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玄幻小說 > 張雲
目錄
張雲 Zhang Yun (1947~?) 江蘇啓東

人物傳記 Biography《揭秘曾國藩一生的功過得失:曾國藩與湘軍》
魔奇俠玄 Magic Fairy Mystery《貧道劫個色》
傳記 biography《潘漢年傳奇》
雜錄 Miscellany《浮生閑》
魔幻 mysterious《導演萬歲》

  1947年生,江蘇省啓東市人。復旦大學歷史學碩士,現任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軍事歷史研究》主編,大校軍銜。兼任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常委,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復旦大學韓國朝鮮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市國防研究所兼職教授,中國孫子兵法研究學會理事等。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通史、中國共産黨黨史、中華民國史、中國軍事史、近現代戰爭史、軍事思想和軍事史學理論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共計發表著作近30部(包括合著);在《中國軍事科學》等發表論文120餘篇。其中《潘漢年傳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1997-1998)成果著作類二等奬。
No. 2
  1.張雲,山西太原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中共清太徐中心縣委、交城縣委書記。建國後,歷任中共粵中地委、粵西區委書記,海南區委第一書記,廣東省委組織部部長、候補書記,雲南省委常委,雲南省副省長。是中共八大代表。
  2.張雲,四川成都人。200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先後任成都保和中心校、保和小學教師,1999年任保和小學校長。2003年自願辭職下海。
  3.張雲,1947年生,江蘇啓東人。復旦大學歷史學碩士,現任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軍事歷史研究》主編,大校軍銜。兼任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常委、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復旦大學韓國朝鮮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大學兼職教授、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略部特約研究員。中國孫子兵法研究學會理事、上海市國防研究所兼職教授、華東理工大學戰爭和和平研究中心兼職教授等。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通史、中國共産黨黨史、中國國民黨黨史、中華民國史、中國軍事史、近現代國防史、軍事思想和軍事史學理論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發表著作16部(包括主編、合著),論文100餘篇,約400餘萬字。其中《汪精衛集團投敵》、《汪精衛國民政府成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1979-1985年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奬;《潘漢年傳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1997-1998年成果奬著作類二等奬。主要學術事跡被收入《中國教育專傢名典》、《世界名人錄·中國捲》、《上海市當代哲學社會科學家辭典》等。
  4.張雲(1897-1958)中國天文學家。字子春,廣東開平人。1920年赴法國裏昂大學留學,獲天文學博士學位。1928年回國,任中山大學教授、係主任、教務長和校長等職。此年創辦中山大學天文臺。主要從事變星研究,於1947年發現一顆變星。著有《普通天文學》和《高等天文學》等。
  5.張雲(1915-1991)原名張伍桂,江西省泰和縣人。1929年8月參加革命。1930年加
  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1931年參加工農紅軍,入紅軍
  大學高級參謀科學習,後任中共中央軍委一局、二局作戰參謀,參加了一至五次反“
  圍剿”和江西吉安、福建漳州、廣東水口等戰鬥。1934年參加二萬五千裏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學員班排長,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營教導
  員,教導大隊政委,教導第四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湖西幹校政委,中共中央黨校四
  部學員兼黨支部書記,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和百團大戰。1939年8月率一個營參加梁山
  戰鬥。該戰鬥以全殲日軍一個大隊的光輝戰例載入八路軍戰史。在抗戰極其艱苦、
  難時期,率部轉戰湖西地區,堅持敵後遊擊戰爭,為保衛和發展湖西抗日根據地作出
  了貢獻。
  解放戰爭初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七縱隊十九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47年
  3月任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湖西軍分區)政治部主任,7月任三分區副政委。1948年
  11月任冀魯豫軍區獨立旅政委。先後參加鄆城、濟寧、東明、聊城和濟南等戰役(戰
  )。在淮海戰役中,率獨立旅浴血奮戰,打退敵人數十次進攻,勝利地完成了阻擊
  任務,受到上級嘉奬。1949年隨軍渡江南下,任贛東北浮梁軍分區司令員兼景德鎮警
  備區司令員。1965年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副部級)。
雲南省副省長
  (1938-)
  山西太原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中共清太徐中心縣委、交城縣委書記。建國後,歷任中共粵中地委、粵西區委書記,海南區委第一書記,廣東省委組織部部長、候補書記,雲南省委常委,雲南省副省長。是中共八大代表。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教授
