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匈奴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因內部權力之爭而內附東漢皇朝的匈奴部落。這部分匈奴人共有8個較大的部,人口約5萬。歸漢初期,南單於庭被安排在五原(今內蒙古包頭市西)一帶;後又轉徙雲中(今內蒙古托剋托縣);最後確定在西河美稷(今內蒙古準格爾旗)。南匈奴的部衆則駐牧在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上𠔌各郡。今內蒙古的中西部地區基本上都在這個範圍之內。
南匈奴附漢以後,享受本民族的習慣、生活和生産的特殊待遇。東漢政權每年還撥出大量的資金和物品,補充南匈奴的經濟需求。相對安靜的生産和生活使南匈奴的社會得到較快的發展,東漢和帝永元初年,人口達20餘萬,“勝兵”(常備兵員)達5萬左右。而且,南匈奴附漢的積極作用還在於實現了北方地區的政治穩定。漢與匈奴之間的武裝爭鬥基本被和平局面代替。長期抄掠東漢北方郡縣的烏桓、鮮卑也主動與漢朝尋求友好。直至東漢末年,南匈奴才因內部矛盾而逐步衰落。建安年間,南匈奴呼廚泉的部衆被曹操遷至今山西境內。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匈奴族逐步融合於其他各族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