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楓
百科
百科
字典
成語
找字
文字樹
文字通
知識樹
漢英
英漢
互譯
時光隧道
朝政
國度
今日是何年
讀書
詩歌
小說
歷史
百科
散文
旅遊
劇作
搜索
用戶
密碼
登陸
註册
English
簡體
繁體
pīnyīn
我的
圖片
我的地圖
北美枫文集
似曾相識
詩歌
小說
歷史
百科
散文
旅遊
劇作
北美枫
意見反饋
關於我們
頁面幫助
幫助
事件:
中國國産AC313直升機試飛 成功登陸珠峰大本營(圖)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事件類型: 科技
日期:
2010年
九月18日
地點:
珠穆朗瑪峰
資料來源:
新華網
中国国产AC313直升机试飞 成功登陆珠峰大本营(图)
事件經過:
核心提示:讓國産直升機翺翔在青藏高原的廣袤天空,一直是中國人、更是航空人的夢想與追求。繼2010年3月18日我國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機AC313在千年瓷都景德鎮成功實現首飛後,2010年9月18日,AC313再一次傳來捷報,成功登陸珠峰大本營。幾代航空人數十年的夢想今朝得以實現。
國産AC313直升機成功登陸珠峰大本營
AC313進行高原試飛
讓國産直升機翺翔在青藏高原的廣袤天空,一直是國人、更是航空人的夢想與追求。金秋時節,也是收穫時節。繼2010年3月18日我國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機AC313在千年瓷都景德鎮成功實現首飛後,2010年9月18日,AC313再一次傳來捷報,成功登陸珠峰大本營。幾代航空人數十年的夢想今朝得以實現。
在中航工業副總經理譚瑞鬆、李方勇等的科學决策下,景德鎮直升機廠所高原試飛突擊隊40餘人,歷時40多天,轉戰共和、玉樹、那麯、拉薩、羊八井、日喀則、珠峰大本營,勝利完成了徵戰青藏高原的試飛任務。AC313挑戰青藏高原註定是改寫中國直升機歷史的巨大突破,是實現“航空報國、強軍富民”集團宗旨的華彩篇章。
首飛――AC313應勢誕生
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救災過程中,直升機穿梭於崇山峻嶺之間,架起了“空中生命綫”,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但當時發揮主要作用的多是進口直升機。直8作為唯一參加抗震救災的國産大型直升機,在救援抗災中雖有着出色表現,但其在滿載狀態下的使用升限衹有4300米,導致高原飛行能力不足,很難在川西高原發揮更大的作用。
2009年6月,溫傢寶總理在湖南考察時指出:“讓中小型飛機、各型直升機和大飛機一起,翺翔藍天。”這是中央領導的期望,也是中航工業的重任。
應國內潛在的巨大市場以及國際同噸位直升機激烈競爭的需要,2007年,中航工業嚮適航當局提出了按照CCAR-29R1的適航要求和相關軍用標準,研製軍民通用大型運輸直升機。適航取證申請於當年7月獲得受理,拉開了AC313研製的序幕。AC313於2008年年底完成總體設計方案評審,2009年12月23日完成科研樣機試製,2010年3月18日實現首飛。
AC313由中航工業昌飛公司、直升機所共同研製,是我國第一個完全按照最新適航條例規定的要求和程序進行研製的大型民用運輸型直升機,也是我國目前自行研製生産的唯一一種大型直升機,填補了我國大型民用直升機的空白。該機采用單旋翼帶尾槳式結構,並列雙駕駛構型,配裝三臺PT6B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13噸,裝有先進復合材料槳葉和鈦合金球柔式主槳轂,復合材料使用面積占全機的50%,航空電子係統采用國際通行的429數據總綫,實現了數字化綜合顯示控製。該機適合各種復雜惡劣環境使用,並能夠實現在野外一般場地起降,可執行人員、物資的運輸及搜索救援、搶險救災等任務。
摸底――高原試飛前精心準備
2010年7月15日,昌飛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聶小銘組織相關部門主管領導及直升機所總設計師、相關專業總師召開專門會議,明確了AC313科研樣機轉場青藏高原、進行高原試飛的任務目標,確定了積極穩妥的“景德鎮本場充分準備、青海共和摸清性能、西藏各點實地驗證”的高原試飛思路,同時強調,準備工作要充分而周全,必須在確保直升機和人員絶對安全的情況下摸清AC313型機的高原性能,並在青藏高原得到驗證。
隨後,相關人員立即按進藏技術狀態對AC313開展了改裝、改進工作,從落實技術文件、成品到位情況到零組件製造裝配、各係統安裝調試。經過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於8月5日完成了氣象雷達安裝調試、復合材料旋翼係統換裝、轉場油箱加改裝、管狀短波天綫安裝、設備艙防雨改進、操縱係統調整、空調係統安裝調試、到期壽命件的換件或延壽等工作。AC313以完好狀態交付試飛站。
