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韩愈 Han Yu  唐代   (768~824)
左遷藍關示侄孫湘 Demote Blue shows off Grandnephew name of a river
山石 MOUNTAIN-STONES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On the Festival of the Moon to Sub-official Zhang
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 Stopping at a Temple on Heng Mountain I Inscribe this Poem in the Gate-tower
石鼓歌 A Poem on the Stone Drums
元和聖德詩 The title of emperor li chun's reign in tang dynasty Holiness Poetry
琴操十首。將歸操 Qin cao 10 would go to gymnastics
琴操十首。猗蘭操 Qin cao 10 Yi-Lan Cao
琴操十首。龜山操
琴操十首。越裳操 Qin cao 10 Cao Yue-chang
琴操十首。拘幽操
琴操十首。岐山操 Qin cao 10 Mt. qi (between shanxi and shan3xi) grasp
琴操十首。履霜操 Qin cao 10 Fulfill cream parade
琴操十首。雉朝飛操 Qin cao 10 Pheasant flying towards grasp
琴操十首。別鵠操 Qin cao 10 Do hu grasp
琴操十首。殘形操 Qin cao 10 Residual form of exercise
南山詩 Nanshan Poetry
謝自然詩 (surname) Artlessness poem
秋懷詩十一首 Qiu Huai Shi 10 a (poem)
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闕李十一拾遺…員外翰林三學士 Went to Gangneung En route Wang donated Score Buque (a surname) Eleven Gleaning Ministry councillor Member of the imperial academy three bachelor
暮行河堤上 Evening Line Embankment ascending
夜歌 Song of the Night
重雲李觀疾贈之 Heavy cloud Li guan Illness donated
江漢答孟郊 Jiang han answer Meng Jiao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聽穎師彈琴

韩愈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賞析】   喜懼哀樂,變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狀,這就是韓愈聽穎師彈琴的感受。讀罷全詩,穎師高超的琴如可聞見,怪不得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相提並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了。
  
    詩分兩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寫聲音。起句不同一般,它沒有提及彈琴者,也沒有交待彈琴的時間和地點,而是緊扣題目中的“聽”字,單刀直入,把讀者引進美妙的音樂境界裏。琴聲裊裊升起,輕柔細屑,仿佛小兒女在耳鬢廝磨之際,竊竊私語,互訴衷腸。中間夾雜些嗔怪之聲,那不過是表達傾心相愛的一種不拘形跡的方式而已。正當聽者沉浸在充滿柔情密意的氛圍裏,琴聲驟然變得昂揚激越起來,就象勇猛的將士揮戈躍馬衝入敵陣,顯得氣勢非凡。接着琴聲又由剛轉柔,呈起伏回蕩之姿。恰似經過一場浴血奮戰,敵氛盡掃,此時,天朗氣清,風和日麗,遠處浮動着幾片白雲,近處搖曳着幾絲柳絮,它們飄浮不定,若有若無,難於捉摸,卻逗人情思。琴聲所展示的意境高遠闊大,使人有極目遙天悠悠不盡之感。
  
    驀地,百鳥齊鳴,啁啾不已,安謐的環境為喧鬧的場面所代替。在衆鳥蹁躚之中,一隻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這衹不甘與凡鳥為伍的孤傲的鳳凰,一心嚮上,飽經躋攀之苦,結果還是跌落下來,而且跌得那樣快,那樣慘。這裏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顯示琴聲的起落變化外,似乎還另有寄托。聯繫後面的“濕衣淚滂滂”等句,它很可能包含着詩人對自己境遇的慨嘆。他曾幾次上奏章剖析政事得失,希望當局能有所警醒,從而革除弊端,勵精圖治,結果屢遭貶斥,心中不免有憤激不平之感。“濕衣”句與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頗相類似,衹是後者表達得比較直接,比較顯豁罷了。
  
