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 | 山東青島 | ||
閱讀王海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
1973年出生於山東青島,現任和諧社區發展中心理事、王海熱綫消費者權益保護項目負責人、北京大海商務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著有《我是刁民》、《王海忠告》、《當頭棒喝》、《物業維權一日通》等書。1995年,王海先生成為第一位中國保護消費基金會設立的“消費者打假奬”的獲得者;1996年,王海先生被媒體評為中國的新聞人物,並應邀參加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第一期節目;1997年,《南方周末》稱王海先生是“腳踏實地的愛國者”;1998年剋林頓 (專題,圖庫)夫婦訪華.在上海舉行的“構築21世紀的中國”座談會上,王海先生與剋林頓夫婦對話,剋林頓稱王海為“中國消費者的保護者”;1999年,王海先生以真實面目出現在中央電視臺二套節目“經濟半小時”的“3.15”板塊節目中,並擔任央視經濟頻道“一周風雲”欄目的嘉賓主持;2000年,王海先生領導的大海商務顧問有限公司入選《新周刊》新銳企業排行榜。
王海[職業打假人] - 王海現象
王海
王海,1973年生於山東青島。1992年起在老傢工廠從事銷售。1995年3月,他在北京隆福大廈購買了12副假冒索尼耳機,然後徑直嚮東城區工商局,依據《消法》第49條,嚮隆福大廈提出了雙倍賠償的要求,執法人員問他,“你知道耳機是假冒的嗎?”王海答,“當然知道。”對方一聽就來氣了:“知道假的還買,你這不是刁民嗎?”
《中國消費者報》得悉了這件新鮮事,1995年8月4日,《中國消費者報》首次以王海打假索賠的經歷,發表一篇題為《刁民?聰明的消費者?》的文章,知假買假算不算消費者,王海是新型消費者還是鑽空子的“刁民”?“王海現象”由此轟動全國,並引發爭論。
王海來了勁,他連着跑了京城的10傢商場,專挑假貨買,然後要求雙倍索賠,50天下來,他竟真的得到了近8000元的賠償金,成為“中國打假第一人”,中國保護消費基金會設立“消費者打假奬”後第一位獲得者。
王海[職業打假人] - 喚醒權利意識
“王海現象”從消費層面上大大喚醒了中國人的權利意識,這為後來的孫志剛事件乃至網上議政打下了堅實的地基,政府層面上對於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也由此而大步前進:
——電信領域等壟斷行業的暴利收費逐步被遏製,電話初裝費取消了;
——醫療領域偏襢醫療機構的做法被糾正,後來的規定要求醫療機構對醫療事故實行舉證責任倒置;
——國人當初陌生的召回制度,從汽車到大衆消費品,已經成為常態;
——精神賠償納入法律規定的賠償框架……
王海[職業打假人] - 打假經歷
王海
王海開始了他長達14年的打假歷程。
1997年9月-1998年4月,王海嚮水貨手機“宣戰”,大海公司在此期間義務為購買水貨手機的16000餘名消費者提供維權咨詢。
1999年3月,王海訴天津伊勢丹厠所亂收費的官司勝訴。
1999年6月-11月,在大連、西安、太原、天津、任丘等地調查“津成”電綫電纜質量問題。
現在他是北京大海商務顧問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海熱綫消費者權益保護項目負責人。
從單槍匹馬買假維權,到後來開公司“組織化打假”,轉眼已經14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效法王海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王海[職業打假人] - 組織打假
王海
1996年12月5日,王海的大海商務顧問有限公司成立了,之前他想叫大海商務調查公司的,但工商註册時說不能叫調查公司,否則沒法註册,所以就改名叫商務顧問公司了。王海的打假越來越呈現出職業化的特點。
“一個赤手空拳的個人要跟組織集團拼鬥,力量還是微弱,我想走一條新路。在任何時候我都支持個人打假,雖然我選擇了組織化打假。”王海說,最初公司衹有3個人,一人身兼數職,現在已在北京、深圳、南寧開了分公司,有將近30名正式工作人員,主要是律師,還聘有一大批兼職調查員。由於人數不多,公司沒有設立董事會,王海這個老闆就一直擔任執行董事了。
