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表
巴尔加斯·略萨 Mario Vargas Llosa
巴尔加斯·略萨 Mario Vargas Llosa
作者  (1936年3月28日)

小说评论 Novel review《论拉美自由之未来》
情与欲 Love and Desire《情爱笔记》

阅读巴尔加斯·略萨 Mario Vargas Llosa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巴尔加斯·略萨,全名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南部亚雷基帕省,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创作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及从政。
  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
  台湾多译为尤萨或罗萨。Mario是名字,Vargas(巴尔加斯)是父亲的姓,Llosa(略萨)是母亲的姓,分别代表Mario父亲和母亲的家族。母亲DoraLlosaUreta,父亲ErnestoVargasMaldonado。
  巴尔加斯·略萨-人生经历
  巴尔加斯·略萨
  1937年1岁多时跟妈妈一家人移居玻利维亚的科恰邦巴,
  1946年回到祖国秘鲁的皮乌拉省市,在萨莱西诺学校(ColegioSalesiano)读书,
  1947年移居首都利马,转入拉萨叶学校,
  1950年到1952年就读位于利马的(国立)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后来在秘鲁皮乌拉市的皮乌拉省国立圣米盖尔中学完成中学学业。
  1953年入位于利马的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双主修文学与法律,
  1957年入同校语言学研究所做研究生,
  1958年中旬以研究尼加拉瓜作家;诗人鲁文·达里奥(RubénDario)的学位论文《阐释鲁文·达里奥的基础》获文学(语言学)学位,同年离开祖国秘鲁移居欧洲,曾客居法国(主要在巴黎)、西班牙(主要在巴塞隆纳)等国(后来他长期定居英国伦敦)。
  1971年巴尔加斯·略萨以研究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博士论文《加西亚·马尔克斯:弑神者的历史》获西班牙马德里大学文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另有英国伦敦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等多所大学颁授的荣誉学位,2003年英国牛津大学也授予他荣誉博士。
  年青时做过银行职员、新闻记者、编辑、特约撰稿、图书馆编目员等工作。
  巴尔加斯·略萨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教职(1977年获聘),也曾在英国伦敦大学(1967年和196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75年)、美国哈佛大学(1992年)等校客座教职。多国的许多著名学府和研究院也常邀请他去客座讲学与研究。巴尔加斯·略萨现在也担任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院士。
  巴尔加斯·略萨-写作生涯
  巴尔加斯·略萨作品
  1952年,巴尔加斯·略萨读军校中学4年级时,写下他的第一个舞台剧剧本《印加王的逃遁》。
  
  1953年,他读皮乌拉省国立圣米盖尔中学5年级时,由学校同学组团,剧作者本人担任导演,在皮乌拉市当地剧院举行《印加王的逃遁》售票公演。这是巴尔加斯·略萨首度导演戏剧,同年,剧本参加秘鲁教育部文艺创作奖获得奖赏。
  1957年,以短篇小说《挑战》(Eldesafío)获法国的文学奖。
  1959年,他的6个短篇小说(《首领们》、《挑战》Eldesafío、Elhermanomenor、DíaDomingo、Unvisitante、Elabuelo)结成短篇小说集《首领们》,本书是到目前为止读者能看到的巴尔加斯·略萨还是文学少年时期的作品集,也让他成为西班牙的雷奥波多·阿拉斯文学奖1959年年度得主。
  巴尔加斯·略萨以1963年出版的《城市与狗》一书奠定卓著的国际声誉,这是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旋即有超过20种语文的翻译本在世界各地出版,也很快被秘鲁当局查禁,并将1000册以上的该书在书中故事的主要场景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广场焚毁。有评论认为《城市与狗》、《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跳房子》、《百年孤独》是标志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展开的4部里程碑小说,并将巴尔加斯·略萨在内的4位作家称为主将。
