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皎然 Seng Jiaoran 唐(730~799)
詩歌評論 poetry comment :《詩式》 《詩議》 《《詩式》一捲》 詩詞 :《尋陸鴻漸不遇 Not Finding Lu Hongxian at Home》 《奉酬於中丞使君郡齋臥病見示一首 Feng pay for An official's name Honorific fitle of civil governor of a province in ancient china County, Be on one's back See show a (poem)》 《贈李中丞洪一首 present Li zhong Cheng Hung a (poem)》 《杼山禪居寄贈東溪吳處士馮一首 Tochimoto Hill Zen home Wu donated Dongxi Department disabilities surname a (poem)》 《妙喜寺高房期靈澈上人不至,重招之一首 Miaoxi Temple of the high room Ling che Buddhist monk The trick is not to re- a (poem)》 《奉和薛員外誼贈湯評事衡反招隱之跡兼見寄十二韻 Feng and (surname) Ministry councillor Yi Tang gifts Appraise things through discussion Value for anti- To recruit people in retirement for government service The track and see the Send Troubadour charm》 《答黎士曹黎生前適越後之楚》 《答豆盧次方 answer Dou lu googol》 《答蘇州韋應物郎中 answer Suzhou (city) Wei yingwu physician trained in herb medicine》 《答鄭方回 A Cheng Fang Hui》 更多詩歌...
唐朝僧。字清晝,本姓謝,為南朝宋謝靈運十世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曾與顔真卿等唱和往還,又與靈徹、陸羽等同居吳興杼山妙喜寺。詩多送別酬答之作,部分篇什宣揚佛教出世思想。情調閑適,語言簡淡。 明亮潔白貌 Bright white appearance 明亮潔白貌。《漢書·天文志》:“ 元延 元年四月丁酉日餔時,天暒晏,殷殷如雷聲,有流星頭大如缶,長十餘丈,皎然 赤白色,從日下東南去。”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 居 山陰 ,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仿偟,詠 左思 《招隱》詩。” 唐 陸龜蒙 皮日休 《寒夜聯句》:“況聞風篁上,擺落殘凍雪。寂爾萬籟清,皎然 諸靄滅。” 明 謝讜 《四喜記·佳期重會》:“冰輪乍皎然 ,正中天,懽娛不覺宵光半。” 高潔貌。《後漢書·王暢傳》:“ 蘧伯玉 恥獨為君子,府君不希 孔聖 之明訓,而慕 夷 齊 之末操,無乃皎然 自貴於世乎?” 明 方孝孺 《袁安臥雪圖贊》:“烈烈司徒,處睏不折。志行皎然 ,與雪俱潔。” 清晰貌;分明貌 Clear appearance; distinct appearance 清晰貌;分明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竜·聲律》:“抗喉矯舌之差,攢脣激齒之異,廉肉相準,皎然 可分。” 唐 孟郊 《送孟寂赴舉》詩:“濁水無白日,清流鑒蒼旻。賢愚皎然 別,結交當有因。” 清 龔自珍 《與江居士箋》:“所可喜者,中夜皎然 ,於本來此心,知無損已爾。” 李新 《<紅樓夢>新評》:“殊不知視婦女如珍寶之心,皎然 如見,此不可為諱者也。” 皎然 生卒年不詳。字清晝,吳興人,其詩清麗閑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
唐代詩僧。生卒年不詳。俗姓謝,字清晝,吳興(今屬浙江)人。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歷、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
尋陸鴻漸不遇
移傢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傢。
報到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其實還有一部詩:
春生若溪水,雨後漫流通。
芳竹行無盡,春源去不窮。
野廬迷極浦,斜日起微風。
數處乘流望,依稀侶剡中。
還有一首:
出遊
少時不見山,便覺無奇趣。
狂發從亂歌,情來任閑步。
