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表
向明 Xiang Ming郭沫若 Guo MoRuo夏承焘 Xia Chengdao
刘学锴 Liu Xuekai周天游 Zhou Tianyou袁行霈 Yuan Hangpei
方诗铭 Fang Shiming陈尚君 Chen Shangjun吴则虞 Wu Zeyu
赵超 Zhao Chao吕思勉 Lv Simian费正清 John King Fairbank
钱穆 Qian Mu柏杨 Bai Yang葛剑雄 Ge Jianxiong
顾诚 Gu Cheng易中天 Yi Zhongtian屈维英 Qu Weiying
林语堂 Lin Yutang吴晗 Wu Han孙立群 Sun Liqun
张研 Zhang Yan二月河 Eryuehe阎崇年 Yan Chongnian
郑彭年 Zheng Pengnian张笑天 Zhang Xiaotian陈汝衡 Chen Ruheng
平江不肖生 Ping Jiangbuxiaosheng王利器 Wang Liqi马非百 Ma Feibai
朱谦之 Zhu Qianzhi杨伯峻 Yang Bajun王明 Wang Ming
马叙伦 Ma Xulun道源法师 Dao Yuanfashi岑仲勉 Cen Zhongmian
余嘉锡 Yu Jiaxi袁珂 Yuan Ke米庆余 Mi Qingyu
辛元欧 Xin Yuanou陶希圣 Tao Xisheng刘凤舞 Liu Fengwu
张恨水 Zhang Henshui周汝昌 Zhou Ruchang俞平伯 Yu Pingba
刘心武 Liu Xinwu蔡义江 Cai Yijiang贾平凹 Gu Pingao
周思源 Zhou Saiyuan张爱玲 Zhang Ailing胡文彬 Hu Wenbin
胡适 Hu Shi唐明文 Tang Mingwen王蒙 Wang Meng
聂鑫森 Nie Xinsen崔耀华 Cui Yaohua刘世德 Liu Shide
黄霖 Huang Lin戴敦邦 Dai Duibang马瑞芳 Ma Ruifang
郑德鸿
作者  (1953年)
籍贯: 福建省漳州芗城

小说评论 Novel review《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都市生活 urbanism《婚礼进行曲》
知青文革 educated youth literature《那里并不遥远》
黑白两道 Black and white Liangdao《副市长的客人》
短篇小说 novella《偷 Steal》
《初识“伊妹儿”》
《献稿记》
《救命钱》

阅读郑德鸿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郑德鸿,男,1953年生,福建省漳州芗城人,现年56岁,小学学历,1969年到福建省长泰县插队,1976年回城,当过工人、供销员、个体户。喜欢文学,是网络红人,在各地的知青论坛几乎都能看到“郑德鸿”的ID,他在新浪开博客仅一个月,浏览量就达到了5578次。他创作的知青题材长篇小说《那里并不遥远》在网络上被人民网、新浪网、天涯社区等国内多家知名网站转载,并被大型电子书《中外经典视听图书馆》收录。这一切都表明,郑德鸿在网络上很活跃。
  郑德鸿 - 创作经历
  
  《那里并不遥远》手稿
  《那里并不遥远》的手稿,2001年被漳州图书馆收藏了。在十几本小学生练习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铅笔字,那是初稿。还有一份用钢笔写的抄正稿。“1300多页近40万字,是我一笔一画,费时4年写出来的。”老郑把手稿当成“出嫁了的女儿”,很是不舍。
  
  十年前,邻居家的小女孩老是缠着他讲故事,他便将当年上山下乡当知青的经历及所见所闻,当做故事讲给她听。一天,故事讲到一半,女孩有事离开,只好暂停。于是,他信手拿起笔和纸,略一思索,给故事里的人物起了个名字,并将情节稍加改动。写出来一看,竟是一个小说的雏形。
  
  就这样,老郑钻图书馆、访老知青,搜集了许多生动的素材。从1994年3月起,历时三载,终于在1997年5月完成了初稿。初稿完成后,又费时一年多进行修改,于1998年12月定稿。
  郑德鸿 - 出版经历
  
  上山下乡通知书
  拿着厚厚的书稿,老郑联系了多家出版社,但是出版社方面都让他自费付印。于是他放弃了。
  
  1999年,老郑买了台电脑给上高中的女儿使用。那时,互联网刚刚在漳州兴起,老郑常跑那儿去看别人摆弄电脑,于是他把作品发给了多家文学网站。
  
  很快,老郑的作品就被大型文学网站“黄金书屋”置顶推荐。紧接着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书城网“佳作连城”栏目也转载了该小说。老郑趁热打铁在各大知青论坛注册用户名,并把自己写的回忆文章一一上网。渐渐地,老郑成了网络老知青群体中的名人。
  
  2008年12月22日是中国知识青年大规模上山下乡40周年纪念日,人民日报出版社计划出版《中国知青上山下乡大型画册》,人民日报社的编辑刘昕专门向老郑约稿。
  
  老郑1969年在长泰县田头大队上山下乡,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与当年的知青伙伴保持着联系。1995年他还组织老知青返回当年的插队地点田头村聚会。得知征稿消息,老郑立即着手收集当年的老照片。经过近两个月的寻访、筛选,老郑找到了9张反映当时知青生活、工作的老照片。在记者采访的前几日,老郑又搜寻到了一张珍贵的《上山下乡通知书》。
  郑德鸿 - 草根作家
  毕业于公园小学(现在的芗城实验小学)的老郑,给报刊杂志纠起错来,毫不客气。《上海知青风采报》曾给他寄过一份报纸,老郑看完后,在报纸上圈点出几十处的标点符号不规范、错别字,然后把报纸寄还给该报社。很快《上海知青报》的编辑给他发来了感谢信。据老郑说,他还给多家报纸纠过错。
  
  老郑坚信《那里并不遥远》是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是“顶级作品”。不仅仅因为这篇小说被大型电子书《中外经典视听图书馆》收录,还因为这篇小说有许多个第一。“是第一部通过互联网在网上发表的漳州籍作者撰写的长篇小说”,以及其它同类型题材所没有的元素。如“带队干部”、“城市遣送‘黑五类分子’及家属到农村插队落户”等。他期待有人能把《那里并不遥远》拍成电视剧。
  郑德鸿 - 网络生活
  近期网络上最热门文化事件莫过于“30个省作协主席网上打擂”,30位来自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作协领导将把自己的作品放到网上,然后根据点击率以及网络作家的评价评出冠、亚、季军。老郑在“拜读”了几篇小说后,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批评,其中有一篇小说被他评为“一逗到底的典范”。他在网上大胆提议:让我们这些草根作家和职业作家打场擂!
  
  老郑说,他现在还在继续写作。他手头上有一部已经创作完成的知青题材小说《婚礼进行曲》正在博客上连载,另外两部中篇小说已完稿,他通过网络论坛发布消息,希望有识之士能帮他出书。
  
  老郑除了在网络上写文章外,还在网络上谈生意。老郑在“淘宝网”开了一家网店。网店卖鞋,从运动鞋到雨鞋、拖鞋都有。在网上做生意,对于老郑而言,是一件轻松写意的事儿。老郑说,网店的收入比拿工资高。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