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韓嶽兩驍將,駕馭可使復中原。 廟謀尚出王導下,顧用金陵為北門。 渭上晝昏吹戰塵,橫戈慷慨欲忘身。 東歸卻作漁村老,自誤青春不怨人。 捫虱當時頗自奇,功名遠付十年期。 酒澆不下胸中恨,吐嚮青天未必知。 老去轉無飽計,醉來暫豁憂端。 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黑犢養來純白,睡蛇死後安眠。 但有漉籬可賣,不妨到處隨緣。 五尺童知大義,三傢市有公言。 但使一眠得熟,自餘萬事寧論。 麥熟與人同喜,虜驕為國私憂。 身似五更春夢,傢如一宿山郵。 早歲已歸南陌,暮年常在東籬。 短衣幸能掩脛,長劍何須拄頤。 高岸眼看為𠔌,寸根手種成陰。 一捲楚騷細讀,數行晉帖閑臨。 李白嶔崎歷落,嵇康潦倒粗疏。 生世當行所樂,巢山喜遂吾初。 有飯那思肉味,安居敢厭茅茨。 未論顔淵陋巷,老農自是吾師。 人生讀書本餘事,惟要閉門修孝悌。 畜豚種菜養父兄,此風乃可傳百世。 我聞長安官道傍,至今人指魏公莊。 北方俗厚終可喜,一字不識勤耕桑。 提壺勸客飲,架犁課農耕。 鳩方喜歸還,蟻又以族行。 大化職雨陽,我窗更晦明。 蕓蕓觀萬物,一笑了此生。 日落烏將數子歸,風和雉挾兩雌飛; 不如村捨安孤寂,父子飄然兩褐衣。 物情豈願歲時遒,一氣潛移不自由。 日出鵓鴣還喚雨,夏初蟋蟀已吟秋。 小園清曉岸綸巾,物態年光日日新。 緑葉自生黃自落,不應秋至始愁人。 五丈原頭秋色新,當時許國欲忘身。 長安之西過萬裏,北斗以南惟一人。 往事已如遼海鶴,餘年空羨葛天民。 腰間白羽凋零盡,卻照清溪整角巾。 常記東園按舞時,春風一架晚薔薇。 尊前不展鴛鴦錦,衹就殘紅作地衣。 八陣原頭縱獵歸,割鮮藉草酒淋漓。 誰知此夕西窗裏,一盞青燈獨詠詩。 白帝城邊鶯亂啼,憶騎瘦馬踏春泥。 老來感舊多凄愴,孤夢時時到瀼西。 小益晨裝雨作泥,南沮涉水馬長嘶。 山腰細棧移新路,驛壁流塵闇舊題。 曾從徵西十萬師,白頭回顧衹成悲。 雲深駱𠔌傳烽處,雪密嶓山校獵時。 老君洞外小朱扉,雲壓寒空雪欲飛。 結陣弓刀邊壘去,挂鞍狐兔獵場歸。 少時失腳利名間,寸步何曾不險艱。 造物恐人渾忘卻,夢中憂患尚如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