此心誰共證,笑看風吹樹。 作品介紹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顧渚行寄裴方舟》、《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飲茶歌送鄭容》等。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嚮陶潛籬下時。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麯驚人耳。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顧渚行寄裴方舟》:我有雲泉鄰渚山,山中茶事頗相關。鶗鴃鳴時芳草死,山傢漸欲收茶子。伯勞飛日芳草滋,山僧又是採茶時。由來慣采無遠近,陰嶺長兮陽崖淺。大寒山下葉未生,小寒山中葉初捲。吳婉攜籠上翠微,蒙蒙香刺罥春衣。迷山乍被落花亂,度水時驚啼鳥飛。傢園不遠乘露摘,歸時露彩猶滴瀝。初看怕出欺玉英,更取煎來勝金液。昨夜西峰雨色過,朝尋新茗復如何?女宮露澀青芽老,堯市人稀紫筍多。紫筍青芽誰得識,日暮采之長太息。清冷真人待子元,貯此芳香思何極?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詩中提倡以茶代酒的茗飲風氣,俗人尚酒,而識茶香的皎然 似乎獨得品茶三昧。
《飲茶歌送鄭容》:丹丘羽人輕玉食,採茶飲之生羽翼。名藏仙府世莫知,骨化雲宮人不識。雲山童子調金鐺,楚人茶經虛得名。霜天半夜芳草折,爛漫緗花啜又生。常說此茶袪我疾,使人胸中蕩憂慄。日上香爐情未畢,亂踏虎溪雲,高歌送君出。 一提起中國茶業之祖,肯定大傢都會說是陸羽,他一人也被稱為是茶神、茶聖、茶仙、茶祖,一連串光環!
但我們認為茶業、茶學與茶文化、茶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或學科方向,中國茶業、茶學之祖肯定應該是陸羽,然而中國茶文化、茶道之祖應該另有一名奇人,他與陸羽可以說是不相伯仲,甚或是更偉大更漂逸的無名英雄,他就是以前 衹稱為詩僧、茶僧的大詩人,一代高僧佛學大師——皎然 。 皎然 ,公元(720-804)年,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世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在《全唐詩》編其詩為815-821共7捲,他為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 堪稱一代宗師。
與皎然 命運息息相關的有一個年輕人叫陸羽,此人在公元757-758年,約25-26歲時遇見了皎然 ,以後他們結成了生死相依的忘年交。——“緇素忘年之交”40多年,他們的友情達到了生相知、死相隨,生死不諭的超然境界。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年輕人,在皎然 的指導、幫助,鼓勵、安排、資助、籌劃下,完成了中國茶業、茶學的千秋偉業——《茶經》。皎然 對陸羽及中國茶道的貢獻分以下10個方面:
(一)讓動亂中的陸羽找到了傢
陸羽生於公元733年,3歲被遺棄在竟陵(湖北天門)。是竜蓋寺主持僧智積禪師在西湖邊拾到將其抱回寺裏養育。11歲陸羽逃出寺院去戲班作了優伶,14-15歲被河南府尹李齊物看中,推薦去火門山的鄒子夫處學習讀書,20歲偶遇竟陵刺史的禮部員外郎崔國輔,崔與陸羽一見如故,結為忘年之交。
公元756年安史之亂前的754-755年,有人說陸羽已開始寫《茶經》,我們認為不現實。因為那時候陸羽還是一個22-24歲的小青年,對茶業、茶學都沒有很深厚廣泛的研究與積纍,特別是安史之亂,處於流浪動蕩狀態,也沒有這樣的環境寫書。
羅傢慶先生考證認為:“有人認為陸羽在竜蓋寺就懂得了煮茶,這不對。而是智積禪師罰他服勞役,砌墻頭,清厠所,沒有讓他煮茶。即使隨後到了李齊物、崔國輔兩位剌史身邊,由於衙門有專人司茶,他也不會接觸茶飲……。”
我們認為陸羽在竜蓋寺、李、崔處接觸茶飲的機會應該是有的,但就以此要寫千古《茶經》未免不夠。
陸羽人生的又一個轉折點是在公元757-759年,即24-25歲拜見了皎然 大師後的發生的。陸羽與皎然 結成“緇素忘年之交”時,當時皎然 大師已四十多歲,乃杼山妙喜寺主持,有這樣的權力、條件讓陸羽安下心來潛心研究,陸羽也結束了動蕩不安的生活有了人生的着落。
(二)陸羽《茶經》受到皎然 的指導、啓發
皎然 年長陸羽13-14歲,大一輪,兩人“緇素結交”時皎然 已到過廬山、泰山、嶗山、嵩山、長沙、衡陽、饒州、洪州以及蘇南各地、剡溪、天台等處,他交友廣泛,閱歷豐富,對不少大廟的僧侶飲茶已頗有心得,佛院飲茶早已成習。有些寺院設有專門的“茶堂”,用作僧侶們潛心論佛,招待施主,有些寺院專門派有“茶頭”及“施茶僧”,用以燒水煮茶布施茶水,……因此皎然 足跡許多大廟後對佛門茶理修煉很深。從他的許多茶詩中可以得知他有非常豐富的茶葉知識。……
昨夜西峰兩色過,朝尋新茗復如何?
