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柳亞子 Liu Yazi(現代中國)瀋尹默 Shen Yinmo(現代中國)海子 Hai Zi(現代中國)
洛夫 Lo Fu(現代中國)舒婷 Shu Ting(現代中國)徐志摩 Xu Zhimo(現代中國)
席慕容 Ximurong(現代中國)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食指 Si Zhi(現代中國)
劉半農 Liu Bannong(現代中國)北島 Bei Dao(現代中國)顧城 Gu Cheng(現代中國)
卞之琳 Bian Zhilin(現代中國)戴望舒 Dai Wangshu(現代中國)多多 Duo Duo(現代中國)
昌耀 Chang Yao(現代中國)嚮明 Xiang Ming(現代中國)孤夜賞雨 Gu Yeshangyu(現代中國)
離離 Chi Chi(現代中國)陳忠坤 Chen Zhongkun(現代中國)熊焱 Xiong Yan(現代中國)
絶壁孤俠 Jue Biguxia(現代中國)迪拜 DiBai(現代中國)祁鴻升 Qi Hongsheng(現代中國)
杯中衝浪 Wang XuSheng(現代中國)魯緒剛 Lu XuGang(現代中國)餘刃 Yu Ren(現代中國)
白琳 Bai Lin(現代中國)太陽島 Tai Yangdao(現代中國)秋葉 Qiu She(現代中國)
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周夢蝶 Zhou Mengdie(現代中國)鄭愁予 Zheng Chouyu(現代中國)
蘭語凝嫣 Lan Yuningyan(現代中國)劉華明 Liu Huaming(現代中國)陸華軍 Liu Huajun(現代中國)
離開 Chi Kai(現代中國)郭沫若 Guo MoRuo(現代中國)林泠 Lin Ling(現代中國)
商禽 Shang Qin(現代中國)羅門 Luo Men(現代中國)西川 Xi Chuan(現代中國)
歐陽江河 Ouyang Jianghe(現代中國)翟永明 Di Yongming(現代中國)楊煉 Yang Lian(現代中國)
張錯 Zhang Cuo(現代中國)田間 Tian Jian(現代中國)阿壠 A Long(現代中國)
紀弦 Ji Xian(現代中國)灰娃 Hui Wa(現代中國)馬驊 Ma Hua(現代中國)
覃子豪 Qin Zihao(現代中國)林亨泰 Lin Hengtai(現代中國)蓉子 Rong Zi(現代中國)
瘂弦 Ya Xian(現代中國)楊喚 Yang Huan(現代中國)羊令野 Yang Lingye(現代中國)
林徽因 Lin Huiyin(現代中國)白萩 Bai Qiu(現代中國)管管 Guan Guan(現代中國)
林斤瀾
現代中國  (1923年六月1日2009年四月11日)
籍貫: 溫州市

鄉土風情 native soil elegant demeanour《臺灣姑娘》
《默契》
現實百態 Realistic Fiction《萬歲 Long live》
《夢鞋》

閱讀林斤瀾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林斤澜
  林斤瀾,男,1923年6月1日出生於溫州市。1950年到北京市文聯工作,任文學創作組成員,創作小說、劇本等多種,曾參加全國第一次青年作傢代表大會,參加北京作協的籌建工作。“文革”後任北京作協駐會作傢,北京作協副主席、名譽副主席,《北京文學》主編、中國作協理事、中國作協名譽全委等職。2007年獲北京作協“終生成就奬”。林斤瀾一生經歷豐富,創作頗豐,曾與汪曾祺並稱為“文壇雙璧”。2009年4月11日16時46分,被稱為“短篇聖手”的著名作傢林斤瀾因心髒和肺衰竭在同仁醫院告別人世,享年86歲。
  
  中學時代曾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5歲離傢獨立生活。1945年畢業於國立社會教育學院,1949年後到北京市文聯創作組從事劇本創作,1956年出版了第一本書——戲劇集《布𠔌》。以後發表的作品大多為短篇小說,一般取材於農民或知識分子的現實生活,講究構思立意,風格清新雋永,獨樹一幟。短篇小說《臺灣姑娘》因在題材和寫法上新穎獨到,曾引起讀者註意。1962年春,由老捨主持,北京市文聯舉行了三次“林斤瀾創作座談會”,專題討論他作品的風格特色。近年寫了一係列以浙江農村為背景的短篇小說,1987年結集為《矮凳橋風情》出版,一時為人傳誦。
  
  作品
  林斤瀾是文學評論界公認的“短篇小說聖手”,主要作品有:劇本集《布𠔌》,小說集《惹禍》、《第一個考驗》、《春雷》、《飛筐》、《山裏紅》、《石火》、《滿城飛花》、《矮凳橋風情》、《草臺竹地》、《十年十癔》、《林斤瀾小說選》,文論集《小說說小》、《短篇短見》,散文集《舞伎》、《隨緣隨筆》、《立存此照》等,有《林斤瀾文集》(5)。曾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北京市慶祝新中國成立55周年短篇小說佳作奬、蒲鬆齡短篇小說奬等。林斤瀾一生主要致力於短篇小說的創作,他寫於1950年代的《臺灣姑娘》、1980年代的《頭像》、“矮凳橋風情係列”是當代文學史上的短篇小說代表作品。
  林斤瀾的成名作是發表於上世紀50年代的《臺灣姑娘》。北京作協主席劉恆記得,“我17歲時正當兵,正是文學意識萌芽的時候,在連隊裏一本《人民文學》上看到了這個作品,對我影響非常大。”劉恆說,《臺灣姑娘》文筆細緻,人物婉約動人,是靈感充沛之作。“這種精確細膩的手法,是林老文學的標志,漸入老邁之後又添了空靈之氣,境界便越發曠達了。他的小說和雜文造詣極深,大傢開玩笑,說他成精了。”
  
  文學主張
  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中,林斤瀾的創作別具一格。早期,他善於在短篇小說中表現深廣的社會現實內容。新時期以來,小說潮流更迭變幻,林斤瀾不合群、不跟風,堅持獨樹一幟地進行自己的小說創作。
  他的作品受到中國傳統藝術與西方古典小說的影響,也吸取了19世紀末期以來的現代小說技法。他後期的小說,尤其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作品,以冷雋與奇詭的風格著稱。所以,他又被稱為當代“新筆記小說”的代表之一。
  林斤瀾喜歡在創作中進行語言探索。不同風格的語言在他的筆下交融,鍛造出簡約凝練的語言。
  隨着上世紀80年代《頭像》、“矮凳橋風情係列”等當代文學史上短篇小說代表作的問世,林斤瀾被文學界譽為“短篇小說聖手”。他主張小說創作要“無事生非”“空穴來風”(強調小說的虛構性、想象力);“有話則短”“無話則長”(現實中經常存在的就不要說了,因為有新聞等其他文體來說;如果別人常說,我就不說了,要創造);“以小見大”“小說說小”(強調從小處着眼,強調小說的細節,切入點要小,強調小說藝術的特殊性)。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