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 | 江西省弋陽縣 | ||
閱讀汪東興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
汪東興(1916—)江西省弋陽縣人。
1932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産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排長、幹事、特派員、連政治指導員、大隊政治教導員、總支書記,第二野戰醫院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兩延河防司令部組織科科長,八路軍衛生部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科科長,白求恩國際和平總醫院政治委員,中共中央社會部三室副主任、二室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直屬隊司令部副參謀長,中央書記處辦公處副處長兼警衛處處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政務院秘書廳副主任兼警衛處處長,公安部八局副局長、九局局長,公安部副部長,江西省副省長,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兼中央、總參警衛局局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三、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候補代表,第八、九、十、十一、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中央第九屆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屆政治局委員,第十一屆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汪東興 - 經歷
和毛澤東在一起研究工作
汪東興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1932年由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團員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初隨紅十軍轉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在紅一方面軍歷任排長、政治幹事、連政治指導員、特派員、大隊政治教導員、團總支書記等職。參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裏長徵。
1936年後任紅軍第二野戰醫院政治委員,參加紅軍在陝甘寧地區的東徵,西徵戰役的醫療救護工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歷任八路軍兩延(延川,延長)河防司令部組織科科長,八路軍衛生部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科科長,白求恩國際和平總醫院政治委員,中共中央社會部第三室副主任、第二室主任等職。被選為中共七大候補代表。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直屬隊司令部副參謀長,1947年任毛澤東貼身警衛。曾隨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轉戰陝北,負責警衛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政務院秘書廳副主任、中共中央書記處辦公處副處長兼警衛處處長、公安部第八局副局長、第九局局長,公安部副部長。
1955年,汪東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直接掌管中南海內部的警衛、北京衛戍區三人核心小組負責人、中央軍委警衛局負責人。對毛澤東的起居、出行負有絶大的責任。
1958年一度被下放江西擔任主管內務的副省長。
1968年起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兼中央警衛局黨委第一書記,並兼總參謀部警衛局局長。被選為第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69年4月在中共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73年8月在中共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1976年10月,支持華國鋒、葉劍英拘捕四人幫行動,後以中央警衛局長兼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身份,率領8341部隊拘捕四人幫,實行隔離審查。1977年8月在中共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由於他在指導思想上仍然堅持和推行“左”的錯誤,及兼任太多職務,包括中央警衛局局長、中央警衛團團長、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1978年12月在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受到嚴肅批評,被免除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職務。
1980年2月中共第十一屆五中全會决定批準他辭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職務。1982年9月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85年9月在中國共産黨全國代表會議上,被增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87年11月在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繼續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著有《汪東興回憶—毛澤東與林彪反革命集團的鬥爭》。
汪東興 - 家庭
汪東興同志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兒子汪振凱,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現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少將軍銜。歷任北京市紅星農場管理部伙食科科長、管理部副主任,解放軍西郊訓練基地第一警衛組副組長,組長。裝甲兵學院營務管理部副部長、副政委、政委。軍事科學院行政部部長、訓練部部長,中央軍事委員會辦公廳警衛局局長兼黨委書記,中央軍事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少將軍銜。女兒汪小燕,女婿康永年,現任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後勤部管理局副局長,武警大校軍銜。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84450部隊機關幹事、後勤部幹事、科長、組織處副處長、武警北京總隊機關管理局行政處處長、局長助理、副局長、代理局長、局長兼政委。武警總部機關管理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
汪東興 - 評價
汪東興
1976年10月6日,當時的中共中央最高領導人華國鋒、葉劍英等逮捕了毛澤東的夫人江青等四位文革派核心人物。為之後的中國走上改革開放道路奠定了基礎。如今,人們往往衹記住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人,而忽略了汪東興的作用。其實,筆者以為在那場决定中國命運的政變中,汪東興的作用是關鍵中之關鍵。
汪東興當時主要負責中南海的保衛工作,比起別人他更有機會與各政要接觸。而且汪還是毛的心腹,儘管他在1970年的廬山會議上站在反文革派一方與張春橋有過衝突,被毛訓斥過,但毛原諒了他,並沒有太為難他,還繼續安排他留在自己身邊。當然,這與汪嚮毛表忠心被毛認可有關。
汪東興和江青的關係一嚮不好,江看不起汪,常訓斥汪,這導致了汪、江之間的矛盾與對立。由於,毛還在世,大傢都怕江。怕江實際上就是怕毛,江自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直是飛揚跋扈。汪恨江也在情理之中,汪的資歷比江老,卻要受江的氣。汪江間的宿怨給江等人後來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在中共黨內不滿江青的人很多,但由於毛的緣故大多是敢怒不敢言。汪作為毛身邊的人,人們對他不是很瞭解,更不知其持何立場。在這種情況下沒人敢輕易動作,應該說那時人們都在觀望,汪東興就是在這種形勢下,不斷地給華國鋒、葉劍英等人打氣,鼓動。最終促成了逮捕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行動的提前實施。從而轉變了中國的命運。
對於汪東興的評價是衆說紛紜,有褒有貶。但是從歷史的進程來看,無論他是出於什麽目的,也無論他之後如何頑固地堅持兩個凡是的政策,如果當時沒有汪東興的協助與出力,中國的命運將是另一番模式,可以肯定中國還會在僵化的經濟體製下殘喘。如果江青等人沒有退出政治舞臺,鄧小平的復出會更睏難,或許中國的改革開放的局面就無法出現。
因此,我們要在中國現代史上為汪東興記上一筆,我們不能因汪的政治立場而忽略他在歷史進程中的特殊貢獻。
汪東興 - 現狀
原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汪東興現已90多歲,他的女兒汪小燕代表他出現在第四屆全國毛澤東紀念館聯誼會上。汪小燕說,這麽多年來,父親對毛主席的思念之情不減,毛主席的生辰、忌辰,傢裏都當成大日子來過。
汪小燕說,每年到了毛主席逝世的日子,父親都會去紀念堂獻花、瞻仰,即使年紀大了、身體變差,也沒有耽誤過一次。毛主席的誕辰更是傢裏的節日,大傢要吃麵條慶祝。每到五周年、十周年紀念時,父親也會發表一些紀念文章表達懷念之情。
汪東興現在年事已高,但汪小燕說他“一點兒也不老年癡呆”。他在寫回憶錄,每天上午學習毛澤東著作,看看參考資料,也看看別人寫的那段歷史的回憶錄。雖然不會用電腦,他卻很關心網上的東西,尤其關心時政新聞,傢裏人會有選擇地把互聯網上的新聞打出來給他看,每周都積成一大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