女宮露澀青芽老,堯市人稀紫筍多。
紫筍青芽誰得識,日暮采之長太息。
陸羽在妙喜寺寄宿了三、四年的時間裏,他們經常詩論、探討,陸羽寫成了《茶經》三捲。但在皎然 看來,陸羽閉門寫書,有許多不切實際的觀點,他還不客氣地提出了批評(誰能對茶聖提出批評?衹有皎然 大師),他在《飲茶歌鄭容》一詩中指出“……雲山童子調金鐺,楚人茶經虛得名……”。他愛之深所以評之切,他讓陸羽深入茶山研究茶葉載培、管理、采摘、煎製等茶事,以補充、修改《茶經》。
(三)皎然 為陸羽寫《茶經》提供了物質條件
皎然 不但悉心指導陸羽,解决了他生活上的後顧之憂,還給陸羽提供安靜寫作環境,同時還為陸羽解决了寫作《茶經》所需要的實驗場地、設備、儀器等等。因為以皎然 為住持的妙喜寺在長興顧渚山置有茶園(後為貢茶基地),這個顧渚茶園是陸羽《茶經》最好的實驗室、試驗基地。有《顧渚行寄裴方舟》詩為證:“我有雲泉鄰渚山,山中茶事頗相關,……伯勞飛日芳草滋,山僧又是採茶時”。
大傢知道即使現在條件下你要搞一個茶場涉及載培、施肥、管理、采摘等一連串事情,也不容易,何況是古代一個條件優良的實驗茶場,……這一切皎然 大師都為陸羽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證。幾年後皎然 為使陸羽有一個更加安靜、方便的寫作環境,又在苕溪之濱為他建好了“苕溪草堂”,到處尋找外出考察的陸羽讓他回來安心居住寫作……
由此可知,皎然 上人是陸羽茶學研究的物質提供者。
(四)皎然 是茶文化的宏揚者。
皎然 上人不但懂茶事更對茶文化情有獨衷。在當時的時代,沒有電視、報紙,沒有相聲、小品、小說,文化傳播的最好形式是詩歌。他不但以詩歌的形式在世界首次提出了“茶道”,“什麽是茶道”,他還寫下了更多廣為流傳的茶詩,在同時代他是茶詩最多的高人。
如果說陸羽更多的是一個科學家,他是從茶科學、茶經驗、茶業産業角度來著作《茶經》,那麽皎然 上人則更多地是從文學詩歌,從茶文化的角度研究,並且又以他高深的佛門禪悟親自體驗開啓了“佛茶之風”或“佛禪一味”,從而拉開了整個中國茶道甚至是世界茶道之先河!他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不但是大唐茶道更是中國茶道、世界茶道的開山之作!
因此,我們以為陸羽更像錢學森、袁隆平;皎然 更像魯迅、郭沫若。且不說其對陸羽的幫助、指導、交流、切磋,他自己也是茶文化領域的開山鼻祖!
