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柳亞子 Liu Yazi(現代中國)瀋尹默 Shen Yinmo(現代中國)海子 Hai Zi(現代中國)
洛夫 Lo Fu(現代中國)舒婷 Shu Ting(現代中國)徐志摩 Xu Zhimo(現代中國)
席慕容 Ximurong(現代中國)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食指 Si Zhi(現代中國)
劉半農 Liu Bannong(現代中國)北島 Bei Dao(現代中國)顧城 Gu Cheng(現代中國)
卞之琳 Bian Zhilin(現代中國)戴望舒 Dai Wangshu(現代中國)多多 Duo Duo(現代中國)
昌耀 Chang Yao(現代中國)嚮明 Xiang Ming(現代中國)孤夜賞雨 Gu Yeshangyu(現代中國)
離離 Chi Chi(現代中國)陳忠坤 Chen Zhongkun(現代中國)熊焱 Xiong Yan(現代中國)
絶壁孤俠 Jue Biguxia(現代中國)迪拜 DiBai(現代中國)祁鴻升 Qi Hongsheng(現代中國)
杯中衝浪 Wang XuSheng(現代中國)魯緒剛 Lu XuGang(現代中國)餘刃 Yu Ren(現代中國)
白琳 Bai Lin(現代中國)太陽島 Tai Yangdao(現代中國)秋葉 Qiu She(現代中國)
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周夢蝶 Zhou Mengdie(現代中國)鄭愁予 Zheng Chouyu(現代中國)
蘭語凝嫣 Lan Yuningyan(現代中國)劉華明 Liu Huaming(現代中國)陸華軍 Liu Huajun(現代中國)
離開 Chi Kai(現代中國)郭沫若 Guo MoRuo(現代中國)林泠 Lin Ling(現代中國)
商禽 Shang Qin(現代中國)羅門 Luo Men(現代中國)西川 Xi Chuan(現代中國)
歐陽江河 Ouyang Jianghe(現代中國)翟永明 Di Yongming(現代中國)楊煉 Yang Lian(現代中國)
張錯 Zhang Cuo(現代中國)田間 Tian Jian(現代中國)阿壠 A Long(現代中國)
紀弦 Ji Xian(現代中國)灰娃 Hui Wa(現代中國)馬驊 Ma Hua(現代中國)
覃子豪 Qin Zihao(現代中國)林亨泰 Lin Hengtai(現代中國)蓉子 Rong Zi(現代中國)
瘂弦 Ya Xian(現代中國)楊喚 Yang Huan(現代中國)羊令野 Yang Lingye(現代中國)
林徽因 Lin Huiyin(現代中國)白萩 Bai Qiu(現代中國)管管 Guan Guan(現代中國)
郭良
現代中國 

信息科學 information science《網絡創世紀》

閱讀郭良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郭良,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數字論壇”成員,1987年進入中國社科院研究西方哲學,1996年初,傾囊建起學術交流網PhilNet,同時在《南方周末》連載“跟我玩互聯網”係列文章。而現在,又回過頭來,給網絡以“哲學的關懷”。出版有《網絡創世紀》一書。
  郭良 - 主持全球互聯網項目中國項目
  
   早在1999年5月,應美國駐華大使尚慕傑的邀請,郭良作為美國政府“國際訪問者計劃”的客人,與社科院新聞所的卜衛一起訪問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與該校傳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Jeffrey Cole教授探討了在中國開展與全球互聯網相應的研究的可能性。
  
   作為全球互聯網項目在中國的合作夥伴,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從1999年夏天開始準備此項研究。整個研究內容和方法由中國社科院的研究人員根據中國的國情獨立進行設計、執行和分析。
  
   2000年1月中國國傢信息化辦公室充分肯定了開展中國互聯網項目研究的意義,正式發文支持由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開展中國互聯網研究的方案。
  
   2001年4月,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與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媒介與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共同發佈了《中國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沙互聯網使用狀況及影響調查報告》的成人版和青少年版。
  
   2003年9月,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發佈了《中國12城市互聯網使用狀況及影響調查報告》和《中國5小城市互聯網使用狀況及影響調查報告》(由郭良主持),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媒介與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發佈了《中國7城市青少年互聯網使用狀況及影響調查報告》(由卜衛和劉曉紅主持)。 2003年11月,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在紐約的洛剋菲勒大廈發佈了兩份調查報告的英文版。2004年1月,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數據和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的分析基礎上, 發佈了中文版跨國比較研究數據。
  
   社科院每次發佈的研究報告都受到了國內外媒體的強烈關註和高度評價。 
  郭良 - 訪談介紹
  
  2004年1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公佈了“全球互聯網項目”(WIP)國際比較研究結果,新浪科技第一時間報道了這一研究結果,並專訪了這個項目的主要研究人社科院副研究員郭良先生,下為專訪內容:
  
  問:您是什麽時候開始進行互聯網方面的研究的?是什麽促使您做出這個研究方向上的决定的?
  
