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鬱達夫 Yu Dafu (1896~1945) 浙江富陽郁达夫
鬱達夫 (1896-1945) : 作傢。浙江富陽人。1913年留學日本。1921年參與組織創造社。1922年回國,在大學任教。抗戰時期去香港、南洋一帶宣傳抗日,後流亡印尼蘇門答臘,遭日本憲兵殺害。著有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遲桂花》等。 鬱達夫 (1895~1945)現代作傢。原名鬱文,浙江富陽人。7歲入私塾受啓蒙教育。後到嘉興、杭州等地中學求學。由於聰穎好學,少時已有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厚基礎。1911年起開始創作舊體詩,並嚮報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學預科,因參加被校方開除。1913年赴日本留學,廣泛涉獵了中外文學和哲學著作。飽受屈辱和歧視的異國生活,激發了他的愛國熱忱,也使他憂傷、憤世。他從研究經濟學轉而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1921年參與發起成立創造社,出版了新文學最早的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以其“驚人的取材、大膽的描寫”而震動了文壇。1922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經濟部。回國後參加編輯《創造》季刊、《創造周報》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學、武昌師範大學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創造社。1928年與魯迅合編《奔流》月刊,並主編《大衆文藝》。1930年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為發起人之一,並參加中國左翼作傢聯盟。1933年初加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懾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於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間,寫有不少文筆優美的遊記。 隨着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鬱達夫 的愛國熱情又被喚起,投入抗戰的時代洪流,參加國民政府軍委部第三廳的抗日宣傳工作,奔赴前綫慰勞抗日將士,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38年底赴新加坡,從事報刊編輯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到蘇門答臘,化名趙廉隱居下來。不久,當地日本憲兵部強迫他去當翻譯,暗中保護和營救了不少當地志士和華僑,並獲悉了日本憲兵部許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後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認為“為民族解放殉難的烈士”,並在他的家乡建亭紀念。 鬱達夫 一生著述宏富。1928年起,鬱達夫 陸續自編《達夫全集》出版,其後還有《達夫自選集》、《屐痕處處》、《達夫日記》、《達夫遊記》、《閑書》、《鬱達夫 詩詞抄》、《鬱達夫 文集》,以及《達夫所譯短篇集》等。鬱達夫 的創作風格獨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說和散文最為著稱,影響廣泛。其中以短篇小說《沉淪》、《采石礬》、《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遲桂花》,中篇小說《迷羊》,《她是一個弱女子》和《出奔》等最為著名。小說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識分子作為描寫對象,往往大膽地進行自我暴露,富於浪漫主義的感傷氣息,筆調灑脫自然,語言清新優美,具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無隱飾地表現了一個富有才情的知識分子在社會裏的苦悶心情,寫得清新秀麗,富有氣勢和神韻,與他的小說一樣,具有真率,熱情、明麗、酣暢的風格。
Fu (1895 ~ 1945) of modern writers. Formerly on thermal, Zhejiang Fuyang people. 7-year-old into a private school education by the Enlightenment. After Jiaxing, Hangzhou, secondary school. As intelligent, studious, little time has a solid found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1911 began writing classical poetry to newspapers and submission. 1912 admitted to the River Foundation, to be expelled for participation. 