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柳亞子 Liu Yazi(現代中國)瀋尹默 Shen Yinmo(現代中國)海子 Hai Zi(現代中國)
洛夫 Lo Fu(現代中國)舒婷 Shu Ting(現代中國)徐志摩 Xu Zhimo(現代中國)
席慕容 Ximurong(現代中國)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食指 Si Zhi(現代中國)
劉半農 Liu Bannong(現代中國)北島 Bei Dao(現代中國)顧城 Gu Cheng(現代中國)
卞之琳 Bian Zhilin(現代中國)戴望舒 Dai Wangshu(現代中國)多多 Duo Duo(現代中國)
昌耀 Chang Yao(現代中國)嚮明 Xiang Ming(現代中國)孤夜賞雨 Gu Yeshangyu(現代中國)
離離 Chi Chi(現代中國)陳忠坤 Chen Zhongkun(現代中國)熊焱 Xiong Yan(現代中國)
絶壁孤俠 Jue Biguxia(現代中國)迪拜 DiBai(現代中國)祁鴻升 Qi Hongsheng(現代中國)
杯中衝浪 Wang XuSheng(現代中國)魯緒剛 Lu XuGang(現代中國)餘刃 Yu Ren(現代中國)
白琳 Bai Lin(現代中國)太陽島 Tai Yangdao(現代中國)秋葉 Qiu She(現代中國)
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周夢蝶 Zhou Mengdie(現代中國)鄭愁予 Zheng Chouyu(現代中國)
蘭語凝嫣 Lan Yuningyan(現代中國)劉華明 Liu Huaming(現代中國)陸華軍 Liu Huajun(現代中國)
離開 Chi Kai(現代中國)郭沫若 Guo MoRuo(現代中國)林泠 Lin Ling(現代中國)
商禽 Shang Qin(現代中國)羅門 Luo Men(現代中國)西川 Xi Chuan(現代中國)
歐陽江河 Ouyang Jianghe(現代中國)翟永明 Di Yongming(現代中國)楊煉 Yang Lian(現代中國)
張錯 Zhang Cuo(現代中國)田間 Tian Jian(現代中國)阿壠 A Long(現代中國)
紀弦 Ji Xian(現代中國)灰娃 Hui Wa(現代中國)馬驊 Ma Hua(現代中國)
覃子豪 Qin Zihao(現代中國)林亨泰 Lin Hengtai(現代中國)蓉子 Rong Zi(現代中國)
瘂弦 Ya Xian(現代中國)楊喚 Yang Huan(現代中國)羊令野 Yang Lingye(現代中國)
林徽因 Lin Huiyin(現代中國)白萩 Bai Qiu(現代中國)管管 Guan Guan(現代中國)
餘英時
現代中國  (1930年元月22日2021年八月1日)
姓:
名: 英時
籍貫: 安徽潛山
閱讀餘英時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余英时
餘英時1930年生於天津,籍貫安徽潛山,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的弟子,曾任教於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美國知名高校,現居美國普林斯頓。2006年,他榮獲有“人文諾貝爾奬”之稱的“剋魯格終身成就奬”。作為海外研究中國文化的大師級學者,餘英時著有《士與中國文化》、《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等,有“最有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之美譽。
1973―1975 年出任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2006年獲美國國會圖書館頒授的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奬(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著有《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士與中國文化》、《方以智晚節考》、《論戴震與章學誠》、《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鬍適》、《現代儒學論》等。

餘英時(1930年1月22日-2021年8月1日),安徽潛山人,生於天津,歷史學家,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院士,主攻中國思想史研究,,是一位“追求純粹的學人”,以史學家的敏銳透射現實,儘管“一生禍盡文字出”,他仍堅守傳統知識分子一種“單純的倔強”。他的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在美國,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奬、首屆唐奬“漢學奬”得主。