皎然 不但是茶事、茶文化的積極倡導者,更是“以茶代酒”、茶飲料的積極宣傳者,在前期批評陸羽《茶經》不是的同時,與陸羽一起又是茶飲、《茶經》、茶文化的推廣旗手。他不但為陸羽開展茶學、茶業研究提供環境場地、設備、經費,而且還經常有意組織“苕溪茶會”,帶領詩茶愛好者去剡溪舉辦“沃州茶會”、“剡溪詩茶論壇”,策劃、組織、包裝、宣傳了茶文化思想,並以論壇、會議、活動、詩歌等形式進行了確有影響力的傳播。某種意義上公元773年由陸羽設計,顔真卿書法題名,皎然 策劃賦詩的“三葵亭”就是著名的陸羽品牌的事件營銷之一!自陸羽《茶經》及皎然 的《飲茶歌》後,唐代茶詩大盛,茶道與詩道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合唱,迎來了亙古以來未有的大唐茶文化的高峰!
(五)皎然 是陸羽的長輩、導師、篤友、兄弟
陸羽儘管孤兒出身,但一輩子在人生轉折的過程中卻常有貴人相助。皎然 無疑是陸羽事業人生轉折過程中的貴人,也是陸羽的長輩、老師,又是陸羽後半生40多年的生相知死相隨,交往時間最長、學術探討最多,關係情義最深的兄長與良師益友,本來陸羽晚年從廣州到蘇州定居了很多年,他也曾經準備終老蘇州。可是皎然 上人的圓寂給了陸羽巨大的打擊,他毅然决定離開江南水鄉蘇州而重返湖州以追隨皎然 ……當陸羽走完了漫長而坎坷的人生之路後,他的生前好友按照他的遺願,將他葬在了妙喜寺附近,苕溪之濱,以伴隨他生前最好的哥們兄弟——篤友皎然 上人。
也許講茶文化、茶道還會有人講到盧仝的貢獻。沒錯,盧仝後來的七碗茶歌——《茶歌》的影響不亞於皎然 的“三飲”之歌,甚或是大有千年傳唱不衰後來居上之勢。所謂大唐茶業三件大事:陸羽《茶經》、盧仝《茶歌》、趙贊“茶禁”(即對茶徵稅),更有“三篇陸羽經,七度盧仝碗。”殊不知盧仝生活於(公元795-835年),在盧仝出生時皎然 大師早已出版了《茶决》推出了《飲茶歌》中國茶道(皎然 比盧仝年長75歲),如果不論盧仝詩的社會性,在茶道內容及形式上,盧仝並沒有超越皎然 大師多少,盧仝對茶道的理解絶對受皎然 三碗茶的參照與啓發(這兒不是貶低盧仝),更確切說“七飲茶歌”就是“三飲茶歌”的繼承與發展,七碗茶是三碗茶的仿效與細化(原創是皎然 上人的)。
(六)皎然 精通茶理、茶業、茶葉生産
皎然 不但是茶文化高手,他對茶葉生産、加工、飲茶及茶葉經營都非常瞭解,究竟其妙寺有實打的茶園,此茶園除了供應本寺院茶僧茶禮之用外,可能還有一部份用以創業,是“寺院經濟”的一大部分(那時候以許多方丈、住持儼然象一位大地主)。現以《顧渚行寄裴方舟》一詩為證:
我有雲泉鄰渚山,山中茶事頗相關。
鶗鴂鳴時芳草死, 山傢漸欲收茶子。
