1359 1331~1362 祇夜 林相应
  
  吕澂在1923年著《杂阿含经刊定记》中依据《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中的摄颂(嗢拖南,udāna)整理了经卷次序,并整编为四分十诵:
  五取蕴
  六处
  因缘
  相应分 五取蕴诵
  六处诵(旧题六入诵第二)
  缘起诵(旧题杂因诵第三)
  食诵
  谛诵
  界诵
  佛弟子所说
  佛所说分 佛弟子所说诵(旧题弟子所说诵第四)
  佛所说诵
  道品分 念住等诵(旧题诵道品第五)
  结集分 八众诵
  
   影响
  
  《阿含经》在中国自隋唐后被视为小乘佛教经典,流传不广。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杂阿含经》在佛灭后“五百集结”中是最早集成的,是研究原始佛教的主要依据。
  
   重估
  
  印顺法师在《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中认为,“四阿含经,一向以为是同时集成的,但在近代研究中,虽意见不完全一致,而同认为成立是有先后的。关于四阿含经集成的先后,‘瑜伽论摄事分’中,意外的保存了古代的结集传说,启示了一项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四阿含是以‘杂阿含经’为根本的。”
  
  印顺法师在《杂阿含经论会编(上)》自序中认为:“‘杂阿含经’(即‘相应阿含’,‘相应部’),是佛教界早期结集的圣典,代表了释尊在世时期的佛法实态。佛法是简要的,平实中正的,以修行为主,依世间而觉悟世间,实现出世的理想──涅槃。在流传世间的佛教圣典中,这是教法的根源,后来的部派分化,甚至大乘“中观”与“瑜伽”的深义,都可以从本经而发见其渊源。这应该是每一位修学佛法者所应该阅读探究的圣典。”
  
   注释
  
   1. ^ 《摩诃僧祇律》:尔时佛告舍利弗。有如来不为弟子广说修多罗、祇夜、授记、伽陀、忧陀那、如是语、本生、方广、未曾有经。
   《四分律》:佛告舍利弗。拘那含牟尼佛随叶佛。不广为诸弟子说法。契经。祇夜经。授记经。偈经。句经。因缘经。本生经。善道经。方等经。未曾有经。譬喻经。优波提舍经。
   《五分律》:舍利弗。拘楼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广为弟子说法。无有疲厌所谓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忧陀那。尼陀那。育多伽婆。本生。毗富罗。未曾有。阿婆陀那。忧波提舍。
   《杂阿含经》1138经:佛告二比丘。汝等持我所说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多伽.毗富罗.阿浮多达摩.优波提舍等法。而共诤论。
   《大毗婆沙论》:佛教名何法。答谓名身句身文身。次第行列。次第安布。次第连合。此则总显。佛教作用。契经。应颂。记说。伽他。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契经云何。谓诸经中散说文句。……应颂云何。谓诸经中依前散说契经文句后结为颂。而讽诵之。即结集文结集品等。……记说云何。谓诸经中诸弟子问如来记说。或如来问弟子记说。或弟子问弟子记说。化诸天等问记亦然。若诸经中四种问记。若记所证所生处等。
   《长阿含经·众集经》:复有四法。谓四记论。决定记论。分别记论.诘问记论.止住记论。《中阿含经·大品·说处经》:若使此贤者一向论使一向答者。分别论分别答者。诘论诘答者。止论止答者。如是此贤者得共说。亦得共论。《大毗婆沙论》:云何名应一向记问。此问应以一向记故。……云何名应分别记问。此问应以分别记故。……云何名应反诘记问。此问应以反诘记故。……云何名应舍置记问。此问应以舍置记故。
   《瑜伽师地论》:“契经者。谓贯穿义长行直说。多分摄受意趣体性。应颂者。谓长行后宣说伽他。又略摽所说不了义经。记别者。谓广分别略所摽义。及记命过弟子生处。”“云何契经。谓薄伽梵于彼彼方所。为彼彼所化有情。依彼彼所化诸行差别。宣说无量蕴相应语处相应语。缘起相应语食相应语。谛相应语界相应语。声闻乘相应语独觉乘相应语。如来乘相应语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等相应语。不净息念诸学证净等相应语。结集如来正法藏者。摄聚如是种种圣语。为令圣教久住世故。以诸美妙名句文身。如其所应次第安布次第结集。谓能贯穿缝缀种种能引义利。能引梵行。真善妙义。是名契经。云何应颂。谓于中间或于最后宣说伽他。或复宣说未了义经。是名应颂。云何记别。谓于是中记别弟子命过已后当生等事。或复宣说已了义经。是名记别。”
   2. ^ 《瑜伽师地论》摄事分:杂阿笈摩者。谓于是中世尊观待彼彼所化。宣说如来及诸弟子所说相应。蕴界处相应。缘起食谛相应。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入出息念学证净等相应。又依八众说众相应。后结集者为令圣教久住。结嗢拖南颂。随其所应次第安布。当知如是一切相应略由三相。何等为三。一是能说。二是所说。三是所为说。若如来若如来弟子是能说。如弟子所说佛所说分。若所了知若能了知。是所说。如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分。及道品分。若诸苾刍天魔等众。是所为说。如结集品。如是一切粗略标举能说所说及所为说。即彼一切事相应教间厕鸠集。是故说名杂阿笈摩。即彼相应教。复以余相处中而说。是故说名中阿笈摩。即彼相应教。更以余相广长而说。是故说名长阿笈摩。即彼相应教更以一二三等渐增分数道理而说。是故说名增一阿笈摩。如是四种师弟展转传来于今。
   3. ^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又复应知诸佛语言九事所摄。云何九事。一有情事。二受用事。三生起事。四安住事。五染净事。六差别事。七说者事。八所说事。九众会事。有情事者谓五取蕴。受用事者谓十二处。生起事者谓十二分事。缘起及缘生。安住事者谓四食。染净事者谓四圣谛。差别事者谓无量界。说者事者谓佛及彼弟子。所说事者谓四念住等菩提分法。众会事者所谓八众。一刹帝利众。二婆罗门众。三长者众。四沙门众。五四大天王众。六三十三天众。七焰摩天众。八梵天众。
   4.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自余经法。世尊或于王宫聚落城邑处说。此阿难陀今皆演说。诸阿罗汉同为结集。但是五蕴相应者。即以蕴品而为建立。若与六处十八界相应者。即以处界品而为建立。若与缘起圣谛相应者。即名缘起而为建立。若声闻所说者。于声闻品处而为建立。若是佛所说者。于佛品处而为建立。若与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分相应者。于圣道品处而为建立。若经与伽他相应者。此即名为相应阿笈摩(旧云杂者取义也)。若经长长说者。此即名为长阿笈摩。若经中中说者。此即名为中阿笈摩。若经说一句事二句事乃至十句事者。此即名为增一阿笈摩。
   《大毗婆沙论》:伽他云何。谓诸经中结句讽颂彼彼所说即驎颂等。
   《瑜伽师地论》:“讽颂者。谓以句说。或以二句或以三四五六句说。”“云何讽颂。谓非直说是结句说。或作二句或作三句或作四句或作五句或作六句等。是名讽颂。
   印顺《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杂事’分‘杂阿含经’为七品。以处、界为一品,那是顺于阿毗达磨论义的;然‘杂阿含经’(‘相应部’)旧义,界是应该与缘起合为一品的。“弟子所说”即“声闻品”;“如来所说”即“佛品”。“与伽他相应者”,脱落了“于伽他品而为建立”一句,即“伽他品”。七品的分立,与‘摄事分’是一致的。
   5. ^ “罗陀相应”、“断知相应”及“见相应”为如来记说“五阴”,附入于此。
   6. ^ 6.0 6.1 18卷至23卷为如来及弟子“记说”有关“六入处”、“因缘”、“食”、“谛”、“界”、“受”等,附入于“杂因诵”之后。
   7. ^ 31卷至37卷为如来记说有关修证等,附入于“道品诵”之后。
   8. ^ 杂阿含经中只有5卷保存了摄颂。
   9. ^ 僧肇《长阿含经序》:“杂阿含四分十诵。”
   《四分律》:杂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诸天、杂帝释、杂魔、杂梵王。集为杂阿含。
   《五分律》:此是杂说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说。今集为一部名杂阿含。
   《摩诃僧祇律》:文句杂者集为杂阿含。所谓根杂、力杂、觉杂、道杂。如是比等名为杂。
第1卷
  大正藏 第 02 册 No. 0099 杂阿含经
  
  No. 99
  杂阿含经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不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不能断苦。
  诸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堪任断苦。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越生.老.病.死怖。诸比丘。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不明.不离欲。如是受.想.行.识爱喜者。则爱喜苦。爱喜苦者。则于苦不得解脱。
  诸比丘。于色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
  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
  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诸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爱喜者。则爱喜苦。爱喜苦者。则于苦不得解脱。
  诸比丘。于色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无常及苦.空非我.正思惟
   无知等四种及于色喜乐
  (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未来色无常。况现在色。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色。不欲未来色。于现在色厌.离欲.正向灭尽。如是。过去.未来受.想.行.识无常。况现在识。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识。不欣未来识。于现在识厌.离欲.正向灭尽。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观。
