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 : 湖口县 [显示全部] : 中国 >云南 >大理 > 剑川县 >沙溪镇 > 石钟山
显示地图
目录
石钟山 Shi Zhongshan (1964~?) 

乡土风情 native soil elegant demeanour《母亲,活着真好》
都市生活 urbanism《终点》
《父亲进城》
言情 describe loving stories (books)《红颜劫》
《岁月红颜》
群星荟萃 galaxy 杰出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玫瑰绽放的年代》
影视同名 film and television homonymy《大院子女》
《幸福像花儿一样 As well as the flowers》
《男人的天堂》
《幸福还有多远》
《幸福的完美》
战争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遍地鬼子》
《中国血》
《最后的军礼》
《锄奸》
军事生活 military life《天下兄弟》
《军歌嘹亮》
《最后一个士兵》
《红土黑血》
《地上,地下》
恐怖悬疑 terror cliffhang《特务037》
职场商界 Zhichang the business circle《夏日机关》
激情重燃:石钟山《向爱而生》新书首发式成功举办

石钟山
  男,1964年10月出生。1981年入伍。先后在空军师任战士、排长、干事等职。1989年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91年毕业,1992年调入总后军医学院,任干事、学员队教导员等职务。1997年6月转业到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艺术处任主任科员。2000年8月调入北京电视台影视部任编导。
  
  198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发表了《男人没有故乡》、《红土黑血》、《向北向北》、《白雪家园》、《飞跃盲区》、《影视场》等8部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父亲进城》、《大风口》、《夏日机关》、《父母大人》、《父亲的感情生活》、《红颜》、《母亲,活着真好》、《角儿》、《关东第一镖局》等50余部,其中短篇小说《国旗手》被收入中学生语文课本。
  
  作品曾获过“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总后文艺奖、《十月》文学奖、《上海文学》奖、《人民文学》奖、《萌芽》文学奖、《小说月报》奖、《小说选刊》奖、《作家》文学奖、东北文学奖等奖项30余次。
  
  根据其小说改编的影视剧、话剧有《大风口》、《快枪手》、《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的年代》、《幸福像花样灿烂》、《红颜》、《角儿》、《母亲,活着真好》、《一个小公务员的风流案》等十几部。
《石钟山 stone Bell Mountain》
诗人: 李景和 Li Jinghe

  楚地有石鼓,吾地有石钟。
  鼓不假制作,钟不费陶鎔。
  朕兆不可测,良田造化工。
  安得置太庙,同声叶时雍。
《石钟山 stone Bell Mountain》
诗人: 喻良能 Yu Liangneng

  坡翁文字妙来今,仙去遗踪杳莫寻。
  惟有石钟还好在,未须霜降自清音。
《石钟山 stone Bell Mountain》
诗人: 喻良能 Yu Liangneng

