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 人物列表
柳亚子 Liu Yazi(现代中国)沈尹默 Shen Yinmo(现代中国)海子 Hai Zi(现代中国)
洛夫 Lo Fu(现代中国)舒婷 Shu Ting(现代中国)徐志摩 Xu Zhimo(现代中国)
席慕容 Ximurong(现代中国)余光中 Yu Guangzhong(现代中国)食指 Si Zhi(现代中国)
刘半农 Liu Bannong(现代中国)北岛 Bei Dao(现代中国)顾城 Gu Cheng(现代中国)
卞之琳 Bian Zhilin(现代中国)戴望舒 Dai Wangshu(现代中国)多多 Duo Duo(现代中国)
昌耀 Chang Yao(现代中国)向明 Xiang Ming(现代中国)孤夜赏雨 Gu Yeshangyu(现代中国)
离离 Chi Chi(现代中国)陈忠坤 Chen Zhongkun(现代中国)熊焱 Xiong Yan(现代中国)
绝壁孤侠 Jue Biguxia(现代中国)迪拜 DiBai(现代中国)祁鸿升 Qi Hongsheng(现代中国)
杯中冲浪 Wang XuSheng(现代中国)鲁绪刚 Lu XuGang(现代中国)余刃 Yu Ren(现代中国)
白琳 Bai Lin(现代中国)太阳岛 Tai Yangdao(现代中国)秋叶 Qiu She(现代中国)
佚名 Yi Ming(现代中国)周梦蝶 Zhou Mengdie(现代中国)郑愁予 Zheng Chouyu(现代中国)
兰语凝嫣 Lan Yuningyan(现代中国)刘华明 Liu Huaming(现代中国)陆华军 Liu Huajun(现代中国)
离开 Chi Kai(现代中国)郭沫若 Guo MoRuo(现代中国)林泠 Lin Ling(现代中国)
商禽 Shang Qin(现代中国)罗门 Luo Men(现代中国)西川 Xi Chuan(现代中国)
欧阳江河 Ouyang Jianghe(现代中国)翟永明 Di Yongming(现代中国)杨炼 Yang Lian(现代中国)
张错 Zhang Cuo(现代中国)田间 Tian Jian(现代中国)阿垅 A Long(现代中国)
纪弦 Ji Xian(现代中国)灰娃 Hui Wa(现代中国)马骅 Ma Hua(现代中国)
覃子豪 Qin Zihao(现代中国)林亨泰 Lin Hengtai(现代中国)蓉子 Rong Zi(现代中国)
痖弦 Ya Xian(现代中国)杨唤 Yang Huan(现代中国)羊令野 Yang Lingye(现代中国)
林徽因 Lin Huiyin(现代中国)白萩 Bai Qiu(现代中国)管管 Guan Guan(现代中国)
郭良
现代中国 

信息科学 information science《网络创世纪》

阅读郭良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郭良,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数字论坛”成员,1987年进入中国社科院研究西方哲学,1996年初,倾囊建起学术交流网PhilNet,同时在《南方周末》连载“跟我玩互联网”系列文章。而现在,又回过头来,给网络以“哲学的关怀”。出版有《网络创世纪》一书。
  郭良 - 主持全球互联网项目中国项目
  
   早在1999年5月,应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的邀请,郭良作为美国政府“国际访问者计划”的客人,与社科院新闻所的卜卫一起访问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与该校传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Jeffrey Cole教授探讨了在中国开展与全球互联网相应的研究的可能性。
  
   作为全球互联网项目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从1999年夏天开始准备此项研究。整个研究内容和方法由中国社科院的研究人员根据中国的国情独立进行设计、执行和分析。
  
   2000年1月中国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充分肯定了开展中国互联网项目研究的意义,正式发文支持由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中国互联网研究的方案。
  
   2001年4月,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的成人版和青少年版。
  
   2003年9月,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12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和《中国5小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由郭良主持),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7城市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由卜卫和刘晓红主持)。 2003年11月,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在纽约的洛克菲勒大厦发布了两份调查报告的英文版。2004年1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数据和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分析基础上, 发布了中文版跨国比较研究数据。
  
   社科院每次发布的研究报告都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强烈关注和高度评价。 
  郭良 - 访谈介绍
  
  2004年1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全球互联网项目”(WIP)国际比较研究结果,新浪科技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研究结果,并专访了这个项目的主要研究人社科院副研究员郭良先生,下为专访内容:
  
  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进行互联网方面的研究的?是什么促使您做出这个研究方向上的决定的?
  
