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刘禹锡 Liu Yuxi  唐代   (772~842)
憶江南 recall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紇那麯二首 Knot nagqu 2
石頭城 Cob City
烏衣巷 Blacktail Row
望夫山 Wang Fu Mountain
踏歌詞四首(第二首一作張籍《無題詩》) Hoof libretto 4 Secondly The first one for Zhang ji Without Title
玄都觀桃花 View Peach Xuan Du
再遊玄都觀 Yu Xuan Du concept again
秋風引 Autumn cited
望洞庭 Wang Dongting
平蔡州 level Cai Zhou
堤上行 bank to go up to the north
秋詞二首(其一) Autumn term 2 first or firstly
春詞 A Spring Song
浪淘沙九首 Waves 9
始聞秋風 Press start autumn wind
西塞山懷古 Thoughts of Old Time at West Fort Mountain
蜀先主廟 In the Temple of the First King of Shu
插田歌 Plug Tian Ge
鬆滋渡望峽中 Crossing the Strait in the hope Songzi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有贈 fulfil Happy-go-lucky Yangzhou The beginning of every Scholars A gift
竹枝詞 Zhuzhici
竹枝詞(巫峽蒼蒼煙雨時) Zhuzhici Wuxia gorge,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three gorges Ashy Misty rain chron-
竹枝詞(山上層層桃李花) Zhuzhici Mountain Tops Layer peach and plum flower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

刘禹锡


  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檣堤上樓。
  日暮行人爭渡急,槳聲幽軋滿中流。
  
  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歌。
  《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

【賞析】   《堤上行》三首大約寫於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時,即長慶二年(822)到長慶四年。
  
    第一首活象一幅江邊碼頭的寫生畫:堤頭酒旗相望,堤下船衹密集,檣櫓相連。可以想見這個江邊碼頭是個人煙稠密、估客雲集的熱鬧所在。前兩句詩為我們展示了江南水鄉風俗畫的完整背景。三、四兩句,描繪近景,增強了畫面感,畫出了一幅生動逼真的江邊晚渡圖。“日暮行人爭渡急”中的“爭”字和“急”字,不僅點出了晚渡的特點,而且把江邊居民忙於渡江的神情和急切的心理以洗煉的語言描繪出來。詩人寫黃昏渡口場面時,還兼用了音響效果,他不寫人聲的嘈雜,衹用象聲詞“幽軋”兩字,來突出槳聲,寫出了船衹往來之多和船工的緊張勞動,使人如有身臨其境之感。
  
    這首詩將詩情與畫意揉在一起,把詩當作有聲畫來描繪。詩人很善於捕捉生活形象:酒旗、樓臺、檣櫓、爭渡的人群、幽軋的槳聲,動靜相映,氣象氤氳,通過優美的藝術語言把生活詩化了。含思宛轉,樸素優美,而又別具一格。
  
    《堤上行》的第二首重在描寫長江兩岸的風俗人情,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詩寫入夜時堤上見聞。夜色中隔江相望,煙波渺茫。“煙波”二字,把迷蒙的夜色和入夜時的江景寫得很美。在靜態的景色描繪之後,繼而寫出江邊堤上歌聲四起,相和相應,打破了靜夜的沉寂。他們唱的是什麽歌呢?詩人用一句詩作了概括:“《桃葉》傳情《竹枝》怨”,都是巴山楚水人民愛唱的民歌。句中的“情”和“怨”,很值得體味,可以想見,這歌聲對遭貶謫、受打擊的詩人來說,自然會牽動自身的“情”與“怨”的,這也是“含思宛轉”之處。詩的結句高妙,有意境。“水流無限月明多”是寫眼前所見之景,切合江邊和夜色。同時也是比喻,以流水和月光的無限來比喻歌中“情”與“怨”的無限。這句詩是以視覺來寫聽覺的,流水與月光,既含飛動之勢,又具明麗之性,這是用眼可以看到的,是視覺的感受;但是優美、動人的歌麯也能給人飛動、流麗的藝術感受,兩者(指視覺與聽覺)能引起“通感”。這種描寫創造了優美的藝術境界,能取得良好的美學效果,手法是高超的。
  
    總之,這兩首詩,形象鮮明,音調婉諧,清新雋永,寫景如畫;有濃厚的鄉土味和濃郁的生活氣息,代表了劉禹錫學習民歌所取得的新成就。
  
    (劉文忠)



【北美枫文集】月亮桃花

【資料來源】 365_5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