  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观。
  圣弟子。如是观者。于色解脱。于受.想.行.识解脱。我说是等解脱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如是。诸比丘。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我所。
  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于受.想.行.识。厌者不乐。不乐则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受.想.行.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
  如是。比丘。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观。圣弟子。如是观者。于色解脱。于受.想.行.识解脱。我说是等为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众生于色不味者。则不染于色。以众生于色味故。则有染着。如是众生于受.想.行.识不味者。彼众生则不染于识。以众生味受.想.行.识故。彼众生染著于识。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色。以色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于色。如是受.想.行.识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识。以受.想.行.识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于识。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色。以色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色。如是受.想.行.识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识。以受.想.行.识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识。
  诸比丘。若我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出.不离。永住颠倒。亦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比丘。我以如实知此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自证得脱.得出.得离.得解脱结缚。永不住颠倒。亦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昔于色味有求有行。若于色味随顺觉。则于色味以智慧如实见。如是于受.想.行.识味有求有行。若于受.想.行.识味随顺觉。则于识味以智慧如实见。
  诸比丘。我于色患有求有行。若于色患随顺觉。则于色患以智慧如实见。如是受.想.行.识患有求有行。若于识患随顺觉。则于识患以智慧如实见。
  诸比丘。我于色离有求有行。若于色随顺觉。则于色离以智慧如实见。如是受.想.行.识离有求有行。若于受.想.行.识离随顺觉。则于受.想.行.识离以智慧如实见。
  诸比丘。我于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离.不出。永住颠倒。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比丘。我以如实知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我于诸天人.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以脱.以离.以出。永不住颠倒。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过去四种说厌离及解脱
   二种说因缘味亦复二种
  (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今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修不放逸已。当复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家.非家.出家。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快说此言。云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如是说耶。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若随使使者。即随使死。若随死者。为取所缚。比丘。若不随使使。则不随使死。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
  比丘白佛。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比丘白佛言。世尊。色随使使.色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为取所缚。
  世尊。若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如是。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比丘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
  比丘。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独在静处。精勤修习。住不放逸。精勤修习。住不放逸已。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家.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时。彼比丘即成罗汉。心得解脱。
  (一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所问如上。差别者。随使使.随使死者。则增诸数。若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不增诸数。
  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时。彼比丘白佛言。世尊。若色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增诸数。如是受.想.行.识。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增诸数。
  世尊。若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不增诸数。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不增诸数。如是。世尊。我于略说法中。广解其义。如是。乃至得阿罗汉。心得解脱。
  (一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有异比丘从坐起。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住不放逸。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家.非家.出家学道。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身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汝作是说。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于略说法中。广解其义。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住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汝如是说耶。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非汝所应之法。宜速断除。断彼法者。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时。彼比丘白佛言。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比丘白佛言。世尊。色非我所应。宜速断除。受.想.行.识非我所应。宜速断除。以义饶益。长夜安乐。是故。世尊。我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言。善哉。善哉。比丘。汝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者非汝所应。宜速断除。如是受.想.行.识非汝所应。宜速断除。断除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独一静处。精勤修习。住不放逸。精勤修习。住不放逸已。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正信.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时。彼比丘成阿罗汉。心得解脱。
  (一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从坐起。偏袒右肩。为佛作礼。却住一面。而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作如是说。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耶。
