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嚮盟軍宣告無條件投降後,德意志隨即被盟軍分別軍事占領。盟軍將德意志分為四個占領區,分別歸美、蘇、英、法管製,並實施軍事專政及非納粹化。1949年5月23日由美、英、法占領區合併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同年10月7日蘇聯占領區則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至此,盟軍對德國的軍事占領宣告結束,而德國則分裂成兩個國傢,在冷戰中兩德相互敵對,直到1989年柏林墻倒下,德國重新統一。
占領軍
同盟國占領軍 國傢 占領區域 備註
* 柏林(分區占領)
* 漢堡市
* 下薩剋森
*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
*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
1949年5月23日與法美占領區合併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 柏林(分區占領)
* 巴登-符騰堡
* 萊茵蘭-普法爾茨
* 薩爾
1949年5月23日與英美占領區合併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 柏林(分區占領)
* 不來梅
* 巴登-符騰堡
* 巴伐利亞
* 黑森
1949年5月23日與英法占領區合併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 柏林(分區占領)
* 勃蘭登堡
* 梅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
* 薩剋森
* 薩剋森-安哈爾特
* 圖林根
為與英法美抗衡,占領區於1949年10月7日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接收領土
同盟國接收領土 國傢 接收領土 備註
* 波美拉尼亞
* 西裏西亞
* 東普魯士
* 但澤自由市
* 1944年由波蘭統一工人黨領導的政府於1952年成立波蘭人民共和國。
紐倫堡審判
1945年8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美、蘇、英、法四國政府在倫敦正式簽署了關於控訴和懲罰歐洲軸心國主要戰犯的協議,並通過了著名的《國際軍事法庭憲章》並成立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同時,控方還起訴了德國國傢社會主義工人黨政治領袖集團等六個組織,以達到徹底清除納粹思想的目的。
1945年11月20日,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正式開庭。1946年9月30日,法官宣讀了長達250頁的判决書,公佈了對被告人以及各組織的判决,共有12 名被告判處絞刑、3名被告判處無期徒刑、2名被告判處20年有期徒刑、1名被告判處15年有期徒刑、1名被告判處10年有期徒刑、3名被告獲判無罪。
納粹德國政治領袖集團、帝國保安部及黨衛隊宣判為犯罪組織。
德國內閣、納粹黨衝鋒隊、參謀部和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宣判為無罪組織。
改革
根據波茨坦協定,在德國和奧地利境內進行鏟除納粹主義在社會、文化、出版、經濟、司法和政治方面的影響。二戰後的歐洲大部分,特別是德國都變成了廢墟。盟軍决定在德奧實施三項政策,分別為民主化、非軍事化和非納粹化。
The Allied powers who defeated Nazi Germany in World War II divided the country west of the Oder-Neisse line into four occupation zones for administrative purposes during the period 1945–1949. In the closing weeks of fighting in Europe, American forces had pushed beyond the previously agreed boundaries for the future zones of occupation, in some places by as much as 200 miles. The line of contact between Soviet and American forces at the end of hostilities was temporary. After two months in which they had held areas that had been assigned to the Soviet zone, American forces withdrew in the first days of July 1945. Some have concluded that this was a crucial move that persuaded the Soviet Union to allow American, British, and French forces into their predesignated zones in Berlin, which occurred at roughly the same time (July 1945), although the need for intelligence gathering (see Operation Paperclip) may also have been a f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