1913 went to Japan to study and reading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The humili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of exotic life, inspired his patriotic enthusiasm, but also made him sad, cynical. He turned from the study of economics took the road of literature, in 1921 the founders of the Creation Society, published a new vernacular literature first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sink" for its "astonishing resource, bold description" and shaking literature. He graduated from Tokyo Imperial University in 1922,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After returning home to participate in editing "and create" quarterly, "creating a weekly" and other publications. 1923 Peking University, Wucha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other schools to teach. August 1927 out of the Creation Society. Edited by Lu Xun in 1928 and "torrent" magazine, and editor of "Popular Literature." Freedom of movement in China in 1930 set up the Grand Alliance, one of the incorporators, and to participate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Early in 1933 and joined the league for civil rights. Under the White Terror threat moved from Shanghai to Hangzhou, stroll in Zhejiang, and Anhui, the landscape, these writers, many elegantly written travelogues. Yu life writing AGF. 1928, Yu successively designed "Dove Complete Works" published, then there is "Duff Collectio," "clog marks everywhere," "Duff Diary", "Dove Travels," "needy than he lets", "Yu poetry copy "," Yu Collected Works ", and" Duff's translation of short "and so on. Yu's unique writing style, and success, especially the best known novels and essays, was widespread. Among them, short story, "sink", "quarrying alum", "Spring Fever", "thin laid," "late Osmanthus" novella "lost sheep", "She is a Choice between Love" and "fled to" and other the most famous. Novels for young intellectuals frustrated abjection as a description of an object, often boldly self-exposure and full of sentimental romantic atmosphere, free and easy style of natural, fresh and beautiful language, has a strong subjective lyrical color. His prose is direct express feelings, no hidden decorated to represent a rich intellectual talent of depressed mood in the society, written fresh beauty, full of vigor and charm, and his fiction, with sincere, warm, bright and beautiful, merry style. 鬱達夫 (1896.12.7~1945.8.29) 原名鬱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傢、散文傢、詩人。
鬱達夫 通三門外語,分別為日語、英語、德語。
