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我國成功發射“亞洲一號”衛星
| 我国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
事件經過:
“亞洲一號”衛星順利升空 1990年4月7日北京時間21時30分,我國自行研製的“長徵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亞洲一號”衛星。火箭發射升空後,一、二級火箭先後脫落成功,三級火箭相繼兩次點火,載着“亞洲一號”衛星在太空飛行。三級火箭工作16分鐘以後,星箭分離,衛星進入近地點距地球200公裏、遠地點距地球36000多公裏的大橢圓軌道,從而成功地把我國首次承攬發射的第一顆外國衛星送上太空。從火箭點火起飛到實現星箭分離,為時21分22秒。
“亞洲一號”衛星的製造廠商美國休斯公司和亞洲衛星公司的專傢,與我國航天專傢一道進行了這次發射合作。成千上萬的漢、彝、藏等各族人民,以及來自17個國傢和香港、臺灣地區的200多位佳賓,聚集在發射現場,目睹了我國運載火箭發射外國衛星的壯景。
發射亞星是“長徵三號”火箭連續成功進行的第六次發射。自1984年4月8日“長徵三號”首次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以來,“長徵三號”火箭已成功地將我國自行研製的五顆通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由中國長城工業公司承攬的這次發射亞星服務的合同,是1989年1月23日在北京簽訂的。從簽訂合同到發射前後僅14個月。
附:1970-1990年以來我國成功發射的26顆人造衛星簡介
1970年4月24日,發射了一顆東方紅1號衛星。1971年3月3日,發射了一顆科學實驗衛星。1975年7月26日,發射了一顆技術試驗衛星。1975年11月26日,發射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1975年12月16日,發射了一顆技術試驗衛星。1976年8月30日,發射了一顆技術試驗衛星。1976年12月7日,發射了一顆返回式衛星。1978年1月26日,發射了一顆返回式衛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一枚運載火箭同時將3顆空間物理探測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982年9月9日,發射了一顆返回式衛星。1983年8月19日,發射了一顆返回式衛星。1984年1月29日,發射了一顆試驗衛星。
1984年4月8日,發射了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
1984年9月12日,發射了一顆返回式衛星。
1985年10月21日,發射了一顆返回式衛星。
1986年2月1日,發射了一顆實用通信衛星。
1986年10月6日,發射了一顆返回式衛星。
1987年8月5日,發射了一顆返回式衛星。
1987年9月9日,發射了一顆返回式衛星。
1988年3月7日,發射了一顆實用通信衛星。
1988年8月5日,發射了一顆返回式衛星。
1988年9月7日,發射了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
1988年12月22日,發射了一顆實用通信衛星。
1990年2月4日,發射了一顆實用通信衛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