  时。彼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若非汝所应。亦非余人所应。此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时。彼比丘白佛言。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比丘白佛言。世尊。色非我.非我所应。亦非余人所应。是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如是受.想.行.识。非我.非我所应。亦非余人所应。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是故。我于如来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比丘。色非我.非我所应。亦非余人所应。是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如是受.想.行.识。非我.非我所应。亦非余人所应。是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独一静处。精勤修习。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时。彼比丘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从坐起。为佛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不放逸住已。思惟。所以善男子正信家.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汝今作是说。善哉。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耶。
  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结所系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时。彼比丘白佛言。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比丘白佛言。世尊。色是结所系法。是结所系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如是受.想.行.识结所系法。是结所系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是故我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是结所系法。此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如是受.想.行.识是结所系法。此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二○)
  深经亦如是说。
  (二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从坐起。为佛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不放逸住已。思惟。所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汝今作是说。善哉。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耶。
  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
  比丘白佛言。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比丘白佛言。世尊。色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如是受.想.行.识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是故我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若色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如是受.想.行.识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二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比丘名劫波。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比丘心得善解脱。世尊。云何比丘心得善解脱。
  尔时。世尊告劫波曰。善哉。善哉。能问如来心善解脱。善哉。劫波。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劫波。当观知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无常。正观无常已。色爱即除。色爱除已。心善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无常。正观无常已。识爱即除。识爱除已。我说心善解脱。劫波。如是。比丘心善解脱者。如来说名心善解脱。所以者何。爱欲断故。爱欲断者。如来说名心善解脱。
  时。劫波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
  尔时。劫波比丘受佛教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心善解脱。成阿罗汉。
  (二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罗睺罗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能令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
  佛告罗睺罗。善哉。善哉。能问如来。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令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耶。
  罗睺罗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罗睺罗。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罗睺罗。当观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观。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
  如是。罗睺罗。比丘如是知.如是见。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
  罗睺罗。比丘若如是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比丘是名断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
  时。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伽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罗睺罗。比丘。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
  罗睺罗白佛言。世尊为法主.为导.为覆。善哉。世尊当为诸比丘演说此义。诸比丘从佛闻已。当受持奉行。
  佛告罗睺罗。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罗睺罗白佛。唯然。受教。
  佛告罗睺罗。当观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
  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
  罗睺罗。比丘如是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超越疑心。远离诸相。寂静解脱。是名比丘断除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
  时。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使.增诸数非我.非彼结系.动摇
   劫波所问亦罗睺罗所问二经
  (二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为佛作礼。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多闻。云何为多闻。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问我多闻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当知。若闻色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如是闻受.想.行.识。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比丘。是名如来所说多闻。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二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所说法师。云何名为法师。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二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作礼。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法次法向。云何法次法向。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法次法向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于色向厌.离欲.灭尽。是名法次法向。如是受.想.行.识。于识向厌.离欲.灭尽。是名法次法向。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二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得见法涅槃。云何比丘得见法涅槃。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见法涅槃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佛告比丘。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槃。如是受.想.行.识。于识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槃。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二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名三蜜离提。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说法师。云何名为说法师。
