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 | 安徽壽縣 | ||
閱讀孫自筠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
遊弋於現實與歷史之間
- 孫自筠的人生之路和文學之路
高衛紅
從《血濺秦宮》到《太平公主》到《陳子昂》 ,讀過孫自筠的歷史小說的人,都難以抵擋滌蕩於心靈與腦海之間那股震撼與愜意,感受如天空雄鷹長嘯般高亢深遠,如大海衝浪似自然流暢。有人說,那是最富有生氣與靈氣的文筆,是可以觸摸與奔馳的文字;但是,孫自筠卻淡淡言道,這僅僅是一個曾經年輕的人用來完成青春夢想的文字而已。
是的,在他的那段年輕夢中,當作傢是一個最美的理想,為此他放棄了到北京工學院學熱門專業的機會而去蘭州大學讀了心儀的中文係。可命運卻給他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在他感到離理想最近的時候卻被歲月流放了。大學期間,作為年輕“老”黨員的他以一顆赤子之心嚮上面反映下情時,卻被那段荒唐的歲月打成“右派”和反革命,經歷了長達20年的普羅米修斯式的磨難,直到70年代末平反。當他進入高校執教時,已是兩鬢斑白的中年。然而,坎坷麯折命運沒有磨滅他身上的鋒芒和靈性 ,反而激活了他沉寂多年的文學夢。他說:“文學與其說是一種藝術,不如說是一種心靈撫慰的方式;我就要藉文學來諦聽自己的內心,體認生命的存在。”他在教書育人的同時,如饑似渴地學習“充電”,不僅承接了古典文學和五四新文學的血脈,並且還走進西洋文學的腹地,從中提取營養。幾年時間下來,在全國報刊上發表的小說 、散文、論文和詩歌共數十篇。主研了省重點課題,還出版有散文集、學術專著等。同時還兼任中文係主任、書記、圖書館長等職務,90年代初被評為中文係教授。但他真正圓文學之夢是在退休之後。
90年代正是小說發展的“火熱”時期,從市井小說、新體驗小說到影視小說、網絡小說,文學圈裏的變化使人眼花繚亂,但他相信自己的歷史題材創作同樣也能融入時代的流行色。他堅守着自己的理念,雖駐身於光怪陸離的時代更移之間,但內心穿梭於歷史的大街小巷,在歷史的天空中營建現代作傢夢。短短幾年間,他出版了5部歷史題材小說,近20本散文集以及編註了10多本古文化叢書。他以不變的情懷固守了幾十年的夢,終於在人們的唏噓與感懷之中得到了最為長遠的呼應,1997年他的小說《太平公主》改編成了電視連續劇《大明宮詞》,在全國攪起了一股“唐朝旋風”。2003年3月,由中國作協創研室、北京電視臺等在北京的香格裏拉飯店聯合舉辦了長篇歷史小說《陳子昂》的首發式,以雷達、謝永旺等為首的專傢對該小說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正如評論傢閻鋼所說“小說《陳子昂》,不愧是《登幽州臺歌》最權威性的註釋,它使這首如《離騷》一樣被人千古傳唱的慷慨悲歌變得如此之動人,以至於刻骨銘心。”(《引人入勝非戲說 讀孫自筠長篇小說〈陳子昂〉》)全國數十傢媒體爭相采訪報道。同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萬壽公主》 一上市便被影視公司看中買斷改編權,並邀請他擔任編劇,擬以《唐宮瑤》的劇名改編為30集電視連續劇。此外他還應邀在大型歷史連續劇《誰主沉浮》中擔任文學統籌,並正在與人合作以黃巢史實為內容的長篇歷史小說《殘陽如血》並策劃改編為電視連續劇等等。
孫自筠說:“青春不能永葆,文學才能長存。”這大概便是他執著於文學的真正原因吧。在創作的天地裏能拾回夢想,感受成功,體會“心靈傢園”的真諦,因為那裏充滿了天使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