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 | 江蘇蘇州 | ||
閱讀李少紅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
李少紅-作品獲奬
電影作品
2005年《生死劫》 擔任 導演 榮獲2005年美國翠貝卡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奬
2003年《戀愛中的寶貝》 擔任 導演,榮獲2004年中國大學生電影節“藝術創新奬”“最受歡迎男演員奬”
1997年《紅西服》 擔任 導演,榮獲1998年中國華表奬 “最佳影片奬”,榮獲上海影評協會文匯電影“最佳影片奬”“最佳女演員奬”,榮獲1998年中國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奬”
李少紅作品
1994年《紅粉》 擔任 導演,榮獲1995年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奬”,榮獲1995年中國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奬”,榮獲1996年印度電影節大奬“金孔雀奬”,榮獲1995年上海電影協會、文匯電影時報“十佳影片奬”。
1992年《四十不惑》 擔任 導演,榮獲1992年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影評人奬,榮獲1993年德國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奬”。
1990年《血色清晨》 擔任 導演,榮獲1991年上海影評協會“十佳影片奬”。榮獲1991年臺灣《中時晚報》“優秀影片奬”。榮獲1992年第14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奬。榮獲1993年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奬”
1988年《銀蛇謀殺案》 擔任 導演 電視電影
2005年《人在北京》、《絶對隱私》 擔任 導演
電視作品
2000年《橘子紅了》 擔任 導演,榮獲第7屆亞洲電視節“最佳男演員奬”“最佳女演員奬提名”,“最佳原創歌麯奬提名”
1999年《大明宮詞》 擔任 導演 ,榮獲第18屆中國電視金鷹奬“最佳電視劇奬”“最佳攝影奬”,“最佳照明奬”“最佳男演員奬”“最佳女演員奬”,榮獲第21屆中國電視飛天奬“最佳電視劇奬”“最佳美術奬”
1996年《雷雨》 擔任 導演
李少紅-主要經歷
李少紅
1969年當她還是北京一十一中學初二學生時,到四川軍區獨立第2師當兵,搞宣傳作。
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1982年畢業後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相繼做影片《包氏父子》、《出門掙錢的人》、《清水灣,淡水灣》等的副導演。1988年,她獨立執導影片《銀蛇謀殺案》,受到觀衆的喜愛,此後,她便獲得了影片的獨立執導權,她本人也引起影視界的註目。
1990年,執導影片《血色清晨》,揭示人性所藴含的另一面,剖析人的內心世界,引起專傢及評論界極大觀註,稱之為大手筆撼世之作。影片獲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大奬。1992年,執導影片《四十不惑》,受到好評,獲瑞士洛迦諾國際影評人奬。 1994年,執導影片《紅粉》,描述了性格相異的女性,剖析了她們的心理狀態,同時加強了影片中人物的愛情也是人性的主題,影片獲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奬,第27屆印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奬金孔雀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奬。1998年《紅西服》榮獲1998年中國政府華表奬“最佳故事片奬”,榮獲上海影評協會“最佳導演奬”。2004年,執導電影《戀愛中的寶貝》。2006年的導演作品是驚悚題材的《門》。
李少紅-情感之路
離傢出走
李少紅說,她14歲時有了一個弟弟,父母的視綫和關註自然轉移到他身上。於是,這年鼕天,李少紅便離傢出走了,滿心想的是“再也不回傢”。李少紅當了兵,和30多個女兵被分到一個男兵連,參加野營拉練,每天山地行軍90多裏,摸爬滾打直到夏天,女兵們幾乎都忘記了自己的性別特徵。李少紅說:“那個年代在我心目中是中性的。”或許就是由於這些特殊的生活經歷,讓李少紅有了特殊的內心敏感,她纔會在以後的作品中,有意無意地去追尋那些被丟失的少女時代。
李少紅
26歲初戀
1978年5月,一個身材很小,穿一身黑布衣服的,衹讀過小學六年級的女孩子,由於各科考試成績都好,被錄取進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就讀。大學生活轉眼就到了最後一年,曾念平,一個高高大大的小夥子闖入了李少紅的生活。曾念平在電影學院學的是攝影,比李少紅高一屆,認識李少紅時,他已畢業留校任教。李少紅他們拍畢業作品時,曾念平是他們的攝影指導教師。20年後的今天,李少紅回憶起她和曾念平的婚戀之初,還透着一臉單純的笑容:“我是死乞白賴要跟他好的,那時候目的特別單純,就是想嫁給他。我們既可以是事業上的夥伴,又可以是生活裏的夥伴。”她感覺女性選擇導演這個職業是很麻煩的事,“如果選擇一個配偶不能理解你就更麻煩,我就想帶着傢到處走可能最安全。”曾念平是這樣回憶他們的初戀的:“當時我就覺得這個女孩很踏實質樸,後來開運動會她投手榴彈的時候,我體育不錯就給她講了講要領,她得了第二名,我們之間就有些好感。然後我讀到過她寫的幾篇小說,文筆相當不錯,我覺得這人特有才華,長得也不難看,後來就好上了。”