  1947年生,江蘇啓東人。復旦大學歷史學碩士,現任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軍事歷史研究》主編,大校軍銜。兼任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常委、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復旦大學韓國朝鮮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大學兼職教授、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略部特約研究員。中國孫子兵法研究學會理事、上海市國防研究所兼職教授、華東理工大學戰爭和和平研究中心兼職教授等。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通史、中國共産黨黨史、中國國民黨黨史、中華民國史、中國軍事史、近現代國防史、軍事思想和軍事史學理論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發表著作16部(包括主編、合著),論文100餘篇,約400餘萬字。出版《中國歷史命運的大抉擇》、《潘漢年傳奇》、《智者謀略》、《一場奇特的戰爭——中國工農紅軍反“圍剿”戰爭史實》、《謀略入門80策》、《光輝的歷程——中國共産黨80年》等20多部著作。其中《汪精衛集團投敵》、《汪精衛國民政府成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1979-1985年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奬;《潘漢年傳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1997-1998年成果奬著作類二等奬。主要學術事跡被收入《中國教育專傢名典》、《世界名人錄·中國捲》、《上海市當代哲學社會科學家辭典》等。
天文學家
  (1897-1958,字子春)天文學家。字子春。廣東開平人。1920年到法國裏昂大學留學,獲天文學博士學位。1928年回國後在廣州中山 大學任教,歷任教授、數學天文係主任、教務長、校長等職。1929年創建中山大學天文臺。主要從事食變星、物理變星的測光,造父變星的統計和脈動理論等研究,是我國變量研究的開創者。194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講學期間,曾發現一顆新的變昨(麒麟座FW)。著有:《普通天文學》(1933年)、《高等天文學》(1936年)。
原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1915-1991)原名張伍桂,江西省泰和縣人。1929年8月參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1931年參加工農紅軍,入紅軍大學高級參謀科學習,後任中共中央軍委一局、二局作戰參謀,參加了一至五次反“圍剿”和江西吉安、福建漳州、廣東水口等戰鬥。1934年參加二萬五千裏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學員班排長,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營教導員,教導大隊政委,教導第四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湖西幹校政委,中共中央黨校四部學員兼黨支部書記,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和百團大戰。1939年8月率一個營參加梁山戰鬥。該戰鬥以全殲日軍一個大隊的光輝戰例載入八路軍戰史。在抗戰極其艱苦、睏難時期,率部轉戰湖西地區,堅持敵後遊擊戰爭,為保衛和發展湖西抗日根據地作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初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七縱隊十九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47年3月任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湖西軍分區)政治部主任,7月任三分區副政委。1948年11月任冀魯豫軍區獨立旅政委。先後參加鄆城、濟寧、東明、聊城和濟南等戰役(戰鬥)。在淮海戰役中,率獨立旅浴血奮戰,打退敵人數十次進攻,勝利地完成了阻擊任務,受到上級嘉奬。1949年隨軍渡江南下,任贛東北浮梁軍分區司令員兼景德鎮警備區司令員。1965年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副部級)。
南京軍區軍事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男,漢族,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1950年11月生,江蘇海安人。1978年畢業於南京醫學院衛生係,1992年南京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班畢業。現任南京軍區軍事醫學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
  80年代以來主要從事腎綜合徵出血熱、恙蟲病等蟲媒疾病的流行病學和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先後負責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全軍“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5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20多年來對腎綜合徵出血熱的係列研究,提供了較高水平的科學論據和實用的防治措施,受到國內外專傢的認可,有關論點被國內15本專著引用。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95篇,參加主編3本專著;獲國傢、部委、省、軍隊級科技進步1~3等奬21項。其中主要有: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三等奬3項,國傢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奬6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奬2項。1993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被中央組織部、國傢勞動人事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授予“國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和南京軍區“優秀中青年專傢”。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南京軍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南京軍區流行病學會、反生物戰學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預防醫學會理事,江蘇省流行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面上項目”評審專傢。《中國公共衛生》雜志和《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製》雜志編委;《中華流行病學》雜志特邀審稿專傢。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導師
