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國名,姒姓。相傳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無餘,建都會稽(今浙江紹興)。春秋末年,越逐漸強大,其王勾踐經常與吳國對抗,公元前494年,敗於夫差,嚮吳臣服。但經過二十年的韜光養晦,重新崛起,於公元前473年,滅掉吳國。勾踐滅吳後北上爭雄,橫行江淮,號稱霸王。戰國時,勢力衰弱,公元前306年,為楚所滅。
關於越國的歷史,《吳越春秋》記載說,當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朝見四方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後就葬在這裏。至少康時,擔心大禹後代香火斷絶,便封其庶子於越,號曰:“無餘”。賀循《會稽記》說:“少康,其少子號曰於越,越國之稱始此。”越國建立後,一直保持着比較落後的生活習俗,很少與中原地區發生聯繫。直至傳到允常時,纔與吳國發生了矛盾,並相互攻伐。此時,已是春秋末年了。允常死後,吳王闔閭興兵伐越,越王勾踐用敢死之士在陣前自殺的戰術,敗吳於檇(zuì,醉)李,闔閭被射傷。闔閭死後,吳王夫差敗越王勾踐於夫椒,並把他圍困在會稽山上,句踐始有會稽之恥。
越王勾踐在會稽之睏中被吳王赦免回國後,便臥薪嚐膽、親自耕作,委麯求全、禮賢下士,賑瀏窮人,悼慰死者,與百姓同甘共苦。作為沒有任何製衡、約束的具有最高權力的一國國君,雖說是在受辱後做出的這些舉動也是十分難得的。加之,勾踐在艱苦奮鬥、發憤圖強時能虛心徵求、聽取謀臣們的意見,終於戰勝了吳國、擴大了地盤、稱霸於諸侯。而臥薪嚐膽的精神就成為傳統文化的精華流傳下來。戲劇傢曹禺先生在我國遭受天災人禍的一九六二年,把臥薪嚐膽的句踐搬上戲劇舞臺,確實起到鼓舞人心、團结全民共度難關的作用。
范蠡是越王勾踐的重要謀臣,輔佐勾踐成就霸業,故太史公以范蠡傳附之。在越國最睏難的時刻,他事奉越王勤奮不懈、為越王運籌謀劃二十餘年,終於輔佐越王報仇雪恨、榮登霸主權位。越王表示要與范蠡平分越國。但范蠡目光敏銳、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衹宜與之共患難,不宜與之同享樂,終於離開越國、隱姓埋名、吃苦耐勞、辛勤生産、三次搬遷、三次成為豪門富戶。相比之下,大夫文種的遭遇就悲慘多了,竟被越王安上“作亂”罪名,賜劍而亡。范蠡可謂賢能之人。做官,能深謀遠慮、運籌帷幄,終使國富民強;理傢,能辛苦勞作、慘淡經營終使傢産纍積數十萬,被人們稱頌。象范蠡這樣能上能下,先官後民、在中國歷史上也可謂屈指可數。
吳越徵戰
越王勾踐的祖先是夏禹的後裔,是夏朝少康帝的庶出之子。少康帝的兒子被封在會稽,恭敬地供奉繼承着夏禹的祭祀。他們身上刺有花紋,剪短頭髮,除去雜草,修築了城邑。二十多代後,傳到了允常。允常在位的時候,與吳王闔廬産生怨恨,互相攻伐。允常逝世後,兒子勾踐即位,這就是越王。