為確保AC313高原試飛安全,在景德鎮本場預先安排了模擬高原科目的試飛,以期初步掌握AC313的高原性能。昌飛公司試飛站、直升機所、陸航試飛大隊密切合作、集智攻關,就高原試飛最關鍵的發動機高空冷熱啓動、懸停、升限、航程等試飛科目進行了精心組織與安排。在本場完成了11噸起飛重量6500米的連續爬升性能、3000米大速度平飛性能、轉場油箱試飛、APU(6000米)及發動機(5500米)空中起動試驗等試飛科目。良好的試飛結果表明了AC313具備較好的高原性能,增強了AC313進藏完成試飛的信心。
7月23日,在周密安排完科研樣機改裝、改進工作後,中航工業直升機分黨組書記鄭強,昌飛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餘楓等帶領試飛員及航行調度、試飛保障等有關人員,按預定的航路對青藏高原的飛行保障、人員保障、場站保障、道路交通、高原氣象、溫度變化、氧含量等進行前期調研、體驗和協調。此次調研歷時15天、輾轉1萬3千公裏,初步確定了“青海地區八個試飛高度起降點,在西藏地區以貢嘎機場為保障點,以那麯、羊八井、貢嘎機場、甘巴拉、林芝、珠峰大本營、珠峰前進營為試飛點”的高原試飛方案。
“充分準備、周密部署、穩妥進取、科學務實”始終貫穿高原試飛的整個過程。工作人員通過對AC313的本場模擬試飛及赴高原實地調研,取得的第一手真實資料,成為AC313高原試飛100%出勤率、轉場航路通暢、試飛决策科學的有力保障,奠定了高原試飛任務完成的堅實基礎。
試翼――青海共和驗證實驗
為挑戰高原,圓滿完成AC313高原試飛任務,廠所、試飛大隊等單位40名有關人員組成的飛行保障、技術保障、後勤保障高原試飛突擊隊成立。突擊隊成員於8月18日啓程,日夜兼程提前奔赴高原試飛第一站――青海共和。
8月28日,AC313從昌飛公司呂蒙機場起飛,經閻良、渝中,跨越三個航區,纍计飛行11小時24分,航程近2000公裏,於9月2日上午11點05分安全平穩降落在高原試飛第一個試飛根據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機場。由此開始,AC313以良好的狀態進入了真正的高原試飛。
為確保AC313的飛行安全,高原試飛的每一個試飛科目都經過了充分的討論論證,每一個試飛起降點都安排專人提前進行了實地勘察。共和地區的試飛以海拔3000米的共和機場為根據地,積極穩妥地逐步提高海拔高度,分別在3700米、4200米、4500米、4700米海拔高度的起降點開展試飛。
9月4日,在距離共和機場100公裏的海拔高度為3700米的試飛點,AC313進行了發動機的冷熱起動及APU的地面電源起動試驗、發動機地面電源起動試驗,進行了有地效和無地效的懸停試驗,根據發動機工作情況加減配重,確定了直升機在不同高度的最大有地效和無地效最大起飛重量。
9月4日,在距離共和機場240公裏、海拔高度4200米的苦海灘,AC313進行了單發的交叉起動試驗。
9月7日,在距離共和機場280公裏、海拔高度4500米,距離共和機場450公裏、海拔高度4700米兩個試飛點,AC313分別進行了試驗試飛。
在海拔高度4500米試飛點,AC313進行了發動機的冷熱起動及APU的地面電源起動試驗、發動機地面電源起動試驗、3號發動機的交叉起動試驗,進行了有地效和無地效的懸停試驗,根據發動機工作情況加減配重,確定了直升機在不同高度的最大有地效和無地效最大起飛重量。
在海拔高度4700米試飛點,進行了單發的交叉起動試驗、3號發動機的交叉起動試驗。
青海摸底試飛,進一步摸清了AC313的高原性能,取得了優異的飛行成績,更加堅定了通過進藏飛行進一步驗證性能的信心和决心。
翺翔――西藏之行超越夢想
每一個飛行日的順利進行,每一個飛行科目的圓滿完成,都離不開領導的科學决策、率先垂範,保障人員精心細緻的檢查維護和飛行員膽大心細的精準掌控。為保障高原試飛安全、高效進行,對每一個已確定的試飛點,團隊領導都要再次開展實地考察,充分把握飛行航程、沿途地勢、氣象、氣溫等飛行環境。
9月8日,共和地區試飛保障任務順利完成。經過短暫休整,突擊隊轉戰西藏。
9月9日,AC313順利轉場至格爾木機場,並進行高巡航下油耗測試試驗。試驗表明,自共和機場轉場格爾木機場,AC313飛行2小時53分,耗油1.76噸,每小時耗油量為608千克。
9月13日上午10點20分,AC313加油4.3噸、12.3噸重量起飛,沿青藏公路飛越海拔高度4767米的昆侖山口和海拔高度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連續飛行時間為6小時零5分,航程1160公裏,一站式轉場,經受住了復雜多變的地理氣候等各種環境的考驗。下午3點35分,AC313在拉薩貢嘎機場着陸,餘油0.87噸。等候在場的機務人員立即對飛機進行全面檢查維護,證明飛行狀態依然良好。