唐奬的頒奬理由形容余氏“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以現代知識人的身份從事中國思想傳統的詮釋工作,闡發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學界久已推為海內外治中國思想、文化史之泰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傳統學者治史之宗旨,餘先生以其研究撰述與人生實踐,對此語做了最佳的現代詮釋。”

生平
餘英時原籍安徽省潛山縣官莊鄉金城村,1930年生於中華民國天津市,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形勢危急,父親把七歲的他送回安徽省金城村老傢,他跟着二伯父餘立中,在此度過八年的美好時光。兒時接受中國傳統私塾教育,童年時期,餘英時家乡安徽潛山發生新四軍的高敬亭部屠殺三百鄉民的“二一五事件”。十四歲時,餘英時又親眼目睹族兄遭新四軍殺害的屍體,在心中埋下恐懼的陰影。這幾年時間,很少正式上學,小學、中學都是斷斷續續的學習。1946年,隨父親到瀋陽入讀東北中正大學補習。1947和1948兩年在北京閑居。

1949年6月插班考入北平燕京大學歷史係,曾申請加入中共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共青團的前身),後肄業轉赴香港,1950年起入讀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師從國學大師錢穆,1951年就在報刊發表文章,1952年畢業,是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生。畢業後在香港的小學教書兩年;後來留學美國哈佛大學師從當代漢學泰鬥楊聯陞教授,受西方學術訓練並取得歷史學哲學博士學位,1959年在哈佛認識張灝。1980年代,經常在臺灣發表許多政論文章為黨外運動發聲,頗獲當局重視。

歷任美國密歇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註 1]、新亞中學校董會成員、美國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現為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並曾於1991年至1992年任美國康乃爾大學第一任鬍適講座訪問教授。

餘英時桃李滿天下,於美任教期間,培養出許多史學學者,包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黃進興、陳弱水、康樂、王汎森、林富士,以及四川大學的羅志田等人。

著作
餘英時著作良多、桃李滿天下,著有中、英著作59本,論文400餘篇,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之一。他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包括古代中國反智論、得君行道、內嚮超越與外在超越、軸心突破、天人合一等理論,影響半世紀的全球漢學研究。

以天人合一看傳統中國的軸心突破
將中國軸心世紀的突破和西方作對比,餘英時認為中國在突破後的超越精神世界是內嚮的,可以簡稱為“內嚮超越”,與西方突破後的“外在超越”是兩條不同的文化道路。中國的超越世界——“道”——是“天人合一”的産品,即由人將作為價值源頭的“天”收入“心”中,所以在“內”而不在“外”。餘英時最著名的書《歷史與思想》從1976年出版(臺北 :聯經出版),已經第34刷,是史學著作中罕見的暢銷書。

儘管其思想與中國共産黨的北京當局思想相抵觸,但他的著作2004年後曾在中國大陸大量出版。不過,2014年,《蘋果日報》報導國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達通知,要求將餘英時的著作全部下架,並稱有關部門把出餘英時作品的多傢出版社領導召到北京“訓話”。10月15日,《環球時報》報道稱多傢書店店員表示書店並沒有接到下架的通知。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香港:自由出版社,1953。
《民主制度的發展》,香港:亞洲出版社,1954。
(以上二書合刊為《西方民主制度與近代文明》,臺中:漢新出版社,1984。)
《民主革命論》,香港:自由出版社,1954;臺北:九思出版社重印本,1979。
《到思維之路》,香港:高原出版社,1954;臺中:漢新出版社重印本,1984。
《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香港:竜門書店,1976。
《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1976。ISBN 9789570843798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8。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
《史學與傳統》,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2。
《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鬍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
《方以智晩節考》,臺灣:允晨文化,1986。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臺北:三民書局,1991。
《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ISBN 9789570808391
《民主與兩岸動嚮》,臺北:三民書局,1993。
《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
《現代儒學論》,美國新澤西: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本,有增訂。
《中國知識分子論》(康正果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
《五四新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ISBN 9789570819557
《論士衡史》(傅傑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
《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臺北:允晨文化,2003,共上下兩册。
《重尋鬍適歷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4。ISBN:9789570827088。
《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臺北:允晨文化,2004。
《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7。
《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7。
《會友集—餘英時序文集》,香港:明報出版社,2008。
《十字路口的中國史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
《東漢生死觀》,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
《漢代貿易與擴張:漢鬍經濟關係的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
《人文與理性的中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中國文化史通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
《人文與民主》,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10。
《情懷中國—餘英時自選集》,香港:天地圖書,2010。
《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4。
《中國與民主》,香港:天窗出版公司,2015。
《餘英時回憶錄》,臺灣:允晨文化,2018.11。ISBN 9789869677738
餘英時文集
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共十册