  南北两石钟,上下一水侧。
  造物妙鎔冶,蜚廉巧撞击。
  镗鞳仍噌吰,歌钟与无射。
  丰山吾焉知,蒲牢尔何力。
  咨余久愿游,偶此事行役。
  时秋风飕飕,日暮水激激。
  初如钧天鸣,乍若金奏寂。
  入耳粹而清,洗心欣以怿。
  怪奇有如此,游览谁能测。
  发端示来今,注经人姓郦。
云南省剑川县沙溪 Shaxi Jianchuan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在云南省剑川县沙溪。以南诏、大理石窟著名。石窟主要集中在石钟寺、狮子关和沙登村三区,计十六窟。有南诏王造像,造型优美。石钟山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口县石钟山 Shak Chung Shan Hukou County
  石钟山位于湖口县鄱阳湖出口处,邮政编码: 332500,电话区号: 0792。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尤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寻声探 源,并撰写闻名天下的《石钟山记》而相得益彰。
  石钟山地势险要,陡峭峥嵘,因控扼长江及鄱阳湖,居高 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登临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又可 近睹江湖清浊。(因为水的密度,高低,流向不同,所以江和湖不会混成一体)如在月色之夜,可谓“湖光影玉壁,长天一月空”。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来此山赏景。如唐代李勃, 宋代苏拭、陆游,元代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国藩等。 郭沫若留诗《登湖口石钟山》于此。石钟山从唐代起就有建筑, 经历代兴废,现仍存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江天一览 亭、钟石、极慈禅林、听涛眺雨轩、芸芍斋、石钟洞、同根树 等景点,但多为清代重建。 游罢石钟山可东去彭泽县境内的龙宫洞溶洞群,相距43公 里,可乘汽车到达。
  景点:昭忠祠:建于石钟山顶。清咸丰八年(1858)彭玉麟等奉上谕建造,是石钟山的主体建筑。祠分前庑后庑,面对江湖,视野开阔。曾国藩、彭玉麟均有记,并手书碑刻,曾、彭等若干人为祠撰写的长短联达百余幅。祠前辟有广场,祠两侧古樟也是彭玉麟等手植。祠内新创编钟古乐演奏项目,所用编钟系按湖北曾侯乙古墓出土编钟仿制。
  英雄石:在上石钟山麓,昂踞岩石之巅。相传为明代朱元璋大将常遇春与陈友谅交战时,用枪挑放于此。石上,至今还留存着枪剌的痕迹。
  碑廊:从绿荫深处至锁江亭,沿长廊壁间,陈列着历代与石钟山有关的名家简介、浣香别墅、唐魏征手书碑刻及全山宋、元、明、清历代碑刻及石刻,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花厅:位于全山最高处,又名六十本梅花寄舫,四周原有梅花60株。
  上谕亭:位于山之北面,为两层八角,又名八角亭。原在通济门(北门)内孝感坊。清乾隆五年(1740)建,咸丰四年(1854)兵毁。咸丰七年(1860)彭玉麟建亭于此,立上谕碑,亭名及碑文为曾国藩手书。
  桃花涧:又名渔人精舍,取意陶渊明《桃花源记》。洞内有三个不同的“梦”字,为彭玉麟手书。
  浣香别墅:位于山西北面。前后两幢,前幢名听涛眺雨轩,后幢名芸芍斋。前中有空院。中院两廊墙壁镶嵌有唐代魏征、宋代苏轼、黄庭坚、清代郑板桥、彭玉麟、贺寿慈等名人碑刻。
  忠烈祠:又名太平遗垒、昭忠祠,位于山之西北面,左为报慈禅林,右为浣香别墅。太平军驻此期间,曾在此建有营房堡垒,失败后,改建为昭忠祠。1956年,为还历史本来面貌,改名太平遗垒。1986年又改名忠烈祠,祠中现为历史文物陈列馆。
  报慈禅林:位于忠烈祠西面,由僧房、戏台、大雄宝殿、海岛、前院、后院组成。始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是彭玉麟为报答慈恩请僧侣诵经敬佛之所。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大雄宝殿原有佛像及殿和海岛,均早毁。1980年修复,重塑观世音菩萨供奉殿中及殿后蓬莱仙岛等仙佛塑像。
