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生物學家童第周逝世
| 事件經過:
1978年2月,我國卓越的科學家童第周教授,在《詩刊》上發表了一首詩:
“周兮周兮,年逾古稀。
殘軀幸存,腦力尚濟;
能作科研,能揮文筆。
雖少佳品,偶有奇意;
雖非上駟,堪充下驥。
願效老牛,為國捐軀!”
這是76歲的童老,在全國科學大會的前夕,嚮黨和人民寫下的誓言。一年多之後,他在嚮科學高峰攀登的徵途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童老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我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開創人和優秀的教育傢。在我國科學界群星燦爛的太空裏,他是一顆光芒奪目的大星。但是,很少有人會想象到:這顆科學界的大星,在剛剛起步時,是多麽艱難!
童老1902年出生在浙江鄞縣的一個偏僻山村裏。因為傢境很不寬裕,他從小一面跟父親念書,一面幫助傢裏做農活。直到17歲,他纔在二哥的幫助下,進了寧波師範預科。第二年轉入一個教會辦的效實中學。這個學校的英文和數理化的要求很嚴,童第周因為基礎差,學習十分吃力,轉學第一學期,總平均纔45分。學校要他退學或降級,他一再嚮校長請求跟班試讀一學期。學校勉強同意後,他便開始以驚人的毅力,去攻剋學習難關,早晨天不亮,他就悄悄爬起來,在路燈下讀外語;夜裏別人都睡了,他仍然站在路燈下自修功課。學監發現了,關上路燈,逼他進屋。他乘學監不註意,又溜到厠所外的燈下學習,把學監也感動了。就這樣,第二學期他終於趕上來了,總平均分達到70多分,幾何還考了100分。進入大學以後,他學習更加勤奮,基礎越來越紮實,到臨近畢業時,已經是老師和同學公認的高材生了!
大學畢業,他連一個合適的職業也找不到。幾經周折,纔在他的老師的幫助下,在南京中央大學謀得個助教的職位。他在那裏繼續自修。28歲時,在親友的資助下,遠行比利時,跟着布拉捨和達剋教授深造。
布拉捨教授在歐洲生物學界很有名望,跟他學習的還有其他一些外國人。童老是從貧窮落後的舊中國去的,初到比利時,受到不少歧視。後來,布拉捨要做一種剝除青蛙卵膜的手術。這種手術大傢都認為很難做,布拉捨搞了好幾年還沒有搞成。童老卻不聲不響地搞成了,一下子震動了他的歐洲同行。布拉捨興奮地說:“童這個小個子真行!”
這件事,直到晚年,童老還記憶猶新。1978年夏天,有幾個文藝界同志問到他:解放前,有哪些事使他感到特別憤怒和痛苦?哪些事使他特別高興?他激動地回答說:“在舊社會,使我憤怒和痛苦的事太多了,一時說不完。衹有兩件事,我一想起來就很高興。一件是我在中學時,第一次取得100分。那件事使我知道:我並不比別人笨。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過努力也能辦到。世界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另一件事就是我在比利時第一次完成剝除青蛙卵膜的手術。那件事使我相信:中國人也不比外國人笨。外國人認為很難辦到的事,我們照樣能辦到。”
長時期來,童老一直從事發育生物學的研究。早年,他在脊椎動物、魚類和兩棲動物的卵子發育能力研究方面,有過獨特的發現;從50年代開始,他又特別研究了在生物進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魚的卵子發育規律,為國際上提供了係統的重要文獻;晚年,他又和美國坦普恩大學牛滿江教授等一起,在生物性狀遺傳中的細胞核和細胞質相互關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創造性的成績,居於世界先進行列。在這同時,他還在防治海洋有害生物、人工養殖經濟水産動物、開拓培育經濟魚類新品種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童老從事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善於抓住新動嚮和新苗頭,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决不墨守成規。
一個世紀以來,特別是近二、三十年中,對於細胞的研究,成為生物學研究的核心。生物學界的摩根學派一直認為:生物遺傳的物質基礎,是細胞核內的一種染色體上的基因,細胞質和細胞膜在生物遺傳方面,沒有多大作用。可是,童老在實驗中發現,這一說法對許多問題解釋不通。他認為,細胞是一個整體。細胞內所含的細胞核和細胞質等各種結構,雖各有自己的功能,但又相互聯繫,相互製約。許多生命現象,如細胞分化,個體發育和生物性狀的遺傳等,都應該是細胞質和細胞核等因素互為作用的結果,不會總是某種因素起主導作用。
關於童老和牛滿江教授在細胞的核與質關係方面的研究,國內外已有很多報道。人們普遍註意到他們完成的一項有趣的實驗:從鯽魚的卵子細胞質內,提取一種核酸,註射到金魚的受精卵中,結果便出現了一種既具有金魚性狀又表現出鯽魚性狀的子代。畫傢吳作人專門為這種魚畫過一幅畫送給童老,把它稱做童魚。詩人趙樸初題了詩:“異種何來首尾殊,畫師笑道是童魚,他年破壁飛騰去,驅逐風雷不怪渠。”“變化魚竜理可知,手提造化出神奇,10年辛苦憑誰道,泄露天機是畫師。”
童老的這項科學研究,現在還由牛滿江教授以及童老的助手、學生在繼續進行着。它的重大意義,同有些科學成果一樣,可能還要有個較長時間才能完全顯現出來。有人曾將一些看來是科學幻想的問題,詢問過童老:假如童老的研究取得突破,也許有一天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奇跡。譬如,各種遺傳病,在母親的胚胎裏就被消滅幹淨;癌細胞被做成類似牛痘一樣的防疫苗,使人體産生免疫力;鮮美的鯽魚長成幾十斤重;大樹上結出棉桃;小麥長在高梁稈上,整個世界掀起一場新的緑色革命。童老聽後,爽朗地笑了。他說:“這確實是科學幻想,但卻不一定不可能成為現實。科學是最講求實際的,也是最大膽的。敢想,才能創新,才能出奇。不過,首先還是要講求實際。這些想法,我們這一代包括下一代,都可能看不着了。科學上的許多重大突破,都是一點點細微的成績積纍起來的。我現在衹是在生物遺傳的基礎理論研究上,為同代和後代人做一點鋪路的工作,就像一捧沙土、一粒石子,讓別的科學家踩在我的身上繼續往前走。就是失敗了,讓別人能吸取我的教訓,繞開這條道,也有好處。”1979年3月30日,童第周逝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