第一捲:《史學、史傢與時代》
第二捲:《中國思想傳統及其現代變遷》
第三捲:《儒傢倫理與商人精神》
第四捲:《中國知識人之史的考察》
第五捲:《現代學人與學術》
第六捲:《民主制度與近代文明》
第七捲:《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上)》
第八捲:《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下)》
第九捲:《歷史人物考辨》
第十捲:《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
2014年再版,增加了兩捲:

第十一捲:《論學會友》
第十二捲:《國學與中國人文》
餘英時作品係列
由三聯書店出版,共六册

《朱熹的歷史世界 : 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上、下),2004。
《方以智晚節考》,2004。
《文史傳統與文化重建》,2004。
《現代儒學的回顧與展望》,2004。
《現代危機與思想人物》,2005。
《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2005。
學術論文
<中國知識分子的邊緣化>,刊於《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第六期,一九九一年八月。
榮譽
中華民國勳章奬章
TWN Order of Brilliant Star 2Class BAR.svg 二等景星勳章(2000年5月2日批準,2000年5月3日於臺北總統府頒授)
奬項
行政院文化奬(1991年)
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奬(2006年):2006年11月16日,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詹姆士·畢靈頓博士宣佈餘英時與美國非洲裔歷史學家約翰·霍普·弗蘭剋林,共同獲得有“人文諾貝爾奬”美譽的美國國會圖書館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奬(Kluge Prize),奠定其崇高國際學術地位。
唐奬漢學奬(2014年第一屆):表彰他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研究和關註中國歷史、思想、文化,以及推動儒傢思想上的貢獻。頌辭指他“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以現代知識人的身份從事中國思想傳統的詮釋工作,闡發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學界久已推為海內外治中國思想、文化史之泰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傳統學者治史之宗旨,餘先生以其研究撰述與人生實踐,對此語做了最佳的現代詮釋。”餘英時獲悉得奬時表示“受之有愧”、“很意外, 也不敢當”。
紀念
新亞書院設置餘英時先生歷史講座:為表揚余氏一直為史學作出之貢獻,余氏母校新亞書院聯同中文大學另一成員書院崇基學院一起成立《餘英時先生歷史講座》,以推動中外歷史文化,介紹學術新知。第一屆講座已於2007年舉行,講者為許倬雲教授。國立交通大學暨國立清華大學名譽博士。
2019年餘英時小行星:2019年楊光宇以餘英時(Yuyingshih)命名28966號小行星,表揚他在美國華裔歷史和漢學作出的巨大貢獻。
榮譽教職
2019年第一任羅傢倫國際漢學講座名譽講座教授:為紀念前教育長羅傢倫先生,並期許國立政治大學能成為國際漢學重鎮,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2019年5月在國立政治大學校慶大會上宣佈政治大學將成立“羅傢倫國際漢學講座”。2019年6月28日政大第204次校務會議通過“羅傢倫國際漢學講座”設置辦法,並在7月5日舉行“羅傢倫國際漢學講座”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會中通過推薦第一任名譽講座教授為中研院院士餘英時、講座教授為中研院院士王德威。
逝世
2021年8月5日,臺灣中央研究院發佈訃告稱餘英時於8月1日早晨在普林斯頓大學寓所去世,享耆壽91歲,更以“深入研究中國思想、政治與文化史,貫通古今,在當今學界十分罕見。學術研究之外,他亦為具社會關懷、維護自由民主價值之公衆知識分子”,概括其對學術和社會的奉獻。隨後香港中文大學亦發表通稿表示悼念。

