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錶
孫廣 Sun Guang薛易簡
賀知章
唐代  唐(659年744年)

詩詞《詠柳 Singing willow》   《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Coming Home》   《相和歌辭·採蓮麯 In proper proportion Songs Lotus song》   《唐禪社首樂章·順和 Tang dynasty (618-907) The first zen community movement gentle and polite》   《唐禪社首樂章·太和 Tang dynasty (618-907) the first zen community movement Wo》   《唐禪社首樂章·肅和》   《唐禪社首樂章·雍和 Tang dynasty (618-907) the first zen community movement Fraternity》   《唐禪社首樂章·壽和 Tang dynasty (618-907) the first zen community movement Life and》   《唐禪社首樂章·福和》   《唐禪社首樂章·太和 Tang dynasty (618-907) the first zen community movement Wo》   更多詩歌...

閱讀賀知章在诗海的作品!!!
贺知章
  字季真,一字維摩,號石窗,晚年更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其排行第八,人稱“賀八”。會稽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證聖元年(695)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轉太常少卿、集賢院學士。開元十三年(725)擢禮部侍郎,宮至秘書監。故人稱“賀秘監”,又簡稱“賀監。天寶三年(744)辭官還鄉為道上,建千秋觀以隱居其內,未幾卒,享年86歲。賀知章少時以詩文聞名,神竜年間(705—707)已名揚京城。開元初年與吳越人包融、張旭、張若虛以詩文齊名,世稱“吳中四士”,亦稱“吳中四友”、“吳中四傑”。賀知章邕容省闥,高逸豁達,為一代清鑒風流之士。尤喜好在飲酒中乘興書寫詩文,直到紙盡方止。曾與張旭、崔宗硅《海錄碎事》亦將其與陳子昂、宋之問、孟浩然等人並稱為“仙宗十友”。賀知章還與張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為姻親,故時人也常以“賀張”稱之。兩人也經常同遊,“凡人傢廳館好墻壁及屏障,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箋翰,共傳寶之”。(施宿《嘉泰會稽志》)賀知章以草書名世。《述書賦》中贊其草書“落筆精絶”,“與造化相爭,非人工即到”呂總《續書評》則以為“縱筆如飛,奔而不竭。”李白在《送賀賓客歸越》詩中將其喻為王羲之,有言“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盧象《送賀監歸會稽應製》詩 “青門抗行謝客兒,健筆違羈王獻之。長安素娟書欲偏,工人愛惜常保持。”則喻其為王獻之。當時人們還將其草書與秘書省的落星石、薛稷畫的鶴、郎餘令繪的鳳,合稱為秘書省“四絶”。然而賀知章的書法存世極少,現可見的草書作品衹有《孝經》,其用筆酣暢淋漓,點畫激越,粗細相間,虛實相伴;結體左俯右仰,隨勢而就;章法猶如潺潺流水一貫直下,充分地體現了他那風流倜儻,狂放不羈的浪漫情懷。賀知章的草書,拉開了盛中唐草書浪漫風氣的序幕。此外賀知章也擅楷書,有《竜瑞宮記》傳世。
    

評論 (1)

hepingdao 寫到 (2008-07-15 20:32:54):

  賀知章,會稽永興人,太子洗馬德仁之族孫也。少以文詞
  知名,舉進士。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又遷太常博士,皆陸象先
  在中書引薦也。開元十年,兵部尚書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奏
  請知章及秘書員外監徐堅、監察御史趙鼕曦皆入書院,同撰
  《六典》及《文纂》等,纍年,書竟不就。後轉太常少卿。
  