1896年12月7日出生於浙江富陽滿洲弄(今達夫弄)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11年起開始創作舊體詩,並嚮報刊投稿。1912年考入浙江大學預科,因參加學潮被校方開除。1914年7月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後開始嘗試小說創作。1919年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1921年6月,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東京醖釀成立了新文學團體創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問世,在當時産生很大影響。
1922年3月,自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歸國。5月,主編的《創造季刊》創刊號出版。7月,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發表。1923年至1926年間先後在北京大學、武昌師大、廣東大學任教。1926年底返滬後主持創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編《創造月刊》、《洪水》半月刊,發表了《小說論》、《戲劇論》等大量文藝論著。
1928年加入太陽社,並在魯迅支持下,主編《大衆文藝》。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傢聯盟成立,為發起人之一。12月,小說《遲桂花》發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後,寫了大量山水遊記和詩詞。1936年任福建省府參議。1938年,赴武漢參加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的抗日宣傳工作,並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大會上當選為常務理事。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編《星洲日報》等報刊副刊,寫了大量政論、短評和詩詞。1942年,日軍進逼新加坡,與鬍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蘇門答臘的巴爺公務,化名趙廉。1945年在蘇門答臘失蹤,關於其死亡的推測最早出於鬍愈之的文章,鬍文中推測鬱達夫 是為日本憲兵所殺害。建國後此一推論基本被延續下來,在1985年鬱達夫 的紀念會上,日本學者玲木正夫提出鬱達夫 係由日本憲兵掐死在森林裏的觀點,但是其對“兇手”卻用英文字母表示,似嫌證據不足。此外還流傳着其他的看法,如鬱達夫 係由印尼遊擊隊殺害(鬱達夫 曾當過日本憲兵隊的翻譯)。故現在在學術界鬱達夫 衹能謹慎地稱為是失蹤,而不能武斷地認為其為日本憲兵殺害。
夏衍先生曾說“達夫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愛國是他畢生的精神支柱。”鬱達夫 在文學創作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並曾赴臺兒莊勞軍。1938年底,鬱達夫 應邀赴新加坡辦報並從事宣傳抗日救亡,星洲淪陷後流亡至蘇門答臘,因精通日語被迫做過日軍翻譯,其間利用職務之便暗暗救助、保護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難友、愛國僑領和當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在蘇門答臘失蹤,終年四十九歲。因在南洋從事抗日活動,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於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1952年經中央人民政府批準,追認為革命烈士。
鬱達夫 的一生,鬍愈之先生曾作這樣的評價:在中國文學史上,將永遠銘刻着鬱達夫 的名字,在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紀念碑上,也將永遠銘刻着鬱達夫 烈士的名字。 《沉淪》(短篇小說集)1921年,泰東
《蔦蘿集》(小說、散文合集)1923年,泰東
《小說論》(理論)1926年,光華
《文藝論集》(理論)1929年,光華
《戲劇論》(理論)1926年,商務
《寒灰集》(《達夫全集》第1)1927年,創造社
《文學概說》(理論)1927年,商務
《日記九種》1927年,北新
《雞肋集》(《達夫全集》第2)1927年,創造社
《過去集》(《達夫全集》第3)1927年,開明
《孤獨者的愁哀》(戲劇集)1927年,創造社
《迷羊》(中篇小說)1928年,北新
《奇零集》(《達夫全集》第4)1928年,開明
《達夫代表作》(小說、散文合集)1928年,上海春野書店;1930年,現代
《敝帚集》(達夫全集》第5)1928年,現代
《在寒風裏》(小說、散文合集)1929年,廈門世界文藝書社
《薇蕨集》(《達夫全集》第6)1930年,北新
《她是一個弱女子》(中篇小說)1932年,湖風
《仟餘集》(小說、散文合集)1933年,天馬
《達夫自選集》(小說、散文合集)1933,天馬
《斷殘集》(《達夫全集》第7)1933年,北新
《浙東景物紀略》(散文集)1933年,浙江鐵路局
《屐痕處處》(散文集)1934年,現代
《達夫日記集》1935年,北新
《達夫短篇小說集》(上下册)1935年,北新
《達夫遊記》(散文集)1939年,創造社
《達夫散文集》1936年,北新
《閑書》(散文集)1936,良友