“職業打假人”開始也為被侵權的企業去討公道。
改革開放30年後的中國社會,“消費”成為一個最突出的關鍵詞。“打假英雄”王海的出現間接促進了中國企業現代制度的建立,以質量和誠信為本的中國企業開始邁嚮國際市場。2004年兩會期間,王海競選北京市朝陽區人大代表,他說“當人大代表是我多年的願望”,最終落選,他表示5年後還會參選,作為一名消費者,我們期待着這一天
王海[職業打假人] - 述說恩師
講課
1995年11月10日,接受北青報記者張倩采訪時自己定下的計劃——成立事務所,幫助消費者打假;幫廠傢查假;幫商傢防假。十年過去了,在師長,朋友的鼓勵幫助下,在打假路上,王海懂得了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王海細數了他的幾位恩師。
這其間最重要的一個人是武高漢,是他第一個發現了王海。當時他是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監督部主任,正在策劃“懸賞打假”節目。他找到王海,希望以王海買假索賠為切入點,宣傳普及《消法》。1995年鼕天,王海應邀參加中消協組織的座談會。與會的政府官員、法學專傢、商場老總們,慷慨激昂地爭論着“王海是打假英雄還是‘刁民’?”“是新型消費者還是鑽法律空子?”並稱此為“王海現象”,引起社會哄動。
何山是王海打假維權路上最感激的人。他倆是在參加中消協座談會時認識的,何山是《消法》的起草人之一,也是他積極促進將懲罰賠償條款寫入法律草案。王海:“最初的時間,我時常覺得自己一個人赤手空拳在和製假售假護假的組織鬥,很苦惱,很纍,就給何老師打電話求助。何老師鼓勵我堅持到底,一面還真的去‘以身試法’買假索賠。”“要不是何山老師自始至終地支持,我可能不會堅持到現在。”王海至今感恩不忘。多年來,凡遇到訴訟糾紛、有爭議的問題或法院判决和法律精神相抵觸時,王海都會嚮何山請教,“何山的解釋最權威,他的話使我心裏有勇氣力量。”
在王海眼中,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軾給他的啓發最深刻。“打假治標不治本,應該抓住源頭,防止假貨的生産和製造。”他還坦誠地啓發王海:“你心裏要有一個比別人更高的道德要求,你不能衹顧了辦公司賺錢,那樣你就容易走偏。你對自己有一個更高的要求,你的事業會更有發展,你會得到社會的支持,老百姓的支持,否則你就有可能陷於更復雜不清的局面。”王海還經常嚮茅於軾請教,他們成了忘年交。
王海[職業打假人] - 討名譽權
王海
“南極人”董事長張玉祥則表示,從04年4月以來的一係列事件來看,王海所謂的打假行為是有組織、有分工、有策劃的。這一係列事件的背後存在着“商業黑勢力”。這些“商業黑勢力”,通過一些號稱“業內殺手”的公關公司,進行事件的策劃與傳播,屢次製造打壓南極人的事件。“王海的這些行為已嚴重侵害了我們公司的聲譽,對企業造成了重大損失。這樣的‘商業黑勢力’是市場秩序中的毒瘤。”
王海認為,05年1月3日在北京飯店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自己的行為和動機被提出質疑——“不是所謂的維權,而是想置‘南極人’於死地”、“王海已成為‘商業黑勢力’的代表”等言論沒有任何根據,而是試圖對公衆造成誤導。“這些言論降低了對我的社會評價,給我的名譽和形象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侵害了我的名譽權,更是對我人格的污衊。”
王海[職業打假人] - 獲得榮譽
1995年,王海先生成為第一位中國保護消費基金會設立的“消費者打假奬”的獲得者;1996年,王海先生被媒體評為中國的新聞人物,並應邀參加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第一期節目;1997年,《南方周末》稱王海先生是“腳踏實地的愛國者”;1998年剋林頓夫婦訪華.在上海舉行的“構築21世紀的中國”座談會上,王海先生與剋林頓夫婦對話,剋林頓稱王海為“中國消費者的保護者”;1999年,王海先生以真實面目出現在中央電視臺二套節目“經濟半小時”的“3.15”板塊節目中,並擔任央視經濟頻道“一周風雲”欄目的嘉賓主持;2000年,王海先生領導的大海商務顧問有限公司入選《新周刊》新銳企業排行榜。
王海[職業打假人] - 主要著作
著有《我是刁民》、《王海忠告》、《當頭棒喝》、《物業維權一日通》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