  郭良:我开始互联网的研究可早了。1995年我在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的时候接触了互联网,并买了不少有关互联网的书籍。秋天回国后,自己买软件,自己汉化,办起了电话拨号上网的BBS。1996年1月开始给《南方周末》写连载“跟我玩Internet”。1996年底至1997年主编“网络文化丛书”(7卷本,人大出版社)。
  
  对互联网的定量研究始于1999年。
  
  促使我决定研究互联网的因素很多,相信很多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人也会有我当时的那种震惊。如果我可以用一个匿名上网,并且可以在网上找到许多以前无法找到的东西,这个网络一定会改变世界。那么对这个网络进行研究,就是一个当然的选择。而能够做这样的研究则需要有自身的素质和各种机遇。在这方面,我觉得我是非常幸运的。
  
  问:您在做研究时的经费是由那个机构提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郭良: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哲学研究所工作。由于科研体制等原因,很难申请到经费(因为这不是哲学),而定量研究是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的。我和新闻所的卜卫一起进行的第一次互联网调查是由中青网资助的(CYCNET),后来由于网络泡沫,没有后续资金,就停了下来。这次调查是美国的Markle基金会资助的。该基金会只是提供资金支持,不对研究进行干涉,也不要求提供原始数据,这样的资助确实非常难得。
  
  除了研究资金外,在中国进行定量研究必须面对大量的困难。比如抽样数据的获得:在美国,上网就能查到,而中国确很难有这方面确实可靠的数据。调查的质量监督也是大问题。去年还有SARS,使广州和南海市的调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问:您经常来往与中美之间,那您能简单讲一下中国与美国互联网发展的特点?
  
  郭良:我想美国互联网发展一方面受行政干预较少,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比较发达。最重要的是,美国的很多网民通过网络寻求信息。而我国,尤其是小城市,虽然互联网也开始普及,却有相当数量的网民只是玩游戏和聊天。我想,应该更多地引导和培训网络用户使用互联网寻求信息、寻求知识。
  
  问:中国的网民数量一直以很快的速度增长,据报道我国网民已经达到7950万,您认为这种增速会继续保持下去吗?而中国的网民与国外的网民相比有什么特点?
  
  郭良:我相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的互联网还会迅速地发展。从去年对5个小城市的个案研究可以看出这种趋势,并且,预计这种通过网吧来普及互联网的方式也有可能扩散到农村。
  
  从网民的性别、年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的构成就可以看出,中国的网络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2003年对于中国网络业来讲是由低谷走向再次辉煌的关键一年,而中国的网络股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也倍受追捧,您能从一个长期追踪中国网络发展的研究者的角度点评一下今年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点评一下中国的网络公司今年的发展。
  
  郭良:我主要的研究领域是互联网的社会影响,我对经济研究不多。从总的方面来说,我还是非常看好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前景的。
  
  问:这次比较数据的是全球同时发布,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您认为在互联网研究方面,中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
  
  郭良:没有特别的理由搞全球同时发布,大概只是想有大一些的影响吧,同时也体现了参与国之间的平等。
  
  中国的互联网研究地位非常低,很少有可以拿来和世界对等交流的研究成果。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起步较晚,另一方面也由于这方面研究需要社会科学知识、网络知识,更不要说,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了。
  
  (王振明 新浪科技)
  郭良 - 《全球互联网项目》项目背景
  
  1999年开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启动“全球互联网项目”(World Internet Project) 。项目特点:
  
  1.不仅关心互联网的使用现况,而且关心其社会影响
  
  2.不仅关心互联网用户的现况,而且关心非用户的情况,并且将二者进行比较
  
  3.不是一次性的调查,而是对同组人群逐年进行的长期追踪调查
  
  4.不仅是在某一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研究,而且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研究机构采用类似方法、有可能进行跨国比较的调查研究
  
  迄今为止,已经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中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