《我的懺悔》(散文集)1936,良友
《藤十郎的戀》(劇本)1937,上海文化書局
《鬱達夫 文集》(小說、散文合集)1948,春明
《達夫詩詞集》1948,廣州宇宙風社
《鬱達夫 遊記》(散文集)1948,上雜
《鬱達夫 選集》(小說、散文合集)1951,開明;1954,人文
《鬱達夫 南遊記》(散文集)1956,香港世界書局
《鬱達夫 選集》(小說、散文、政論合集) 1959,人文
《鬱達夫 詩詞鈔》 1962,香港上海書局
《達夫文藝論文集》(1—3)1978,香港港青出版社
《鬱達夫 詩詞抄》1981,浙江人民
《鬱達夫 文集》(1一12册)1982,花城
《達夫書簡》1982,天津人民
《鬱達夫 遊記集》(散.文集)1982,浙江人民
《鬱達夫 抗戰詩文抄》 1982,福建人民
《鬱達夫 緻王映霞書簡》 l982,天津人民
《鬱達夫 小說集(上下册)1983,浙江文藝
《鬱達夫 日記集》1984,陝西人民
《鬱達夫 散文選集》1985,上海文藝
《鬱達夫 散文集》 1985,浙江文藝
《鬱達夫 文選集》 1985,浙江文藝
《鬱達夫 日記集》 1986,浙江文藝
《沉淪》(短篇小說集)1986,百花
《鬱達夫 書信集》 1987,浙江文藝
《沉淪.迷羊》(短篇小說集)1988,人文
著名作品:中篇小說《出奔》《她是一個弱女子》短篇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銀灰色的死》 郁达夫恋情
文學與戀愛,在鬱達夫 是互為表裏的。戀愛的激情,本來就已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觀其一生,無時不在飛揚着由戀愛所激發的才情,然後表現到文學的創作之上,寫就了一章章不朽的名篇。同樣,他的戀愛經歷也如同他的文學名篇一樣,煥發着迷人的光彩,悵惘也罷,迷離也罷,悲歌也罷,總之都成了傳世的名作。
1896.12.7~1945.9.17
(1909.十三歲) 富陽高等小學堂讀書期間,與比鄰的“趙傢少女”,有過一段“水樣的春愁”的初戀之情,大約在同一時期,他還與倩兒等兩位姑娘有過類似的戀情。
(1914~1920.十八歲~二十四歲) 與後藤隆子、田梅野、玉兒等産生過戀情。後藤隆子被鬱達夫 昵稱為“隆兒”,是鬱達夫 下宿處附近的“小傢女”。田梅野是名古屋旅館的侍者,玉兒也是侍女。1919年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期間多次嫖妓,並寫下成名作《沉淪》
(1917 二十一歲)當鬱達夫 從日本回國省親時,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結合下,奉母命與同鄉富陽宵井女子孫荃訂婚。
(1921~1927 二十五歲~三十一歲)在安慶時與妓女海棠的荒唐戀情,在北京與妓女銀娣的交往。
(1927 三十一歲)邂逅了王映霞,鬱達夫 一見傾心,遂求再見、三見,於是上演了現代文壇一段轟轟烈烈的戀愛傳奇。1928年4月,鬱達夫 、王映霞在上海舉行了婚禮。
(1938 四十二歲) 王映霞離開星洲之後,鬱達夫 的心境極其孤寂和頽唐,這時,一位國色天香的女播音員李小瑛(筱瑛、曉瑛、曉音)出現在他的面前,使他已是一潭秋水的心池,又波動起一片漣漪。
(1941 四十五歲)當時鬱達夫 為躲避日本人迫害,化名趙廉,在印尼與朋友經營一傢酒廠,碰到年僅20歲的何麗有。這位新夫人原籍廣東,年僅20歲,生父姓何,幼時為一陳姓人傢收養,所以原名叫陳蓮有。她相貌平常,沒有什麽文化,而且不懂中國話。鬱達夫 取“何麗之有”之意給她取名為何麗有。
(1945 四十九歲)鬱達夫 在蘇門答臘失蹤,推測鬱達夫 是為日本憲兵所殺害。鬱達夫 感傷情調的積極意味 Yu mean the positive sentiment in 這種積極的意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鬱達夫 的頽廢以及這種頽廢的具體表現——性苦悶,不僅是一己的感受,而且是作為一個社會問題提出來的。這種頽廢和性苦悶,是當時青年的普遍心態,鬱達夫 則以自己的感受,集中地表現了這種“時代病”,從而將一個尖銳的問題提到了歷史與社會面前,所以,具有積極性。第二,鬱達夫 的感傷、頽廢包含着對封建舊道德的自覺的挑戰。正如郭沫若在《鬱達夫 》中所說:“他那大膽的自我暴露,對於深藏在千年萬年的背甲裏的士大夫的虛偽,完全是一種暴風雨式的閃擊,把一些假道學,假才子們要驚得至於狂怒了。為什麽?就因為這樣露骨的真率,使他們感受着作假的睏難。”
鬱達夫 的小說創作成就、特點和影響
鬱達夫 在文學創作上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傢的自敘傳”,因此,他常常把個人的生活經歷作為小說和散文的創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飾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個性和人生際遇,鬱達夫 的自傳體小說代表作品是《沉淪》,鬱達夫 在《沉淪》中大膽地描寫了男女性愛、性心理,同時也發出了“祖國呀祖國!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吧!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裏受苦呢”的悲號。這篇自傳體小說一出版,立即在中國文壇引起了軒然大波,受“五四”運動洗禮後的青年一代,從他的小說中找到了與自己心靈相撞的東西,那些不敢與封建道德决裂的文人,也把矛頭直接指嚮了鬱達夫 。鬱達夫 在自傳體小說中,除了反映下層知識分子失意、苦悶外,還有一些作品通過知識分子的視角反映處於社會底層民衆的疾苦,表現了對勞苦大衆的同情和關懷,如《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鬱達夫 的自傳體小說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層知識分子,他們的生活窮睏潦倒,因此充滿了失意和頽傷的情感。這些患有嚴重憂鬱癥的落魄知識分子,是當時社會的“零餘人”形象,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說的格調偏於低沉。
