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 | 黑竜江省佳木斯 | ||
閱讀王靜芝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
男 黑竜江省佳木斯 (1916 —2002)文學家,劇作傢,書法傢。字大安,以字行,號菊農,筆名王方曙,黑竜江佳木斯人。生於瀋陽,長於北平。北京輔仁大學國文係畢業。歷任臺灣東海大學副教授,輔仁大學教授、中文係主任、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等職。餘暇組“六修書畫會”。曾任:“國傢文藝奬”、“全國美展”、中山文藝奬評議、評審委員,南瀛美展評審副主任委員。
他書法造詣頗高。王靜芝最初接觸書法,是其父王先生啓蒙。其父嚮來對書畫非常感興趣,收集了王右軍(王羲之)、顔魯公(顔真卿)、米芾、王守仁的名傢墨跡,王靜芝從小耳濡目染,亦鐘情於筆墨間的揮灑,至中學已有小成。大學時,拜啓元白(啓功)先生為師,習書畫。一九四三年拜瀋尹默先生為師,習書法。這幾位良師,幾乎影響王靜芝的一生,若無他們,也沒有今日成功的王靜芝。
王靜芝的書法最初是學唐人的作品,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它“美”。他說:“藝術界的東西,重要條件就是要‘美’。”所以他喜寫詩詞,也因此最喜歡王羲之的作品,因為覺得他的作品最美。其次,則是宋人的作品。臺靜農《詩畫》一文中提到王靜芝的書法作品:“註重神韻姿態之美及性情之展露,楷書從規矩中求生動,行書求飛快姿美,變化多方,力求爛漫紛華而氣質幽雅,草書求飛舞迴旋繽紛灑落。”有此可見臺靜農對王靜芝推崇之高。另外王靜芝特別強調,學書畫一定要經過“臨摹”,這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功夫,想要練得一手好字、畫好畫,一定要臨摹。王靜芝說,學畫一定要多臨老師及古人的帖子。王靜芝偏愛黃子久(黃公望)的作品,所以繪畫作品的特色便與黃公望十分相近。王靜芝自述其繪畫特色:“畫求有詩境,筆墨求生動活絡,一筆一墨皆成圖畫,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皆有生命,力不濃豔,而力求豔而不俗淡而不晦,或先詩後畫,或先畫後詩,或出於一二斷句。”
王靜芝在國學方面(學習方法)成就:一、掌握授業老師的治學方法:他說:“老師的啓導很重要,上課的感應也很重要。”而所謂的“感應”,就是“要掌握老師的治學方法,而非內涵”。意思是說,不管上課老師教授給我們的內容為何,最重要的是學習研究的方法,衹要用對了方法去研究纔易有所成。所以,衹要學會了方法,便能善用所學,融會貫通。二、以一書通百書:掌握了治學的方法後,其次要學的就是“精”、“熟”。選定一部書熟讀、徹底的將各個細節都弄清楚後,便能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如此一來,必能輕鬆自如的遊走各傢典籍之中。
他也曾當選“國大代表”。致力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並從事歷史劇創作,著作甚豐,學術著作有《韓非思想體係》(獲中山學術奬)、《經學通論》(為“教育部” 大學指定教材)。劇本方面有:《秦漢風雲》,此劇本在1947年獲“中山文藝奬”;《戰國風雲》,獲中國文藝協會“文藝創作特別奬”、第四屆“中興文藝奬章”、中國編劇協會“魁星奬”。話劇方面有:《樊籠》、《收拾舊山河》(獲獨幕劇奬)、《憤怒的火焰》(獲多幕劇奬)等,分別獲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屆 “中華文藝奬”。另外,尚有《一代暴君》、《孔夫子》等等。
2001年9月18日 ,王靜芝獲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頒發的華夏一等奬章,這是對他在藝文教育的貢獻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