越王勾踐元年(前496),吳王闔廬聽說允常逝世,就舉兵討伐越國。越王勾踐派遣敢死的勇士嚮吳軍挑戰,勇士們排成三行,衝入吳軍陣地,大呼着自刎身亡。吳兵看得目瞪口呆,越軍趁機襲擊了吳軍,在檇李大敗吳軍,射傷吳王闔閭。闔閭在彌留之際告誡兒子夫差說:“千萬不能忘記越國。”
三年(前496),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操練士兵,將報復越國一箭之仇,便打算先發製人,在吳未發兵前去攻打吳。范蠡進諫說:“不行,我聽說兵器是兇器,攻戰是背德,爭先打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陰謀去做背德的事,喜愛使用兇器,親身參與下等事,定會遭到天帝的反對,這樣做絶對不利。”越王說:“我已經做出了决定。”於是舉兵進軍吳國。吳王聽到消息後,動用全國精銳部隊迎擊越軍,在夫椒大敗越軍。越王衹聚攏起五千名殘兵敗將退守會稽。吳王乘勝追擊包圍了會稽。
越王對范蠡說:“因為沒聽您的勸告纔落到這個地步,那該怎麽辦呢?”范蠡回答說:“能夠完全保住功業的人,必定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夠平定傾覆的人,一定懂得人道是崇尚謙卑的;能夠節制事理的人,就會遵循地道而因地製宜。現在,您對吳王要謙卑有禮派人給吳王送去優厚的禮物,如果他不答應,您就親自前往事奉他,把自身也抵押給吳國。”勾踐說:“好吧!”於是派大夫種去嚮吳求和,種跪在地上邊嚮前行邊叩頭說:“君王的亡國臣民勾踐讓我大膽的告訴您的辦事人員:勾踐請您允許他做您的奴僕,允許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吳王將要答應種。子胥對吳王說:“天帝把越國賞賜給吳國,不要答應他。”種回越後,將情況告訴了勾踐。勾踐想殺死妻子兒女,焚燒寶器,親赴疆場拼一死戰。種阻止勾踐說:“吳國的太宰嚭(pī,坯)十分貪婪,我們可以用重財誘惑他,請您允許我暗中去吳通融他。”於是勾踐便讓種給太宰嚭獻上美女珠寶玉器。嚭欣然接受,於是就把大夫種引見給吳王。種叩頭說:“希望大王能赦免勾踐的罪過,我們越國將把世傳的寶器全部送給您。萬一不能僥幸得到赦免,勾踐將把妻子兒女全部殺死,燒毀寶器,率領他的五千名士兵與您决一死戰,您也將付出相當的代價。”太宰嚭藉機勸說吳王:“越王已經服服貼貼地當了臣子,如果赦免了他,將對我國有利。”吳王又要答應種。子胥又進諫說:“今天不滅亡越國,必定後悔莫及。句踐是賢明的君主,大夫種、范蠡都是賢能的大臣,如果句踐能夠返回越國,必將作亂。”吳王不聽子胥的諫言,終於赦免了越王,撤軍回國。
臥薪嚐膽
勾踐被睏在會稽時,曾喟(kuì,潰)然嘆息說:“我將在此了結一生嗎?”種說:“商湯被囚
禁在夏臺,周文王被圍困在羑(yǒu,有)裏,晉國重耳逃到翟,齊國小白逃到莒,他們都終於稱王稱霸天下。由此觀之,我們今日的處境何嘗不可能成為福分呢?”