2、在小說中大膽直率地進行心理描寫。尤其被評論傢所詬病的,是小說中毫不掩飾的對病態、畸形的性心理進行了直白的描寫,這一點是不能被中國的道學家所接納的。第一個站出來為鬱達夫 的小說進行正面評論的是周作人,他認為“《沉淪》中雖然有猥褻的分子而無不道德的性質”,因此,他認為《沉淪》是一件藝術品。
3、以散文的手法進行小說的創作。鬱達夫 是一個情緒化的人物,這也影響到了他的小說創作,在寫小說時,他是憑着主觀思路去寫的,很少顧及到小說創作中的人物、情節、環境等寫作要素,而把大量的主觀抒情的東西寫進作品中,尤其是對自然景物的描繪,非常的細膩,這種小說散文化的傾嚮對後來的作傢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鬱達夫 的小說創作因為對傳統道德觀念提出了挑戰,並且首創了自傳體小說這種抒情浪漫的形式,對當時一批青年作傢産生了深刻的影響,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國文壇一股浪漫派的壯觀潮流。 鬱達夫 散文中的“自敘傳”色彩 Yu Prose "autobiography" color 鬱達夫 的散文無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現”,而且是“自敘傳”式的自我表現,是最為坦誠、露骨的自我表現。在鬱達夫 看來,小說帶有作傢的自敘傳,“現代的散文,卻更是帶有自敘傳的色彩。”他自己的散文就是循着這一原則構造的。他不加掩飾的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將自己的信仰、習慣、性格甚至病態也大白於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現了在舊社會的壓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悶,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散文特色。這種特色就是感傷的弱者的情調,浪漫的青年覺醒者的理想,反壓迫的民主主義者的傾嚮。 鬱達夫 的散文創作階段特色 Yu stage characteristics Prose 早期:(1920年—1933年)。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裏,他一共寫了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十——七十篇議論雜文,表現了他從日本回國時滿懷希望的心情和見到滿目瘡咦的祖國後無限失望的感嘆,既有他對革命的前途感傷悲觀的思想,又有對革命慷慨激昂,疾聲吶喊的激進的理論。
中期:(1933年—1938年) 。這個時期,是他思想的一個低潮期,由於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極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種落後的“名士”風度,留連往返於山林江湖。這就充分暴露出他作為從封建舊營壘中出來的小資産階級知識分子的弱點:軟弱性和妥協性。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他憎惡現實,不願同流合污,纔逃遁的這一面。
晚期:(1938年—1945年)。1938年春,他參加了政治部第三廳的抗日宣傳工作,他用筆參加戰鬥,寫下了許多政論文章,用自己熱情的聲音來鼓舞人們戰鬥。 鬱達夫 早期散文創作的風格 S Early Prose Style 首先,強烈地表現作傢個性,這是鬱達夫 散文創作的理論認識,也是他“散文的心”。他在散文中無所顧忌地對自己的思想、生活細節進行詳細的描寫,非常強效地表現了他“自敘傳”的獨特風格。第二,憂鬱感傷的情凋。鬱達夫 的散文,與小說一樣與衆不伺,憂鬱感傷的情調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創作中。第三,恣肆坦誠、熱情呼號的自剖式的文字。第四,回腸蕩氣的詩的調子。另外,鬱達夫 散文中那種不拘形式縱情宜泄的抒情方式,鬱達夫 的散文發出的是帶有強烈個性的自己的聲音,篇篇洋溢着回腸蕩氣的詩的情調,熱情坦白,毫無遮掩地表現了一個富有才情的知識分子在動亂社會裏的苦悶心情,展現出一幅幅感傷,憂鬱而又秀麗、雋永的情景交融的畫面。 鬱達夫 散文中的傷感情緒的表現形式及其意義 Yu sentimental prose form and meaning of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 在鬱達夫 散文中,其強烈的傷感情緒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頽廢,一是憎恨。既然生活是無味的,自然是死板的,自我也是廢物——既不能事業有成,又不能擺脫苦悶,鬱達夫 就幹脆自我放縱,手中有幾個錢就大嚼一番,喝個亂醉;情感與性欲無法得到正常滿足,就偷看女人,尋妓女,聽土娼與客人調情,想上妓院(見《還鄉記》、《感傷的行旅》、《歸航》)。拼命地發泄一個人的本能,竭力要在病態中滿足自我。這種情感和行為顯然具有消極性,這是鬱達夫 散文中不健康的內容,但卻絶不是反動的內容,絶不是與時代思潮格格不入的情調。鬱達夫 主要是以這種病態來發泄一個從封建禮教羈絆中覺醒了而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苦悶。這種不健康的色彩下面仍有着五四“人的發現”所寄寓的積極的意味。
