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刘禹锡 Liu Yuxi  唐代   (772~842)
憶江南 recall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紇那麯二首 Knot nagqu 2
石頭城 Cob City
烏衣巷 Blacktail Row
望夫山 Wang Fu Mountain
踏歌詞四首(第二首一作張籍《無題詩》) Hoof libretto 4 Secondly The first one for Zhang ji Without Title
玄都觀桃花 View Peach Xuan Du
再遊玄都觀 Yu Xuan Du concept again
秋風引 Autumn cited
望洞庭 Wang Dongting
平蔡州 level Cai Zhou
堤上行 bank to go up to the north
秋詞二首(其一) Autumn term 2 first or firstly
春詞 A Spring Song
浪淘沙九首 Waves 9
始聞秋風 Press start autumn wind
西塞山懷古 Thoughts of Old Time at West Fort Mountain
蜀先主廟 In the Temple of the First King of Shu
插田歌 Plug Tian Ge
鬆滋渡望峽中 Crossing the Strait in the hope Songzi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有贈 fulfil Happy-go-lucky Yangzhou The beginning of every Scholars A gift
竹枝詞 Zhuzhici
竹枝詞(巫峽蒼蒼煙雨時) Zhuzhici Wuxia gorge,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three gorges Ashy Misty rain chron-
竹枝詞(山上層層桃李花) Zhuzhici Mountain Tops Layer peach and plum flower
多首一頁
七言絶句 Seven quatrains
再遊玄都觀
      ——餘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尋改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復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遊。時大和二年三月。

刘禹锡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白話文】 玄都觀偌大的庭院中有一半長滿了青苔,
原來盛開的桃花已經蕩然無存,衹有菜花在開放。
先前那些辛勤種桃的道士如今那裏去了呢?
前次看題詩的我----劉禹錫又回來了啊!

【注釋】 再諷政事人事,指先年宰相已去,今幸還朝。太和初,以主客郎中召還,裴度薦為禮部郎中,集賢直學士。去前為工部時,已三十年矣。
(1)苔:青苔。(2)前度:前次。

【賞析】   這首詩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的續篇。詩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雲:“餘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今廣東省連縣),尋貶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復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惟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遊。時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說得很清楚,詩人因寫了看花詩諷刺權貴,再度被貶,一直過了十四年,纔又被召回長安任職。在這十四年中,皇帝由憲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換了四個,人事變遷很大,但政治鬥爭仍在繼續。作者寫這首詩,是有意重提舊事,嚮打擊他的權貴挑戰,表示决不因為屢遭報復就屈服妥協。
  
    和上一首一樣,此詩仍用比體。從表面上看,它衹是寫玄都觀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觀中非常寬闊的廣場已經一半長滿了青苔。經常有人跡的地方,青苔是長不起來的。百畝廣場,半是青苔,說明其地已無人來遊賞了。“如紅霞”的滿觀桃花,“蕩然無復一樹”,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觀覽的菜花。這兩句寫出一片荒涼的景色,並且是經過繁盛以後的荒涼。與前首之“玄都觀裏桃千樹”,“無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強烈的對照。下兩句由花事之變遷,關合到自己之升進退,因此連着想到:不僅桃花無存,遊人絶跡,就是那一位辛勤種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終,可是,上次看花題詩,因而被貶的劉禹錫現在倒又回到長安,並且重遊舊地了。這一切,哪能料得定呢?言下有無窮的感慨。
  
    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則以桃花比新貴,與前詩相同。種桃道士則指打擊當時革新運動的當權者。這些人,經過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勢了,因而被他們提拔起來的新貴也就跟着改變了他們原有的煊赫聲勢,而讓位於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淨盡菜花開”一樣。而桃花之所以淨盡,則正是“種桃道士歸何處”的結果。這,也就是俗話說的“樹倒猢猻散”。而這時,我這個被排擠的人,卻又回來了,難道是那些人所能預料到的嗎?對於扼殺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敵,詩人在這裏投以輕衊的嘲笑,從而顯示了自己的不屈和樂觀,顯示了他將繼續戰鬥下去。
  
    劉禹錫玄都觀兩詩,都是以比擬的方法,對當時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諷刺,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體現了一個獨立而完整的意象。這種藝術手法是高妙的。
  
    (瀋祖棻)



【北美枫文集】千傢詩桃花
貢獻者: 晓松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