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李叔同 Li Shutong(現代中國)
趙超 Zhao Chao(現代中國)錢穆 Qian Mu(現代中國)柏楊 Bai Yang(現代中國)
嶽南 Yue Na(現代中國)易中天 Yi Zhongtian(現代中國)林語堂 Lin Yutang(現代中國)
趙柏田 Zhao Baitian(現代中國)陳舜臣 Chin Shunshin(現代中國)子金山 Zi Jinshan(現代中國)
王利器 Wang Liqi(現代中國)馬非百 Ma Feibai(現代中國)落花散人 La Huasanren(現代中國)
朱謙之 Zhu Qianzhi(現代中國)王明 Wang Ming(現代中國)馬敘倫 Ma Xulun(現代中國)
劉武 Liu Wu(現代中國)歐陽競無 Ouyang Jingmo(現代中國)道源法師 Dao Yuanfashi(現代中國)
廣化法師 An Huafashi(現代中國)袁閭琨 Yuan Lvkun(現代中國)岑仲勉 Cen Zhongmian(現代中國)
夏嵐馨 Xia Lanxin(現代中國)鬍適 Hu Shi(現代中國)王蒙 Wang Meng(現代中國)
梅朝榮 Mei Chaorong(現代中國)李勇 Li Yong(現代中國)成君憶 Cheng Junyi(現代中國)
劉緒義 Liu Xuyi(現代中國)張海鷗 Zhang Haiou(現代中國)餘秋雨 Yu Qiuyu(現代中國)
曾仕強 Ceng Shijiang(現代中國)張曉傑 Zhang Xiaojie(現代中國)於丹 Yu Dan(現代中國)
孔健 Kong Jian(現代中國)王立群 Wang Liqun(現代中國)李零 Li Ling(現代中國)
徐晉如 Xu Jinru(現代中國)楊昊鷗 Yang Haoou(現代中國)馬駿 Ma Jun(現代中國)
趙林 Zhao Lin(現代中國)孔慶東 Kong Qingdong(現代中國)方爾加 Fang Erjia(現代中國)
錢文忠 Qian Wenzhong(現代中國)姚淦銘 Yao Ganming(現代中國)李剛田 Li Gangtian(現代中國)
馬明達 Ma Mingda(現代中國)楊泓 Yang Hong(現代中國)錢紹武 Qian Shaowu(現代中國)
崔樂泉 Cui Lequan(現代中國)趙世民 Zhao Shimin(現代中國)黃樸民 Huang Piaomin(現代中國)
顔世安 Yan Shian(現代中國)止庵 Zhi An(現代中國)馮時 Feng Shi(現代中國)
白雲翔 Bai Yunxiang(現代中國)南懷瑾 Na Huaijin(現代中國)劉德江 Liu Dejiang(現代中國)
白描
現代中國  (1952年八月1日)
名: 白志鋼
籍貫: 陝西涇陽

知青文革 educated youth literature《荒原的種子》
推理偵探 consecution detective《人獸》

閱讀白描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原名白志鋼,生於陝西涇陽。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係,曾在大學任教6年,從事期刊編輯工作18年,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國際人才交流與開發研究會理事,現任中國作傢協會魯迅文學院副院長。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52/8/1
  民族: 漢族
  
  1968年初中畢業,上山下鄉兩年。1970年入高中讀書,1972年高中畢業,同年10月任小學教師。1973年入陝西師範大學中文係讀書,1976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77至1979年,入陝西師大助教研究生班脫産學習兩年,結業後教授中國當代文學。
  1982年調入陝西作傢協會,任《延河》文學月刊社小說編輯,翌年擔任小說組組長。1984年擔任《延河》文學月刊社主編,1985年又任陝西作協書記處書記。
  1991年,從陝西調入北京,任國傢外國專傢局主辦的《國際人才交流》、《專傢工作通訊》兩刊編輯部主任,1992年任兩刊副總編輯,1993年任中國國際人才交流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兩刊副總編輯。
  1999年7月調入中國作傢協會,任魯迅文學院副院長至今。
  白描[作傢]-編輯業務
  《延河》是一個具有光榮傳統和輝煌歷史的老文學刊物,在一代代編輯努力下,曾推出許多優秀作傢和優秀作品,在中國文壇占據重要地位。白描擔任《延河》主編,時年32歲,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文學期刊主編之一。主編一傢在全國頗具影響的文學期刊,面對的又是飛速發展變化的新的社會形勢和文學形勢,在前輩編輯扶持和廣大作傢支持下,他兢兢業業,全力以赴,刻苦學習,勤奮工作,團结和帶領編輯部的同志,使《延河》這個老刊物在新時期煥發出新的生機,為新時期文學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1991年調京任職於《國際人才交流》和《專傢工作通訊》,一直主抓編輯部業務工作。《專傢工作通訊》是在周恩來總理關懷和指導下創辦起來的一份機密級工作刊物,已有40餘年歷史,政策性、指導性很強;《國際人才交流》創辦於1989年底,面嚮國內外公開發行,是國內唯一一傢以國際人才資源開發和報道國際性人物為主的綜合性雜志,兩刊在引進國外智力、外國專傢工作和國際人才交流工作中均發揮着重要作用。
  