與之相比,鬱達夫 由感傷所發生的憎恨情緒其積極意義就更為鮮明了。他恨什麽呢?首先是恨社會,在《給一個文學青年的公開狀》中,鬱達夫 以憤世嫉俗的筆調,在幾分玩世不恭,幾分無奈,幾分感慨中將社會的黑暗,下層人的不幸,來了個痛快的揭露,將自己對社會的憎恨作了十二分的強烈的表現。
由這種對社會的恨,鬱達夫 又自然地慨嘆自己生不逢時,對自己所處的時代表示了不滿。在鬱達夫 的筆下,他所處的這個軍閥混戰的時代,是最黑暗、最糟糕、最不人道、最無趣味,最無價值的時代,也當然就是最可憎惡的時代。在這裏,這位被傷感折磨得無處解脫的人,將他的所有不幸,所有煩惱,所有悲苦,一齊傾嚮這個黑暗的時代,嚮一個不人道的制度發出了一個哀鳴着的青年的控訴,表現了顯而易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傾嚮,這種傾嚮雖不能說很深刻,但鮮明的態度、強烈的情緒卻也給這種傾嚮塗上了積極戰鬥的色彩。 鬱達夫 散文感傷情調的時代意義 Yu prose sentimental sense of the times 鬱達夫 雖然在散文中傷感得無以復加,但他也並沒有放棄對理想的追求,無論是傷感壓迫得他喘不過氣來的時候,還是幾乎墜入頽唐境地的時光,他的心中總有一個誘惑着他的理想。這個理想談不上崇高,也不具備多麽深刻的內涵,但對鬱達夫 來說,卻具有巨大的人生魅力,是推動他奮鬥,創造的動力,這就是女人的愛。1927年鬱達夫 曾在日記中寫道:“我若能得到王女士(即王映霞—引者註)的愛,那麽此後的創作力更要強些。啊!人生還是值得的,還是可以得到一點意義的。”(《鬱達夫 研究資料》下花城出版社1985年第551頁。)在這之前,鬱達夫 在日記中還多次寫道:“我所要求的就是愛情”,“若有一個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是肯的。”“若有一個婦人,無論她是美是醜,能真心真意的愛我,我也願意為她死。” 女人,在鬱達夫 的筆下被聖化了,愛,在鬱達夫 的意識與情感中被神化了,於是,他在自己的散文中衹要寫到女人,特別是美麗的少女,他的筆下就充滿了浪漫的詩意。在輪船上他見到一個“年約十八九的中西雜種的少女”,她的美,使鬱達夫 用近三百字來細細地刻劃她的外貌、衣着、姿態,還有她那肉體蒸發出來的“香味”。最後禁不住在心中暗暗地想:“我頭上那一塊板,就是她曾經立過的地方。啊啊,要是她能愛我,就叫我用無論什麽方法去使她快樂,我也願意的。啊啊,所羅門當日的榮華,比起純潔的少女的愛情,衹值得什麽?”鬱達夫 對女性的這神聖、癡想的情感,一方面當然是“自我”理想的表現,另一方面有分明映射着五四人的發現的光芒。周作人在《人的文學》中曾說過,女人和兒童的發現,是歐洲近代文明的産物。而對五四時期的中國來說,對女性的贊美和癡愛,那就不僅僅是一種現代意識的表現,也是對封建禮教最直接的批判,因為,女性在封建規範中,不是被當作會說話的工具,就是被當作玩物,從來沒有獨立的人格尊嚴。所以 ,鬱達夫 將女性作為自己的理想來追求,這種行為和藝術傾嚮,雖然在力度,深度上都不具備“崇高”的屬性,但反封建的民主意識卻是鮮明可見的。 鬱達夫妻兒近況 Recent Yu wife and children 中國文學界的一代才子鬱達夫 ,不僅文筆灑脫倜儻,生活也麯折多姿。本文以最新、最詳的資料為你披露——
文/曉 泛
鬱達夫 結過三次婚,三位夫人分別是:孫荃、王映霞、何麗有;此外,在新加坡時,還有一位同居情人李筱英。
鬱達夫 共有子女11人,健在者8人,其中孫氏生育4人:竜兒(早夭)、黎民、天民、正民;王氏生育5人:飛、靜子(早夭)、雲、亮(早夭)、荀;何氏生育2人:大雅(亞)、美蘭。
孫荃女士和子女
鬱達夫 的原配在當時是鄉間少有的纔女,讀過一些詩詞,在鬱達夫 指導下,曾寫了不少好的古體詩。
鬱達夫 自從大革命時期去廣州以後就和孫荃分居,並於1928年2月到上海和王映霞結婚。孫荃與鬱達夫 分居後就吃長素,念佛誦經,沒有再嫁,1978年3年29日逝世,享年82歲。
長女鬱黎民,1925年生,現在湖南省桂陽一中當老師,她還是湖南省政協委員。丈夫名鄒陵笙,已退休。
鬱天民,生於1926年,幼名阿熊。他本住在杭州,後來攜妻兒回富陽縣鄉下與母親同住。他本人在縣文化館工作。天民和他父親一樣,愛喝酒,最喜邊喝酒邊談天。他曾是富陽縣政協主席,1987年底病逝。妻子陸黃貞,現是富陽教師進修學院會計。
小女兒正民,1927年生,幼名胖妞。她現在是河南師範大學生物係教授,丈夫周先生也在同校同係任教。
王映霞女士和子女
鬱達夫 是1928年與王映霞結婚的,因為動亂,産生了種種誤解。1938年鬱達夫 任新加坡《星洲日報》副刊主編,王映霞和兒子鬱飛與他一起到新加坡,但維持了12年的婚姻還是破裂了。痛苦之餘,當時32歲的王映霞於1940年8月獨自乘輪船返國,在國民黨外交部工作。
由於駐美大使王正廷的介紹,王映霞認識了鐘賢道。鐘畢業於北京中國大學,是王正廷的得意門生,在重慶的華中航業局任經理。翌年4月4日,兩人結為秦晉之好。1948年,鐘賢道率傢人回上海定居。解放後他參加中國航運公司辦的學習班,被分配到中國人民銀行工作。1980年病逝,享年72歲。
王映霞今年83歲。解放後,她的生活旅程不平坦。1956年,王映霞從收音機裏聽到周恩來總理作《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使她想起1938年,她和鬱達夫 在武昌請周恩來夫婦吃飯,有一面之緣,因而她寫了一封長信給周恩來,要求參加工作。過了半個月,國務院招聘工作委員會舉辦的"中等學校師資訓練班"請她去學習,學了一年,她被分配到上海六合路的一所小學當教師。1966年"文革"期間,紅衛兵對王映霞進行連續3次抄傢,把傢中的藏書、字畫、相册都作為"四舊"抄走。在裏弄 批判會上,王映霞被抓到臺上,當着那些連"作傢"為何物都不懂的大媽、大姐面前去批判"鬱達夫 的罪行"。接着又被命令一日兩次到裏弄去掃地、洗曬棉被、當油漆工。