  1960年开始写作的《城市与狗》书稿让他在1962年得到西班牙SeixBarral出版公司举办的简明图书奖(PremioBibliotecaBreve,巴尔加斯·略萨是第1位得主,1963年出版后又成为福明托文学奖1963年年度得主。
  巴尔加斯·略萨196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绿房子》,让他成为1967年首届罗慕洛·加列哥斯国际小说奖得主,1972年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成为第2位得主,得奖同年(1967年),《绿房子》也让他得到祖国秘鲁的国家小说奖。
  《城市与狗》和《绿房子》让巴尔加斯·略萨在1963年及1966年先后2度得到西班牙文学批评奖。
  1975年,巴尔加斯·略萨亲自将他1973年发表的小说《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搬上大银幕,小说作者本人编写电影剧本并与JoséMaríaGutiérrez联合导演,在多米尼加拍摄,是这部小说第1次改编电影,也是他首度执导电影,同年,他1967年出版的小说《崽儿们》也在墨西哥由墨西哥导演JorgePhons改编成电影,也是在这年,他获选任为秘鲁学院院士。
  《城市与狗》和《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出版后都遭到他的祖国禁毁,到1980年代秘鲁民主化后才解禁,他自己编导的《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电影版也是1981年才在秘鲁国内公开上映。
  1976年8月,巴尔加斯·略萨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国际笔会大会中获选为第41届国际笔会会长,为出任国际笔会会长的拉丁美洲第1人,1979年他以国际笔会会长身分首次访问日本,与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东京、大阪、广岛等地会晤。
  1977年,经过授证仪式,他正式出任(真除)秘鲁学院院士。同年,他发表《胡利娅姨妈与作家》,极为轰动和畅销,以他自己和前妻做主角的这部作品也引起剧烈争议,让感觉很受伤的前妻写出《作家与胡利娅姨妈》详尽记述他们的这段婚姻。
  
  1981年,他的长篇小说《世界末日之战》出版,这本书是他自认写得最好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同年他也发表很受欢迎的剧本《塔克纳小姐》。
  1983年,他发表喜剧《凯蒂与河马》,在多国公开上演。
  1985年,《城市与狗》在他的祖国秘鲁首度改编同名电影,1986年,由智利导演SebastiánAlarcón在苏联第2次改编成电影,片名《美洲豹》(ElJarguar)。
  1986年,他得到西班牙颁发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
  1990年,美国雪城大学出版他1988年在该校客座教职的讲义结集AWriter´sReality,是他目前仅有的一部以英文写成的著作。
  1993年发表的小说《利图马在安地斯山》让他成为行星文学奖(PremioPlaneta)1993年的年度得主。
  1994年3月24日,他奉西班牙国王委任为西班牙皇家学院(RealAcademiaEspañola)院士。
  1995年4月23日(这天是塞万提斯去世的纪念日),他在塞万提斯的故乡从西班牙国王手中接过西班牙语文学的最高荣誉塞万提斯奖,成为1994年年度得主(本奖每年12月评出年度得主,次年4月23日颁奖)。
  1996年,他成为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颁发的德国图书和平奖当年度得主。
  1997年5月,巴尔加斯·略萨发表小说方法论《给一位青年小说家的信》1书,剖析自己的写作技法和文学理念与经验,介绍Catoblepas(本意是1种神话里的怪兽)、连通管、中国套盒等手法。
  1998年3月,他以非小说文集《顶风破浪》的英译本MakingWaves这部文选成为美国的全国书评奖评论类1997年年度得主,是第一个不是美国公民的外国人得到这个奖项。
  2001年,母校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出版他的大学学位(相当于台湾的硕士学位)论文《阐释鲁文·达里奥的基础》,并授予他荣誉博士头衔。
  2004年,巴尔加斯·略萨客座英国牛津大学教职,并将部分讲义结集为论著《不可能的诱惑》。
  2005年,他将1990年发表的文学评论集《谎言中的真实》,以单篇评论分别介绍和讨论25位作者的小说或散文,目前只翻译出该书书序《谎言中的真实》和其中6篇评论,收入同名的巴尔加斯·略萨创作论集中译本内,这部中译本另收录他与巴西记者的访谈纪录、谈他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和早期文学经验的回忆录《水中鱼》单数章节,均由赵德明翻译)改编为舞台剧在西班牙巴塞隆纳公开上演这是巴尔加斯·略萨第1次主演戏剧。
  巴尔加斯·略萨自承受到福克纳、塞万提斯、博尔赫斯(又译波赫士或波赫斯)、司汤达、萨特、福楼拜、海明威、费奥多·陀斯妥耶夫斯基、阿尔贝·加缪、梅尔维尔、大仲马、亨利·詹姆斯、雨果、聂鲁达等的影响,也读过中国作家鲁迅、茅盾、巴金等的作品。
  巴尔加斯·略萨-作品年表
  主要小说年表