  佛告比丘。汝今欲知说法师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比丘于色说厌.离欲.灭尽。是名说法师。如是于受.想.行.识。于识说厌.离欲.灭尽。是名说法师。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多闻.善说法向法及涅槃
   三蜜离提问云何说法师
  (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耆阇崛山中。
  时。有长者子名输屡那。日日游行。到耆阇崛山。诣尊者舍利弗。问讯起居已。却坐一面。语舍利弗言。若诸沙门.婆罗门于无常色.变易.不安隐色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故沙门.婆罗门作如是想。而不见真实。若沙门.婆罗门于无常.变易.不安隐受.想.行.识而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故沙门.婆罗门作如是想。而不见真实。
  若沙门.婆罗门于无常色.不安隐色.变易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所计而不见真实。于无常.变易.不安隐受.想.行.识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所计而不见真实。输屡那。于汝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输屡那。若无常。为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若无常.苦。是变易法。于意云何。圣弟子于中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于意云何。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
  答言。无常。
  若无常。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识若无常.苦。是变易法。于意云何。圣弟子于中见识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如是于色.受.想.行.识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舍利弗说是经已。长者子输屡那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长者子输屡那见法得法。不由于他。于正法中。得无所畏。从坐起。偏袒右肩。胡跪合掌。白舍利弗言。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优婆塞。我从今日已。尽寿命。清净归依三宝。
  时。长者子输屡那闻舍利弗所说。欢喜踊跃。作礼而去。
  (三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耆阇崛山。
  时。有长者子名输屡那。日日游行。到耆阇崛山。诣舍利弗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时。舍利弗谓输屡那。若沙门.婆罗门于色不如实知。色集不如实知。色灭不如实知。色灭道迹不如实知故。输屡那。当知此沙门.婆罗门不堪能断色。如是沙门.婆罗门于受.想.行.识不如实知。识集不如实知。识灭不如实知。识灭道迹不如实知故。不堪能断识。
  输屡那。若沙门.婆罗门于色如实知。色集如实知。色灭如实知。色灭道迹如实知故。输屡那。当知此沙门.婆罗门堪能断色。如是。输屡那。若沙门.婆罗门于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如实知。识灭如实知。识灭道迹如实知故。输屡那。当知此沙门.婆罗门堪能断识。
  输屡那。于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又问。若无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
  舍利弗言。若色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圣弟子宁于中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如是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又问。若无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
  又问。若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圣弟子宁于中见识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曰。不也。
  输屡那。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于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圣弟子于色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圣弟子于识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时。输屡那闻舍利弗所说。欢喜踊跃。作礼已。去。
  (三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耆阇崛山。
  时。有长者子名输屡那。日日游行。到耆阇崛山。诣舍利弗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时。舍利弗告输屡那。若沙门.婆罗门于色不如实知。色集不如实知。色灭不如实知。色味不如实知。色患不如实知。色离不如实知故。不堪能超越色。若沙门.婆罗门于受.想.行.识不如实知。识集不如实知。识灭不如实知。识味不如实知。识患不如实知。识离不如实知故。此沙门.婆罗门不堪能超越识。
  若沙门.婆罗门于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此沙门.婆罗门堪能超越色。若沙门.婆罗门于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此沙门.婆罗门堪能超越识。
  输屡那。于汝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无常者。为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若色无常.苦。是变易法。圣弟子于中宁有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于汝意云何。如是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
  答言。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圣弟子于中宁有是我.异我.相在不。答言。不也。
  输屡那。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于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
  输屡那。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于一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
  输屡那。圣弟子于此五受阴正观非我.非我所。如是正观。于诸世间无所摄受。无摄受者。则无所著。无所著者。自得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长者子输屡那闻舍利弗所说。欢喜踊跃。作礼而去。
  杂阿含经卷第一
  大正藏 第 02 册 No. 0099 杂阿含经
第2卷
  杂阿含经卷第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三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应于色病.苦生。亦不应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我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于意云何。色为是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若无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有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非我.非我所。如实观察。如实观察已。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余五比丘。色非有我。若色有我者。于色不应病.苦生。亦不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我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于意云何。色为是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若无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是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实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见非我.非我所。如是观察。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余五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支提竹园精舍。