  郭良:我開始互聯網的研究可早了。1995年我在牛津大學當訪問學者的時候接觸了互聯網,並買了不少有關互聯網的書籍。秋天回國後,自己買軟件,自己漢化,辦起了電話撥號上網的BBS。1996年1月開始給《南方周末》寫連載“跟我玩Internet”。1996年底至1997年主編“網絡文化叢書”(7捲本,人大出版社)。
  
  對互聯網的定量研究始於1999年。
  
  促使我决定研究互聯網的因素很多,相信很多第一次接觸互聯網的人也會有我當時的那種震驚。如果我可以用一個匿名上網,並且可以在網上找到許多以前無法找到的東西,這個網絡一定會改變世界。那麽對這個網絡進行研究,就是一個當然的選擇。而能夠做這樣的研究則需要有自身的素質和各種機遇。在這方面,我覺得我是非常幸運的。
  
  問:您在做研究時的經費是由那個機構提供?遇到的最大的睏難是什麽?
  
  郭良: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哲學研究所工作。由於科研體製等原因,很難申請到經費(因為這不是哲學),而定量研究是需要大量經費的支持的。我和新聞所的卜衛一起進行的第一次互聯網調查是由中青網資助的(CYCNET),後來由於網絡泡沫,沒有後續資金,就停了下來。這次調查是美國的Markle基金會資助的。該基金會衹是提供資金支持,不對研究進行干涉,也不要求提供原始數據,這樣的資助確實非常難得。
  
  除了研究資金外,在中國進行定量研究必須面對大量的睏難。比如抽樣數據的獲得:在美國,上網就能查到,而中國確很難有這方面確實可靠的數據。調查的質量監督也是大問題。去年還有SARS,使廣州和南海市的調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睏難。
  
  問:您經常來往與中美之間,那您能簡單講一下中國與美國互聯網發展的特點?
  
  郭良:我想美國互聯網發展一方面受行政幹預較少,另一方面,電子商務比較發達。最重要的是,美國的很多網民通過網絡尋求信息。而我國,尤其是小城市,雖然互聯網也開始普及,卻有相當數量的網民衹是玩遊戲和聊天。我想,應該更多地引導和培訓網絡用戶使用互聯網尋求信息、尋求知識。
  
  問:中國的網民數量一直以很快的速度增長,據報道我國網民已經達到7950萬,您認為這種增速會繼續保持下去嗎?而中國的網民與國外的網民相比有什麽特點?
  
  郭良:我相信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國的互聯網還會迅速地發展。從去年對5個小城市的個案研究可以看出這種趨勢,並且,預計這種通過網吧來普及互聯網的方式也有可能擴散到農村。
  
  從網民的性別、年齡、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的構成就可以看出,中國的網絡使用還處於初級階段。
  
  2003年對於中國網絡業來講是由低𠔌走嚮再次輝煌的關鍵一年,而中國的網絡股在美國納斯達剋股市也倍受追捧,您能從一個長期追蹤中國網絡發展的研究者的角度點評一下今年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點評一下中國的網絡公司今年的發展。
  
  郭良:我主要的研究領域是互聯網的社會影響,我對經濟研究不多。從總的方面來說,我還是非常看好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前景的。
  
  問:這次比較數據的是全球同時發佈,為什麽采用這種形式?您認為在互聯網研究方面,中國處在一個什麽樣的地位?是什麽原因造成的這種情況?
  
  郭良:沒有特別的理由搞全球同時發佈,大概衹是想有大一些的影響吧,同時也體現了參與國之間的平等。
  
  中國的互聯網研究地位非常低,很少有可以拿來和世界對等交流的研究成果。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互聯網起步較晚,另一方面也由於這方面研究需要社會科學知識、網絡知識,更不要說,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了。
  
  (王振明 新浪科技)
  郭良 - 《全球互聯網項目》項目背景
  
  1999年開始,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傳播政策研究中心啓動“全球互聯網項目”(World Internet Project) 。項目特點:
  
  1.不僅關心互聯網的使用現況,而且關心其社會影響
  
  2.不僅關心互聯網用戶的現況,而且關心非用戶的情況,並且將二者進行比較
  
  3.不是一次性的調查,而是對同組人群逐年進行的長期追蹤調查
  
  4.不僅是在某一個國傢進行的調查研究,而且是不同國傢和地區的不同研究機構采用類似方法、有可能進行跨國比較的調查研究
  
  迄今為止,已經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典、中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20多個國傢和地區參加。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