  石钟山交通线路
  1、九江长途汽车站有到湖口县的车,10元/人,下车后坐路边的公车就可以到石钟山
  2、游客也可从九江市乘船至湖口县双钟镇,20元/人,然后登临石钟山
古文《石钟山记》 Ancient "Shak Chung Shan Ji"
  原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概况: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来此山赏景。如唐代李勃, 宋代苏拭、陆游,元代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国藩等。 郭沫若留诗《登湖口石钟山》于此。石钟山从唐代起就有建筑, 经历代兴废,现仍存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江天一览 亭、钟石、极慈禅林、听涛眺雨轩、芸芍斋、石钟洞、同根树 等景点,但多为清代重建。v。全山分上下两部分,面南临湖的是上石钟山,靠北濒江的是下石钟山。两山总面积有十万平方米,海拔67.7米。山虽不高,但悬崖峻拔,突兀峥嵘,插湖锁江,气势不凡。历史上这里发生过多次激战,如朱元璋与陈友谅之战,太平天国军曾在此重创曾国藩水师,李烈钧领导的二次革命在此高举义旗,百万雄师渡大江在江阴至湖口突破国民政府的长江防线。古往今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
  “非经大治铸不借梵宫鸣”。石钟山,分为上石钟山和下石钟山。上石钟南踞,下石钟北盘。其形宛如一对硕大的风铃,扣置在鄱阳湖的出口处,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如同半岛,双峰独立,突兀峥嵘,扼湖锁江,气势不凡,山虽然不高,海拔61。7米,。“双钟”总面积也仅为9万平方米,但“绝壁有岩皆起阁,归僧无路只乘舟”,“凌空险峭千重出,插地玲珑百态生”的独特风光,使它名声远振,传颂千古。
  “石钟涛出鲸鱼鸣”,石钟山那发自天籁的“钟声”,长年累月,淙淙铮铮,水石皆鸣。时而清新,时而悠远,时而激越,时而苍闵,空空成韵味,这“钟声”和涛声所构成的一幅有声有色的立体图景,音乐家也难以模拟,诗人墨客也无法描述,因此,终使这神曲般的主体图景成千古奥秘,吸引着历代有识有志之士前来探寻。
  早在《水经》一书中,就有鄱阳湖出口处有一座石钟山的记载。缘何称石钟山,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以形定名,而文人则多以声定名,以声定名者,其论也不一,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说是“下临深潭,微风豉浪,水石相捕,响若洪钟”;唐江州刺史李渤,在“山上忽遇双石”,“扣而聆之,南声涵胡,北声清越,抑止响腾”,因石质而发声;宋元丰七年(1084年),大文学家苏轼送长子苏迈到江西德兴县赴任,途经湖口,登临石钟山,他对上述两说十分怀疑,决定亲自去考察。于是在一个月明之夜,他带着儿子苏迈乘坐一叶小舟,出没在绝壁深潭之间,进行认真的实地勘察。他终于发现绝壁下,“多穴罅”,水浪进出其间,澎湃冲击,有“镗鞯”之声,他自认为他已解开这千年之谜,找到了石钟山“钟声”的真正原因,故作《石钟山记》,批评郦道元考察过于简单,讥笑李渤立论过于因陋,但他哪里知道,却潜隐着荒谬的悲哀。明代罗洪先和清代彭雪琴二人,评述他是“过其门而未入其室”,故而结果不确。罗、彭二人先后步其后尘,绕过石钟山转了数次,仔细探寻,发现苏轼当时也受了大自然的捉弄,他“六月访山,适逢水涨,未见全 ”,而罗、彭二人则在冬春江水下落时,踏山觅综,才找到“钟声”的真正原因。“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至此,石钟山的天籁之声,这支“神曲”终于找到“源头”。但不管怎么样说,每次“把酒问青天”,都是对科学殿堂的叩击,都闪烁着朴素唯物主义的思辨之光,是值得称道的。。
  “水文黄赤界,峰影有无间”;“湖光影玉壁,长天一月空”都赞颂了石钟山的色奇。石钟山处在湖江分界处,它的两侧,一侧是鄱湖,其水色深绿一侧是长江,其水色深黄。而山体本身苍翠夹在这一绿黄的中间,形成“诸色并陈,各领风流”的气势。再加上山体上的建筑体,呈现给人们一个色彩斑谰的世界,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在月夜,这里色彩变化另有一番情趣。每逢风轻月江的夜晚,微风摧起轻浅的濑波涡洲,月光和山上的灯光投射到水面上,弯弯曲曲,幽幽丽丽,闪闪烁烁,随着水面“漂流”,随着波纹抖颤,像是一幅幅缓缓流动的风景画,征兆着丹青高手的无限灵想与幻感,给人以极度大的慰籍。