吳王赦免了越王,勾踐回國後,深思熟慮,苦心經營,把苦膽挂到座位上,坐臥即能仰頭嘗嘗苦膽,飲食也嘗嘗苦膽。還說:“你忘記會稽的恥辱了嗎?”他親身耕作,夫人親手織布,吃飯從未有葷菜。從不穿有兩層華麗的衣服,對賢人彬彬有禮,能委麯求全,招待賓客熱情城懇,能救濟窮人,悼慰死者,與百姓共同勞作。越王想讓范蠡管理國傢政務,范蠡回答說:“用兵打仗之事,種不如我;鎮定安撫國傢,讓百姓親近歸附,我不如種。”於是把國傢政務委托給大夫種,讓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吳國作人質。兩年後吳國纔讓范蠡回國。
勾踐從會稽回國後七年,始終撫慰自己的士兵百姓,想以此報仇吳國。大夫逢(páng,旁)同進諫說:“國傢剛剛流亡,今天才又殷實富裕,如果我們整頓軍備,吳國一定懼怕,它懼怕,災難必然降臨。再說,兇猛的大鳥襲擊目標時,一定先隱藏起來。現在,吳軍壓在齊、晉國境上,對楚、越有深仇大恨,在天下雖名聲顯赫,實際危害周王室。吳缺乏道德而功勞不少,一定驕橫狂妄。真為越國着想的話,那越國不如結交齊國,親近楚國,歸附晉國,厚待吳國。吳國志嚮高遠,對待戰爭一定很輕視,這樣我國可以聯絡三國的勢力,讓三國攻打吳國,越國便趁它的疲憊可以攻剋它了。”勾踐說:“好。”
過了兩年,吳王將要討伐齊國。子胥進諫說:“不行。我聽說勾踐吃從不炒兩樣好菜,與百姓同甘共苦。此人不死,一定成為我國的憂患。吳國有了越國,那是心腹之患,而齊對吳來說,衹象一塊疥癬。希望君王放棄攻齊,先伐越國。”吳王不聽,就出兵攻打齊國,在艾陵大敗齊軍,俘虜了齊國的高、國氏回吳。吳王責備子胥,子胥說:“您不要太高興!”吳王很生氣,子胥想自殺,吳王聽到製止了他。越國大夫種說: “我觀察吳王當政太驕橫了,請您允許我試探一下,嚮他藉糧,來揣度一下吳王對越國的態度。”種嚮吳王請求藉糧。吳王想藉予,子胥建議不藉,吳王還是藉給越了,越王暗中十分喜悅。子胥說:“君王不聽我的勸諫,再過三年吳國將成為一片廢墟!”太宰嚭聽到這話後,就多次與子胥爭論對付越國的計策,藉機誹謗子胥說:“伍員表面忠厚,實際很殘忍,他連自己的父兄都不顧惜,怎麽能顧惜君王呢?君王上次想攻打齊國,伍員強勁地進諫,後來您作戰有功,他反而因此怨恨您。您不防備他,他一定作亂。”嚭還和逢共同謀劃,在君王面前再三再四誹謗子胥。君王開始也不聽信讒言,於是就派子胥出使齊國,聽說子胥把兒子委托給鮑氏,君王纔大怒,說:“伍員果真欺騙我!”子胥出使齊回國後,吳王就派人賜給子胥一把“屬鏤”劍讓他自殺。子胥大笑道:“我輔佐你的父親稱霸,又擁立你為王,你當初想與我平分吳國,我沒接受,事隔不久,今天你反而因讒言殺害我。唉,唉,你一個人絶對不能獨自立國!”子胥告訴使者說:“一定取出我的眼睛挂在吳國都城東門上,以便我能親眼看到越軍進入都城”於是吳王重用嚭執掌國政。
過了三年,勾踐召見范蠡說:“吳王已殺死了胥,阿諛奉承的人很多,可以攻打吳了嗎?”范蠡回答說:“不行。”
到第二年春天,吳王到北部的黃池去會合諸侯,吳國的精銳部隊全部跟隨吳王赴會了,唯獨老弱殘兵和太子留守吳都。勾踐又問范蠡是否可以進攻吳國。范蠡說:“可以了”。於是派出熟悉水戰的士兵兩千人,訓練有素的士兵四萬人,受過良好教育的地位較高的近衛軍六千人,各類管理技術軍官一千人,攻打吳國。吳軍大敗,越軍還殺死吳國的太子。吳國使者趕快嚮吳王告急,吳王正在黃池會合諸侯,怕天下人聽到這種慘敗消息,就堅守秘密。吳王已經在黃池與諸侯訂立盟約,就派人帶上厚禮請求與越國求和。越王估計自己也不能滅亡吳國,就與吳國講和了。
