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 Ancient Egypt   托勒密王朝 Ptolemaic Egypt   埃及羅馬統治時期 Roman rule in Egypt   阿拉伯埃及 Arab Egypt   奧斯曼埃及 Ottoman Egypt   穆罕默德·阿裏王朝 Egypt under the Muhammad Ali dynasty   現代埃及 Modern Egypt   


  穆罕默德·阿裏王朝(阿拉伯語:أسرة محمد علي Usrat Muhammad 'Ali‎、英語:Muhammad Ali Dynasty)是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埃及和蘇丹的統治王朝,以其創立者穆罕默德·阿裏為名,穆罕默德·阿裏被視為現代埃及的創立者。穆罕默德·阿裏王朝又稱為阿拉維王朝,這與摩洛哥的阿拉維王朝並沒有關係。大部分王朝的統治者都冠有赫迪夫名號,故被時人稱為“赫迪夫王朝”。
  
  前言
  
  穆罕默德·阿裏原本是奧斯曼帝國軍裏的一名阿爾巴尼亞裔軍官,被派遣前往擊退拿破侖在埃及的軍隊。在法軍撤出後,穆罕默德·阿裏集權並迫使奧斯曼帝國蘇丹馬哈茂德二世於1805年承認他為埃及瓦利。
  
  穆罕默德·阿裏使埃及成為一股地區勢力,並企圖以此作為奧斯曼帝國的後繼者,構建他理想的埃及:
  
   “我知道帝國正步嚮衰落……我將會在帝國的荒土上建立一個龐大的王國……遠及幼發拉底河及底格裏斯河。”
  
  在他的巔峰時期,穆罕默德·阿裏及其子易卜拉欣帕夏的確能威脅版圖龐大的奧斯曼帝國,並試圖取締奧斯曼王朝。大國的介入卻阻止了他進軍君士坦丁堡,並使他的統治限製在非洲一隅。穆罕默德·阿裏在前期徵服了蘇丹,他的繼承者對埃及的統治作進一步鞏固及擴展,當中較為顯著的是易卜拉欣帕夏的兒子伊斯梅爾帕夏。
  赫迪夫製及英占時期
  
  雖然穆罕默德·阿裏及其後繼者以赫迪夫的稱號取代地位較低的瓦利,但一直不獲奧斯曼帝國樸特承認。直至1867年,蘇丹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正式認可伊斯梅爾帕夏及其後繼者使用赫迪夫這稱號。與父親對抗樸特的方針有所不同,伊斯梅爾在避免衝突的情況下以巴結和賄賂的方法強化王朝在埃及和蘇丹的地位,使奧斯曼帝國承認埃及和蘇丹的實際獨立。1879年,奧斯曼帝國與歐洲勢力串謀罷免伊斯梅爾,扶植陶菲剋帕夏。三年後,埃及和蘇丹的獨立地位僅是象徵形式,英國入侵並占領了埃及,表面上支持陶菲剋對抗艾哈邁德·阿拉比的民族主義運動。名義上,赫迪夫仍統治埃及和蘇丹,權力卻落在英國高級專員上。
  伊斯梅爾帕夏
  
  為了抵禦埃及人,英國宣佈英埃共管蘇丹,使地區變成由埃及和英國共同管治,破壞了埃及的完整。這受到埃及人的反對,包括埃及政府及公衆,他們堅持於“尼羅河河𠔌一體”。這一直成為英國與埃及的爭端及引起了敵視,直至1956年蘇丹獨立。
  蘇丹製及王國
  
  1914年,赫迪夫阿拔斯二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裏與奧斯曼帝國並肩作戰,加入同盟國。阿拔斯二世遂遭到英國罷免,由叔叔侯賽因·卡米勒繼任。奧斯曼帝國在名義上對埃及和蘇丹的主權至此終止,侯賽因宣佈成為埃及蘇丹,埃及和蘇丹成為英國保護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英國於1922年正式承認埃及獨立。侯賽因的繼承人福阿德一世開始使用國王的名號。雖然如此,英國依然占據並幹預埃及和蘇丹的事務。英國持續剝奪埃及對蘇丹的控製權。國王及民族主義都無法忍受,埃及政府於是強調福阿德一世及其子法魯剋一世是“埃及和蘇丹國王”。
  王朝崩解
  
  在法魯剋一世統治時期,民族主義分子對英國的侵占、皇室的腐敗無能及第一次中東戰爭日漸不滿。這些因素導致了法魯剋一世地位不保及為1952年埃及革命埋下伏綫。法魯剋一世被迫遜位,王位讓予他的幼兒福阿德二世,國傢政務由穆罕默德·納吉布及賈邁勒·阿卜杜-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運動(Free Officers Movement)主理。年幼的國王就位不足一年,於1953年6月18日被革命者廢除帝製,宣佈成立共和國,結束一個多世紀以來穆罕默德·阿裏王朝的統治。
  王朝統治成員
  瓦利、自稱為赫迪夫 (1805年-1867年)
  