瑣事
餘英時抽煙斗,而且給人深刻印象,他因為生病而成功戒煙,已經六年沒抽,煙斗跟香煙都已經戒掉。他表示:“不過頭半年都不能寫東西,一個字寫不出,因為我抽煙習慣跟思想習慣連在一起,沒有煙想不起來,怎麽寫都不知道,很奇怪,總算剋服了,到現在沒問題,後來還可以寫幾本大書。”

政治觀點
餘英時曾經比喻自己對政治衹有“遙遠的興趣”,會持續觀察政治、評論政治,但不會參政,不過他對中國共産黨的批評十分強烈,時常聲援兩岸民主運動及中國人權,包括香港、臺灣的公民抗命,並認為中國共産黨“將很快垮臺”。

反共
他認為民主思想從儒傢“以人為本”思想發展而出,清末的儒傢要求人人有尊嚴,但在共産黨統治的國傢完全被抹滅,從1920年代開始就極力破壞,僅以暴力統治國傢,人活着失去尊嚴;領導人更迭至今,衹是越加腐敗,變成“最壞的資本主義——國傢的資本主義、黨的資本主義”,看不見改變的希望,共産黨政府一定“很快會垮臺!”[何時?]

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後,當時出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的他也在美國學術界發起聲援活動。他在《紐約時報》刊登全版廣告,大力支持中國大陸的民主運動。對於六四天安門事件後被迫流亡海外的一批知識分子和學運領袖,包括劉賓雁、蘇曉康、孔捷生、陳奎德、阮銘、遠志明、張郎郎、張伯笠和白夢等人來說,“普林斯頓中國學社”是他們人生旅途中最難忘的驛站和庇護所,而餘英時夫婦的催生功不可沒。餘英時在專訪中透露,在六四天安門事件中,餘英時表妹的兒子在長安街附近的二十八中學旁邊遇難,年僅19歲。餘英時2014年表示,希望中國共産黨平反六四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期待。瞭解中共的基本性質是揭開六四屠殺真相的一把鑰匙。對於中共而言,政權就是它的宇宙,習近平時代也絲毫沒有改變這一點。中共用暴力來鎮壓一切,用錢來收買一切。

2002年,餘英時接受訪問時表示:中國大陸從1949年到現在沒有歷史,有的“歷史”都是假歷史,是為了政治宣傳而造出來的偽歷史。要揭穿偽歷史,衹有將來學術完全自由以後,資料開放,根據原始資料說話纔可以。

2012年,餘英時把親筆信函〈覆黃國昌先生函〉傳真給澄社社長黃國昌,公開支持臺北青年學生“拒黑手,反壟斷,要新聞自由”反旺中的拒絶中時運動,批評中共透過蔡衍明收購臺灣媒體控製臺灣輿論,呼籲臺灣民衆以香港為鑒,要盡一切力量維護中華民國的獨立主權。

2013年,餘英時接受專訪時表示:不認為中國真正崛起了,中共政權也不可能長期維持,政治制度一定要有變革。不看好習近平的“中國夢”,自己的“夢”就是大傢平平安安,要做什麽就做什麽,想說什麽就說什麽。認為中華民國政府跟中共打交道要有原則,不要怕中共,要保持民主自由這套價值觀。臺灣數十年來最大的變化便是走上民主自由的架構,能每人投一票來選舉誰當總統,很了不得,這些對人權的關註,都是大陸沒有的。“臺灣有很大的心理問題,包括國民黨在內,就是畏共怕共,怕得不得了...,另外一種就是怕臺獨,於是就想用對岸來控製臺獨。”“這種想法是很自私的想法,說老實話,如果繼續這樣顧忌下去,那最後衹有嚮共産黨投降。如果這樣子,那當初何必跑到臺灣來,在南京簽字投降不就完了嗎?”