王映霞如今年登耄耋,腰板硬朗,精神矍鑠,就容貌論,顯然比她的實際年齡要年輕得多,眉宇之間,依稀可見當年風韻。
1986年11月,上海市長江澤民聘王映霞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並發了聘書。她參加了館內的春潮詩社。近兩年來,她一直忙於撰寫回憶錄,整理鬱達夫 書信。她平生有一大願望,就是要把和鬱達夫 在一起的第一手資料留下來供文學史傢研究參考。已出版的有《半生自述》和《鬱達夫 書簡》。
王映霞和鬱達夫 所生的兒子,現還健在的有鬱飛、鬱雲、鬱荀三人。
鬱飛1938年隨鬱達夫 和王映霞去新加坡,時年11歲。爾後鬱王離婚,王映霞一人返國,鬱飛跟鬱達夫 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因戰亂,鬱達夫 决定把鬱飛送回國。本來是想托付當時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的瀋從文教授,但那時後方公教人員極清貧,怕以後接濟中斷,給瀋從文造成睏雄,最後請返回重慶原籍的尤夫人盧藴伯(四川航運界盧德敷之妹) 帶鬱飛回去,交給已在重慶任行政院秘書長的陳儀。陳儀不負故友的托孤,在音訊始終不通的情況下,將鬱飛撫養成人。
1949年,鬱飛在浙江大學外文係畢業,最初分配去新疆,因"不說謊話而開罪於人"。1957年"反右",鬱飛被劃為"右派",下放改造,被關押長達20年之久。由於政治原因,他原在廣播電臺任播音員的妻子也跟他離婚。生二子,皆成傢立業。鬱飛最近經王映霞介紹,續娶浙江杭州第四醫院醫生王永慶為妻,兩人十分恩愛,對王映霞也很尊重,常有來往。鬱飛現任浙江文藝出版社外文室副編審。
鬱雲,1931年出生。王映霞和鬱飛去新加坡時,鬱雲和鬱荀使寄居在福建的外婆金氏傢中。嗣後又寄居在父親的朋友傢中,再三轉居。鬱雲先在東吳大學讀法律,後又讀企業管理。較長時間在上海紅星軸承廠工作,現已退休。他的夫人嬌憨可愛,在盤尼西林廠當技本人員。生二子,大子鬱偉,次子鬱剛。
鬱荀,1936年生,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目前在昆明大學任教。妻子餘綺華在昆明大學工會工作。
鬱達夫 的情人李筱英
鬱達夫 於1940年和王映霞離婚後,李筱英突然出現,使他本來已一潭死水的心池,又再掀起波瀾。李筱英是福建人,畢業於上海暨南大學,能說流利的英語、上海話。
1941年,李筱英剛滿26歲,因和丈夫意見不合而離婚。當時她是新加坡情報部的華籍職員,後來又擔任新加坡電臺的華語播音員。
李筱英十分崇拜鬱達夫 的文學才華,並主動嚮他示愛。46歲的鬱達夫 在政治失意和家庭破裂之餘,遇上這位花容月貌的佳人,一拍即合,兩人感情迅速發展,不久李小姐搬入鬱傢同居。
但是,鬱達夫 和李筱英 的結合遭到當時僅13歲的鬱飛反對。雖然李筱英極力想搞好和鬱飛的關係,時常帶他去看電影,散場後還帶他去高級餐廳飲冷品,並買很多玩具給他,可是鬱飛始 終不領情。鬱達夫 礙於兒子不接受李筱英,也不便正式結婚。1941年12月,李筱英痛苦地搬出鬱傢。
李筱英後隨軍撤到印度,並跟一位青年廣播員結婚,其後丈夫在一次車禍中喪生。她悲痛之餘,返回新加坡,在"麗的呼聲電臺"任華文部主任。後來再嫁,並定居香港,生兒育女。現女兒都去了澳洲,她最近也移民澳洲。算起來,李筱英已是74歲的人了。
何麗有女士和子女
鬱達夫 的第三任妻子何麗有是印尼華僑,廣東籍。日本侵略軍侵占東南亞後,1943年鬱達夫 在印尼化名趙廉,在巴爺公務(Pajakoem Bceh)和朋友合開趙豫記酒廠。9月經朋友介紹,和華僑姑娘何麗有結婚。
何麗有本名陳蓮有,因其貌平庸,鬱達夫 跟她開玩笑,改名何麗有,即何麗之有。因她沒有受過教育,不懂華文,欣然接受這個名字。她一直以為鬱達夫 是普通酒廠老闆,直至鬱達夫 被日軍殺害,人傢纔告訴她鬱達夫 是中國文化名人。
何麗有和鬱達夫 生了二子一女。兒子取名鬱大雅(亞),鬱達夫 的用意是含有諷刺日本軍國主義推行的"大東亞共榮圈"之意;次女美蘭在鬱達夫 被日本人殺害翌日誕生。
1949年,何麗有在印尼再婚,嫁給一個商人,並生了兩個女兒,生活還不錯。1960年印尼排華,何麗有全家因沒有加入印尼籍,衹好坐船回國,被中國政府安排去海南島華僑農場 做工。不久丈夫逝世,何麗有靠30多元人民幣來維持一傢5人的生活費用,生活艱苦。後來大兒子參加工作,大女兒到北京上大學,生活纔得到改善。
1976年,何麗有帶一個小女兒到香港定居,不久鬱大雅和另一個女兒也先後到香港。初到香港,何麗有一傢都到工廠做工,她在製衣廠做剪綫頭工作,收入僅夠糊口,住在九竜灣木屋區。不幸木屋區發生火災,他們被安置在新界大埔安置區居住。
鬱大雅,1944年生,已婚,現住九竜牛頭角東華南村。他初到香港是在燒臘店做工,現在當司機。
鬱美蘭,1945年生,1970年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以後分配去南京市南開中學教書,現專職在南京搞僑聯工作。丈夫鬍序建是鬍愈之的侄兒,現是南京市委書記。
(據香港《晚報》)
鬱達夫 浙江富陽人,近代著名文學家,小說散文,舊體詩皆造詣精深。參與主編的民國文學刊物有《創造月刊》、《洪水》、《奔流》、《大衆文藝》,影響極廣。並與宋慶齡、魯迅發起組織中國自由大同盟,參加中國左翼作傢聯盟。又善治印,書法亦是文人格調。(詳《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568頁) 位於杭州大學路場官弄63號,是1933年4月鬱達夫 為暫避國民黨的政治迫害,從上海舉傢移居杭州時購置的寓所。
鬱達夫 在杭州並未過“隱居”生活,他擔任《東南攬勝》編委,任杭州作傢協會理事,還經常在《東南日報》副刊發表雜文,揭露當時的社會黑暗。