  尔时。有三正士出家未久。所谓尊者阿?律陀.尊者难提.尊者金毗罗。
  尔时。世尊知彼心中所念。而为教诫。比丘。此心.此意.此识。当思惟此。莫思惟此。断此欲.断此色。身作证具足住。比丘。宁有色。若常.不变易.正住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是无常.变易.正住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是无常.变易之法。厌.离欲.灭.寂没。如是色从本以来。一切无常.苦.变易法。如是知已。缘彼色生诸漏害.炽然.忧恼皆悉断灭。断灭已。无所著。无所著已。安乐住。安乐住已。得般涅槃。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时。三正士不起诸漏。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摩偷罗国跋提河侧伞盖庵罗树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住于自洲。住于自依。住于法洲。住于法依。不异洲不异依。比丘。当正观察。住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何因生忧悲恼苦。云何有四。何故何系着。云何自观察未生忧悲恼苦而生。已生忧悲恼苦生长增广。
  诸比丘白佛。世尊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有色。因色系着色。自观察未生忧悲恼苦而生。已生而复增长广大。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颇有色常恒.不变易.正住耶。
  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比丘。色是无常。若善男子知色是无常已变易。离欲.灭.寂静.没。从本以来。一切色无常.苦.变易法知已。若色因缘生忧悲恼苦断。彼断已无所著。不着故安隐乐住。安隐乐住已。名为涅槃。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时。十六比丘不生诸漏。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竹园.毗舍离清净.正观察
   无常.苦.非我五.三.与十六
  (三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所以者何。比丘。若如法语者。不与世间诤。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云何为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比丘。色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谓色是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受.想.行.识。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是名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比丘。有世间世间法。我亦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非我咎也。
  诸比丘。云何为世间世间法。我自知。我自觉。为人演说。分别显示。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是比丘。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世间世间法。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是世间世间法。比丘。此是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我于彼盲无目不知不见者。其如之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人为卑下业。种种求财活命。而得巨富。世人皆知。如世人之所知。我亦如是说。所以者何。莫令我异于世人。
  诸比丘。譬如一器。有一处人。名为揵茨。有名钵。有名匕匕罗。有名遮留。有名毗悉多。有名婆阇那。有名萨牢。如彼所知。我亦如是说。所以者何。莫令我异于世人故。如是。比丘。有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知见而说。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我其如之何。
  比丘。云何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乃至不知不见。色无常.苦.变易法。是为世间世间法。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是世间世间法。比丘。是名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见。乃至盲无目者不知不见。其如之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种种子。何等为五。谓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自落种子.实种子。此五种子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新熟坚实。有地界而无水界。彼种子不生长增广。若彼种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中风。有水界而无地界。彼种子亦不生长增广。若彼种子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有地.水界。彼种子生长增广。
  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地界者。譬四识住。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何等为四。于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于受.想.行中识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比丘。识于中若来.若去.若住.若没.若生长增广。
  比丘。若离色.受.想.行。识有若来.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色界离贪。离贪已。于色封滞意生缚断。于色封滞意生缚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识无住处。不复生长增广。受.想.行界离贪。离贪已。于行封滞意生触断。于行封滞意生触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彼识无所住。不复生长增广。不生长故。不作行。不作行已住。住已知足。知足已解脱。解脱已。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著。无所取.无所著已。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我说彼识不至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所至趣。唯见法。欲入涅槃.寂灭.清凉.清净.真实。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封滞者不解脱。不封滞则解脱。云何封滞不解脱。比丘。攀缘四取阴识住。云何为四。色封滞识住。受.想.行封滞识住。乃至非境界故。是名封滞。故不解脱。云何不封滞则解脱。于色界离贪。受.想.行.识离贪。乃至清净真实。是则不封滞则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我于此五受阴。五种如实知。色如实知。色集.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
  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色。如是色如实知。云何色集如实知。于色喜爱。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云何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喜乐。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实知。云何色患如实知。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患如实知。云何色离如实知。若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如是色离如实知。
  云何受如实知。有六受身。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如是受如实知。云何受集如实知。触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实知。云何受味如实知。缘六受生喜乐。是名受味。如是受味如实知。云何受患如实知。若受无常.苦.变易法。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实知。云何受离如实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如是受离如实知。