2013年7月1日,餘英時談香港占領中環運動,表示中共對付香港普選的另一策略是將它轉化為變相的一黨專政,正是在這種極端不公平的情況下,香港纔出現了“公民抗命”、“占領中環”的大運動,而這確實打中了香港官方和親共人士的政治軟肋。公民抗命不但不是破壞政治、社會、經濟秩序的激烈行為,而且是以一種最和平、最理性、也最文明的方式促使秩序更合理化的運動。爭取特首普選,關係着香港所有公民的未來與人權、自由、生命尊嚴等等核心價值,都必須在過了公平普選這一關之後才能有着落。在缺乏任何其他有效途徑的情況之下,公民抗命、占領中環無疑是爭取普選的最重要的手段。

2013年,中國流亡維權人士陳光誠訪臺,總統馬英九、竜應臺未會面,餘英時接受聯合報係專訪時批評“畏共、沒出息到極點、很丟臉”。

2014年,“拿一些西方的架構問問題,問完問題得結論,在我講都沒有說服力。像階級鬥爭那一套,我覺得跟我看到的情形完全不一樣,地主迫害農民之類的事情在官莊簡直沒有聽人說過。” 2014年,臺港媒體轉載餘英時對太陽花學運反“服務貿易協議”看法,指大陸以經濟促進統一的障眼法已被識破。臺灣公民,特別是青年一代,對於中共極權政府極端不信任。這次公民抗議是一場保衛並提高臺灣民主體製的運動。他認為中共一直在千方百計地企圖摧毀臺灣的民主,臺灣的人民和政府都必須把警惕提到最高的程度。民主是臺灣安全的最大保證。“如果國民黨走太遠,恐怕要換一個政黨。”2014年6月20日,他提醒國民黨政府珍惜臺灣民主成績,檢討對大陸的政策,“不能給共産黨什麽都好商量的印象,最後恐造成把臺灣送給共産黨。”他並非認為一定要政黨輪替,但任何人執政,都不能給共産黨彼此可以統一的印象。“政策决定的機構該有明顯態度,生意是生意,主權不能放棄。”臺灣沒有大陸經濟交換,仍可活得好。

2014年10月10日,多個媒體報道餘英時作品在中國各地遭官方全面封殺下架。不過,10月15日,《環球時報》報道稱多傢書店店員表示書店並沒有接到下架的通知。

2019年11月,香港衆志創黨主席羅冠聰曾赴美拜會餘英時。餘英時認為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令他首次看見美國政界對中國出現大幅度的態度轉嚮,並指出“香港的抗爭讓人看清中國極權的不公義”,並贊揚年輕人如“英雄”的付出。他認為與共産黨正面對抗較難獲勝,但他能夠明白這些年輕人的想法。

餘英時在其《史學與傳統》一書於2021年1月重刊時所寫的內容簡介:“本書重刊,距當時撰寫已在四、五十年之後了。在這半個世紀中,中國經歷了許多重大的變化。舉其最顯著者而言,臺灣已成功地建立起現代的民主秩序,大陸則從內到外都面臨着深刻的新危機。”

臺灣是中國文化一部分
為什麽非要到某一塊土地纔叫中國?我到哪裏,哪裏就是中國。
2014年,獲頒唐奬之前,接受天下文化專訪,餘英時說:“我同意鬍適說的,臺灣是中國唯一自由的地方,在我認識的中國。當然現在有臺獨運動我也知道,那不相幹。我想臺灣永遠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現在包括香港自由慢慢受到約束,一國兩製都可以變成一國一製了。臺灣到現在為止,也有危險,但還沒直接輪到你們,也許是下一個。”