  1959Losjefes(《首领们》或《领袖》)
  1963Laciudadylosperros(《城市与狗》)
  1965Lacasaverde(《绿房子》或《青楼》)
  1967Loscachorros(《崽儿们》或《幼崽》)
  1969ConversaciónenLaCatedral(《酒吧长谈》)
  1973Pantaleónylasvisitadoras(《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
  1977LatíaJuliayelescribidor(《胡莉娅姨妈与作家》)
  1981Laguerradelfindelmundo(《世界末日之战》)
  1984HistoriadeMayta(《狂人玛伊塔》)
  1986QuiénmatóaPalominoMolero?(《谁是杀人犯》)
  1987Elhablador(《叙事人》)
  1988Elogiodelamadastra(《继母颂》)
  1993LitumaenlosAndes(《利图马在安地斯山》)
  1997LoscuadernosdedonRigoberto(《情爱笔记》)
  2000LafiestadelChivo(暂译《小山羊的节日》或《奇波的盛宴》或《元首的幽会》)
  2003Elparaísoenlaotraesquina(暂译《天堂在另外的街角》)
  非小说年表
  1971GarcíaMárquez:historiadeundeicidio(《加西亚·马尔克斯:弑神者的历史》,博士论文,整理后出版)
  1971Elcombateimaginario.LascartasdebatalladeJoanotMartorell(《给“白脸蒂朗”下战书》,论著)
  1971Lahistoriasecretadeunanovela(暂译《小说秘史》,论著)
  1975Laorgíaperpetua:Flauberty“MadameBovary”(《永远纵欲》或《无休止的纵欲》,副题名“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论著)
  1981LaseñoritadeTacna.Piezaendosactos(《塔克纳小姐》,剧本)
  1983EntreSartreyCamus(暂译《萨特与加缪之间》,研究萨特与阿尔贝·加缪的论著)
  1983Kathieyelhipopótamo.Comediaendosactos(《凯蒂与河马》,喜剧)
  1983Contravientoymarea(1962-1982)(《顶风破浪(第一卷)》,收录1962年到1982年随笔、政论、杂文、讲稿等的文集)
  1986Contravientoymarea.VolumenII(1972-1983)(《顶风破浪(第二卷)》,收录1972年到1983年随笔、政论、杂文、讲稿等的文集)
  1986LaChunga(《琼加》或《琼卡》或《琼卡姑娘》,剧本)
  1990Contravientoymarea.VolumenIII(1964-1988)(《顶风破浪(第三卷)》,收录1964年到1988年随笔、政论、杂文、讲稿等的文集)
  1990Laverdaddelasmentiras:Ensayossobrelanovelamoderna(《谎言中的真实》,评现代小说与散文的论著)
  1991CartadebatallaporTirantloBlanc
  1991AWriter´sReality(暂译《作家的真实》,论著,用英文写成)
  1993Elpezenelagua.Memorias(《水中鱼》,回忆录)
  1993Ellocodelosbalcones(《阳台上的疯子》,剧本)
  1994Desafíosalalibertad
  1996Lautopíaarcaica:JoséMaríaArguedasylasficcionesdelindigenismo(暂译《文学乌托邦:何塞·马里亚·阿格达斯与其虚构和想像》,论著)
  1997Cartasaunjovennovelista(《给青年小说家的信》,小说方法论随笔集)
  2001Ellenguajedelapasión(暂译《文学的激情》,论著)
  2001BasesparaunainterpretacióndeRubénDarío(《阐释鲁文·达里奥的基础》,大学学位论文,1958年完成,母校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UniversidadNacionalMayordeSanMarcos出版)
  2004Latentacióndeloimposible(暂译《不可能的诱惑》,研究雨果的论著)
  巴尔加斯·略萨-获奖经历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1.1959年,他的小说《首领们》获西班牙莱奥波尔多·阿拉斯文学奖,这是他首次获文学奖。
  2.1962年,他的小说《骗子们》获西班牙布雷维图书馆奖。
  3.1963年,他的《城市与狗》在西班牙获批评奖。
  4.1967年是略萨文学创作大丰收的一年,他共获三项大奖:西班牙评论奖、秘鲁国家小说奖和委内瑞拉罗慕洛·加列戈斯小说奖。
  5.1980年,意大利拉美研究院授给他的小说《胡莉娅姨妈与作家》文学奖。
  6.1985年,他的小说《世界末日之战》获海明威文学奖,第二年又获西班牙阿里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
