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國抗日戰爭

事件類型: 政治

日期: 1936年   五月31日

地點: 上海

參與者: 瀋鈞儒, 章乃器, 陶行知, 鄒韜奮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事件經過:

  5月31日,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於上海
  
  1936年5月31日,瀋鈞儒、章乃器、陶行知、鄒韜奮等人發起組織的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在上海宣告成立。
  一二九運動後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進一步高漲。1935年12月12日,上海文化界馬相伯、瀋鈞儒、李公樸、章乃器、陶行知、鄒韜奮等280多人聯名發表《救國運動宣言》,旋即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國會。12月21日,瀋茲九、史良、王孝英、鬍子嬰、杜君慧、陳波兒等發起組織上海婦女界救國會。接着,成立了上海各大學教授救國會、大中學校學生救國會。1936年1月28日,上海各界救國聯合會宣告成立。之後,北平(北京)、南京、武漢、天津等地也成立了各界救國會。救國會最初的發起者和參加者,主要是一部分具有正義感的愛國知識分子,還有一些各階層、各黨派的民主人士。5月31日至6月1日,在上海舉行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大會。出席大會的有全國20多個省市60多個抗日救國團體的代表70多人。大會聽取了上海、南京、天津、廈門、香港、廣東、廣西等地救國會和平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的代表的報告,通過了《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大會宣言》、《抗日救國初步政治綱領》和《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章程》,申明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是一個全國統一的聯合救國陣綫,以團结全國救國力量,統一救國方針,保障領土完整,圖謀民族解放為宗旨。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促成全國各實力派合作抗敵。宣言呼籲全國各黨各派立即停止軍事衝突,立即派遣正式代表進行談判,以便製定共同抗敵綱領,建立一個統一的抗敵政權。大會選舉宋慶齡、何香凝、馬相伯、鄒韜奮等40多人為執行委員,瀋鈞儒、章乃器、李公樸、史良、沙千裏、王造時、孫曉村、曹孟君、何偉等14人為常務委員。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的成立,進一步從政治上、組織上鞏固和擴大了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的陣地。7月15日,瀋鈞儒、章乃器、陶行知、鄒韜奮聯名發表題為《團结禦侮的基本條件與最低要求》的告全國同胞書,全面闡述了救國會的立場,表示贊同中國共産黨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要求國民黨改變“先安內後攘外”的方針,聯合紅軍,共同抗日。救國會的號召産生了很大的影響。華北、西北、華南等地區以至在旅居歐美、東南亞的華僑中,相繼成立了各界救國聯合會。據估計,到1936年底,全國救國會會員人數達數十萬人。中國共産黨對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給予高度的評價。9月18日,毛澤東緻函章乃器、陶行知、鄒韜奮、瀋鈞儒,指出救國會的抗日救國的言論和英勇的行動,已經引起全國廣大民衆的同情,使全體紅軍和蘇區人民發生無限的敬意。同時表示中國共産黨願同救國會在各方面作更廣大的努力與更親密的合作,並派潘漢年與救國會領導人經常交換意見。1945年鼕,救國聯合會改名為中國人民救國會。1949年12月18日,救國會鑒於它所擔負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在北京宣告結束。
   上海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