  1980,9-1984,7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學士學位。
  1984,8-1987,7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1987,7-1992,9中國科學院,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合培博士,分子生物學專業,1992年9月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3,12-1995,9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後研究。
  1995,10-1997,10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委員,所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毒素研究室副主任
  1997,10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正高職,副高職評定委員會委員,國傢科技核心刊物“動物學研究”學報編委。
  1997,12—1998,2美國新墨西哥大學醫學院訪問學者。
  1998,11—1999,1香港科技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訪問學者。
  1999,1—2000,12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西南基地“動物活性蛋白多肽組學“學科團組學術帶頭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01,1—至今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西南基地“動物毒素結構與功能“首席學科負責人,國際生物毒素學會亞太地區理事,中國毒理學會生物毒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科研工作及學術成果介紹:
  生物毒素基因組編碼的蛋白多肽分子可以與哺乳動物及人的目標蛋白分子相作用,且活性高、專一性強,再加上生物毒素由於加速進化所造成的豐富基因多樣性,使得生物毒素基因組和其功能蛋白多肽的研究不僅有助於解决生物學研究中的重大學術問題,同時將有助於我們瞭解多種人類復雜疾病的發病機理,並為新藥靶點的發現和創新藥開發提供信息。生物醫學和創新藥物研製開發的研究已是全球科技發展的首位攀登目標,如今國內外上對天然生物毒素的研究可以說已覆蓋了生命科學領域中的所有學科,在衆多己積纍的重要成果中都包含着各種異源生物毒物的拓掘及其應用,因而新型生物毒物的拓掘與應用在國際生命科學研究中更顯活躍。張雲博士實驗室立足於中國生物毒素資源(特別是有毒兩棲爬行類動物資源)的分子多樣性和特殊性,主要研究工作集中於:1)係統深入地開展中國特色有毒動物模式物種毒素功能基因組和蛋白質組研究;2)發現一批有重要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的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效應分子,特別是新藥前體分子;3)揭示重要的生物蛋白多肽毒素與人體內相關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規律,作用新靶點的發現與確立;4)生物毒素的起源,與生物靶點的協同進化特徵及在生物適應中的意義。提供生物毒素蛋白多肽在生物學研究,天然創新藥物開發,農業技術應用的理論物質基礎,發現有知識産權的新藥物靶點和創新藥物。
  先後在國際SCI核心刊物“J.Biol.Chem.”,“EuropeanJournalofImmunology”,“ThrombosisandHeamostasis”,“ProteinScience”,“FEBSLetters”,“RegulatoryPeptides”,“Peptides”,和“Toxicon”以第一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45篇;上述論文被引用430餘次,其中SCI核心刊物引用380次。獲法國專利一項、授權中國專利10項,獲國傢知識産權局中國專利金奬一項;獲國傢“863”高技術研究計劃十五周年三等奬、雲南省自然科學奬一等奬一項、自然科學奬二等奬一項、科技進步奬一等奬一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奬三等奬一項。曾經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奬學金優秀奬、特別奬,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中國科學院“優秀青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專傢,雲南省“優秀共産黨員”,中組部和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優秀學者等多項榮譽。與國際同行學者有着廣泛的聯繫和學術交流,主持組織1996年6月在昆明召開的第四屆亞洲——太平洋地區國際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毒素會議。多次應邀在國內國際會議上進行報告。目前已培養畢業博士研究生10人,碩士研究生6人,培養畢業的博士中:兩名已成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其中1人已獲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擇優支持),1名成長為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和雲南省學術帶頭人,另有4名博士畢業生目前已赴歐美深造。
  實驗室主要在研課題情況:
  1、兩棲動物肽類毒素國傢基金委重點2007,1-2010,12145萬元主持執行中
  2、三葉蛋白受體研究國傢基金委面上2006,1-2008,1225萬元主持執行中
  3、新型抗菌肽研究國傢基金委面上2007,1-2009,1225萬元主持執行中
  4、凝集素受體專一性國傢基金委面上2005,1-2007,1219萬元主持執行中
  5、凝集素受體專一性中科院“西部之光”2005,1-2007,1225萬元主持執行中
  6、SARS蛋白酶表達雲南省自然基金2003,12-2006,1230萬元主持執行中
  近期代表性論文目錄(SCI論文)
   Zhang Y , Wisner A, Maroun RC, Choumet V, Xiong YL, Bon C,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nake venom plasminogen activator,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and molecular modeling. J Biol Chem . 1997, 272 , 20531 - 20537.
