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苏轼 Su Shi  北宋   (1037~1101)
昭君怨 Lamentations of Lady Zhaojun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Divination operator Huangzhou Inspirational wisdom courtyard Live work
蝶戀花 Butterfly in Love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Jiang chengzai YiMao 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Score Day and night Kee Meng
江城子·密州出獵 Jiang chengzai Missouri go hunting
洞仙歌 Dong Xiange
水調歌頭·中秋 Shuidiaogetou mid-autumn
念奴嬌·中秋 Stories of mid-autumn
念奴嬌·赤壁懷古 Stories of Chibi meditate on the past
水竜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Shuilong yin Write and reply in poems according to original poem's rhyming words Chapter Zhifu Yanghua words
沁園春·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 Write Your back row went to Missouri Anon Send a child by the
歸朝歡 Go towards Huan
醉翁操 Tippler Cao
瑞鷓鴣 lucky francolin
水竜吟 Shuilong Yin
水竜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 Shuilong yin Zengzhaohuizhi Flute Shier
水竜吟 Shuilong Yin
滿庭芳 Man Ting Fang
滿庭芳 Man Ting Fang
滿庭芳 Man Ting Fang
滿庭芳 Man Ting Fang
滿庭芳 Man Ting Fang
水調歌頭 Shuidiaogetou
水調歌頭 Shuidiaogetou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點絳唇

苏轼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
  塵緣相誤。
  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裏斜陽暮。
  山無數。
  亂紅如雨。
  不記來時路。

【賞析】   紹聖元年(1094),“新黨”章惇上臺掌權,大肆打擊元祐黨人,秦觀先貶杭州通判,途中接旨再貶為處州酒稅。紹聖三年,又貶郴州。這一連串打擊使他陷入受壓抑而不能自拔的深沉的悲哀之中。他的名詞《踏莎行》(霧失樓臺)就是在郴州旅捨所寫。這首《點絳唇》(桃源)大約也是貶居郴州時所寫。
  
  詞題“桃源”,即指桃花源,這是東晉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構想的理想圖畫。在這個桃花源世界裏,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人間爾虞我詐,賦稅戰亂現象,而是一個環境寧靜,風景優美,人民淳樸,和平勞動,生活幸福的世界。這就是後代失意文人所津津樂道的世外桃源世界。秦觀貶居郴州後,聞知這個桃花源就在郴州以北,自然眷念於心。在《踏莎行》裏,早就寫出了“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的佳句,以表現他對桃源的嚮往和望不見的悵惘。這首《點絳唇》詞,也是寫他在遭受一連串政治打擊,經受了人間種種坎坷之後,抒發他厭倦現實黑暗世界,嚮往世外桃源的思想感情,表現他對現實世界的不滿。
  
  詞一開始“醉漾”兩句,一下子就把人帶進一個優美的境界,寫他在郴州,藉酒澆愁情狀,在醉眼朦朧中,他劃起了一葉小舟,嚮“花深處”進發。“花深處”即指的是“桃花源”。且是信流而行,路上,一片春花爛漫的世界,不知不覺來到了“花深處”。這首二句,頗似陶潛《桃花源記》開篇:“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境界描寫。一種欣喜愉悅之情,藴藏在平淡的語言之外,頗耐人尋味。“塵緣”二句,是作者醉醒後怨恨之言。“塵緣”,本佛教名詞,《圓覺經》所謂“小塵”,即指聲、色、香、味、觸、法六種。佛傢以為以心攀緣六塵,遂為六塵所牽纍,故謂之塵緣。佛傢認為“六塵”是污染人心,令人産生嗜欲的根源。人要想恢復其真性,就必須脫離“六塵”的幹擾,做到六塵不染。秦觀在這裏是藉指人間爭名奪利一類的世俗之事,悔恨自己當初不該誤入仕途,以致遭今日貶謫之禍,這正是“塵緣相誤”的結果。“無計花間住”,進一步說如今身不由己,為官府羈絆。想找一個沒有塵緣幹擾的和平寧靜的桃花源地方,也不可得。詞的開始兩句,表欣喜之情,這裏兩句則側重感慨失望。這種有喜有慨,喜慨交錯,詞情搖曳生姿,非常感人。
  
  詞的下片,“煙水”四句,側重景物描寫。通過各種凄涼景色,來影射詞人感傷的心懷。“煙水”兩句,勾勒出一幅令人銷魂的黃昏圖畫。“煙水茫茫”分明暗寫前途渺茫。“千裏斜陽暮”則暗示其處境日下。“山無”二句,象徵阻力重重,風起花落,美好事物橫遭摧殘。“亂紅如雨”,似化李賀“桃花亂落如紅雨”意而來,原是指殘春時節了。以上四種景象合起來,便又形成煙水茫茫,斜陽千裏,山峰無數風起花落,日暮窮途的渾成意境,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詞的末句“不記來時路”。源於《桃花源記》:“遂迷,不復得路。”寫他“世外桃源不可得”的遺憾心情。(董冰竹)


編輯者: 白水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