  沿着茂林垂荫,修竹掩映的石级小道,迂回曲折,穿亭过榭,登上山顶,沿途可见苏轼夜泊处、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清咸丰皇帝批谕兴建的照忠祠,清军水晌将领彭玉雇人为其母超度的“报恩慈林”,彭玉麟起居何处的浣香别墅和梅花厅,还有园林建筑古雅奇特,颁缜密,依山就势,点缀于山腰山顶,形成多层次园林美景,这些风格各异的景点之间,明暗相映,高低不同,藏露结合,虚实相间,使人往往在山穷路尽之时,又另辟蹊径,别有洞天,令人回味无穷。
  山上石刻玲琅小巧玲珑满目,虽经世世代代风霜侵蚀,战乱破坏,至今保存完好的石刻仍有近200幅,唐魏征的“清翁方纲”;宋王安石的“古仙洞”’明常遇春的“记怀天地”等都是石质翰墨中的珍品,
  在山顶的“江天一览亭”,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鄱阳湖与长江交界处,清浊分明,水分两色。远眺匡庐云遮雾障,夜游双钟月涌江流。石钟山是古代从长江进出南昌必经水路,商旅游宦多系舟于此,骚人墨客题咏甚多。明代诗人王英形容石钟山的形胜是“五老云中出,九江天际来。惊涛撼岩石,万壑鼓风雷”。
  石钟山是儒家的圣地,又是兵家的要塞。被称为”江湖锁钥”的石钟山,自三国至新中国成立 ,均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周瑜在鄱阳湖操练水军,自石钟山发兵进击赤壁,大破敌军80万;元未朱元璋、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出没于此山之间;清代曾国藩湘军水师与太平军在湖口麈战十载,先后都以石钟山为营垒,进取攻守;民国初李烈钧“湖口起义”讨伐袁世凯,其司令部就设在石钟山上,石钟山屡受战火硝烟洗礼,虽然留下了创伤,但也流传许多可颂扬的英雄事迹。
  大自然造就了石钟山形的奇特,声的奥妙,色的绚丽,在天地间增添了一块潇潇洒洒令人销魂的福地。尤其是它的“钟声”,让人惊奇,这“钟声”的境界,在于一个“空”字。这“空”声是来自洪荒时代的声音,悠远峻冷,天地震惊。这声音带着铁质,带着峻冷,经过历史的打磨,竟变成一部活的历史,让品鉴。
作家石钟山 Shak Chung Shan writer
  石钟山石钟山,男,当代著名作家,1964年生于吉林,1981年入伍。先后在空军雷达兵、航空兵及总后某院校工作16年。1997年转业后,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和北京电视台工作。现为武警总部政治部专业作家。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现发表长篇小说《白雪家园》、《飞越盲区》、《男人没有故乡》、《向北、向北》、《影视场》《军歌嘹亮》《玫瑰绽放的年代》、《遍地鬼子》、《大院子女》等多部,中短篇小说集四部,共计500余万字。短篇小说《国旗手》获《小说月报》第八届百花奖。作品曾获《十月》、《人民文学》、《上海文学》等刊物奖。根据石钟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幸福像花儿一样》、《母亲,活着真好》、《角儿》、《玫瑰绽放的年代》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或即将征服广大观众。
长篇小说 Novel
  《白雪家园》
  《男人没有故乡》
  《向北、向北》
  《遍地鬼子》
  《飞跃盲区》
  《影视场》
  《军歌嘹亮》
  《玫瑰绽放的年代》
  《大院子女》
  《遍地鬼子》
  《男人的天堂》
  《红土黑血》
  《天下兄弟》
英文解释
  1. :  Dan Zhongshan,  Shi Zhongshan,  stone Bell Mountain
相关词
旅游曾国藩游记军事小说红色激情系列
包含词
石钟山记石钟山石刻庐山石钟山
石钟山石窟湖口石钟山石钟山名考异
九江石钟山石刻剑川石钟山石窟九江石钟山宾馆
天主教石钟山纪念小学香港天主教石钟山纪念小学江西省湖口县石钟山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