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年   己亥豬  
<< 上一年 下一年 >>

東亞 / 亞洲:   
中国 China   日本 Japan   东亚 East Asia   东南亚 Southeast Asia   南亚 South Asia   中亚 Central Asia   西亚 Western Asia   北亚 Northern Asia   阿富汗 Afghanistan   阿塞拜疆 The Republic of Azerbaijan   巴林 Bahrain   

成語: 拼音: xuá rú bù jí ,yóu kǒng shī zhī
英文: Learning is like less, I still fear the loss of

解釋:
  學習好像追趕什麽,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百科: 拼音: xuá rú bù jí ,yóu kǒng shī zhī
英文: Learning is like less, I still fear the loss of

解釋:
  學習好像追趕什麽,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词 目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发 音 xué rú bù jí ,yóu kǒng shī zhī 释 义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
中國 >> 晉代 >> 東晉(317年420年)

晉安帝司馬德宗  隆安 三年 (397年401年)
隆安(或作崇安;397年-401年)是東晉皇帝晉安帝司馬德宗的第一個年號,共計5年。
隆安在一些古籍中又寫作“崇安”,這是為了避諱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而改稱。
元興元年三月復改隆安年號,隨後又改大亨。

399年隆安三年
晉徵發浙東諸郡免奴為客者為兵,引起反對,孫恩起義爆發
名僧法顯從長安出發,西行往天竺求經
 
孫恩起義
中國 >> 晉代 >> 十六國 >> 西秦(385年431年)

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幹歸  太初 十二年 (388年六月~400年七月)
太初(388年六月—400年七月)是十六國時期西秦政權,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幹歸的年號,共計12年餘。
中國 >> 北朝 >> 北魏(386年534年)

道武帝拓跋圭  天興 二年 (398年十二月~404年十月)
天興(398年十二月-404年十月)是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年號,歷時5年餘。
中國 >> 晉代(265年420年)

 一百三十五年 
(公元265-420)在早期暫時恢復了統一。但是,晉朝並不能長期抵製遊牧民族的入侵。公元317年,晉王朝被迫逃出洛陽,南遷重建了都城-南京。當時中國在政治上正分裂成一係列的王朝,這種分裂局面從公元304年一直持續到公元589年。...查看
中國 >> 晉代 >> 十六國 >> 後涼(386年399年)

後涼靈帝呂纂  鹹寧 元年 (399年十二月~401年元月)
鹹寧(399年十二月—401年正月)是十六國時期後涼政權後涼靈帝呂纂的年號,共計2年餘。

後涼太祖呂光  竜飛 四年 (396年六月~399年十二月)
竜飛(396年六月—399年十二月)是十六國時期後涼政權後涼太祖呂光的年號,共計3年餘。隱王呂紹繼位後未變更年號。

呂光  承康 元年 (399年399年)
承康,或作永康,可能出現在後涼君主呂光在位時期的一個年號。
《太平廣記·捲三二一》引《述異記》謂“呂光承康二年……其年光死,子紹代立。”。魯迅的《古小說鈎沉》根據《開元占經·捲一一三》引祖衝之《述異記》謂“永康二年”。根據各種書籍記載,呂光死於竜飛四年十二月(399年),同月呂纂即天王位,改元鹹寧。由於根據《太平廣記·捲三二一》引《述異記》,承康二年年號出現於呂光逝世當年,即竜飛四年。而各種書籍並無記載竜飛四年有承康二年,因此呂光在位時期應該無“永康二年”。後燕慕容寶、西秦乞伏熾磐均有永康年號,但時間上不合。
中國 >> 晉代 >> 十六國 >> 後燕(384年407年)

慕容盛  長樂 元年 (399年元月~401年七月)
長樂(399年正月-401年七月)是十六國時期後燕君主慕容盛的年號,共計3年,也是後燕的第八個年號。
中國 >> 晉代 >> 十六國 >> 南燕(398年410年)

南燕世宗獻武帝慕容德  燕平 二年 (398年399年)
燕平或為十六國時期南燕世宗獻武帝慕容德的年號。
李兆洛《紀元編》記有南燕的燕平年號,稱“晉安帝隆安二年戊戌改。”即是398年。《中國歷代帝王年號手册》則從398年到399年為燕平年號。
《中國歷代年號考》引《晉書·慕容德載記》稱慕容德於398年(晉安帝隆安二年)“依燕元故事,稱元年。...四年僭及皇帝位於南郊,大赦,改元為建平。”又引《資治通鑒·晉安帝隆安二年》:“德用兄垂故事,稱燕王,改永康三年為元年”。皆未言燕平年號。因稱《紀元編》的燕平年號不知何據。
中國 >> 晉代 >> 十六國 >> 後秦(384年417年)

