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柳亞子 Liu Yazi(現代中國)瀋尹默 Shen Yinmo(現代中國)海子 Hai Zi(現代中國)
洛夫 Lo Fu(現代中國)舒婷 Shu Ting(現代中國)徐志摩 Xu Zhimo(現代中國)
席慕容 Ximurong(現代中國)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食指 Si Zhi(現代中國)
劉半農 Liu Bannong(現代中國)北島 Bei Dao(現代中國)顧城 Gu Cheng(現代中國)
卞之琳 Bian Zhilin(現代中國)戴望舒 Dai Wangshu(現代中國)多多 Duo Duo(現代中國)
昌耀 Chang Yao(現代中國)嚮明 Xiang Ming(現代中國)孤夜賞雨 Gu Yeshangyu(現代中國)
離離 Chi Chi(現代中國)陳忠坤 Chen Zhongkun(現代中國)熊焱 Xiong Yan(現代中國)
絶壁孤俠 Jue Biguxia(現代中國)迪拜 DiBai(現代中國)祁鴻升 Qi Hongsheng(現代中國)
杯中衝浪 Wang XuSheng(現代中國)魯緒剛 Lu XuGang(現代中國)餘刃 Yu Ren(現代中國)
白琳 Bai Lin(現代中國)太陽島 Tai Yangdao(現代中國)秋葉 Qiu She(現代中國)
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周夢蝶 Zhou Mengdie(現代中國)鄭愁予 Zheng Chouyu(現代中國)
蘭語凝嫣 Lan Yuningyan(現代中國)劉華明 Liu Huaming(現代中國)陸華軍 Liu Huajun(現代中國)
離開 Chi Kai(現代中國)郭沫若 Guo MoRuo(現代中國)林泠 Lin Ling(現代中國)
商禽 Shang Qin(現代中國)羅門 Luo Men(現代中國)西川 Xi Chuan(現代中國)
歐陽江河 Ouyang Jianghe(現代中國)翟永明 Di Yongming(現代中國)楊煉 Yang Lian(現代中國)
張錯 Zhang Cuo(現代中國)田間 Tian Jian(現代中國)阿壠 A Long(現代中國)
紀弦 Ji Xian(現代中國)灰娃 Hui Wa(現代中國)馬驊 Ma Hua(現代中國)
覃子豪 Qin Zihao(現代中國)林亨泰 Lin Hengtai(現代中國)蓉子 Rong Zi(現代中國)
瘂弦 Ya Xian(現代中國)楊喚 Yang Huan(現代中國)羊令野 Yang Lingye(現代中國)
林徽因 Lin Huiyin(現代中國)白萩 Bai Qiu(現代中國)管管 Guan Guan(現代中國)
宋之的
現代中國  (1914年四月~1956年四月17日)
籍貫: 河北省豐潤縣宋傢口頭村

中國話劇 Chinese Drama《霧重慶》

閱讀宋之的在影视与戏剧的作品!!!
宋之的
  (1914-1956)劇作傢。河北豐潤人。早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法學院。後參加左翼戲劇運動。曾被捕入獄。1946年進入解放區。建國後曾任《解放軍文藝》主編。劇作有《霧重慶》、《群猴》、《保衛和平》等。
  
  宋之的,北平大學肄業。1932年參加中國左翼戲劇傢聯盟,在其創作巔峰,宋之的因勞累過度,突然病倒。1956年4月17日,他被肝癌奪去了寶貴的生命,年僅42歲。主要作品有話劇《誰的罪》、《霧重慶》、《國傢至上》,電影劇本《無限生涯》,歌劇《打擊侵略者》,古典歌舞劇《九件衣》等。
  
  一九一四年四月生於河北省豐潤縣宋傢口頭村一個農民家庭裏。父親宋錫功靠祖上給他留下十幾畝地和鐵路上做工的二哥宋錫銘在家乡購置的十幾畝地為生,生活本來比較寬裕。後因與人合夥做生意被騙虧本嚴重。打官司時,又因宋錫功不識字屢被訟棍敲詐,並且反遭誣陷而敗訴,欠下了大筆外債。為償還外債,衹得將田地變賣一空。到宋之的十一歲時,傢境衰落,難以為繼。父親衹好將他寄養到綏遠(今呼和浩特市)的二伯父傢裏。宋之的在那裏考入了扶輪小學,開始接受現代教育。一九二九年,蔣閻軍閥大戰前夕,綏遠時局動蕩,宋之的被二伯父送回家乡,考入豐潤車軸山中學繼續讀書。那時的車軸山中學進步力量已經相當活躍,宋之的同學和老師中就有好多共産黨員。受這些進步教師和同學的影響,宋之的開始閱讀馬剋思主義書籍,為他日後從事進步戲劇活動奠定了思想基礎。
  