伯勞飛日芳草滋,山僧又是採茶時。
由來慣采無近遠,陰嶺長兮陽崖淺。
大寒山下葉未生, 小寒山中葉初捲。
吳婉攜籠上翠微,蒙蒙香刺罥春衣。
迷山乍被落花亂,度水時驚啼鳥飛。
傢園不遠乘露摘,歸時露彩猶滴瀝。
初看怕出欺玉英,更取煎來勝金液。
昨夜西峰雨色過,朝尋新茗復如何。
女宮露澀青芽老,堯市人稀紫筍多。
紫筍青芽誰得識,日暮采之長太息。
清泠真人待子元,貯此芳香思何極。
(註:有史述為證,皎然 與著名茶人、文學家陸龜蒙在長興顧清都置有茶園,本來就是一大茶場主。)
由上述可知,皎然 在此裏面對茶葉生産的環境、管理、氣候、采摘、品質、煎飲、銷售、市場都作了全方位的描述,其對茶理,采摘、氣候、時間、營銷研究之深幾乎是唐茶詩無出其右者。詩歌在唐代不但是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而且也是記載、傳播文化的主要形式。如果皎然 不是對茶葉生産、采摘、市場十分瞭解,是寫不出這樣有深度有內容又有神韻的茶詩的。
唐朝後期兩位著名的文學家、詩人、茶人皮日休與陸龜蒙,他們比陸、皎後生幾十年,也在湖州、長興進行相當長時間的考察,對皎然 、陸羽十分瞭解,總結了自周至唐的茶史、茶事,寫成了著名的《茶中雜詠》,也總結了自茶葉生産到采製加工、茶具、茶捨……一係列知識與經驗,形成了著名的“皮陸唱和”。而其中皮日休認為陸羽茶經很多地方參考了杜育的《荈賦》。而陸龜蒙在顧渚山下置有茶園,還親自進行茶葉生産實踐,自己親自經營,且看過皎然 《茶决》認為也是三捲本,唐朝有很多詩人還看到過此《茶决》,陸羽《茶經》的許多茶事、茶理引自《茶决》。陸龜蒙參考《茶决》、《茶經》還撰寫了《品第書》即陸龜蒙的《茶書》,可惜後來也失傳。
此外,皎然 上人的《茶决》不但陸龜蒙看到過,唐代很多典籍還引用過《茶决》。比如《百丈清規》、《禪林清規》、《五燈會元》等更有明代著名茶史專傢陳師《茶考》指出:陸龜蒙作《品茶》一書,繼《茶經》、《茶决》之後。……《茶經》陸季疵撰,即陸羽也。羽字鴻浙,季疵或其別字也。《茶决》今不傳。及覽事類賦,多引《茶决》。此書間有之,未廣也。陳師,錢塘(杭州)人,明嘉靖間會試副榜,官至永昌知府。有專傢考證《茶考》一出,有關的茶事史書“開始有條不紊的魚貫而出了”。
由此可知,皎然 上人作為有茶葉産業的老闆又佛道儒多修的偉纔,對茶葉生産、加工、煎製、營銷都是全過程了如指掌,他不但是魯迅、郭沫若、巴金一樣的“茶文化大傢”,也是象錢學森、袁隆平一樣的茶科學家。衹不過由於《茶决》的失傳,皎然 給人以茶道專傢的面目出現而已,如果《茶决》還在,或如果誰能把《茶决》考證、挖掘出來,可以斷言《茶决》、《茶經》亦為中國茶業開天闢地的兩篇開山這作!