沒有中國夢
餘英時於2013年8月17日,在其普林斯頓寓所接受世界日報訪問時,表示:

我沒有“中國夢”,有的衹是人類的夢,我的“夢”就是大傢平平安安,要做什麽就做什麽,想說什麽就說什麽。這樣的社會纔是我的夢。我沒有要中國非常強大,凌駕於世界,這是中國人的虛榮心作祟。這種民族主義不是好東西,中共現在唯一能利用、有號召力的就是這點。民族主義應該衹有被侵略時纔應該有,那是為了讓大傢團结起來抵抗外侮。
註解
 在其任內負責籌備大學改製,並為此撰寫《餘英時報告書》;但最終1977年改製乃依《第二次富爾敦報告書》建議,大削書院權力;而在此事上,余氏亦被部分新亞師生批評為“欺師滅祖”[來源請求]。
參考文獻
 楊媛婷. 史學泰鬥餘英時8/1逝世 享耆壽91歲. 自由時報. 2021-08-05 [2021-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5).
 BnF Catalogue général Yu, ying shi (1930-....) forme internationale translit.-IS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法國國傢圖書館
 江青. 古道熱腸──我所認識的餘英時陳淑平伉儷. [2018年6月29日].
 儲百亮. 史學泰鬥餘英時去世,堅守中國傳統與自由價值. [2021年8月11日].
 Tang Prize Foundation >> Laureates >> Sinology >> 2014 Tang Prize in Sinology. [2014-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吳欣紜. 史學大師餘英時睡夢中辭世 享耆壽91歲. 中央社. 2021年8月5日 [2021年8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8月5日).
 學術榮譽榜-餘英時院士榮膺美國哲學會院士 (pdf). 中央研究院. 2006年 [2013-09-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12-21).
 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 本院餘英時院士獲頒交通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2010-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1).
 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部. 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獎第11屆得獎人簡介. [2011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3).
 鍾嚴思祺. 餘英時教授獲首屆唐獎「漢學獎」. BBC中文網. 2014年6月20日 [2014年6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8月5日).
 鍾元、徐翠玲. 餘英時榮獲東方「諾貝爾」唐獎漢學獎. 大紀元時報. 2014年6月21日 [2014年6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7月2日).
 唐獎漢學獎 首屆得主餘英時. 中央通訊社CNA. [2014-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2).
 餘英時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國學網絡
 陳宛茜. 用回憶錄寫中國史 餘英時:我到哪裡,哪裡就是中國. 聯合報. [2021-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5).
 六四後不再踏入大陸 餘英時:我到哪裡,哪裡就是中國. 世界新聞網. 2021-08-06.
 〈新亞書院研究所及各學係 舉行畢業典禮〉,《華僑日報》第四張第一頁,1973年7月3日。
 黃進興:想我老師餘英時之二:師門六年記:1977-1983. 愛思想. [2014-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03).
 創校簡史 (PDF). 新亞中學. [2020年4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年8月5日).
 金櫻潔. 餘英時為人寫序 寫出上萬字出書. 中時電子報. 2014年6月21日 [2014年6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6月25日).
 顧思齊. 在沒有鬍適之的時代讀餘英時. 南方都市報. [2014-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餘英時撐佔中 遭內地封殺. 蘋果日報(香港). 2014-10-12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4).
 新加坡媒體:網傳中國“禁書令”不存在. 環球時報. 2014-10-15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5).
 簡體版包括:餘英時:《錢穆與中國文化》,上海:遠東出版社,1994 年。《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總統令(華總二榮字第8910021060號). 總統府公報 (總統府). 2000-05-05, (第6338號): 5頁 [2021-09-09].
 總統贈頒給文藝界傑出人士.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00-05-03 [2021-08-23].
 存檔副本. [2014-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香港天文學會智能手機應用程序《香港天文》2019年4月17日新聞報導
