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李颀 Li Qi  唐代   (690~751)
古从军行 An Old War-song
古意 AN OLD AIR
送陈章甫 A Farewell to my Friend Chen Zhangfu
琴歌 A Lute Song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ON HEARING DONG PLAY THE FLAGEOLET A POEM TO PALACE-ATTENDANT FANG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ON HEARING AN WANSHAN PLAY THE REED-PIPE
送魏万之京 A Farewell to Wei Wan
湘夫人 name of a river begum
塞下曲 Cyprus under the curve
古塞下曲
渔父歌 Fisherman Song
东京寄万楚 Tokyo lodge at Mo Chu
寄焦炼师 Jijiaolianshi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寄万齐融 lodge at Mo Jirong
赠张旭 present Zhang Xu
赠苏明府 Government grants Su
登首阳山谒夷齐庙 Ye Yi Qi Tang Temple Shouyangshan
谒张果先生 to visit (a superior) Zhang guo baas
光上座廊下众山五韵
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September The ninth day of the ninth noon, a festival on the lunar calendar surname The number 18 East hall group of things having a shared quality
宋少府东溪泛舟 (surname) Shaofu,officer's title in tang dynasty Dongxi go boating
与诸公游济渎泛舟 And gentlemen You Jidu go boating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 Songqiwusan Yefangjishi
多首一页
七言古诗 Qiyan ancient style poetry
古意
古意
AN OLD AIR

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译者: Witter Bynner

【白话文】 男儿以从军远征为事业,从小就像幽燕侠客的模样。
在马蹄下与人比较胜负,向来把自己的七尺之身看得很轻。
杀得敌人没有敢上前的,胡须竖立像刺刺蝟的毛张开。
黄沙滚滚,白云纷飞,没有报答国家的恩德不能回去。
辽东的小少妇只有十五岁,擅长弹琵琶和歌舞。
现在用羌笛吹出的出塞的曲子,使得三军将士泪如雨下。

【注释】 事长征:指远行从军。
幽燕:幽州与燕国,地址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
赌胜:逞能。
由来:从来。
七尺:身躯。此代指生命。
莫敢前:人不敢接近。
猬:刺猬。
磔:张开的样子。
黄云:指塞外风沙扬起而变成黄色的云。
陇:山地。
小妇:少妇。
解:懂得。这里指擅长。
羌笛:边疆少数民族吹奏的一种乐器。
出塞:汉横吹曲名,多描写边疆将士情景。

【赏析】   诗人描写了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他勇猛无畏,杀得敌人不敢靠前,他立下壮誓,不抱国恩决不回家,但是当他听到羌笛声,却泪如雨下,表露他对家乡深情的思念。全诗慷慨激昂,气势雄浑,描写上含蓄精练,却写得有血有,可以看出诗人深厚的功力。
  
  [鉴赏]
  此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张本。这两句总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从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那么重,所以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杀得敌人不敢向前。“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男儿,谁都想见识见识吧!可是诗不可能如画那样,通体写出,只能抓特征。于是抓住胡鬚来描绘。然而三绺五绺长须,不但年龄不符合,而且风度也太飘逸了,因此诗人塑造了短鬚的形象。“鬚如蝟毛磔”五字,写出鬚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显出他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鬚蝟怒张的神气,简洁、鲜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这里为了与诗情协调,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诗人又用“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替诗的主人公布置了一幅背景。闭目一想,一个虬髯男儿,胯下是高头战马,手中是雪亮单刀,背后是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这气象是何等的雄伟莽苍。但这一句的妙处,还不仅如此。塞上多风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发黄的,而内地的云则是纯白的。这一句中黄云白云表面似乎在写景,实则两两对照,寓情于景,写得极为精细。开首六句写这男儿纯是粗线条、硬作风,可是这远征边塞的男儿,难道竟无一些思乡之念吗?且看男儿在向前看一看那陇上黄云之后,也还不免回首一望故乡。故乡何在?但见一片白云,于是不能不引起思乡之感。这一层意思,诗人以最精炼最含蓄的手法,表达在文字的空隙中,于无文字处见功夫。但如果接下去,写思乡念切,急于求归,那又不象是这样一个男儿的身份了,所以在这欲吐不吐、欲转不转之际,用“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笔拉转,说明这一男儿虽未免偶而思乡,但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想回去。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中,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有意无意地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所以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凛烈的劲道。
  
    一般想法,再写下去,该是根据“未得报恩不得归”而加以发挥了。然而,出乎意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面貌身段不必写,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自可想象得出。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又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少妇吹出了笛声,于是乎全诗就有声有色。“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与上文的“幽燕”、“辽东”贯串在一起。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听了这一曲,不由“使我三军泪如雨”了。这里,诗人实际上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可是这样一个硬汉,哪有一听少妇羌笛就会激动的道理?所以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落得如雨一般多。在这样尽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功力极深,常人不易做到。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麌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扬含茹。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鬚如蝟毛磔”一句顿住,“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以下掷笔凌空,忽现辽东小妇,一连两句似与上文全无干涉,“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字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幽燕”、“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如雨”一句总结,把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挽住上面的突接,全首血脉豁然贯通。寥寥短章之中,能有这样尺幅千里之势,这在李颀以前的七言古诗中是没有的。
  
    (沈熙乾)



【北美枫文集】唐诗300首

【资料来源】 卷133_2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