  云何想如实知。谓六想身。云何为六。谓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是名想。如是想如实知。云何想集如实知。谓触集是想集。如是想集如实知。云何想味如实知。想因缘生喜乐。是名想味。如是想味如实知。云何想患如实知。谓想无常.苦.变易法。是名想患。如是想患如实知。云何想离如实知。若于想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想离。如是想离如实知。
  云何行如实知。谓六思身。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是名为行。如是行如实知。云何行集如实知。触集是行集。如是行集如实知。云何行味如实知。谓行因缘生喜乐。是名行味。如是行味如实知。云何行患如实知。若行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行患。如是行患如实知。云何行离如实知。若行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行离。如是行离如实知。
  云何识如实知。谓六识身。眼识身。耳.鼻.舌.身.意识身。是名为识身。如是识身如实知。云何识集如实知。谓名色集。是名识集。如是识集如实知。云何识味如实知。识因缘生喜乐。是名识味。如是识味如实知。云何识患如实知。若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如是识患如实知。云何识离如实知。谓于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识离。如是识离如实知。
  比丘。若沙门.婆罗门于色如是知.如是见。如是知.如是见。离欲向。是名正向。若正向者。我说彼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沙门.婆罗门于色如实知.如实见。于色生厌.离欲。不起诸漏。心得解脱。若心得解脱者。则为纯一。纯一者。则梵行立。梵行立者。离他自在。是名苦边。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身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云何比丘七处善。比丘。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灭道迹.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灭道迹.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
  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为色。如是色如实知。云何色集如实知。爱喜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云何色灭如实知。爱喜灭是名色灭。如是色灭如实知。云何色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色灭道迹。如是色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喜乐。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实知。云何色患如实知。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患如实知。云何色离如实知。谓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如是色离如实知。
  云何受如实知。谓六受。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如是受如实知。云何受集如实知。触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实知。云何受灭如实知。触灭是受灭。如是受灭如实知。云何受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受灭道迹。如是受灭道迹如实知。云何受味如实知。受因缘生喜乐。是名受味。如是受味如实知。云何受患如实知。若无常.苦.变易法。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实知。云何受离如实知。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如是受离如实知。
  云何想如实知。谓六想。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是名为想。如是想如实知。云何想集如实知。触集是想集。如是想集如实知。云何想灭如实知。触灭是想灭。如是想灭如实知。云何想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想灭道迹。如是想灭道迹如实知。云何想味如实知。想因缘生喜乐。是名想味。如是想味如实知。云何想患如实知。若想无常.苦.变易法。是名想患。如是想患如实知。云何想离如实知。若于想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想离。如是想离如实知。
  云何行如实知。谓六思身。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是名为行。如是行如实知。云何行集如实知。触集是行集。如是行集如实知。云何行灭如实知。触灭是行灭。如是行灭如实知。云何行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行灭道迹。如是行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行味如实知。行因缘生喜乐。是名行味。如是行味如实知。云何行患如实知。若行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行患。如是行患如实知。云何行离如实知。若于行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行离。如是行离如实知。
  云何识如实知。谓六识身。眼识。耳.鼻.舌.身.意识身。是名为识。如是识如实知。云何识集如实知。名色集是识集。如是识集如实知。云何识灭如实知。名色灭是识灭。如是识灭如实知。云何识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识灭道迹。如是识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识味如实知。识因缘生喜乐。是名识味。如是识味如实知。云何识患如实知。若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如是识患如实知。云何识离如实知。若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识离如实知。比丘。是名七处善。
  云何三种观义。比丘。若于空闲.树下.露地。观察阴.界.入。正方便思惟其义。是名比丘三种观义。是名比丘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取故生着。不取则不着。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比丘白佛。唯然。受教。
  佛告比丘。云何取故生着。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见色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色若变.若异。心亦随转。心随转已。亦生取着。摄受心住。摄受心住故。则生恐怖。障碍.心乱。以取着故。愚痴无闻凡夫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见识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识若变.若异。彼心随转。心随转故。则生取着。摄受心住。住已。则生恐怖.障碍.心乱。以取着故。是名取着。
  云何名不取不着。多闻圣弟子于色不见我.异我.相在。于色不见我.我所而取。不见我.我所而取色。彼色若变.若异。心不随转。心不随转故。不生取着。摄受心住。不摄受住故。则不生恐怖.障碍.心乱。不取着故。如是受.想.行.识。不见我.异我.相在。不见我.我所而取。彼识若变.若异。心不随转。心不随转故。不取着。摄受心住。不摄受心住故。心不恐怖.障碍.心乱。以不取着故。是名不取着。是名取着.不取着。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生则系着。不生则不系着。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若生则系着。愚痴无闻凡夫于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故。于色爱喜.赞叹.取着。于色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色若变.若异。心随变异。心随变异故。则摄受心住。摄受心住故。则生恐怖.障碍.顾念。以生系着故。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生系着。
  云何不生不系着。多闻圣弟子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实知故。不爱喜.赞叹.取着。不系我.我所而取。以不取故。彼色若变.若异。心不随变异。心不随变异故。心不系着。摄受心住。不摄受心住故。心不恐怖.障碍.顾念。以不生不着故。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不生不系着。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若诸沙门.婆罗门见有我者。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见我。诸沙门.婆罗门见色是我.色异我.我在色.色在我。见受.想.行.识是我识.异我.我在识.识在我。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见色是我.异我.相在。言我真实不舍。以不舍故。诸根增长。诸根长已。增诸触。六触入处所触故。愚痴无闻凡夫起苦乐觉。从触入处起。何等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
