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表
杜荀鹤
唐代  晚唐(846年904年)

诗词《春宫怨 A Sigh in the Spring Palace》   《访道者不遇 Interview road person fail to achieve one's success》   《送人游吴》   《送陈昈归麻川 Chen Hu sent return Asakawa》   《出山 come out from the mountains》   《浙中逢诗友》   《送友游吴越 You send Yue Yu》   《出常山界使回有寄 to help a joint cause Antifeverile dichroa root Sector to return Have sent》   《经废宅 The residential waste》   《登天台寺 ascend Temple roof》   更多诗歌...

阅读杜荀鹤在诗海的作品!!!
  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温部下敬翔,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温。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第八名进士(《鉴诫录》)。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田頵在宣州,很重视他,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田頵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田頵败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患重疾,旬日而卒。其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后人称“杜荀鹤体”。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
  荀鹤才华横溢,仕途坎柯,终未酬志,而在诗坛却享有盛名,自成一家,善长于宫词。因长期置身于九华山怀抱,吟咏九华山面貌的诗篇甚多,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客居他乡写的《秋日怀九华旧居》流露出弃官归隐九华的心情和身在异地恋乡之苦。在《自江西归九华有感》、《题所居村舍》和《山中寡妇》等诗篇中揭露了社会政治昏暗,酷吏残忍、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与呼声,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作平易自然,朴实质明畅,清新秀逸。著有《唐风集》(十卷),其中三卷收录于《全唐诗》。
  
  [晚唐后期诗文的演变]
    此外,杜荀鹤(846—904)也有几首诗写得很好,如《再经胡城县》: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晚唐讽刺性短文和批判性的诗歌,在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下层百姓的艰辛苦难方面,
  具有以前很少见的尖锐、大胆,这确实为晚唐文学带来了一股生气。
    然而,上述作品并不是晚唐后期文学尤其是诗歌的主流。
    这一时期的大多数诗歌,包括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的许多诗作在内,仍是以山
  水风月、赠酬送别以及自身伤感情怀等为主,他们写诗的精力,也主要放在这一边,其
  艺术风格上大致可以分成两个类型。
    第一类诗歌,主要继承姚合、贾岛的诗风,以抒写个人苦闷伤感为主要内容,以自
  然山水为主要意象,讲究语言的精心锤炼。这是晚唐诗歌的一大流向,相当多的诗人的
  作品都属于这一类型。只是从马戴、雍陶以来,这批诗人也吸收了白居易等人诗风的平
  易流畅,并受老、庄哲学与佛教思想的影响,倾向于静观默识的观物方式与淡泊恬静的
  审美情趣,逐渐摆脱了姚合、贾岛诗中还很明显的生涩尖新的特点而趋向于清丽流动,
  他们能把反复锤炼的词语与流动的意脉自然地融铸起来,把敏锐的官能感觉所捕捉到的
  物象与细致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形成比较自然清畅的诗句。比如杜荀鹤,无疑受姚、
  贾诗风影响很深,他曾说自己“苦吟无暇日,华发有多时”(《投李大夫》),“一句
  我自得,四方人已知”(《苦吟》),并在贾岛墓前缅怀这个前辈诗人说:“山根三尺
  墓,人口数联诗。”(《经贾岛墓》)对好句的追求与珍视可算是执着了,但他的诗却
  绝不生涩,也无寒苦之气,如《秋江晚泊》:
    一望一苍然,萧骚起暮天。远山横落日,归鸟度平川。家是去秋别,月当今夕圆。
  渔翁似相伴,彻晓苇丛边。
    全诗平易晓畅,三四两句写景,虽然不甚新奇,但景致舒展,高下相形,有动有静,
  有纵有横。又如《春宫怨》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二句,以融融春光反衬出宫
  女的寂寞,其中“暖”、“碎”、“高”、“重”用得很巧,却不显得雕琢。此外,如
  “一溪月色非尘世,满洞松声似雨天”(《宿东林寺题愿公院》),“窗竹影摇书案上,
  野泉声入砚池中”(《题弟侄书堂》),“四五朵山妆雨色,两三行雁帖云秋”(《隽
  阳道中》)等,也都自然清新,细腻生动。而另一位诗人郑谷(约851—约910以后),
  也是苦思苦吟的一个代表人物,他曾说:
    “属兴同吟咏,成功更琢磨。”(《予尝有雪景一绝》)而著名的“一字师”的传
  说似乎也正好说明他对炼字琢句的重视。但他的五言诗句如“极浦明残雨,长天急远鸿”
  (《夕阳》),“孤馆秋声树,寒江落照村”(《奔避》),“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
  花”(《张谷田舍》)等,都是经过细心锤炼而又清新易晓的。而他的七言诗,如《淮
  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又如《柳》: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都是把意蕴融化在全诗正面描述的境界之中,而不是用个别字眼来突现,所以语言
  明白流贯,整体感很强。
    第二种类型的诗歌,则主要是继承了李贺、李商隐的一些特点。在这里可以谈到的
  是唐彦谦与韩偓的诗。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youth扫校)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