(七)皎然 摘取了“中華茶道”皇冠上的明珠
要瞭解皎然 上人對中華茶道的貢獻,我們有必要對茶道的各種流派及皎然 與陸羽茶道的區別進行比較。
(1)、何謂茶之道
茶道,茶道,即茶之道或飲茶之道,亦是指飲茶品茶藝術與境界的總和。可以說,關於什麽是茶道,國內,國外幾百種主張,幾百個流派。這兒引用日前茶文化發展最有代表性的茶文化專傢丁以壽先生在《中華茶道概念詮釋》中的觀點,他認為顧謂茶道,就是通過飲茶養生、修心、求道、證道。具體劃分為三個層次:
1、飲茶之道:即關於飲茶的方式、方法、技藝、屬技術層次。
2、飲茶修道:是藉助飲茶活動以修道、悟道,此道指道德、規律、本源、真理等。
3、飲茶即道:就是修道後的結果,是悟道後的智慧結果,人生最高境界,社會與宇宙的根本真理,它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我們在此把它改成為飲茶本道,因為前兩者都是圍繞“茶湯”與“人心”兩者展開的,是我心即宇心而展開去……,但在這兒我們要跳出茶湯,跳出我心,把“茶湯”“我心”融入到國傢民族、事業、世界、宇宙、和平、和諧、環境……等一切重大主題中,從茶湯中悟到社會與宇宙的真諦,飲茶即道亦為飲茶本道。
從中國茶道的構成環節而言,它又是“環境+禮儀+茶藝+修行”四大元素組成,而前三步亦是依次嚮上類進的過程。
……當然還有形式說,理念說、方法說、意境說、禮儀說、修身說、途經說……,此外還可以按茶葉品種來分成緑茶茶道、紅茶茶道、黃茶茶道、黑茶茶道、白茶茶道、花茶茶道;可以按茶道歷史劃分為煎茶茶道、點茶茶道、泡茶茶道;按活動主體分為文士茶、宗教茶道、宮廷茶道等。儘管茶道方法很多,但可以說丁以壽先生的觀點是非常係統又有代表性的、全面地、正確地找到了中國茶道的元素與程序及境界。
(2)陸羽茶道與皎然 茶道的區別
1、陸羽茶道——茶藝派茶道
從《茶經》的影響及陸羽的歷史作用看,陸羽無疑是古今茶業第一人。
陸羽《茶經》奠定了中國茶學的基礎,具有百代開創之功,他不但對茶葉的來源,種植、加工、茶之水、茶之具、茶之飲等技術層面上都有開創性的研究,即藝之道技之道方面他是獨創性地開創者,也是飲之道方面的集大成者。
此外,陸羽在飲茶修道方面也作出了獨到的貢獻,他提出“茶之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把飲茶活動人格化、道格化、精神化,使們們在飲茶過程中能對自己的人格升華有更具體的心靈體驗,……並且他自己還樹立“精行儉德”的榜樣,不餘遺力宣傳陸氏“以茶為飲法”,……即大大推動了中國茶文化也推動了中國茶業的發展。綜合而言,陸羽屬於茶藝派或茶技派茶道,陸羽肯定是不提茶道的中國茶道創世人。
2、皎然 茶道——修道派或精神派茶道
皎然 上人在技之道、飲之道方面也是頂尖高手,可以說與陸羽不相上下(衹何惜《茶决》失傳,僅存茶詩,又由於身為佛門其對後人的影響力皎然 不及陸羽。)但從現存的能反映皎然 茶道的茶詩看,由於兩人不同的經歷,不同的知識結構與努力方向,皎然 上人在“飲茶修道,飲茶即道”方面表現得更加傑出,是他首次把“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本道”完整地、係統地通過茶詩闡述出來,而且嚮全世界第一次公開打出了“茶道”的概念與定義,在世界茶道史更具創世之功。由此我們認為中國茶道皇冠上的第一顆明珠應屬皎然 上人(如果說是中華茶學、中國茶業自然而然應該是非陸羽莫屬),是皎然 真正開啓了中華茶道之先河,是皎然 把佛傢的禪定般若的頓悟、道傢的羽化修煉、儒傢的禮法,談泊等有機結合融入了“茶道”,特別是其佛道方面的造詣使其飲茶修道飲茶本道方面遠遠走在時代的前列……要知道日本從最澄和尚公元805年從中國引入茶種及茶文化,後來用了近800年時間去感悟頓悟纔形成了日本相對成熟的茶道。因此,憑此一點他是“茶道之祖”、“茶道之父”當之無愧。
3、皎陸不分,雙子星座
陸羽皎然 他們都是“儉德高潔”高風亮節的偉人,陸羽、皎然 四十多年的友情可以說是千古絶有。在孟郊的《東野文集》中有陸羽晚年對皎然 友情的追憶詩:
萬木蕭疏春節深,野服浸寒瑟瑟身。
杼山已作鼕令意,風雨誰登三癸亭。
禪隱初從皎然 僧,齋堂時謚助茶馨。
十載別離成永决,歸來黃葉蔽師墳。
陸羽這首悼念他導師,戰友、篤友的詩寫得情深意切,可以說字字情深,字字千斤。
當筆者前些時候去湖州妙喜寺拜謁兩位聖人遺跡時,看到在陸羽墓地隔壁皎然 大師的荒墳(找了許多次纔找到),對兩位大師肅然起敬的同時,心裏也有說不出的沉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皎然 上人連墓園也沒有,墳頂也居然變成了一條荒草小路,……這哪裏象是影響幾十代人,諸多國傢的中國茶道,世界茶道創世人的安息之地?