  Lai R, Zheng YT, Shen JH, Liu GJ, Liu H, Lee WH, Tang SZ, Zhang Y ( 通訊作者 ) ,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the skin secretion of Chinese red belly toad Bombina maxima. Peptides 2002, 23 , 427-435.
  Lai R, Liu H, Lee WH, and Zhang Y ( 通訊作者 ) (2002) An anionic antimicrobial peptide from skin secretions of toad Bombina maxima.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95 , 796-799.
   Lee WH, Du XY, Lu QM, KJ. Clemetson, and Zhang Y ( 通訊作者 ) (2003) Stejnulxin, a novel snake C-type lectin-like protein from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venom is a potent platelet agonist acting specifically via GPVI.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90 , 662-671.
  Zhang YJ, Wang JH, Lee WH, Wang Q, Liu H, Zheng YT, Zhang Y ( 通訊作者 ) ,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venom L-amino acid oxidase with potential anti-HIV activity.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 2003, 309 , 598-604.
   Lee WH, Liu SB, Shen JH, Jin Y, and Zhang Y ( 通訊作者 ) (2005) Cloning of bradykinin precursor cDNAs from skin of Bombina maxima reveals novel bombinakinin M antagonists and a bradykinin potential peptide. Regulatory Peptides, 127 , 207-215.
   Lee WH, Liu SB, Shen JH, Jin Y, Lai R and Zhang Y ( 通訊作者 ) (2005) 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cloning of a novel neuromedin U analog from the skin secretions of toad Bombina maxima . Regulatory Peptides , 129 , 43-47.
   Lee WH, Li Y, Lai R, Li S, Zhang Y ( 通訊作者 ) and Wang W (2005) Variety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n the Bombina maxima Toad and Evidence of their Rapid Diversific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y , 35 , 1220-1229.
   Zhang J, Zhang Y, Wan SG, Wei SS, Lee WH and Zhang Y ( 通訊作者 ) (2005) Bm-TFF2, a trefoil factor protein with platelet activation activity from frog Bombina maxima skin secretion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 330 , 1027-1033.
  Zhang YX, Lai R, Lee WH, Zhang Y ( 通訊作者 ) , Frog albumin is expressed in skin and characterized as a novel potent trypsin inhibitor. Protein Sci. 2005, 14 , 2469-2477.
  Lee WH, Zhang J, Zhang YX, Jin Y, Lai R, Zhang Y ( 通訊作者 ) , Maximin 9, a novel free thiol containing antimicrobial peptide with anti-mycoplasma activity from frog Bombina maxima. FEBS Lett. 2005, 579 , 4443-4448.
  Du XY, Sim DS, Lee WH, Zhang Y ( 通訊作者 ) , Blood cells as targets of snake toxins. Blood Cells Mol Dis. 2006, 36 , 414-421.