  7.1988年他又获美洲金质奖章。
  8.2000年,巴尔加斯·略萨获得了第13届梅嫩德斯·佩拉约国际奖,奖金为800万比索(约合5万美元)。该奖专门授予那些进行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卓有成就的知名人物。
  9.2010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
  巴尔加斯·略萨-作品赏析
  《小山羊的节日》这部长达590页的小说,再现了多米尼加共和国前独裁者特鲁希略的专治统治,这个被描绘为魔鬼的独裁者曾对3百多万多米尼加人施行了极端残酷的暴政,在他30多年(1930-1961)的专制统治下,整个国家成了人间地狱。小说的作者通过杜撰的一个妇女的所见所闻,再现了拉美最血腥的独裁统治。这个名叫乌拉妮娅的女子,曾在特鲁希略独裁时期走遍全国,后来到美国生活。但是,为了揭露特鲁希略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腐败统治和累累罪恶,她又冒着生命危险回到了祖国的首都圣多明各。
  《胡莉娅姨妈与作家》这部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他与其舅妈的妹妹——胡莉娅姨妈结为夫妻的经历。当时刚19岁的略萨和32岁的胡莉娅结婚后,生活很幸福,然而由于胡莉娅不能生育,他们后来不得不分手。离婚后的第二年,即1965年,他与其表妹帕特里西亚·略萨结为夫妇。
  巴尔加斯·略萨-人生花絮
  政治生涯
  巴尔加斯·略萨读大学时参加秘鲁共产党组织的共产主义学习小组(台湾常称共产主义读书会),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思想家的著作,还担任过指导员,并短期加入秘鲁共产党。1960年代也热烈支持古巴革命。
  巴尔加斯·略萨在秘鲁共产党内化名阿尔贝托同志,他的成名作长篇小说《城市与狗》主要人物“诗人”(这是外号)的原名是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有些评论家认为“诗人”这个人物就是巴尔加斯·略萨的化身。
  1987年巴尔加斯·略萨回到秘鲁组新政党FrenteDemocratico(简称Fredemo,暂译“自由运动组织”或“民主阵线”简称“民阵”)投入政治,并于1987年8月的第1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获推为1任4年的政党主席。立场已然右倾,反对时任总统阿兰·加西亚的银行国有化等政策,主张国营事业私有化(民营化)和全面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
  
  竞选总统
  1989年6月4日在出生地亚雷基帕市正式宣布投入总统选战,角逐1任5年的秘鲁总统大位,1990年的总统大选中,他一度为声望最高的候选人并在1990年4月8日的第1轮投票中得到相对多数的最高票(得票率37%),与名列第2的总统候选人藤森谦也进入第2轮投票对决,1990年6月10日,藤森谦也以57%的比数胜出。
  他于1990年6月13日离开秘鲁到长期侨居的欧洲休息,1991年到1992年间在德国柏林科技学院做高级访问学人,1991年8月,政党主席改选后随即交卸党职。
  1993年应聘客座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在普林斯顿完成他在德国期间开始撰写的回忆录《水中鱼》并于同年发表,以其中偶数章节详尽叙述他1987年到1990年政治活动的过程。
  巴尔加斯·略萨于1993年另取得西班牙护照而同时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
  2003年,时任秘鲁总统亚历杭德罗·托莱多(AlejandroToledoManrique)一度想找他回国担任总理,后来在他的建议下,任命他昔日的政党伙伴梅丽诺(BeatrizMerinoLucero)出任秘鲁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理,梅丽诺于2003年12月卸任。
  
  与台湾关系
  巴尔加斯·略萨曾3度访问台湾。
  1977年12月下旬,国际笔会会长任内,他首度来台湾,期间参观位于台湾台北的中华民国国立故宫博物院,并会见时任的中华民国总统严家淦(静波)。
  1989年选举造势拜会各国政要的旅行中,他应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邀请,于1989年9月29日晚上第二度来到台湾访问,1989年10月3日,他在时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长连战陪同下会见中华民国时任的李登辉。
  他这次造访台湾期间也和台湾企业家及国民党其他高层会谈,对台湾农村成功的土地改革很感兴趣,还参访了位于台湾新竹的科学工业园区。
  1989年10月4日中午,他在台湾台北与殷张兰熙、三毛等台湾作家、诗人餐叙,巴尔加斯·略萨在1993年发表的回忆录《水中鱼》中谈到这趟旅程时自称“受到最精彩的接待是在台湾”。巴尔加斯·略萨落选后还来台湾访问1次。
  在他第二度访问台湾的6天里,台湾报章连载他的一篇散文随笔《我的儿子》,是台湾首次翻译、刊载巴尔加斯·略萨的散文随笔作品,当时将作者译为巴加斯·尤萨。