33歲走四方
1982年,李少紅畢業後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曾念平則考上北京電影學院“文革”後第一個研究生。這時,他們兩人去街道辦事處領了結婚證。懷孕是對李少紅一生最大的觸動,“當時第一個念頭是肯定要做掉。那是我一生最脆弱的階段,天天哭,哭了好幾個月。”後來總算把女兒生了下來,李少紅在傢帶了3年孩子。那時同代導演已經紛紛成名。
1988年李少紅重新出來獨立拍片,跟曾念平從以孩子、家庭為主的生活關係,進入導演、攝影的純工作關係,她說:“那時候一部戲幾乎是從頭吵到尾。吵了好幾部戲。兩人都覺得自己很委屈,也不知道矛盾出在那兒?我後來仔細想想,就是大傢在工作中跟生活中的角色是混亂的。有時你不知道是該把他當做丈夫好還是把他當工作人員好。”李少紅曾對此深深地懺悔道:“有一次,我的合作夥伴李曉婉對我說:你不在劇組時,對你先生講話時,能不能不用導演的而是用妻子的口氣?這句話當時對我內心震動非常非常大,於是突然回頭想到:我平時在傢裏對丈夫對孩子,是不是說話辦事都已經不是一個純粹妻子的狀態了?後來過了很久我還在為她這一問感到辛酸,我明白自己無意中失去的,都是女人最天性的東西。”
風雨同舟
1988年,李少紅重新獨立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叫《銀蛇謀殺案》,當時就被舉報有18處暴力鏡頭。後來,有觀衆就猜想李少紅也是一個兇悍的導演。其實,那些既帶有古典傳統又時尚獨特的影視作品的風格,纔像生活中理性溫情的李少紅。在曾念平眼裏,李少紅是很有女人味的:“其實,少紅挺女人的。衹要有時間,她就收拾傢,佈置房子,買吃、穿、用的東西。她傢裏傢外地操持,有時候凌晨一兩點我都睡着了,她還忙着收拾呢。但再好的夫妻難免有磕碰的時候,她特愛幹淨,嫌我散漫、亂扔東西,我嫌她愛嘮叨。我倆特合得來的就是逛書店。她對服裝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和品位,否則她不可能請葉錦添這樣著名的服裝大師來設計,也不可能拍出《大明宮詞》、《橘子紅了》這樣時尚現代的效果。”
李少紅-紅樓選角
李少紅
李少紅執導的新版電視劇《紅樓夢》劇組表示該劇拍攝進展順利,各位主演均已到位,“紅樓夢中人”各組別進入10強的選手大多在新版電視劇《紅樓夢》中得到了角色:徐行飾演惜春、丁荔飾演探春、程媛媛飾演平兒、蔡飛雨飾演鴛鴦、孫菂飾演尤二姐(聽歌)、高洋飾演妙玉;而“寶玉組”的王竜華和袁新分別飾演賈璉和賈蓉。
對於本次公佈的海選選手參演名單,李少紅表示:“儘管我沒有全程參與‘紅樓夢中人’的海選活動,但歷時近一年、賽區遍布全國、40萬人報名參選的這一活動的確對《紅樓夢》的普及以及這部作品的拍攝起到了宣傳作用,而且這次海選中涌現出的優秀選手也的確是出類拔萃。從我接手該劇後,便着手看選手的資料,密切留意他們的培訓工作,為的也是讓他們得到最為適合的角色。經過我和投資方的共同商議,我們圈定了70位‘紅樓夢中人’的選手參演該劇。我能夠體會到他們一路堅持下來的艱辛,而他們通過努力最終獲得了回報。我也相信,他們經過這段時間的培訓與努力會在劇中發揮良好,以最佳姿態完成該劇的拍攝。”
李少紅-情緒失控
李少紅攜《紅樓夢》(舊版 新版)中的年輕演員們錄節目
2010年7月李少紅攜《紅樓夢》中的年輕演員們來滬主題為《成長的煩惱》,主要講述小演員們在拍攝《紅樓夢》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趣事。記者們的問題還是集中在《紅樓夢》播出過程中存在較大爭議性的部分,比如“黛肥釵瘦”、演員演技不過關、文言文對白看不懂等。對於“黛肥釵瘦”的問題,李少紅表示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人發育時音色、體型都會産生很大變化,而現在電視中演員表現的都是少年時代的黛玉和寶釵。黛玉進府時並不瘦,衹是後來她犯病,又不吃飯,纔把自己折騰瘦的,寶釵年少時同樣不是珠圓玉潤,等到白冰版大寶釵出場時你就會發現不同。”至於小演員們被飽受批評的演技,李少紅則斬釘截鐵,“如果滿分是10分,我都給他們打12分!”
當一名網絡記者問出“劇中文言文太多導致8090後看不懂時”,李少紅有點不高興了,“媒體沒有權利代表80後和90後,你們憑什麽說他們看不懂?”說到這裏,她隨機問起現場一名五六十歲的觀衆是否看得懂,觀衆回答“看得懂”,衹不過當再次被質疑起這位觀衆並非8090後時,劇中的小演員們也來圓場,稱自己對於理解《紅樓夢》沒有問題。那麽演員是否能代表觀衆?至此李少紅更不開心了,“我認為觀衆都看得懂,就算一時有不理解的,也可以買本原著來看”。說到這裏,李少紅情緒失控了,“我認為《紅樓夢》播出以來媒體一直以挑刺的眼光來看待我們,從不寫我們好的地方,衹寫負面報道,這是什麽心態?反復黑《紅樓夢》,這太武斷了。或許你們這麽做是為了追求發行量,但請想一想這樣對我們主創人員是否公平?我今天說的這些話,你們節目可以剪掉,但我一定要說”。李少紅後來表示拍《紅樓夢》時碰到過王扶林導演,他也鼓勵我面對壓力要挺住,新版《紅樓夢》播出前他還特地到山東為我捧場。大傢都是名著翻拍,不存在比較,我們衹是讓《紅樓夢》這部名著更豐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