    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又充皇太子侍讀。
  是歲,玄宗封東嶽,有詔應行從群臣,並留於𠔌口,上獨與宰
  臣及外壇行事官登於嶽上齋宮之所。初,上以靈山清潔,不欲
  喧繁,召知章講定儀註,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諸帝
  臣位,帝號雖同,而君臣異位。陛下享君位於山上,群臣祀臣
  位於山下,誠足垂範來葉,為變禮之大者也。然禮成於三獻,
  亞終合於一處。”上曰:“朕正欲如是,故問卿耳。”於是敕:
  “三獻於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諸神座於下壇行事。”俄屬惠文
  太子薨,有詔禮部選輓郎,知章取捨非允,為門蔭子弟喧訴盈
  庭。知章於是以梯登墻,首出决事,時人鹹嗤之,由是改授工
  部侍郎,兼秘書監同正員,依舊充集賢院學士。俄遷太子賓客、
  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
  
    知章性放曠,善談笑,當時賢達皆傾慕之。工部尚書陸象
  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與知章甚相親善。象先常謂人曰:
  “賀兄言論倜儻,真可謂風流之士。吾與子弟離闊,都不思之,
  一日不見賀兄,則鄙吝生矣。”知章晚年尤加縱誕,無復規儉,
  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遨遊裏巷。醉後屬詞,
  動成捲軸,文不加點,鹹有可觀。又善草隸書,好事者供其箋
  翰,每紙不過數十字,共傳寶之。
  
    時有吳郡張旭,亦與知章相善。旭善草書,而好酒,每醉
  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時人號為張顛。
  
    天寶三載,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裏,
  乃捨本鄉宅為觀。上許之,仍拜其子典設郎曾為會稽郡司馬,
  仍令侍養。御制詩以贈行,皇太子以下鹹就執別。至鄉無幾壽
  終,年八十六。
  
    肅宗以侍讀之舊,乾元元年十一月詔曰:故越州千秋觀道
  士賀知章,器識夷淡,襟懷和雅,神清志逸,學富才雄,挺會
  稽之美箭,藴昆岡之良玉。故飛名仙省,侍講竜樓,常靜默以
  養閑,因談諧而諷諫。以暮齒辭祿,再見款誠,願追二老之蹤,
  剋遂四明之客。允葉初志,脫落朝衣,駕青牛而不還,狎白衣
  而長往。丹壑非昔,人琴兩亡,惟舊之懷,有深追悼,宜加縟
  禮,式展哀榮。可贈禮部尚書。
  
    先是神竜中,知章與越州賀朝、萬齊融,揚州張若虛、邢
  巨,湖州包融,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於上京。朝
  萬[一華按:“萬”字衍。]止山陰尉,齊融昆山令,若虛兗州
  兵曹,巨監察御史。融遇張九齡,引為懷州司戶、集賢直學士。
  數子人間往往傳其文,獨知章最貴。
  
  (《舊唐書》捲一九○“文苑”中《賀知章傳》)
  
  
    賀知章字季真,趙州永興人。性曠夷,善譚說,與族姑子
  陸象先善。象先嘗謂人曰:“季真清譚風流,吾一日不見,則
  鄙吝生矣。”
  
    證聖初,擢進士、超拔群類科,纍遷太常博士。張說為麗
  正殿修書使,表知章及徐堅、趙鼕曦入院,撰《六典》等書,
  纍年無功。開元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一日並
  謝。宰相源乾曜語說曰:“賀公兩命之榮,足為光寵;然學士、
  侍郎孰為美?”說曰:“侍郎衣冠之選,然要為具員吏;學士
  懷先王之道,經緯之文,然後處之。此其為間也。”玄宗自為
  贊賜之。遷太子右庶子,充侍讀。
  
    申王薨,詔選輓郎,而知章取捨不平,蔭子喧訴、不能止,
  知章梯墻出首以决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肅宗為太子,知
  章遷賓客,授秘書監,而左補闕薛令之兼侍讀。時東宮官積年
  不遷,令之書壁,望禮之薄,帝見,復題“聽自安者”。令之
  即棄官,徒步歸鄉裏。
  