  在擔任《國際人才交流》、《專傢工作通訊》副總編期間,白描團结同志,努力工作,使刊物工作不斷健康發展。特別是《國際人才交流》,從初創時一個較為粗糙的小薄本子,發展成為內容精湛、特色鮮明、裝幀精美、讀者歡迎的高品位的刊物,被視為改革開放中國際人才交流領域誕生的一份重要成果,凝聚着許多人的心血汗水,自然也包含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中央和國傢一些老領導、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傢新聞出版署以及有關部門負責人,都對她給予充分肯定,許多長期與我黨我國休戚與共的外國老專傢也與《交流》建立了密切關係和深厚感情。1997年,《國際人才交流》電子版進入全球互聯網,成為國內目前為數不多可以在網上閱讀的刊物之一。
  
  1999年7月底,調入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以後,參與了魯院“三講”教育活動整改階段的工作,協助院主要領導,對院內機構、管理機製等進行了較大改革,製定了一係列改革文件和管理制度,並協助院主要領導一一負責貫徹落實。在日常工作中,他勤奮工作,敢於管理,勇於負責,和院領導及全院同志們一起奮力開拓,使魯院工作呈現出健康發展的新局面。
  白描[作傢]-創作與研究
  70年代末在陝西師大進修和教學期間,有《論〈詩經〉的成因——兼與劉念先教授商榷》、《豪邁悲壯的英雄頌歌——論杜鵬程的小說創作》等研究論文問世,此後結合教學和編輯工作,陸續發表《論路遙的小說創作》、《柳青的追求和創造》、《我讀〈延河〉新人新作》、《還是要開放,還是要面嚮生活》、《熱鬧與寂寞》等文學評論;此間同時有小說和報告文學作品問世。1988年,長篇小說《蒼涼青春》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引起廣泛關註和評論,北京、西安兩地曾分別召開作品研討會,給予該作品較高評價,被譽為“知青文學的又一次超越”(見《文學報》1989年4月21日);1991年,中短篇小說集《恩怨》出版;1993年,長篇紀實文學《陝北:北京知青情愛錄》出版;1995年,報告文學集《荒原情鏈》列入“當代紀實名傢精品文庫”叢書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上下集大型圖片文集《鐵證——日本隨軍記者鏡頭裏的侵華戰爭》由昆侖出版社出版。
  影視作品有:30集電視連續劇《遭遇昨天》,擔任編劇;10集電視連續劇《聖水觀》,擔任編劇;電視短片《咱老百姓•買硯》,擔任編劇;10集電視專題片《竜的饗宴》,擔任總撰稿;10集電視專題片《中華魂》,擔任總撰稿;20電視連續劇《特區女記者》擔任編劇。
  引起廣泛關註,在雜志發表後又被收入各種文集的作品還有:中篇報告文學《一座城市與一個人——大連市長薄熙來寫真》被選入《1996年全國優秀報告文學選》(中國作傢協會創作研究部編,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散文《寫給遠去的路遙》,被收入《20世紀末文學作品精選散文捲》(時代文藝出版社);報告文學《一顆遺落在荒原的種子》被收入《建國五十年百人百篇報告文學精選》(華夏出版社),《婚鏈》、《孽緣》、《冤傢》、《彎彎井坡》被收入《中國知青情戀報告》(華夏出版社出版),以及《作傢路遙身後被遺忘的母親》等文章被《讀者》等文摘性刊物轉載等。
  另外還主編或參與編輯1000餘萬字、出版後具有較大影響和産生良好評價的圖書,如《陝軍東徵小說佳作縱覽》、《面嚮二十一世紀》、《二十一世紀文學之星叢書》等。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