  一九三零年春,因家庭經濟拮据,宋之的被迫輟學,衹身赴北平謀生。工作之餘,他閱讀了大量的文藝刊物,包括《海燕》《拓荒者》等進步刊物,萌發了文學創作的欲望。五月,首次以宋之的為筆名在《新晨報》副刊發表處女作《黎曙》,由此邁出了文學創作的第一步。同年夏天,宋之的考入了北平大學法學院俄文經濟係讀書,結識了於伶、陳沂等人,在他們影響下,參加了左翼劇團“呵莽劇社”的反帝公演。演劇活動的實踐,使宋之的對戲劇這一藝術形式的社會作用有了進一步的體會,對戲劇藝術的興趣更加濃厚,並從此與戲劇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一九三二年六月,宋之的與於伶等人組織成立了苞莉芭(俄文“鬥爭”的音譯)劇社,並經於伶介紹加入左翼戲劇傢聯盟北平分盟,主編機關刊物《戲劇新聞》,批判學院派“為藝術而藝術”的文藝觀,主張“戲劇反映人生,戲劇為分期階層吶喊”。
  
  一九三三年,由於白色恐怖加劇,為躲避國民黨憲兵搜捕,宋之的被迫中斷了學業離京赴滬,參加上海左翼劇聯,組織並領導新地劇社、大地劇社;同時參加了夏衍領導的左翼影評小組,在《民報》副刊“影譚”上撰寫影評。從此開始了職業文學活動。因參加進步活動和演出戲劇,當年曾兩次被捕,後經營救出獄。出獄後寫成處女作三幕話劇《罪犯》和電影劇本《無限的生涯》。
  
  一九三五年四月,應舊友張季純之邀,北上山西太原,任“西北影業公司”和“西北劇社”編劇,創作了話劇《罪犯》、電影劇本《無限生涯》。並與著名電影導演王蘋結為終身伴侶。過了一年,由於閻錫山開始在山西公開迫害進步人士,宋之的被迫返回上海。九月在《中流》創刊號上發表了報告文學《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在文壇引起了極大反響,被譽為我國早期報告文學佳作。
  
  抗戰爆發後,宋之的以副團長的身份率領抗日救亡演劇一隊,奔赴南京、武漢、鄭州、洛陽、西安、陝川等地,在街頭、工廠、農村、兵營作抗日宣傳活動,為各戰區的抗日軍民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怒吼吧,中國》、《風雨盧溝橋》等街頭劇。年底,再抵武漢加入“上海業餘劇人協會”。不久,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宋之的當選為常務理事。
  
  一九三八年夏天,時兼國民黨軍委會政治副部長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在政治部三廳廳長郭沫若陪同下約見宋之的,肯定了他取得的成績,並希望他能暫時少寫劇本,多上前綫作實地采訪,以打破國民黨摘的新聞壟斷。並特別提出希望宋之的到山西、河南等八路軍活動地區跑一跑,宋之的欣然同意。次年六月,宋之的便參加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組織的西北戰場“作傢戰地訪問團”,並擔任副團長。先到李宗仁的第五戰區,然後又到了晉東南,采訪了徐嚮前、周士第、彭紹輝等八路軍將領,寫下了大量的特寫和報道。且創作了《黃浦江邊》、《戲劇春秋》、《國傢至上》、《八百壯士》、《刑》、《祖國在召喚》、《武則天》等大量話劇,在國內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年後,周恩來托人捎口信給宋之的,讓他去重慶嚮後方人民匯報前綫情況,並建議他留在重慶開展工作。宋之的按照周恩來的建議來到山城重慶。在那裏,宋之的又創作了如通訊《從仇恨裏生長出來的》等大量的作品,控訴了日寇的野蠻罪行。皖南事變後,宋之的奉周恩來指示,與其他著名作傢、藝術傢飛赴香港,同於伶、金山等組織旅港劇人協會。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攻占香港,宋之的等人長途跋涉又回到重慶,在夏衍領導下,與於伶、金山等共同組織中國藝術劇社,演出進步戲劇。期間創作了話劇《霧重慶》、《刑》、《祖國在呼喚》、《春寒》等,與老捨合作創作了《國傢至上》,與夏衍、於伶合作創作了《戲劇春秋》等。其中《霧重慶》一九四零年十二月由中國萬歲劇團在重慶國泰大戲院上演,盛況空前,從此霧重慶成為了國民黨陪都的代名詞。
  