畫傢
  號得雲,1950年出生於上海,祖籍安徽。中國國畫傢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傢協會陝西分會會員、陝西山水畫研究會理事、陝西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寶雞中國畫院畫傢、
  陝西歷史博物館畫廊特聘畫傢、西安關中書苑畫廊特聘畫傢。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省級美展並獲奬,百餘幅作品在報刊上發表,大量作品被國內外藝術機構,賓館及收藏傢收藏
  在西安、寶雞、蘭州、福州、揚州、青島等地舉辦過個人展覽。出版有《張雲山水畫集》。
同濟大學副教授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58年1月
  最終學歷:研究生
  職稱:副教授
  學位:博士 職務 教研室主任
  目前承擔的實踐性教學
  主持的教學研究課題
  滴定計算分析基礎理論研究及理科教材《分析化學》的編寫同濟大學理科發展基金 2003.9-2005.9
  同濟大學十五規劃教材出版基金(分析化學)同濟大學教材出版基金2 002.9-2003.9
  本科優質課程建設項目 同濟大學 2005.3-2006.3
  2003年9月,出版了本科教材《分析化學》
  面嚮就業的“環境技術”與“建築設備”專業融合教學改革 同濟大學教學改革項目 2006年1月-2008年1月 項目 負責人
  發表的教學相關論文
  張 . 吸光光度法測定中使用參比溶液消除反射與其它吸收的討論[J]. 同濟教育研究, 2001, 61(2): 21, 43
  編著教材
  《分析化學》,張雲,主要編寫者,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年
  獲得的教學表彰/奬勵
  編寫的《分析化學》教材獲“同濟大學2005年度優秀著作二等奬”
  2007年1月, “2006年度同濟大學教學奬勵金教學係列二等奬”;
  2000年11月,獲“2000年度同濟大學上海三建奬教金”
  學術研究
  發表的學術論文
  張雲, 徐剛, 江勇, 朱仲良.沉澱滴定計算分析同時測定溴酸根與碘酸根[J].分析化學,2002,30(5):605-607
  張雲, 許圓, 江勇, 鄧子峰.同時求出滴定劑與被滴定物質濃度的氧化還原滴定計算分析法[J].分析化學, 2002 30(12):1448-1450
  張雲,楊立.單點滴定與雙點滴定鈰量法測定Fe(Ⅱ)[J].分析試驗室,2003,22(4):21-24
  張 , 譚 超. 沉澱單點滴定法與雙點滴定法研究[J]. 分析試驗室, 2004, 23(1): 9-12
  張 , 許 圓, 楊 立. 鐵(Ⅲ)的滴定計算分析法測定[J].理化檢驗(化學分册), 2004, 40(3): 164-165,168
  張 . 電動勢測定誤差對滴定計算分析法的影響研究[J]. 分析化學, 2004, 32(4): 464-468
  張 , 於雪濤. 滴定計算分析法同時測定Fe(Ⅱ)與Fe(Ⅲ)的研究[J]. 分析科學學報, 2004, 20(6): 631-633
  張 , 褚亮亮, 許 圓, 楊 立. 恆電位氟-鋁配位滴定法測定鋁的研究[J]. 分析試驗室, 2005, 24(3): 44-47
  張 , 李大鵬, 楊 立, 許 圓. 氟–鋁絡合滴定計算分析法測定乙醇–水溶液介質中的鋁[J].分析化學, 2005, 33(7): 947-950
  張 , 孫 健, 於雪濤, 李通化. 非平衡態-恆電位配位滴定法同時測定鐵和鋁[J]. 分析化學,2005, 33(12): 1764-1767
  張雲, 劉婷婷, 孫健. 氟-鐵恆電位配位滴定法測定鐵離子的研究[J]. 分析科學學報, 2006, 22(4): 451-45312.