這以後四年,越國又攻打吳國。吳國軍民疲憊不堪,精銳士兵都在與齊、晉之戰中死亡。所以越國大敗了吳軍,因而包圍吳都三年,吳軍失敗,越國就又把吳王圍困在姑蘇山上。吳王派公孫雄脫去上衣露出胳膊跪着嚮前行,請求與越王講和說:“孤立無助的臣子夫差冒昧地表露自己的心願,從前我曾在會稽得罪您,我不敢違背您的命令,如能夠與您講和,就撤軍回國了。今天您投玉足前來懲罰孤臣,我對您將唯命是聽,但我私下的心意是希望象會稽山對您那樣赦免我夫差的罪過吧!”勾踐不忍心,想答應吳王。范蠡說:“會稽的事,是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吳國不要。今天是上天把吳國賜給越國了,越國難道可以違背天命嗎?再說君王早上朝晚罷朝,不是因為吳國嗎?謀劃伐吳已二十二年了,一旦放棄,行嗎?且上天賜予您卻不要,那反而要受到處罰。‘用斧頭砍伐木材做斧柄,斧柄的樣子就在身邊。’忘記會稽的苦難了嗎?”勾踐說:“我想聽從您的建議,但我不忍心他的使者。”范蠡就鳴鼓進軍,說:“君王已經把政務委托給我了,吳國使者趕快離去,否則將要對不起你了。”吳國使者傷心地哭着走了。勾踐憐憫他,就派人對吳王說:“我安置您到甬東!統治一百傢。”吳王推辭說:“我已經老了,不能侍奉您了!”說完便自殺身亡,自盡時遮住自己的面孔說:“我沒臉面見到子胥!”越王安葬了吳王,殺死了太宰嚭。
稱霸
勾踐平定了吳國後,就出兵嚮北渡過黃河,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合,嚮周王室進獻貢品。周元王派人賞賜祭祀肉給勾踐,稱他為“伯”。勾踐離開徐州,渡過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給楚國,把吳國侵占宋國的土地歸還給宋國。把泗水以東方圓百裏的土地給了魯國。當時,越軍在長江、淮河以東暢行無阻,諸侯們都來慶賀,越王號稱霸王。
范蠡於是離開了越王,從齊國給大夫種發來一封信。信中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是長頸鳥嘴,衹可以與之共患難,不可以與之共享樂,你為何不離去?”種看過信後,聲稱有病不再上朝。有人中傷種將要作亂,越王就賞賜給種一把劍說: “你教給我攻伐吳國的七條計策,我衹采用三條就打敗了吳國,那四條還在你那裏,你替我去到先王面前嘗試一下那四條吧!”種於是自殺身亡。
衰落
勾踐逝世,兒子王鼫(shí,石)與即位。王鼫與逝世,兒子王不壽即位。王不壽逝世,兒子王翁即位。王翁逝世,兒子王翳即位。王翳逝世,兒子王之侯即位,王之侯逝世,兒子王無強即位。
無強時,越國發兵嚮北攻打齊國,嚮西攻打楚國,與中原各國爭勝。在楚威王的時候,越國攻打齊國,齊威王派人勸說越王說:“越國不攻打楚國,從大處說不能稱王,從小處說不能稱霸。估計越國不攻楚國的原因,是因為得不到韓、魏兩國的支持。韓、魏本來就不攻打楚國。韓國如攻打楚國,它的軍隊就會覆滅,將領就會被殺,那麽葉、陽翟(韓國國都,今河南省禹州市)就危險;魏國如攻打楚國也如此,軍隊覆滅、將領被殺,陳、上蔡都不安定。所以韓、魏事奉越國,就不至於軍隊覆滅、將領被殺,汗馬之勞也就不會顯現,您為什麽重視得到韓、魏的支持呢?”越王說:“我所要求韓魏的,並非是與楚軍短兵相接、你死我活地鬥,何況攻城圍邑呢?我希望魏軍聚集在大梁城下,齊軍在南陽、莒練兵,聚結在常、郯邊界,那麽方城以外的楚軍不再南下,淮、泗之間的楚軍不再嚮東,商、於、析、酈、宗鬍等地即中原通路西部地區的楚軍不足以防備秦國,江南、泗上的楚軍不足以抵禦越國了。