  抗戰勝利後,宋之的回到了闊別八年的上海,協助於伶恢復“上海劇藝社”。不久,又應陳毅同志之邀,踏上了嚮往已久的蘇北解放區。九月被中共華東局宣傳部分配到山東大學文藝係任教授。
  
  一九四七年秋,宋之的被調往哈爾濱任東北文協工作隊隊長,並擔任過《生活報》社長。一九四八年鼕,隨着全國戰爭形勢的發展,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以記者的身份經歷了遼瀋、平津戰役,隨軍直至海南島,後任第四野戰軍南下工作團研究室主任、武漢軍管會文藝處副處長。
  
  一九四九年夏,宋之的光榮參加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任解放軍代表團副團長,並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作協委員,劇協常委。一九五零年,擔任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文藝處長、《解放軍文藝》主編。一九五四年當選為中國作傢協會理事、中國戲劇傢協會常務理事。解放後,宋之的的文藝創作達到了高潮,電影《打擊侵略者》和《保衛和平》就是他解放後創作的最有深遠影響的兩部劇作。它保衛和平》通過志願軍副團長崔愷,在朝鮮人民軍和遊擊隊的配合下,率領部隊穿插敵後,直搗白虎團團部,粉碎敵軍進攻計劃的故事,熱情歌頌了中朝兩國人民的戰鬥友誼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國際主義精神。後來出現的京劇《奇襲白虎團》、電影《奇襲》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它的影響。
  
  正當宋之的的創作進入黃金時代的時候,一九五六年四月十七日,這位年僅四十二歲的劇作傢、戲劇活動傢卻因積勞成疾不幸逝世了。在他的身後,給我們留下了四十個劇本、一本小說集、兩本散文報告文學集,以及為數不少的雜文、評論作品。
  
  宋之的 - 妻子王萍
  
  宋之的雖然去世了,可他的未了事業卻並沒有結束。他的妻子王萍仍然在為新中國的文藝事業而繼續耕耘。作為新中國的第一位女電影導演,她在宋之的逝世後先後導演了《衝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電波》、《勐壠沙》、《槐樹莊》、《閃閃的紅星》、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和《中國革命之歌》等許多優秀影片,為丈夫獻上了最好的紀念。
  
  宋之的 - 創作成就
  
  宋之的作品宋之的一生創作劇本40部。1935年發表處女劇作《罪犯》(又名《誰之罪》),初步顯示了戲劇創作的才能。1937年,他的早期重要劇作《武則天》問世,劇本集中描寫了“在傳統的封建社會下──也就是男性中心社會下,一個女性的反抗與掙紮”(《〈武則天》序》)。嶄新的題材處理,鮮明的人物個性,使該劇在上海上演兩月不衰,奠定了他在劇壇的地位。抗戰時期,宋之的創作了《舊關之戰》、《刑》、《祖國在召喚》、《春寒》等21部劇本,表現了中華民族必勝的信心和高昂的戰鬥意志,藝術上也進了一大步。1940年發表的《霧重慶》,是這時期他的代表作。劇本通過流亡重慶的大學生的沉淪,描繪了一幅國民黨統治區陰冷、污濁的社會圖景,是最早揭露國民黨腐敗政治的力作。全劇結構工巧,人物生動,語言機敏,給人以自然成戲的藝術美感,體現了作傢質樸、練達的藝術特色。
  
