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李颀 Li Qi  唐代   (690~751)
古从军行 An Old War-song
古意 AN OLD AIR
送陈章甫 A Farewell to my Friend Chen Zhangfu
琴歌 A Lute Song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ON HEARING DONG PLAY THE FLAGEOLET A POEM TO PALACE-ATTENDANT FANG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ON HEARING AN WANSHAN PLAY THE REED-PIPE
送魏万之京 A Farewell to Wei Wan
湘夫人 name of a river begum
塞下曲 Cyprus under the curve
古塞下曲
渔父歌 Fisherman Song
东京寄万楚 Tokyo lodge at Mo Chu
寄焦炼师 Jijiaolianshi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寄万齐融 lodge at Mo Jirong
赠张旭 present Zhang Xu
赠苏明府 Government grants Su
登首阳山谒夷齐庙 Ye Yi Qi Tang Temple Shouyangshan
谒张果先生 to visit (a superior) Zhang guo baas
光上座廊下众山五韵
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September The ninth day of the ninth noon, a festival on the lunar calendar surname The number 18 East hall group of things having a shared quality
宋少府东溪泛舟 (surname) Shaofu,officer's title in tang dynasty Dongxi go boating
与诸公游济渎泛舟 And gentlemen You Jidu go boating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 Songqiwusan Yefangjishi
多首一页
七言乐府 Qiyan official conservatory in the Han ynasty (206B.C.-A.D.220)
古从军行
古从军行
An Old War-song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处,空见蒲桃入汉家。


    译者: Witter Bynner

【白话文】 白日在山冈上望见烽火,黄昏到交河边饮战马。
风沙昏暗,传来阵阵刁斗声,
犹如汉朝公主幽怨的琵琶之声。
歇宿野营行军万里不见城郭,广漠荒寒雨雪霏霏。
胡雁失群哀鸣,夜夜飞绕;胡儿悲从中来,双泪纷流。
听说那玉门关尚未罢兵,
也只好随着将军去拚性命。
年年有多少战士埋骨荒野,换来的不过是葡萄种子
栽进了汉家宫苑。

[又一]
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了交河。
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或听到乌孙公主琵琶声幽怨更多。
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看不见城郭;大雪霏霏迷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
胡地的大雁哀鸣着夜夜惊飞不停;胡人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泪流滂沱。
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汉家。

【注释】 刁斗:古代军中煮饭和打更用的铜锅。
“闻道”句:引用汉武帝不许攻西域不利的汉将李广返回玉门关的典故。
逐:追随。
轻车:汉有轻车将军,这里泛指将领。
公主琵琶:汉武帝以公主嫁西域乌孙王国,命制琵琶,使其作乐,以解乡思。
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县西北。泛指塞外河流。

【赏析】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这里借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刁斗”,是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是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会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一、二句写“白日”、“黄昏”的情况,那么夜晚又如何呢?三、四句接着描绘: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是多么肃穆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
  
    接着,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接下来,似乎应该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可是诗人却别具机杼,背面傅粉,写出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何况远戍到此的“行人”呢?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谁不想班师复员呢?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压一句,罢兵不能,“应将性命逐轻车”,只有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一句其份量压倒了上面八句。下面一句,再接再厉。拼命死战的结果如何呢?无外乎“战骨埋荒外”。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全诗一步紧一步,由军中平时生活,到战时紧急情况,最后说到死,为的是什么?这十一句的压力,逼出了最后一句的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
  
    “蒲桃”就是现在的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今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陶”和“苜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此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是什么呢?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诗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第一句开头两字“白日”都是入声,具有开场鼓板的意味。三、四两句中的“刁斗”和“琵琶”,运用双声,以增强音节美。中段转入声韵,“双双落”是江阳韵与入声的配合,犹如云锣与鼓板合奏,一广一窄,一放一收,音节最美。中段入声韵后,末段却又选用了张口最大的六麻韵。以五音而论,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节错落,各极其致。全诗先后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叠字,不但强调了语意,而且叠字叠韵,在音节上生色不少。
    (沈熙乾)
  
  [又一]
  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呛,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最后写如此恶劣环境,本应班师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足见君王之草菅人命。
  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它的讽刺笔力。
  军队白天要登上山头了望烽火报警的情况,黄昏时又匆匆赶到交河(在新疆吐鲁番,此代有水的地方,非实指)去饮战马。刁斗是一种铜制的锅,白天用它烧饭,夜里做打更的柝〔tuò拓〕用。军人们背着刁斗在刮得昏天黑地的风沙中艰难行进,这时联想到汉代从这条路远嫁乌孙王的公主一路上弹奏的琵琶曲,一定是充满幽怨。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野营过夜,飘起弥漫天地的大雪,和远处的沙漠连成迷蒙一片。秋夜里南飞大雁的鸣叫声凄厉又哀伤,交战对方的胡兵也耐不住这艰苦生活而落下眼泪。听说朝廷已传下不准后退的命令,只能拚着性命跟随将军(轻车将军为官名)去死战。玉门被遮,即不准退入玉门关,用的是《史记· 大宛列传》的典故: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大宛失利,退至敦煌,请求朝廷退兵,汉武帝“闻之大怒,使使(派使者)遮玉门,曰:有敢入者辄斩之!”拚命向前的结果,十有八九是战死,年年有无数人抛骨荒远的异乡,唯一的成果是葡萄(蒲桃)从西域传入中原种植,供富贵者享用。诗中虽流露出哀怨的情绪,基调还是高昂进取的。



【北美枫文集】唐诗300首

【资料来源】 卷133_1


贡献者: 戴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