 國立政治大學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NCCU). www.facebook.com. [2019-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5) (中文(簡體)).
 史學大師餘英時睡夢中辭世 享耆壽91歲 中央社,2021年08月05日
 一代史學家殞落 本院餘英時院士辭世. 中央研究院. 2021-08-05 [2021-08-06].
 敬悼史學大師、中大前副校長兼榮譽法學博士餘英時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傳訊及公共關係處. 2021-08-05 [2021-08-06].
 【專訪餘英時之六──人生哲學篇】餘英時:我曾半年寫不出一個字 遇到瓶頸不要硬搞. 天下雜志. [2020-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5).
 餘英時. 談中共因恐懼而強化對維權人士的打壓和迫害. 自由亞洲電臺. [2012-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1).
 何定照. 餘英時:共產黨很快垮臺. 聯合報. 2014年6月21日 [2018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1月16日).
 安琪. 民族主義與中國共產黨-專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餘英時. 1998年4月 [2013-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4).
 餘英時談六四:失去政權等於毀滅了中共的宇宙.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 2014年6月4日 [2014年6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6月9日).
 餘英時; 北明. 到歷史中尋找今天中國問題的根源—餘英時縱論中國近代史. 縱覽中國. 2002年2月17日 [2013年9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1月2日).
 餘英時:壹傳媒收購案 攸關臺灣前途// 中共明目張膽 通過臺商收購媒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自由時報, 2012-11-28
 楊明𬀩. 有「人文諾貝爾獎」美譽 餘英時、弗蘭剋林獲剋魯格獎. 中國時報. [2006-11-16].[永久失效鏈接]
 黃清竜,. 餘英時教授榮獲2006年剋魯格獎. [2006-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2).
 傅建中. 餘英時的不虞之譽. 2006-11-18. 中國時報.[永久失效鏈接]
 中時社論. 嚮一位當代人文大師致敬. 2006-11-20. 中國時報.[永久失效鏈接]
 翁臺生; 魏碧洲; 曾慧燕. 餘英時:中國會回歸文明的主流. 北美世界日報. 2013年8月19日 [2013年8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8月23日).
 談習近平的「中國夢」(餘英時). 自由亞洲電臺. 2013年5月3日 [2013年8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月5日).
 專訪/餘英時:民主自由精神 不能畏共. 聯合報係. 2013年8月20日 [2021年8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3日).
 餘英時 暢談「中國夢」 犀利批中共體製. 世界日報. 2013年8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8月6日).
 餘英時,港民7.1爭普選 餘英時發表《公民抗命與香港前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蘋果日報 (臺灣), 2013年07月1日
 專訪/「跟共產黨打交道 政治不能讓步」. 聯合報. [2021-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5).
 《餘英時談治學經歷》,口述/餘英時;記錄/何俊,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2014年6月29日
 餘英時. 臺灣的公民抗議和民主前途(餘英時傳真全文). 自由時報. 2014年3月24日 [2014年3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3月24日).
 餘英時:大陸障眼法已被識破. 蘋果日報 (臺灣). 2014年3月24日 [2014年3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3月24日).
 “封殺令”致書籍大賣 野夫:“反映出人心嚮背”. 德國之聲中文網. [2021-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8).
 餘英時撐佔中 遭內地封殺. 蘋果日報 (香港).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4).
 中共出版黑名單 餘英時、梁文道等遭殃. 自由亞洲電臺. 2014-10-12 [2021-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2).
 勉港人「一定要投票」 餘英時:中共無法輕易消滅制度. 自由時報. 2019-11-26 [2021-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8).
 何榮幸. 餘英時:香港人不能做乖孫子 最後變成奴隸. 天下雜志. [2021-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5).
 8年前世報專訪/餘英時 暢談「中國夢」 犀利批中共體製. 世界日報. 2021-08-04.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