文桓帝姚興  皇初 六年 (394年五月~399年九月)
皇初(394年五月-399年九月)是十六國時期後秦君主文桓帝姚興的第一個年號,共計6年。
皇初六年九月改元弘始元年。

文桓帝姚興  弘始 元年 (399年九月~416年元月)
弘始(或作洪始;399年九月-416年正月)是十六國時期後秦君主文桓帝姚興的第二個年號,共計18年。
弘始十八年二月姚泓即位,改元永和元年。
中國 >> 晉代 >> 十六國 >> 南涼(397年414年)

南涼烈祖武王禿發烏孤  太初 三年 (397年元月~399年十二月)
太初(397年正月—399年十二月)是十六國時期南涼政權,南涼烈祖武王禿發烏孤的年號,共計2年餘。
中國 >> 晉代 >> 十六國 >> 仇池 >> 後仇池(385年443年)

楊盛   五年 (395年425年)
楊盛(364年-425年),氐人,是394年至425年間的仇池(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 上任首領楊定在394年死後無子,堂兄弟楊盛立,自稱徵西將軍、秦州刺史、仇池公。楊盛聞東晉亡,仍然使用東晉義熙年號。422年,南朝的宋封楊盛為武都王。425年六月,楊盛去世,享年62歲,私謚曰惠文王。查看
中國 >> 晉代 >> 十六國 >> 吐𠔌渾(313年663年)

視羆   九年 (391年400年)
視羆,(?-400年),為4-6世紀建立之吐𠔌渾統治者之一,他為視連弟弟,承襲視連擔任首領,在位期間為391年-400年。查看
中國 >> 晉代 >> 十六國 >> 柔然(283年555年)

 一百一十七年 
【柔然的族源、稱號】 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繼匈奴、鮮卑之後,活動於我國大漠南北和西北廣大地區的古代民族,主要是柔然和敕勒。當時,正是我國歷史上處於十六國、南北朝紛爭對峙時期。...查看
中國 >> 晉代 >> 十六國 >> 鬍夏(272年431年)

 一百二十八年 
夏是十六國時期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建立的政權。赫連氏本匈奴南單於後裔,內徙後改姓劉。十六國時先依劉淵,後附前秦。及苻堅滅代國,命其首領劉衛辰督攝黃河以西。...查看
中國 >> 晉代 >> 十六國 >> 敕勒(363年399年)

 三十七年 
敕勒,中國古代民族,屬於原始遊牧部落,又稱赤勒、鐵勒、高車、丁零(丁靈、狄歷)。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貝加爾湖附近,在冒頓單於時臣屬於匈奴。南遷入中原的敕勒被南朝稱為丁零。...查看
中國 >> 晉代 >> 十六國 >> 於闐(61年1004年)

 三百三十九年 
於闐(又作於寘),古代西域王國,中國唐代安西四鎮之一。古代居民屬塞種。11世紀,人種和語言逐漸回鶻化。 於闐地處塔裏木盆地南沿,東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車、疏勒,盛時領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於田、民豐等縣市,都西城(今和田約特幹遺址)。...查看
中國 >> 晉代 >> 十六國 >> 車師(前89年450年)

 四百八十八年 
車師,古代中亞東部西域城郭諸國之一。國都交河(今中國新疆吐魯番西北)。東南通往敦煌,嚮南通往樓蘭、鄯善,嚮西通往焉耆,西北通往烏孫,東北通往匈奴,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站。...查看

世界 >> 公元(前4000000年現今)

 三百九十九年
公元,又稱西元,是“公歷紀元”或“西歷紀元”的簡稱,以當時認定的耶穌生年(中國漢元始元年)為紀元元年。西元紀年早先在歐洲等基督教國傢采用,現在成為國際通行的紀年標準。...查看

逝世:
君主: 呂光   呂紹   禿發烏孤   仁德天皇  
在世:
詩人: 3   查看
君主: 24   查看
作者: 20   查看
藝術家: 2   查看
將官: 1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