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曹丕卒

國度: 中國  

朝政: 曹魏

國君紀年: 魏文帝曹丕黃初七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226年   五月16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魏黃初七年(226)五月十六日,魏帝曹丕因病垂危,召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並受遺詔輔嗣主。十七日,曹丕卒,時年四十歲,謚文皇帝,葬首陽陵。曹丕(187—226),字子恆,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曹操次子。少時喜習武、擊劍,博貫經史,曾隨曹操徵烏桓。漢建安十六年(211)任漢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因兄曹昂早卒,於漢建安二十二年立為魏王太子。漢延康元年(220)即魏王位,采納尚書陳群的建議,實行九品中正製的先官制度,鞏固和確立了士族門閥在政治上的特權,獲得世傢大族的支持。同年,代漢即帝位,建立曹魏政權,在位七年卒。曹丕政治上建樹不多,但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為建安文學代表作傢之一。曹丕詩作風柔媚,善於描寫男女情愛和離愁別恨,但題材較狹窄。《燕歌行》是曹丕詩作中藝術成就很高的代表作品,也是現存我國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在文學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曹丕的散文,文筆清新流利,其《與朝歌令吳質書》、《又與吳質書》等,是很有名的抒情散文。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或哀悼,感情真摯。他的信札對魏晉六朝文人尺牘有不小影響。《典論》是曹丕的學術論著,原文共二十篇,曾刊刻於洛陽太學石碑上,現僅存《自敘》和《論文》兩篇。《典論·論文》是我國最早的討論評論專著。在此文中,曹丕評論了“建安七子”各自的長處和短處,並提出“文以氣為主”的觀點,內容包括文學評論中的一些重要課題,如文體特徵,批評標準以及作傢性格與作品風格的關係等等。自曹丕《典論·論文》後,我國文學評論體係已初步建立。丕曾令王象、劉劭等人編輯了我國第一部類書《皇覽》,已佚。明人輯有《魏文帝集》二捲。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