那麽,齊、秦、韓、魏四國就可以在楚國實現自己的願望,這樣,韓、魏無須作戰就能擴大疆土,無須耕種就能收穫。現在,韓魏不這樣做,卻在黃河、華山之間互相攻伐,而為齊國和秦國所利用。所期待的韓魏如此失策,怎麽能依靠他們稱王呢!”齊國使者說:“越國沒有滅亡太僥幸了!我不看重他們使用智謀,因為那智謀就好像眼睛一樣,雖然能見到毫毛卻見不到自己的睫毛。今天君王知道韓魏失策了,卻不知道自己的過錯,這就是剛纔比方的‘能見到毫毛卻看不到自己睫毛的眼睛’之論了。君王所期望於韓魏的,並非是要他們的汗馬功勞,也並非是與韓、魏聯軍聯合,而是分散楚軍的兵力。現在,楚軍兵力已分散了,何必有求於韓魏呢?”越王說:“怎麽辦?”使者說:“楚國三個大夫已分率所有軍隊,嚮北包圍了麯沃、於中,直到無假關,戰綫總長為三千七百裏,景翠的軍隊聚結到北部的魯國、齊國、南陽,兵力還有超過這種分散的嗎?況且君王所要求的是使晉、楚爭鬥;晉、楚不鬥,越國不出兵,這就衹知兩個五卻不知十了。這時不攻打楚國,我因此判斷越王從大處說不想稱王,從小處說不想稱霸。再說,讎(chóu,仇)、龐、長沙是楚國盛産糧食的地區,竟澤陵是楚國盛産木材的地區。越國出兵打通無假關,這四個地方將不能再嚮郢都進獻糧、材了。我聽說過,圖謀稱王卻不能稱王,儘管如此,還可以稱霸。然而不能稱霸的,王道也就徹底喪失了。所以懇望您轉而攻打楚國。”
於是越國就放棄齊國攻打楚國。楚威王發兵迎擊越軍,大敗越軍,殺死無強,把原來吳國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北邊在徐州大敗齊軍。越國因此分崩離析,各族子弟們競爭權位,有的稱王,有的稱君,居住在長江南部的沿海,服服貼貼地嚮楚國朝貢。
七代後,君位傳到閩君搖,他輔佐諸侯推翻了秦朝。漢高帝又恢復搖做了越王,繼續越國的奉祀。東越、閩君都是越國的後代。
滅亡
越國亡於楚國。
前312年,在秦國、韓國、魏國與楚國、齊國對峙的時候,楚國派遣大批軍隊包圍秦兵於麯沃和商於。越王在這個時候派使者以“乘舟”(君王乘坐用以指揮作戰的大船)、戰船三百艘、箭五萬支,送給魏國以支持魏國。這些水戰所需的軍用物資運輸到魏都大梁,一定要從長江經邗溝,再經淮水和鴻溝,可推斷出當時邗溝和淮水仍然在越國的勢力範圍之內。此時越王原要伐齊國,經齊王使人遊說越王,越不攻齊而攻楚,被楚打敗。
因此楚國圖滅亡越國,消除後顧之憂。這樣做,也能擴展領土到江東一帶。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舉鼎絶臏而死,秦國有爭立君位的內亂,在這時,一時無暇對外兼併,楚就趁這個時機攻滅越國。楚國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國去調查了5年,到公元前306年(楚懷王二十三年),楚國乘越內亂的時候,把越國滅亡了,設江東為郡。
之後,越國王族後裔分散於現在中國南部一帶,分而治之。
疆域
越國位於吳國之南,定都會稽(今浙江紹興市),擁有今浙江大部和江西一部分,前473年滅吳後盡有吳國故地,其地盤擴展到了今山東東南部,成為一個東方大國。
越國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越國(前1888——前110)
序列 稱號 名字 在位時間 (備註) 都城
(一)夏朝時期:
01 越侯 無餘 前1888—前 (建國) 前1888年定都:秦餘望南(紹興花街)
02 越侯 丕誠
03 越侯 宗元
04 越侯 紹聖
05 越侯 毅正
