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國(又名邾婁國、鄒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
地理位置
邾國的地理位置在現今的山東省鄒縣、滕縣、金鄉等魯南一帶。首都“邾”位於現今的山東省麯阜東南方的南陬村。
歷史
起源
按史書記載,曹安(顓頊的後代)為陸終第五子。周武王時,封其後裔曹挾於邾,且為附庸,建立邾國。所以,邾國為曹姓國,其爵位為子爵。
西周時期
因為邾國長期受到魯國壓迫,後來一度投靠晉國以求庇護。至魯穆公在位時,邾國改稱鄒國,降為附庸。
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邾國逐漸強大,稱“邾婁”。
滅亡
後來,邾國為楚宣王所滅。最後邾國約在戰國中期滅亡。(按《世本》的說法邾國為齊所滅,但按地理位置而言邾國較有可能亡於楚。但及至目前為止還沒有可靠史料顯示邾國亡於何國、何時。而最後關於邾國的記載見於《孟子·滕文公》。)
國君列表
自周武王封曹安(陸終第五子)之後“曹挾”於邾,至被楚國所滅亡為止,共傳二十九世君主。司馬遷著《史記》時,沒有為邾國寫一捲專屬的國史。所以此世係從《元和姓纂》、《公羊傳》、《左傳》、《禮記·檀弓》和《孟子·滕文公》......等等許多種文獻當中,整理而出的。不過曹挾至曹訾父之間的世係真實性,有待要考證。而邾婁考公的在位時代,被儒傢學者認為是魯文公至宣公在位時。但其曾祖父邾隱公是魯哀公時的人,所以考公的在位時間有待要考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