    知章晚節尤誕放,遨嬉裏巷,自號“四明狂客”及“秘書
  外監”。每醉,輒屬辭,筆不停書,鹹有可觀,未始刊飭。善
  草隸,好事者具筆研從之,意有所愜,不復拒,然紙纔十數字,
  世傳以為寶。
  
    天寶初,病,夢遊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裏,
  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
  賜鏡湖剡川一麯。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送。擢其子曾
  子為會稽郡司馬,賜緋魚,使侍養,幼子亦聽為道士。卒,年
  八十六。肅宗乾元初,以雅舊,贈禮部尚書。
  
  (《新唐書》捲一九六“隱逸”《賀知章傳》)
  
  
    賀知章,字維摩,會稽永興人,太子洗馬德仁之孫。少以
  文詞知名,工草隸書。進士及第,歷官太常少卿、禮部侍郎、
  集賢學士、太子右庶子、兼皇太子侍讀、檢校工部侍郎,遷秘
  書監、太子賓客、慶王侍讀。知章性放善謔,晚年尤縱,無復
  規檢。年八十六。自號“四明狂客”,每興酣命筆,好書大字,
  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詩筆唯命。問有幾紙?報十紙,紙盡語
  亦盡。二十紙、三十紙,紙盡語亦盡。忽有好處,與造化相爭,
  非人工所到也。天寶二年,以老年上表,請入道歸鄉裏,特詔
  許之。重令入閣,諸王以下拜辭。上親製詩序,令所司供帳,
  百寮餞送,賜詩敘別。知章表謝,手詔答曰:“卿儒纔舊業,
  德著老成,方欲乞言,以光東序,而乃高蹈世表,歸心妙門,
  雖雅意難違,良深耿嘆。眷言離祖,是用贈詩,宜保鬆喬,慎
  行李也。兒子等常所執經,故令親別,尊師之義,何以謝焉。”
  仍拜其子典設郎曾子為朝散大夫,本郡司馬,以伸侍養。知章
  以羸老乘輿而往,到會稽無幾老終。元年鼕十二月,詔曰:故
  超州千秋觀道士賀知章,神清志逸,學富才雄;挺會稽之美箭,
  藴昆岡之良玉。故飛名仙省,待詔竜樓;願追二老之奇蹤,
  遂四明之狂客。允協初志,脫落朝衣;駕青牛而不還,狎白鷗
  而長往。舟壑靡息,人琴兩亡;惟舊之懷,有深追悼。宜加縟
  禮,式展哀榮,可贈禮部尚書者也。
  
  (唐·竇蒙《述書賦註》,《全唐文》捲四四七)
  
  
    知章年八十六,臥病,冥然無知。疾損,上表乞為道士還
  鄉,明皇許之。捨宅為觀,賜名千秋,命其男曾子會稽郡司馬,
  賜鏡湖剡川一麯。詔令供帳東門,百寮祖餞。御制送詩,並序
  雲:“天寶三年,太子賓客賀知章,鑒止足之分,抗歸老之疏,
  解組辭榮,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
  赤鬆之遊。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命六卿庶尹大
  夫供帳青門,寵行邁也。豈惟崇德尚齒,抑亦勵俗勸人,無令
  二疏獨光漢册。乃賦詩贈行。”詩云:“遺榮期入道,辭老竟
  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又云:“筵開百壺餞,詔許二疏
  歸。仙記題金(竹錄),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捲十七)
  
  
    詩評一則
  
    楊衡詩云:“正是憶山時,復送歸山客。”張籍雲:“長
  因送人處,憶得別傢時。”盧象《還傢詩》雲:“小弟更孩幼,
  歸來不相識。”賀知章雲:“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
  來。”語益換而益佳,善脫胎者,宜參之。近時嚴坦叔《還傢
  詩》亦有“舊時巷陌渾忘記,卻問新移來住人”,頗得知章之
  遺意。(宋·(日希)文《對床夜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