06 越侯 子誠
07 越侯 婁
(二)商朝時期:
08 越侯 俶 (衰落) 前1598年遷都:埤中(諸暨店口)
09 越侯 枋
10 越侯 菪
11 越侯 潛
12 越侯 扃
13 越侯 厲
14 越侯 皓
15 越侯 僮
16 越侯 渾淳
17 越侯 仲庚
18 越侯 太辛
19 越侯 鹹享
20 越侯 寀
21 越侯 浤
22 越侯 天表
(三)西周時期:
23 越子 訶 前1046年遷都:大部(諸暨楓橋)
24 越子 加祐
25 越子 子升
26 越子 綱
27 越子 汝稷
28 越子 洽
29 越子 杞
30 越子 少連
(四)春秋時期:
31 越子 騮 前770年遷都:山南(東陽六石)
32 越子 逸
33 越子 鯉
34 越子 必高
35 越侯 無壬 前621—前591(中興) 前621年遷都:嶕峴(義烏稠城)
36 越侯 無譯 前591—前565
37 越侯 夫譚 前565—前538
38 越王 允常 前538—前497(稱王) 前538年遷都:勾嵊(諸暨牌頭)
39 越王 勾踐 前497—前494.2(戰敗)
前491.3—前465.11(復國)前490年遷都:平陽(紹興平水)
前489年遷都:會稽(紹興越城)
(五)戰國時期:
(稱霸) 前468年遷都:琅邪(山東諸城)
40 越王 鹿郢 前465.11—前459
41 越王 不壽 前459—前449
42 越王 朱勾 前449—前412
43 越王 翳 前412—前376.7(被殺)前379年遷都:姑蘇(江蘇蘇州)
44 越王 諸咎 前376.7—10 ((被殺)
45 越王 錯枝 前376.10—前375(被殺)
46 越王 之侯 前375—前363(平定)
47 越王 無顓 前363—前355
48 越王 無彊 前355—前333(戰敗)
49 閩越王 玉 前333—前 (南退閩江)
50 甌越王 宰勳 前333—前 (南退甌江)
51 閩越王 尊
52 甌越王 偉
53 閩越王 親
54 甌越王 鴻業
55 閩越王 恆
56 甌越王 海宇
57 閩越王 朝
58 甌越王 伯歷
59 閩越王 睦
60 甌越王 安朱
61 閩越王 無諸 前232—前214(被廢) 前232年遷都:東冶(福建福州)
62 甌越王 搖 前232—前214(被廢) 前232年遷都:大溪(浙江溫嶺)
(六)西漢時期:
61 閩越王 無諸 前202.2—前192.2(復國)前202年定都:東冶(福建福州)
63 南海王 織 前195.3—前178.5(分封)前195年定都:南武(福建武平)
62 甌越王 搖 前192.5—前185.9(復國)前192年定都:東甌(浙江溫州)
64 閩越王 獏 前192.2—前176 前192年遷都:崇安(今福建武夷山)
65 甌越王 昭襄 前185.9—前176
66 閩越王 前176—前163(被殺)
67 甌越王 建 前176—前163
68 閩越王 甲 前163—前155(被殺)
69 甌越王 貞復 前163—前138.7(陣亡)
70 閩越王 郢 前155—前135.9(被殺) 前155年遷都:東冶(福建福州)
71 甌越王 望 前138.7—9(降漢)
72 越繇王 前135.9—前120(分封) 前135年定都:繇(今福建將樂)
73 東越武帝 餘善前135.9—前110.初(稱帝/被殺) 前135年定兩都:崇安(武夷山)/東冶(福州)
74 越繇王 居股 前120—前110.初(降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