  張 . 計算滴定分析法的分類及其進展[J]. 分析科學學報, 2006, 22(6): 731-736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長
  張雲,男,漢族,1959年5月生,陝西大荔人,中共黨員,1982年1月參加工作。蘭州大學經濟係經濟學學士,華南農業大學經貿學院管理學碩士,武漢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博士。
  1978.01----1982.01 蘭州大學經濟係政治經濟學專業本科生,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2.01----1985.07 甘肅省委政策研究室農村政策研究室幹部;
  1985.07----1988.10 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市分行計劃處副處長;
  1988.11----1990.04 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市分行辦公室主任;
  1990.04----1992.11 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市分行行長助理(其間:1990.08--1992.10兼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市分行人民北路支行行長);
  1992.11----1995.07 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市分行黨組成員、副行長兼機關黨委書記;
  1995.07----1999.12 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黨組成員、副行長;黨委委員、副行長(其間:1997.09--1999.12 華南農業大學經貿學院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在職研究生,獲管理學碩士學位;1999.09--2000.01 在中央黨校進修二班學習);
  1999.12----2000.02 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副行長、黨委副書記;
  2000.02----2000.06 中國農業銀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
  2000.06----2001.03 中國農業銀行廣西自治區分行行長、黨委書記;
  2001.03----2001.12 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助理兼人事部總經理、黨委組織部部長;
  2001.12----2009.01 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其間:1998.09--2004.06 武漢大學商學院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2009.01----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行長、黨委書記。
遼寧省製冷學會理事會副主任委員
  采暖通風空調專業副總工程師。1985年7月畢業於瀋陽建築工程學院(現瀋陽建築大學),供熱通風與空氣調節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係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傢註册公用設備工程師;遼寧省製冷學會理事會理事、副主任委員;遼寧省土木建築學會暖通空調專業委員會委員。
  在二十二年的建築水暖工程設計中,先後主持和參加了許多大型及具有影響的建築物的設計工作。並在總結設計思想及研究探討新技術基礎上發表了一些論文。
  近幾年完成的項目有:韓國駐瀋陽領事館(獲省優秀設計三等奬)、中國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院綜合樓(獲省優秀設計二等奬)、也門薩那機場施工圖的深化設計、瀋陽市人民檢察院綜合業務樓、曼哈頓商業廣場、遼瀋戰役紀念館改擴建工程、瀋陽故宮博物院文物庫、中共遼寧省委黨校學員宿舍、中國刑警學院圖書館、瀋陽監獄城、萬科四季花城、理想新城、河畔新城、唯美品格等。
  發表的論文有:《應用AutoCAD進行給排水輔助繪圖的幾個改進方法》在全國建築給水排水青年學術大會上獲得二等奬;《水源中央空調係統在住宅小區中的應用》發表在《建築技術綜論》(ISBN7-81054-890-5);《大型超市商場防排煙設計探討》發表在《建築設計管理》(CN21-1311/TU);《具有不同供暖參數環路的區域供暖係統》發表在《房材與應用》(ISSN1007-2918/CN21-1370/TU);《淺談百貨商場消防安全措施》發表在《現代職業安全》(ISSN1671-4156/CN11-4751/T)。
  1987年畢業於天津醫科大學口腔醫學係,從事口腔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20年,對牙體牙髓、根尖周疾病的診斷治療有較深造詣,對疑難復雜根管治療方面有較深研究,填補多項我市技術空白,收到顯著療效。
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
  男,漢,1964年出生,中共黨員,1986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大學文化,教育學士學位,現任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2000年畢業於 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為第二本科學歷;2001-2003年在復旦大學行政管理研究生班學習;歷任安徽省電影學校學生科副科長、科長,安徽省電影學校教學副校長,安徽藝術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華東師大教授
  男,1953年3月生,浙江嘉善人,1983年華東師大政教係畢業,研究生學歷。
  現任華東師大教授、政治學係研究生導師,思政/公關教研室主任、學科點負責人、校學生事務研究中心副主任。
  社會兼職: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營銷學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企業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國際工商管理研究院副院長、企業文化研究所所長。