  如是。比丘。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触故。起有觉.无觉.有无觉.我胜觉.我等觉.我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觉。皆由六触入故。多闻圣弟子于此六触入处。舍离无明而生明。不生有觉.无觉.有无觉.胜觉.等觉.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已。先所起无明触灭。后明触觉起。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想.行.识受阴。若沙门.婆罗门以宿命智自识种种宿命。已识.当识.今识。皆于此五受阴。已识.当识.今识。我过去所经。如是色.如是受.如是想.如是行.如是识。若可阂可分。是名色受阴。指所阂。若手.若石.若杖.若刀.若冷.若暖.若渴.若饥.若蚊.虻.诸毒虫.风.雨触。是名触阂。是故阂是色受阴。复以此色受阴无常.苦.变易。诸觉相是受受阴。何所觉。觉苦.觉乐.觉不苦不乐。是故名觉相是受受阴。复以此受受阴是无常.苦.变易。诸想是想受阴。何所想。少想.多想.无量想。都无所有。作无所有想。是故名想受阴。复以此想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为作相是行受阴。何所为作。于色为作。于受.想.行.识为作。是故为作相是行受阴。复以此行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别知相是识受阴。何所识。识色。识声.香.味.触.法。是故名识受阴。复以此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
  诸比丘。彼多闻圣弟子于此色受阴作如是学。我今为现在色所食。过去世已曾为彼色所食。如今现在。复作是念。我今为现在色所食。我若复乐着未来色者。当复为彼色所食。如今现在。作如是知已。不顾过去色。不乐着未来色。于现在色生厌.离欲.灭患.向灭。多闻圣弟子于此受.想.行.识受阴学。我今现在为现在识所食。于过去世已曾为识所食。如今现在。我今已为现在识所食。若复乐着未来识者。亦当复为彼识所食。如今现在。如是知已。不顾过去识。不乐未来识。于现在识生厌.离欲.灭患.向灭。灭而不增。退而不进。灭而不起。舍而不取。
  于何灭而不增。色灭而不增。受.想.行.识灭而不增。于何退而不进。色退而不进。受.想.行.识退而不进。于何灭而不起。色灭而不起。受.想.行.识灭而不起。于何舍而不取。色舍而不取。受.想.行.识舍而不取。
  灭而不增。寂灭而住。退而不进。寂退而住。灭而不起。寂灭而住。舍而不取。不生系着。不系着已。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时。众多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我卑下.种子封滞.五转.七
   二系着及觉三世阴世食
  (四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信心善男子应作是念。我应随顺法。我当于色多修厌离住。于受.想.行.识多修厌离住。信心善男子即于色多修厌离住。于受.想.行.识多修厌离住。故于色得厌。于受.想.行.识得厌。厌已。离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信心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自念。我应随顺法。于色当多修厌住。于受.想.行.识多修厌住。信心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于色多修厌住。于受.想.行.识多修厌住已。于色得离。于受.想.行.识得离。我说是等。悉离一切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曰。若信心长者.长者子来问汝言。于何等法知其生灭。汝当云何答乎。
  阿难白佛。世尊。若有长者.长者子来问我者。我当答言。知色是生灭法。知受.想.行.识是生灭法。世尊。若长者.长者子如是问者。我当如是答。
  佛告阿难。善哉。善哉。应如是答。所以者何。色是生灭法。受.想.行.识是生灭法。知色是生灭法者。名为知色。知受.想.行.识是生灭法者。名为知识。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曰。若有诸外道出家来问汝言。阿难。世尊何故教人修诸梵行。如是问者。云何答乎。
  阿难白佛。世尊。若外道出家来问我言阿难。世尊何故教人修诸梵行。者。我当答言。为于色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故。世尊教人修诸梵行。为于受.想.行.识。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故。教人修诸梵行。世尊。若有外道出家作如是问者。我当作如是答。
  佛告阿难。善哉。善哉。应如是答。所以者何。我实为于色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故。教人修诸梵行。于受.想.行.识。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故。教人修诸梵行。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为汝说坏.不坏法。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色灭涅槃是不坏法。受.想.行.识是坏法。彼识灭涅槃是不坏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二)
  郁低迦修多罗。如增一阿含经四法中说。
  (五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于萨罗聚落村北申恕林中住。
  尔时。聚落主大姓婆罗门闻。沙门释种子于释迦大姓。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成无上等正觉。于此拘萨罗国人间游行。到婆罗聚落村北申恕林中住。又彼沙门瞿昙如是色貌名称。真实功德。天.人赞叹。闻于八方。为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诸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中。大智能自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为世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演说妙法。善哉应见。善哉应往。善应敬事。作是念已。即便严驾。多将翼从。执持金瓶.杖枝.伞盖。往诣佛所。恭敬奉事。到于林口。下车步进。至世尊所。问讯安不。却坐一面。白世尊曰。沙门瞿昙。何论何说。
  佛告婆罗门。我论因.说因。
  又白佛言。云何论因。云何说因。
  佛告婆罗门。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婆罗门白佛言。世尊。云何为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
  佛告婆罗门。愚痴无闻凡夫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爱乐于色。赞叹于色。染着心住。彼于色爱乐故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恼.苦。是则大苦聚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婆罗门。是名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
  婆罗门白佛言。云何为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佛告婆罗门。多闻圣弟子于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实知已。于彼色不爱乐.不赞叹.不染着.不留住。不爱乐.不留住故。色爱则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恼.苦灭。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婆罗门。是名有因有缘灭世间。是名有因有缘世间灭。婆罗门。是名论因。是名说因。
  婆罗门白佛言。瞿昙。如是论因。如是说因。世间多事。今请辞还。
  佛告婆罗门。宜知是时。
  佛说此经已。诸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礼足而去。
  (五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彼时。毗迦多鲁迦聚落有婆罗门来诣佛所。恭敬问讯。却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我有年少弟子。知天文.族姓。为诸大众占相吉凶。言有必有。言无必无。言成必成。言坏必坏。瞿昙。于意云何。
  佛告婆罗门。且置汝年少弟子知天文.族姓。我今问汝。随汝意答。婆罗门。于意云何。色本无种耶。
  答曰。如是。世尊。
  受.想.行.识本无种耶。
  答曰。如是。世尊。
  佛告婆罗门。汝言我年少弟子知天文.族姓。为诸大众作如是说。言有必有。言无必无。知见非不实耶。
  婆罗门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婆罗门。于意云何。颇有色常住百岁耶。为异生.异灭耶。受.想.行.识常住百岁耶。异生.异灭耶。
  答曰。如是。世尊。
  佛告婆罗门。于意云何。汝年少弟子知天文.族姓。为大众说。成者不坏。知见非不异耶。
  答曰。如是。世尊。
  佛告婆罗门。于意云何。此法彼法。此说彼说。何者为胜。
  婆罗门白佛言。世尊。此如法说。如佛所说显现开发。譬如有人溺水。能救获彼。能救迷方示路。闇慧明灯。世尊今日善说胜法。亦复如是显现开发。
  佛说此经已。毗迦多鲁迦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即从坐起。礼足而去。