    後八句寫自己聽琴的感受和反應,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美動聽。“嗟餘”二句是自謙之辭,申明自己不懂音樂,未能深諳其中的奧妙。儘管如此,還是被穎師的琴聲所深深感動,先是起坐不安,繼而淚雨滂沱,浸濕了衣襟,猶自撲撲簌簌滴個不止。這種感情上的強烈刺激,實在叫人無法承受,於是推手製止,不忍卒聽。末二句進一步渲染穎師琴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爐,但穎師的琴聲一會兒把人引進歡樂的天堂,一會兒又把人擲入悲苦的地獄,就好比同時把冰炭投入聽者的胸中,使人經受不了這種感情上的劇烈波動。
  
    全篇詩情起伏如錢塘江潮,波濤洶涌,層見迭出,變化無窮。上聯與下聯,甚至上句與下句,都有較大的起落變化,例如首聯“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寫柔細的琴聲,充滿和樂的色調,中間着一“怨”字,便覺波浪陡起,姿態橫生,親昵的意味反倒更濃,也更加富有生活氣息。又如首聯比以兒女之情,次聯擬以英雄氣概,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柔一剛,構成懸殊的形勢。第三聯要再作起落變化,即由剛轉柔,就很容易與第一聯交叉重迭。詩人在實現這一起伏轉折的同時,開闢了另一個新的境界,它高遠闊大、安謐清醇,與首聯的卿卿我我、充滿私情形成鮮明的比照,它所顯示的聲音也與首聯不一樣,一者(首聯)輕柔細屑,純屬指聲;一者(三聯)宛轉悠揚,是所謂泛聲。儘管兩者都比較輕柔,卻又各有特色,準確地反映了琴聲高低疾徐的變化。清人方東樹說韓愈寫詩“用法變化而深嚴”(《昭昧詹言》),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歷來寫樂麯的詩,大都利用人類五官通感的生理機能,致力於把比較難於捕捉的聲音轉化為比較容易感受的視覺形象。這首詩摹寫聲音精細入微,形象鮮明,卻不粘皮着肉,故而顯得高雅、空靈、醇厚。突出的表現是:在摹寫聲音節奏的同時,十分註意發掘含藴其中的情志。好的琴聲既可悅耳,又可賞心,可以移情動志。好的琴聲,也不衹可以繪聲,而且可以“繪情”、“繪志”,把琴聲所表達的情境,一一描摹出來。詩歌在摹寫聲音的同時,或示之以兒女柔情,或擬之以英雄壯志,或充滿對自然的眷戀,或寓有超凡脫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如此等等,無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
  
    韓愈是一位極富創造性的文學巨匠。他寫作詩文,能夠擺脫拘束,自闢蹊徑。這首詩無論造境或遣詞造語都有獨到之處。以造境言,它為讀者展示了兩個大的境界:一是麯中的境界,即由樂麯的聲音和節奏所構成的情境;一是麯外的境界,即樂麯聲在聽者(詩人自己)身上得到的反響。兩者亦分亦合,猶如影之與形。從而使整個詩歌的意境顯得深閎雋永,饒有情緻。以遣詞造語論,不少詩句新奇妥帖,揉磨入細,感染力極強。例如開頭兩句押細聲韻,其中的“女”、“語”和“爾”、“汝”聲音相近,讀起來有些繞口。這種奇特的音韻安排,恰恰適合於表現小兒女之間那種纏綿糾結的情態。後面寫昂揚激越的琴聲則改用洪聲韻的“昂”、“場”、“揚”、“凰”等,這些都精確地表現了彈者的情感和聽者的印象。另外,五言和七言交錯運用,以與琴聲的疾徐斷續相協調,也大大增強了詩句的表現力。如此等等,清楚地表明,詩人匠心獨運,不拘繩墨,卻又無不文從字順,各司其職。所謂“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其實也是韓愈本人詩歌語言的一大特色。
  
    (朱世英)



【北美枫文集】柳樹

【資料來源】 340_14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