此此可知,皎陸不分,皎陸難分,生相知,死相隨,陸羽《茶經》有皎然 的汗水,智慧,皎然 茶道同樣會有陸羽的智慧,見解。
陸羽、皎然 都是中國茶道的創世之祖! 1、 他是茶文學的開創者,在茶詩方面也首開千古佳作之先河。
2、 他是佛門茶事的集大成者。
3、 他是最早進行實驗茶場、實驗室茶葉科學研究的倡導者、執行者、管理者。
4、 他是“以茶代酒”,以茶為飲之風的積極推廣者。
5、 他是茶葉精神功能及價值開發的探路者。
6、 他是茶聖陸羽的指導老師、兄長、篤友、物質保證者,是陸羽事業上合作交流的學術夥伴,也是陸羽科學探索的贊助者、策劃者、組織者、批評者、宣傳者,他是陸羽《茶經》係統工程的主要組織者、策劃者、管理者。
7、 他是最早“品茗會”、“鬥茶賽”、“詩茶會”的倡導者、組織者、策劃者,“顧渚茶賽”“剡溪詩茶會”就是經典案例。
8、 他是茶文化、茶道理念的集大成者、倡導者,也是“佛茶之風”、“佛禪茶道”的探路者。
一句話,他是中國茶道的創世者,開山之始祖,茶道之父,是中國茶文化的一代宗師!
皎然 多才多藝,他不但對佛學、道學、茶事、茶理、茶道都有深刻研究,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幾百首的名篇佳作,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實在是一位難得的大傢,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佛門高僧,他不為名不為利,他既不是那些不關心世事衹管修煉的佛門僧侶,也不是那些自命不凡的改革傢,又不是那些自我標榜埋頭苦幹的老黃牛……,他視名利為糞土,亦文亦僧、亦佛亦儒亦道、亦詩亦茶、亦隱亦遊……亦師亦友、亦父亦子、亦兄亦弟……。像恩格斯支持馬剋思,並一起與馬剋思探討共産主義一樣,他無私地幫助了茶聖陸羽完成了世界茶葉史上的第一經典巨作——《茶經》,同時也瀟灑地書寫了自己美麗獨特的人生:這是“一個影子後面”的偉人!!!
皎然 與陸羽堪稱為中國茶道的雙子星座:一個為茶道始祖,一個為茶道之神;一個為茶道之父,一個為茶道之母。用現代話我們可以歸結為:皎然 為茶道茶文化始祖、之父,陸羽為茶業、茶學之祖、之神;僅從茶道上看,我們也可以說皎然 是茶道之父、始祖,陸羽則是茶道之神。
四、參考文獻:
1、《全唐詩》(清)彭定求、楊中訥等,中華出版局,1960。
2、《唐才子傳》(元)辛文房,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
3、《唐詩之路……行跡考》,竺嶽兵著,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
4、《中國茶經》陳宗懋,上海文化出版社。
5、《皎然 年譜》賈晉華,廈門大學出版社,1992。
6、《唐詩大辭典》周勳初等,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
7、《茶經》南國嘉木,中國市場出版社,2006。 Jiaoran
皎然
見《詩式》
: Seng Jiao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