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夏代   商代   周代   Qin Period   Han Period   Three Kingdoms   晋代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十国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上海小刀会   近代中国   现代中国   
上海小刀会  (1853 AD1855 AD)   Parent Dynasty: 清朝民变

Chinese EraNameStart YearEnd YearEra Span
刘丽川天运Liu Lichuan1853 AD1855 AD3 year(s)

  小刀会是中国清朝的一个民间秘密组织,最早记载见于乾隆七年(1742年)。主要在江苏、安徽、福建、台湾等地活动。最初成立是一些平民自备小刀,以求互保,与反清复明无关。例如1783年,发生于台湾的林贵民变即与小刀会有关。道光三十年(1850年),陈庆真在厦门成立作为天地会的一个分支的小刀会,后传入上海等地。成员包括农民、游民、手工艺者及商人。
  
  上海小刀会起义
  
  背景
  咸丰三年(太平天国三年,1853年)三月,太平天国占领南京。5月,福建小刀会的首领黄威、黄德美等在海澄率众起义,攻克漳州、同安、厦门、漳浦,击毙清总兵曹三祝。在厦门建立了政权。黄威以“汉大明统兵大元帅”的名义宣布在其占领区内免除苛捐杂税,并派人去联系太平天国,计划与之联合,但未成。起义随后遭到清兵反击,于十月十一日退出厦门,又经历了五年的游击战后最终失败。
  
  经过
  同年9月7日,上海“义兴公司”(小刀会)发动起义,计划和太平天国相会合。有广肇会馆领袖中山人刘丽川、上海青浦人周立春、周秀英、福建人陈阿林等。起义队伍中广东人近半数。他们攻进了上海县城,杀死上海知县袁祖德,释放狱囚,活捉上海道兼海关监督吴健彰(吴后来在美国美南浸信会传教士晏玛太的帮助下逃脱)。小刀会占领了上海县城和周边嘉定、青浦等地,总部设在今上海城隍庙旁豫园内的点春堂。建立“大明国”,刘丽川自任“大明国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后改名“太平天国”,并写信给洪秀全要求接受后者领导。
  
  保证租界安全
  小刀会声明其目的是反清复明,并没有攻击租界或与洋人为敌,美国、英国、法国于是在小刀会和清廷的冲突中保持中立。租界里的相对太平造成大量难民涌入租界。之前外国人可以在租界居住、经商,但“外人不得架造房舍租与华人”。由于小刀会运动,清政府失去了对租界的控制,外国人在租界内建造给中国人居住的房屋合法化,再加上太平天国使得江浙乡绅大量到上海逃难,租界内的洋人房地产商大量兴修出租住房和弄堂。由于这很快成了租界最主要的税收来源,租界当局对此鼓励。开始时主要是简易木板房,后来逐渐改成木结构加砖墙承重的方式建造起来的新式住宅:石库门建筑。石库门结合了中国传统的独户建筑和西洋的排联式2-3层结构,一幢楼可供多户人家租用,被称作“老石库门”。后来又发展出几进庭院形式的“新石库门”。
  
  清廷从与太平天国对峙的江南大营抽调兵力,前往镇压,但久攻不下。租界里的外国人开始保持中立,小刀会的供给大多经由租界运输、购买。一些美国、英国的水手还自愿帮助小刀会作战。1854年4月3日英国海军陆战队、美侨上海地方义勇队和清军在位于今天的上海人民广场的“泥城浜”爆发武装冲突,小刀会趁机攻击清军,是为“泥城之战”。这场战斗以清军败北告终,清军死300余人,英美军仅死4人。
  
  清廷以利换取法军支援
  泥城之战之后上海道台吴健彰到英国领事馆拜访,以出让上海海关和租界权益为条件,换取英、美、法对他们镇压小刀会的支持。法租界在和上海县城相交界的地方修筑了围墙,同时不许船只在上海县城靠岸。小刀会从此供给严重不足。同时小刀会的七个起义帮派内讧,广东帮和福建帮对立冲突。
  
  1854年12月14日,法国舰队司令辣厄尔向小刀会宣战。1855年1月6日,法军用炮轰开城墙,清军攻进县城,史称“北门之战”。2月17日,小刀会弹尽粮绝,刘丽川率众突围,次日到虹桥附近,力战而死。一部分余部逃往镇江加入太平天国。陈阿林突围逃出后,搭船到香港,后转南洋经商。
  
  事后清军统帅吉尔杭阿奏请清政府奖励。咸丰皇帝下旨,赏辣厄尔、法国驻沪领事爱棠绸缎各四卷,水师官兵白银一万两。
  
  舞剧《小刀会》
  舞剧《小刀会》是上海歌剧舞剧院1956年建院后上演的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表现了上海小刀会起义的故事。1959年首演,1960年在全国巡回演出,由张拓、白水、李仲林、舒巧、李群合作编导,商易作曲,舒巧饰周秀英、陈健民饰刘丽川、叶英章饰潘启祥、李仲林饰清朝道台吴健彰。中共许多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都观看了演出并赞扬其“反帝反封建精神”。上海天马电影厂与剧院合作拍摄了彩色舞剧艺术片《小刀会》。其中表现群众习武练兵的《弓舞》成为独立上演的舞段,获1961年“世青节”金质奖。文革中《小刀会》停演。1977年重新公演。1994年12月6日获中国文联、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舞协等组织发起的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比“经典作品”之称。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