  台湾第一次以较详尽的专文评介巴尔加斯·略萨作品是台湾“中华民国”国立政治大学教授陈长房1992年发表的〈胸怀八荒的想像:语言魔术师瓦加斯·尤萨(秘鲁)〉1文,评析《绿房子》和《酒吧长谈》两部作品,1992年收入《阅读当代世界文学》1书出版时增补了评介《城市与狗》的部分。台湾介绍巴尔加斯·略萨,除了香港西西、郑树森的文章,也有台湾本地的张大春、张淑英、骆以军、辜振丰等人介绍。
  
  与中文世界
  中国于1979年由中国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赵德明首次撰文介绍巴尔加斯·略萨,并自1980年代初开始组织翻译巴尔加斯·略萨作品,全部都从西班牙语原文直接译出。
  巴尔加斯·略萨第1部翻译成中文的作品是他的成名作《城市与狗》(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北京),由赵德明(当时用笔名赵绍天)翻译。
  1982年,昆明的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韦平、韦拓合译的《青楼》和赵德明、李德明、蒋宗曹、尹承东合译的《胡莉娅姨妈与作家》。《青楼》是巴尔加斯·略萨名作Lacasaverde的第1个中文版本,孙家孟翻译的第2个中译本《绿房子》也很快在1983年由北京的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了。
  1983年,南京的江苏人民出版社初次出版赵德明、段玉然、赵振江合译的鸿篇巨构《世界末日之战》。
  1986年,孙家孟翻译的《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由北京的十月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
  1988年,王成家、孟宪臣合译的《狂人玛伊塔》(HistoriadeMayta)中文译本由昆明的云南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
  巴尔加斯·略萨的许多小说《城市与狗》、《绿房子》、《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胡莉娅姨妈与作家》》、《世界末日之战》、《狂人玛伊塔》、《谁是杀人犯》、《叙事人》、《情爱笔记》等都已译为中文,主要译者有赵德明、留学秘鲁的孙家孟等人,很多部都经过多次再版,翻译者也尽心多次修订。
  巴尔加斯·略萨也于1994年7月6日偕家眷来到中国首都北京,期间参访长城等名胜,并于同年7月12日早上在北京与中国西班牙语文学资深译者赵德明和尹承东会谈,并当场口述〈致中国读者》1文,本文与赵德明记述这次会面的《巴尔加斯·略萨在北京》同时收入中国出版的第1部巴尔加斯·略萨文学评论集中译本《谎言中的真实:巴尔加斯·略萨谈创作》,同日全家转往西安,并在游历上海后才回到长住的英国伦敦。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的时代文艺出版社透过赵德明与他的版权代理人于1996年4月3日达成协议,自1996年起出版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全集,预定出版18卷。
  2000年,巴尔加斯·略萨早期的两部论著《替白脸蒂朗下战书》和《无休止的纵欲》》出版中译本,同时,他的第1部小说集《首领们》(尹承东译)、非小说文集《顶风破浪》(赵德明译)、西班牙行星文学奖得奖作品《利图马在安第斯山》(李德明译)的中译本也出版了。
  巴尔加斯·略萨的小说方法论随笔集《给1位青年小说家的信》中文版经百花文艺出版社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先后于2000年和2004年出版(百花文艺版译名《中国套盒:致一位青年小说家》,新版译名《给青年小说家的信》),台湾台北的联经出版公司又于2005年出繁体版本,也题名《给青年小说家的信》。《青楼》、《世界末日之战》、《爱情万岁》(《胡莉娅姨妈与作家》的台湾版名称)等书已在台湾出版繁体版本,台湾出版的巴尔加斯·略萨长篇作品全部都是中国译本。
  在台湾出版多部作品的香港作家西西,撰写多篇文章评介巴尔加斯·略萨的人和作品,收入《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传声筒》等书,可说是在香港和台湾介绍巴尔加斯·略萨的重要推手。
  巴尔加斯·略萨-婚姻家庭
  1955年不到20岁时与舅妈的妹妹胡莉娅·乌尔吉蒂·伊利亚内斯(JuliaUrquidiIllanes,1926年生,玻利维亚人)相恋结婚,1963年离婚。
  1965年与表妹帕特丽西娅·略萨·乌尔吉蒂(PatriciaLlosaUrquidi)再婚,直到现在。
  与第2任太太有2个儿子,1个女儿:2个儿子是哥哥,他的第1个小孩ÁlvaroVargasLlosa生于1966年,也是个作家,第2个小孩生于1967年,小女儿生于1974年。