  1948年,宋之的另一代表作《群猴》發表,對國民黨國民代表大會代表競選醜行進行了辛辣的嘲弄與揭露,表現了作者的諷刺藝術才華。第二年,宋之的與東川鐵夫合編了京劇《九件衣》,還寫有歷史劇《皇帝與妓女》、《西廂記》等。1955年發表《保衛和平》,再現了中朝人民並肩抗美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精神,並以出色的藝術成就獲第一屆全國話劇觀摩演出會劇本二等奬。
  
  宋之的還有一些小說和散文,其中《1936年春在太原》,筆法冷雋犀利,形式新穎巧妙,被譽為中國早期報告文學之佳作。他的散文,時代感強,格調清新,描寫細膩,頗具藝術魅力。
  
  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宋之的劇作選》。
  
  宋之的 - 評價
  
  宋之的的創作生涯,是同中國民主革命和解放事業息息相關的。猛烈抨擊舊社會,憤怒揭露侵略者,為民族解放和保衛社會主義祖國而吶喊,是他創作的主要內容。對社會生活的敏銳觀察和嚴肅的態度,對主題思想的深入開掘和人物形象的細膩描繪,樸實而又犀利的文風,飽滿的激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現實主義的筆觸,構成了作者的藝術風格。
  
  正如茅盾先生在《您永遠活在我們的記憶中》的悼文中所說的,“宋之的同志自他投身於戲劇事業就是站在戰鬥的最前列的。他是共産黨的優秀的文藝戰士之一。他開始創作活動不過二世來歲,他的創作是和二十五年我國的驚天動地的大事件緊密的聯繫着的”。 宋之的是一位”忠誠於祖國,忠誠於共産主義,忠誠於文藝”的“傑出的戲劇傢”,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共産黨的優秀文藝戰士”(茅盾:《在宋之的同志追悼會上的悼詞》)。
  
  宋之的 - 著作書目
  
  宋之的作品無限生涯(電影文學劇本)1935(出版單位不詳)
  
  刑(話劇)1936,大東
  
  罪犯(話劇,又名《誰之罪》)1937,上雜
  
  武則天(話劇)1937,生活
  
  烙痕(獨幕劇集)1937,上雜
  
  賜兒集(短篇小說集)1937,上海一般書店;後改名《控訴》,1940,上雜;1957,戲劇
  
  太平年(話劇1937,上雜
  
  平步登天(話劇)1937,上雜
  
  善忘的人(話劇)1937,上雜
  
  舊關之戰(話劇)1938,生活
  
  民族萬歲(話劇)與陳白塵合著,1938,上雜
  
  旗艦出雲號(話劇)1938,生活
  
  黃浦江邊(話劇)1938,生活
  
  自衛隊(話劇,又名《民族光榮》)1939,上雜
  
  演劇手册(論文集)1939,上雜
  
  黑字二十八(話劇,又名《全民總動員》與曹禺合編,1940,正中
  
  鞭(話劇,又名《霧重慶》)1940,生活
  
  轉形期(短劇集)1941,(桂林)上雜
  
  小夫妻(報告文學)與沙汀等合著,1941,香港群衆
  
  祖國在呼喚(話劇1943,桂林遠方書店
  
  國傢至上(話劇)與老捨合著,1943,漢口南方印書館
  
  戲劇春秋(話劇)與夏衍、於伶合著,1943,重慶未林出版社
  
  草木皆兵(話劇)與夏衍、於伶合著,1944,重慶未林出版社
  
  春寒(話劇)1945,重慶未林出版社
  
  凱歌(獨幕劇集)1946,上雜
  
  人與畜(獨幕劇集)1948,哈爾濱光華書店
  
  群猴(獨幕劇集,又名《人與畜》)1949,香港新中國書局
  
  九件衣(京劇)1949,上雜
  
  愛國者(話劇)1950,上雜
  
  皇帝與妓女(京劇)1950,上雜
  
  幕阜山團圓會(短劇集)1950,上海新華書店
  
  打擊侵略者(歌劇)與丁毅、魏巍合著,1953,人文
  
  保衛和平(話劇)1955,第一屆全國話劇觀摩演出公演籌委會
  
  沿着紅軍戰士的腳印(報告文學)1956,中青
  
  宋之的劇作選1958,人文
  
  宋之的散文選1983,江蘇人民
  
  宋之的劇作全集1986,戲劇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