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苏轼 Su Shi  北宋   (1037~1101)
昭君怨 Lamentations of Lady Zhaojun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Divination operator Huangzhou Inspirational wisdom courtyard Live work
蝶戀花 Butterfly in Love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Jiang chengzai YiMao 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Score Day and night Kee Meng
江城子·密州出獵 Jiang chengzai Missouri go hunting
洞仙歌 Dong Xiange
水調歌頭·中秋 Shuidiaogetou mid-autumn
念奴嬌·中秋 Stories of mid-autumn
念奴嬌·赤壁懷古 Stories of Chibi meditate on the past
水竜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Shuilong yin Write and reply in poems according to original poem's rhyming words Chapter Zhifu Yanghua words
沁園春·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 Write Your back row went to Missouri Anon Send a child by the
歸朝歡 Go towards Huan
醉翁操 Tippler Cao
瑞鷓鴣 lucky francolin
水竜吟 Shuilong Yin
水竜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 Shuilong yin Zengzhaohuizhi Flute Shier
水竜吟 Shuilong Yin
滿庭芳 Man Ting Fang
滿庭芳 Man Ting Fang
滿庭芳 Man Ting Fang
滿庭芳 Man Ting Fang
滿庭芳 Man Ting Fang
水調歌頭 Shuidiaogetou
水調歌頭 Shuidiaogetou
多首一頁
水調歌頭 Shuidiaogetou
水调歌头·中秋
水调歌头·中秋
水调歌头·中秋
水调歌头·中秋
水调歌头·中秋
水调歌头·中秋
水調歌頭·中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麯。

苏轼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嚮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朗誦者】 野草

【注釋】 ①水調歌頭:《樂苑》:“《水調》,商調麯也。又名《元會麯》、《凱歌》、《臺城遊》。
②玉宇:道傢所謂天帝之居所。③綺戶:綉戶。④嬋娟:美麗的月光,代指月亮。

【賞析】   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麯。”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作了這首《水調歌頭》。
  
   在大自然的景物裏,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啓發人的藝術聯想。一鈎新月,會讓人聯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想到美好的圓滿的生活;月亮的皎潔,又會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類許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簡直被詩化了!蘇軾是一個性格很豪放、氣質很浪漫的人。當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團圍、嬋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猶如長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間自由地飛翔着。反映到詞裏,遂形成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上片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脫化出來的,李白的詩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不過李白這裏的語氣比較舒緩,蘇軾因為是想飛往月宮,所以語氣更關註、更迫切。“明月幾時有?”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驚嘆造化的巧妙。我們從中可以感到詩人對明月的贊美與嚮往。
  
   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對於明月的贊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裏今晚是一個什麽日子。詩人想象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纔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想乘風飛嚮月宮,又怕那裏的瓊樓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兒的寒冷。“瓊樓玉宇”,語出《大業拾遺記》:“瞿乾祐於江岸玩月,或謂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月規半天,瓊樓玉宇爛然。”“不勝寒”,暗用《明皇雜錄》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葉靜能邀明皇遊月宮。臨行,葉教他穿皮衣。到月宮,果然冷得難以支持。這幾句明寫月宮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潔,把那種既嚮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寫了出來。這裏還有兩個字值得註意,就是“我欲乘風歸去”的“歸去”。飛天入月,為什麽說是歸去呢?也許是因為蘇軾對明月十分嚮往,早已把那裏當成自己的歸宿了。從蘇軾的思想看來,他受道傢的影響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又喜歡道教的養生之術,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賦》描寫月下泛舟時那種飄然欲仙的感覺說:“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這首詞互相印證。
  
   但蘇軾畢竟更熱愛人間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已的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李白《月下獨酌》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蘇軾的“起舞弄清影”就是從這裏脫胎出來的。這首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裏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一個“我欲”、一個“又恐”、一個“何似”,這中間的轉折開闔,顯示了蘇軾感情的波瀾起伏。在出世與人世的矛盾中,他終於讓人世的思想戰勝了。
  
   “明月幾時有?”這在九百多年前蘇軾的時代,是一個無法回答的謎,而在今天科學家已經可以推算出來了。乘風人月,這在蘇軾不過是一種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為現實。可是,今天讀蘇軾的詞,我們仍然不能不贊嘆他那豐富的想象力。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着屋裏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麽遺憾的事啊!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嚮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麽怨恨吧,為什麽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纔圓呢?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於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
  
   接着,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這幾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詞的最後說:“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裏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謝莊的《月賦》:“隔千裏兮共明月。”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麽衹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裏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繫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裏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千裏共嬋娟”也可以說是一種神交了!王勃有兩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味深長,傳為佳句。我看,“千裏共嬋娟”有異麯同工之妙。另外,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許渾的《秋霽寄遠》說:“唯應待明月,千裏與君同。”都可以互相參看。正如詞前小序所說,這首詞表達了對弟弟蘇轍(字子由)的懷念之情,但並不限於此。可以說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着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認為是寫中秋的詞裏最好的一首,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仿佛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着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袁行霈)
  
  【賞析】
  
    這首中秋懷人詞,久負盛名,橫絶今古。開頭一句雖在用李白詩句,而舉止超逸,氣韻終高一籌。人間天上,連通情感脈絡。接着以浪漫瑰偉的想象,集中描寫自己與朝廷的微妙關係,突出“去”與“留”的矛盾。下闋實寫中秋賞月,寫與弟的離別相思之苦,由怨而轉入徹語,足見作者不為環境所拘束的豁達品格,“但願”二字,憂患俱釋,惟以善保天年,藉明月而寄相思互相勸勉。



【北美枫文集】宋詞300首月亮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