  Jorge Mario Pedro Vargas Llosa (Spanish pronunciation: [ˈmaɾjo ˈβarɣaz ˈʎosa]; born March 28, 1936) is a Peruvian writer, politician, journalist, essayist, and Nobel Prize laureate, currently serving as a visiting professor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Vargas Llosa is one of Latin America's most significant novelists and essayists, and one of the leading authors of his generation. Some critics consider him to have had a larger international impact and worldwide audience than any other writer of the Latin American Boom. He was awarded the 2010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or his cartography of structures of power and his trenchant images of the individual's resistance, revolt, and defeat".
  He is the person who, in 1990, "coined the phrase that circled the globe", declaring on Mexican television, "Mexico is the perfect dictatorship", a statement which became an adage during the following decade.
  Vargas Llosa rose to fame in the 1960s with novels such as The Time of the Hero (La ciudad y los perros, literally The City and the Dogs, 1963/1966), The Green House (La casa verde, 1965/1968), and the monumental Conversation in the Cathedral (Conversación en la catedral, 1969/1975). He writes prolifically across an array of literary genres, including literary criticism and journalism. His novels include comedies, murder mysteries, historical novels, and political thrillers. Several, such as Captain Pantoja and the Special Service (1973/1978) and Aunt Julia and the Scriptwriter (1977/1982), have been adapted as feature films.
  Many of Vargas Llosa's works are influenced by the writer's perception of Peruvian society and his own experiences as a native Peruvian. Increasingly, however, he has expanded his range, and tackled themes that arise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nother change over the course of his career has been a shift from a style and approach associated with literary modernism, to a sometimes playful postmodernism.
  Like many Latin American authors, Vargas Llosa has been politically active throughout his career; over the course of his life, he has gradually moved from the political left towards the right. While he initially supported the Cuban revolutionary government of Fidel Castro, Vargas Llosa later became disenchanted. He ran for the Peruvian presidency in 1990 with the center-right Frente Democrático (FREDEMO) coalition, advocating neoliberal reforms. He has subsequently supported moderate conservative candidates.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