故居由當時學人馬君武題為“風雨茅廬”,由鬱達夫 自己設計,分正屋與後院兩部分,進大門,兩側有五、六間平房,過天井,有三間正屋坐北朝南,正中間為客廳,有後軒。廳東西為臥室,三面回廊。正院與後院以磚墻相隔,後院建平屋三間,為書房與客房。內有假山點綴,林木參差,環境幽雅。現在此宅猶存,結構原狀,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鬱達夫 名言:藝術傢是美的事物的創造者。 Yu Dafu
鬱達夫
代小說傢、散文傢。原名鬱文,浙江富陽人。1896年12月7日生。父鬱士賢曾為塾師兼中醫,後在富陽縣衙當小職員。鬱達夫 3歲喪父,傢道衰貧。7歲開始在家乡受啓蒙教育,繼到嘉興、杭州等地求學。1913年即隨長兄鬱華赴日本學習,1922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鬱達夫 從少年時代起就愛讀小說、戲麯,對中國古典詩文和小說戲麯有濃厚興趣,在日本留學期間又廣泛涉獵了外國文學,深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的熏陶,從而促使他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1921年,他和郭沫若、成仿吾等發起成立創造社,同時創作了新文學最早的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1923年又完成第2本小說集《蔦蘿集》。兩部小說的出版,震驚了國內文壇。在此期間,他參加了《創造》季刊、《創造周刊》、《創造日》的編輯工作,並先後在安慶政法學校、北京大學任教。1925年又到武昌師範大學文科教課。1926年3月,同郭沫若赴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同年12月回上海編輯《洪水》半月刊和《創造月刊》,並主持創造社出版部事務。這時鬱達夫 的思想比較激進。1927年 1月,他在《洪水》半月刊上發表《廣州事情》一文,揭露廣州政府的窳敗。3月,又發表《在方向轉換的途中》一文,認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全民衆的要求解放運動”,“是馬剋思的階級鬥爭理論的實現”,並敏銳地感到隱藏在革命陣營內部的叛賣革命的危機,指出“足以破壞我們目下革命運動的最大危險”,是“封建時代遺下來的英雄主義”。由於《廣州事情》一文的發表,引起創造社內部的不同意見,復因整頓創造社出版部事務所産生的糾紛,鬱達夫 於1927年 8月脫離創造社。同年秋,參加革命政論性刊物《民衆》的編輯工作。1928年 6月,鬱達夫 與魯迅合編《奔流》月刊,又主編《大衆文藝》,並與錢杏□一起為中國革命濟難會編輯文藝性半月刊《白華》。1930年2月,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鬱達夫 是發起人之一;3月,參加中國左翼作傢聯盟;1933年初又加入宋慶齡、蔡元培主持的民權保障同盟。在蔣介石政府白色恐怖威懾下,同年4月他舉傢由上海移居杭州,過着流連山水的隱居生活,政治上一度表現消沉。1936年 2月,就任福建省參議兼公報室主任。隨着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鬱達夫 又振作起來,重新投入時代的洪流,1936年鼕應日本各社團及學校之聘去東京講學,嚮日本朝野人士力陳侵華之非計;並專程探望亡命日本已近10年的郭沫若。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鬱達夫 奔赴武漢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的抗日宣傳工作。1938年末,由於國內政治氣氛的逐漸逆轉及家庭發生變故,客居南洋,在新加坡任《星州日報》副刊編輯,並任《華僑周報》主編,在海外堅持進行抗戰宣傳工作。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參加華僑文化界的抗日工作。日軍逼近新加坡後,撤退到荷屬小島石叻班讓,後又輾轉到蘇門答臘的巴爺公務,在該地以辦酒廠為掩護,化名趙廉隱居下來。不久為占領印尼的日軍脅迫,到武吉丁宜日本憲兵部當翻譯約達7、8個月之久。在此期間,他暗中幫助和營救了不少印尼人民和華僑,獲悉了日本憲兵部許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宣告投降後,在9月17日被日本憲兵部秘密殺害於武吉丁宜近郊荒野中。
《春風沉醉的晚上》插圖 丁聰作
鬱達夫 一生為新文學的發展和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早期作品反映了中國留日學生身在異鄉的屈辱生活,以及回國後又遭到社會歧視,為個人生計備受顛沛流離之苦的境遇,深刻描寫了當時青年處於軍閥統治下在黑暗現實中找不到出路的苦悶心理。《沉淪》、《茫茫夜》、《蔦蘿行》以及《采石 n.: Yu Dafu 鬱文 詞彙 同人 耽美 纔女 民國 文學 詩歌 書籍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安福 鬱新 鬱氏 南京鬱氏 江南大學 周作人 汪曾祺 民間敘事 現代文學 自我抒情
鬱達夫傳 鬱達夫散文 鬱達夫經典 鬱達夫傳奇 鬱達夫文集 鬱達夫精選集 鬱達夫文論集 鬱達夫經典作品 鬱達夫小說名篇 鬱達夫詩文名篇 鬱達夫輓徐志摩 富陽市鬱達夫中學 阻鬱達夫移居杭州 中國現代散文經典文庫-鬱達夫 散文 是頽廢還是輝煌:鬱達夫 作品的思想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