9月14日,鄭強、餘楓和直升機所所長邱光榮親臨拉薩,協調指導高原試飛工作,看望慰問機組和保障人員,極大鼓舞了全體人員。
9月16日,在貢嘎機場,試飛任務開始之前,鄭強為“直8直升機高原試飛突擊隊”授旗。隨後,AC313進行了懸停、側飛、後飛等試飛科目。在該機場再次進行了發動機的冷熱起動及APU的地面電源起動試驗,進行了有地效和無地效的懸停。
9月17日,在海拔高度4500米的羊八井試飛點,AC313進一步進行了懸停、側飛、後飛等性能驗證飛行,進行了有地效和無地效的懸停試驗。試飛結果表明,AC313全面達到高原設計指標。
9月13日,試飛突擊隊先頭成員顧不上車馬勞頓,風塵僕僕地趕往珠峰大本營實地調研。在充分考慮飛機狀態、高原地勢、天氣情況、飛行意義等多種因素後,决定讓AC313飛往珠峰大本營。
9月17日,保障人員離開羊八井試飛點,車隊奔赴珠峰大本營。開往珠峰大本營方向的道路九麯十八彎,車輛在蜿蜒盤旋中震蕩顛簸。9月18日凌晨,大隊人馬在藏民傢稍作休息便繼續出發,上午9時,突擊隊成員會師珠峰大本營。AC313飛往珠峰大本營方向,飛越了海拔高度5400米的雪格拉山,經停海拔高度3900米的日喀則機場。
9月18日上午8點35分,AC313從日喀則機場起飛,先後飛越了措拉山、加措拉山和通拉山,海拔高度分別為4950米、5248米、5324米。
10時05分,AC313飛抵海拔高度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在由遠及近、從模糊到清晰的轉瞬間,AC313穿越峽𠔌,朝着撥開雲霧露出神秘面紗的珠峰展翅而飛。10時10分,飛機緩緩降落在海拔高度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並進行了單發交叉起動試驗,關閉3號發動機,冷卻15分鐘後交叉起動3號發動機。10時28分,AC313以9.7噸的起飛重量,以驕人的姿態逐漸飛離人們的視綫,飛嚮拉薩貢嘎機場。
在“世界屋脊”之上,由軍廠所共同組成的“直8高原試飛黨員突擊隊”全體隊員都異常激動,莊嚴而又豪邁地情不自禁地宣誓:“願為直升機事業奮鬥終身!”
帶着勝利的喜悅,9月20日,突擊隊大部分人員離開拉薩前往格爾木,打響了AC313返航保障戰;
9月27日,AC313成功從拉薩一站式轉場直飛格爾木,次日順利飛到青海共和。9月29日,突擊隊全體人員離開青藏高原,上午9時,AC313在共和機場起飛,下午3時飛抵閻良。
10月5日,在公司幹部職工期盼的目光中,AC313勝利返航呂蒙機場。陸航試飛大隊副大隊長趙鋒抑製不住異常激動的心情,對AC313的高原性能給予了高度評價。
成果――實現航空史上多個第一
歷經40多天,近2萬公裏的艱難跋涉,輾轉奔波共和、玉樹、格爾木、昆侖山、唐古拉山、那麯、貢嘎、羊八井、日喀則、甘巴拉、珠峰大本營等地。直升機和團隊經受住了復雜多變的高原環境和體能的極限挑戰,按計劃順利完成了AC313高原試飛各項飛行和保障任務。
AC313在外界氣溫為23.5℃~-18℃、高度為3068~7600米條件下,進行了各項試飛;在不同起飛重量、不同時間和溫度、不同飛行高度等高原環境下,完成了發動機地面交叉啓動試驗,發動機地面啓動試驗,起飛、懸停、平飛、側飛、倒飛性能,連續爬升性能、典型剖面任務性能、高海拔場地起降等各類試飛試驗和試飛科目。
AC313以其優良的工作狀態,100%的出勤率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充分發掘和驗證了該型機的各種實用性能及內在潛力。此次AC313高原試飛纍计飛行50個架次,飛行時間86小時02分,航程約12000公裏,取得國産直升機的歷史性突破,創造了中國直升機的多項飛行記錄,填補了我國航空史上的多個空白――
首次實現了國産直升機進入西藏地區的夢想;
首次飛越4767米的昆侖山口、5231米唐古拉山口,5400米的雪格拉山;
創造了直升機一次起降橫跨1160公裏從格爾木到拉薩、連續飛行6小時05分的紀錄;
首次實現國産大型直升機飛抵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
高原試飛驗證了AC313直升機的高原性能,包括發動機、旋翼及傳動係統三大關鍵動部件匹配性,新型復合材料旋翼槳葉的高原飛行性能,高原使用時發動機功率水平、耗油率及其起動能力,係統及裝機設備高原使用適應性,驗證並檢測了高原試飛維護工作。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高原試飛任務的完成,開創了國産直升機進藏進行全面、係統試飛測試的先河,進一步理清了國産高原直升機研發改進的發展思路,更加堅定了我國自主研製高原直升機的信心
穀歌地圖
必應地圖
Mapabc地圖
苏尔特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