   * 穆罕默德·阿裏(1805年7月9日-1848年9月1日)
   * 易卜拉欣(1848年9月1日-1848年11月10日,在父親無力統治下短暫作為瓦利)
   * 阿拔斯一世(1848年11月10日-1854年7月13日)
   * 塞伊德一世(1854年7月13日-1863年1月18日)
   * 伊斯梅爾一世(1863年1月18日-1867年6月8日)
  
  赫迪夫 (1867年-1914年)
  
   * 伊斯梅爾一世(1867年6月8日-1879年6月26日)
   * 陶菲剋一世(1879年6月26日-1892年1月7日)
   * 阿拔斯二世(1892年1月8日-1914年12月19日)
  
  蘇丹 (1914年-1922年)
  
   * 侯賽因一世(1914年12月19日-1917年10月9日)
   * 福阿德一世(1917年10月9日-1922年3月16日)
  
  國王 (1922年-1953年)
  
   * 福阿德一世(1922年3月16日-1936年4月28日)
   * 法魯剋一世(1936年4月28日-1952年7月26日)
   o 穆罕默德·阿裏·陶菲剋親王(Muhammad Ali Tewfik,1936年4月28日-1937年7月29日,在法魯剋一世年幼時擔任攝政委員會主席)
   * 福阿德二世(1952年7月26日-1953年6月18日)
   o 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穆納姆(Muhammad Abdel Moneim,1952年7月26日-1953年6月18日,在福阿德二世年幼時擔任攝政委員會主席)
  
  王朝非統治成員
  
   * 穆斯塔法·法齊爾帕夏親王(Mustafa Fazl Pasha)
   * 穆罕默德·阿裏·陶菲剋親王
   * 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穆納姆親王
   * 法絲婭·西麗公主(Fawzia Shirin)
   * 穆罕默德·阿裏(塞伊德親王)
   * 納裏曼·薩德剋(Narriman Sadek)
   * 納絲莉·薩布裏(Nazli Sabri)
   * 馬哈茂德·德拉馬裏帕夏(Mahmud Dramali Pasha)
  
  1805年,土耳其素丹以出身於馬其頓的軍官穆罕默德·阿裏為帕夏,阿裏王朝建立(1805-1952)。阿裏實行新政,土地和主要農産品的經營收歸國有,開鑿河渠,奬勵科學農業,引入棉花,奬勵學術,創立教育部和教育委員會,創辦工科學校和醫科學校。聘外國專傢,派遣留學生,改組軍隊,創建海軍。 1811年,乘歡送出兵阿拉伯半島之際,邀請四百七十馬木留剋人,除數人而外,全部殲滅。遂肅清馬木留剋人,沒收其財産。六百年的馬木留剋問題遂告解决。 1818年戰勝阿拉伯半島的瓦哈比派。1820年,徵服南方鄰國蘇丹。1827年10月20日,土耳其—埃及聯合艦隊鎮壓希臘起義,在納瓦裏諾島被英、法、俄聯合艦隊所摧毀。先是,土耳其素丹以敘利亞許埃及以求其出兵,土耳其毀約,阿裏發動第一次土埃戰爭,於1831年徵服敘利亞,土耳其投降。然戰爭亦使埃及國庫空虛,賦稅沉重,人民不斷反抗。英國挑動土耳其發第二次土埃戰爭,1840年英國、奧地利聯軍攻入黎巴嫩和敘利亞,擊敗埃及軍隊。1841年英國海軍在亞歷山大港大舉登陸。1841年1月底簽訂和約,阿裏衹保留埃及和蘇丹的總督世襲權,土耳其為名義上的宗主國。埃及廢海軍,裁陸軍至十分之一。 1849年8月,阿裏去世。
  
  阿巴斯一世(1849—1854年)、賽義德(1854—1863年)相繼上臺後,英國在埃及取得了修築鐵路、架設電報綫、建立商船隊自由通航的特權。 1856年法國同埃及簽訂條約,開鑿蘇伊士運河,工程十年,1869年竣工。埃及損失12萬人生命,費用1600萬鎊;歐洲國傢費用400萬英鎊。埃及債臺高築,逐漸受製於英法。1879年,英法共管埃及,此後發生艾哈邁德·阿拉比領導的起義,1882被英軍鎮壓。英國人由此占領埃及,埃及素丹為傀儡,土耳其仍有名義上的宗主國地位。


  The history of Egypt under the Muhammad Ali Pasha dynasty was a period of rapid reform and modernization that led to Egypt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states outside of Europe. It also led to massive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that ended up bankrupting Egypt and eventually led to it falling under control of the United Kingdom.

<< 前一朝政:奧斯曼埃及
後一朝政 >>:現代埃及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