  2006年度獲“中國公關教育20年突出貢獻奬”,獲評法政學院中共優秀黨員稱號;2007年度獲“中國公關20年優秀著作教材奬”、校優秀教材奬、獲評校本科生優秀導師稱號。
  進入新世紀以來的主要著作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張雲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公關心理學》(張雲著,復旦大學出版社,第三版,2003),主編《公關心理學教程》(張雲主編,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04)、《大學生心理健康嚮導》(張雲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大學德育》(邱偉光、張雲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其中,《公關心理學》一書奠定該學科體係,自1992年初版以來長盛不衰,發行量達幾十萬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一書為國內第一本以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為本、以思政原理與心理學結合(而非思政方法與心理學結合)的心理學專著。
  大三開始發表學術論文,乃至十年後仍有轉載。近年來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社會科學》、《理論月刊》、《思想理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思想教育研究》、《中外管理》、《企業管理》、《管理科學》、《企業經濟》、《企業研究》、《上海企業》、《經濟論壇》、《江漢論壇》等期刊發表論文及文摘近60篇。其中,刊登在《企業管理》上的《狼性與德性》一文被《管理科學》作為捲首語轉載(2005);《試論重提“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意義》、《從發展規律的高度和深度研究馬剋思主義》分別被收入《馬剋思主義中國化與上海改革發展研討會文集》(2007)、《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為什麽十七大報告不再提“以德治國”?》一文被選登於《上海市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報》(內刊,2007)。
  1994年以來深入各地各類企業,相繼為雅戈爾、樂百氏、安莉芳(香港)、德力西、譚木匠、背背佳、草原興發、古越竜山、寧波富達、中國金輪、青島雙竜、杭州東信、浙江佑康、江蘇三毛、山東如意、四川竜蟒、長安汽車、沱牌麯酒、珠峰聖茶、泰山鋼鐵、廈華電子、德州扒雞、金星啤酒、鴻潤羽絨、耐爾襪業、今日特價、中聯重科、中聯傢居、四海傢具、悅華酒店、河北飯店、山工機械、北京麯美、上海金穗、巢湖藥業、齊銀水泥、華信房産、大慶大豐、先鋒(中國)、楓涇旅遊、陽澄湖旅遊等幾十傢企業提供服務。在企業診斷、企業發展戰略設計、企業管理構架、企業文化建設、企業人力資源研究等方面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良好口碑,曾先後擔任過十多傢國內大中型企業的管理顧問。
京劇演員
  河北晉州人。主工青衣、花旦。現為北京京劇院青年團主要演員。嗓音清脆、甜美;扮相清麗、俊秀;表演溫婉、細膩;臺風落落大方。
  11歲考入石傢莊藝術學校京劇科。為校方培養的尖子人才,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各種大小規模的演出和比賽。後轉入山西省戲麯學校京劇科,並屢次獲得省部級大奬。分別有“新苗杯”全國少兒京劇邀請賽二等奬。山西省藝術匯演一等奬。山西省教學劇目展演一等奬等。師從曹佛生、劉麗豔、任岫雲等老師。學演劇目有《大·探·二》、《四郎探母》、《穆柯寨·穆天王》、《十三妹》、《三娘教子》、《拾玉鐲》、《賣水》、《三擊掌》等。
  2000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戲麯學院表演係,其間得到楊秋玲、劉秀榮、王志怡、白玉玲、陳琪、張晶等各位表演藝術傢傾囊相授。學習了《斷橋》、《穆桂英大戰洪洲》、《宇宙鋒》、《香羅帕》、《金玉奴》、《鳳還巢》、《武傢坡·大登殿》、《霸王別姬》等劇目。除在專業方面努力鑽研外,還對其它領域有所涉獵。曾參與多部央視戲麯電視劇的拍攝,並擔任主演。如《香羅帕》、《詩文會》等。鑒於對慈善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被中華慈善總會評為2002年度“慈善大使”。並同戴玉強、張也一同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委員會評為“2007——2008年度愛心大使”。
  2004年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北京京劇院青年團工作。後拜在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傢吳素秋老師門下,悉心研習荀派表演藝術。學習了《蘇小妹》、《紅娘》、《遊竜戲鳳》等劇目。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內科門診副教授
  女、1965年5月19日出生於遼寧省錦州市。
  1987年7月畢業於瀋陽中國醫科大學醫療係。
  1987年7月被分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工作至今。
  2001年8月晉升為副主任醫師,擅長心血管內科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
百科辭典
    Zhang Yun
    張雲
  
    中國現代天文學家。字子春,廣東省開平縣人,1897年9月11日生。1958年 10月27日卒。1920年到法國裏昂大學留學,獲天文學博士學位。1928年回國後,在廣州中山大學任教授、數學天文係主任、教務長、校長等職。1929年創建中山大學天文臺。他主要從事食變星、物理變星的測光,造父變星的統計和脈動理論等研究工作。194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講學期間,發現一顆新的變星(FWMon)。著有《普通天文學》(1933年)、《高等天文學》(1936年)等。
     (洪斯溢)
    
英文解釋
  1. :  Zhang Yun
近義詞
張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