  (五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波罗?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阴及受阴。云何为阴。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色阴。随诸所有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彼一切总说受.想.行.识阴。是名为阴。云何为受阴。若色是有漏.是取。若彼色过去.未来.现在。生贪欲.瞋恚.愚痴及余种种上烦恼心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受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漏.无漏法。若色有漏是取。彼色能生爱.恚。如是受.想.行.识。有漏是取。彼识能生爱.恚。是名有漏法。云何无漏法。诸所有色无漏非受。彼色若过去.未来.现在。彼色不生爱.恚。如是受.想.行.识。无漏非受。彼识若过去.未来.现在。不生贪.恚。是名无漏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信二阿难坏法.郁低迦
   婆罗及世间除漏无漏法
  (五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还持衣钵。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于西方国土人间游行。
  时。安陀林中有一比丘。遥见世尊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见已。进诣尊者阿难所。白阿难言。尊者。当知世尊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而出游行。
  尔时。阿难语彼比丘。若使世尊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而出游行。不应随从。所以者何。今日世尊欲住寂灭灭少事故。
  尔时。世尊游行北至半阇国波陀聚落。于人所守护林中。住一跋陀萨罗树下。时有众多比丘诣阿难所。语阿难言。今闻世尊住在何所。
  阿难答曰。我闻世尊北至半阇国波陀聚落。人所守护林中跋陀萨罗树下。
  时。诸比丘语阿难曰。尊者知。我等不见世尊已久。若不惮劳者。可共往诣世尊。哀愍故。阿难知时。默然而许。
  尔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夜过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乞食已。还精舍。举卧具。持衣钵。出至西方人间游行。北至半阇国波陀聚落人守护林中。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置衣钵。洗足已。诣世尊所。头面礼足。于一面坐。
  尔时。世尊为众多比丘说法。示.教.利.喜。
  尔时。座中有一比丘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若有比丘于此座中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者。我已说法言。当善观察诸阴。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我已说如是法。观察诸阴。而今犹有善男子不勤欲作.不勤乐.不勤念.不勤信。而自慢惰。不能增进得尽诸漏。若复善男子于我所说法。观察诸阴。勤欲.勤乐.勤念.勤信。彼能疾得尽诸漏。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若见我者。是名为行。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无明触生爱。缘爱起彼行。彼爱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爱受因.受集.受生.受转。彼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受触因.触集.触生.触转。彼触何因。何集。何生。何转。谓彼触六入处因.六入处集.六入处生.六入处转。彼六入处无常有为。心缘起法。彼触受.行受。亦无常有为。心缘起法。如是观者。而见色是我。不见色是我。而见色是我所。不见色是我所。而见色在我。不见色在我。而见我在色。不见我在色。而见受是我。不见受是我。而见受是我所。不见受是我所。而见受在我。不见受在我。而见我在受。不见我在受。而见想是我。不见想是我。而见想是我所。不见想是我所。而见想在我。不见想在我。而见我在想。不见我在想。而见行是我。不见行是我。而见行是我所。不见行是我所。而见行在我。不见行在我。而见我在行。不见我在行。而见识是我。不见识是我。而见识是我所。不见识是我所。而见识在我。不见识在我。而见我在识。不见我在识。复作断见.坏有见。不作断见.坏有见。而不离我慢。不离我慢者。而复见我。见我者即是行。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如前所说。乃至我慢。作如是知.如是见者。疾得漏尽。
  佛说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
  尔时。世尊于晡时从禅觉。于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时。有一比丘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耶。
  佛告比丘。还坐而问。当为汝说。
  时。彼比丘为佛作礼。还复本坐。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阴。以何为根。以何集。以何生。以何触。
  佛告比丘。此五受阴。欲为根。欲集.欲生.欲触。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而白佛言。世尊。为说五阴即受。善哉所说。今当更问。世尊。阴即受。为五阴异受耶。
  佛告比丘。非五阴即受。亦非五阴异受。能于彼有欲贪者。是五受阴。
  比丘白佛。善哉。世尊。欢喜随喜。今复更问。世尊。有二阴相关耶。
  佛告比丘。如是。如是。犹若有一人如是思惟。我于未来得如是色.如是受.如是想.如是行.如是识。是名比丘阴阴相关也。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世尊。云何名阴。佛告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阴。是名为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比丘。是名为阴。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世尊。何因何缘名为色阴。何因何缘名受.想.行.识阴。
  佛告比丘。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所以者何。诸所有色阴。彼一切悉皆四大。缘四大造故。触因.触缘。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阴。所以者何。若所有受.想.行。彼一切触缘故。名色因.名色缘。是故名为识阴。所以者何。若所有识。彼一切名色缘故。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云何色味。云何色患。云何色离。云何受.想.行.识味。云何识患。云何识离。
  佛告比丘。缘色生喜乐。是名色味。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若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若缘受.想.行.识生喜乐。是名识味。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于受.想.行.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识离。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世尊。云何生我慢。
  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我.异我.相在。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于此生我慢。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世尊。云何得无我慢。
  佛告比丘。多闻圣弟子不于色见我.异我.相在。不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更有所问。何所知.何所见。尽得漏尽。
  佛告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见。疾得漏尽。
  尔时。会中复有异比丘。钝根无知。在无明?起恶邪见。而作是念。若无我者。作无我业。于未来世。谁当受报。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于此众中。若有愚痴人。无智明。而作是念。若色无我。受.想.行.识无我。作无我业。谁当受报。如是所疑。先以解释彼。云何比丘。色为常耶。为非常耶。
  答言。无常。世尊。
  若无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世尊。
  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若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是见者。是为正见。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便修厌。厌已离欲。离欲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时。众多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阴根.阴即受二阴共相关
   名字.因.二味我慢疾.漏尽
  杂阿含经卷第二
  大正藏 第 02 册 No. 0099 杂阿含经
首页>> 文学论坛>> 释家类>> 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   印度 India   南朝宋   (394年4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