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of Chinese Kuomintang

國度: 中國  

朝政: 國共內戰

事件類型: 政治

日期: 1948年   元月1日

地點: 香港

事件經過:

  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Revolutionary Committee of Chinese Kuomintang),簡稱“民革”,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民主黨派之一。主要由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左派)和其他的民主分子組成,現時與中國國民黨並無任何關係。
  1927年後,以宋慶齡、何香凝為代表的國民黨民主派,堅持孫中“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不懈的鬥爭。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內的民主分子和其他愛國分子贊同中國共産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綫政策,擁護國共第二次合作。 1943年一部分國民黨民主分子開始籌建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1945年10月在重慶成立;1943年另一部分國民黨民主分子在桂林、平昭籌建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1946年4月在廣州正式成立。1947年11月,民聯、民促和國民黨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代表在香港召開國民黨民主派第一次代表會議,决定聯合組成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聯和民促仍繼續存在)。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正式成立,推選宋慶齡為名譽主席,李濟深為主席,何香凝、馮玉祥、李章達、譚平等為中央常務委員,並發表成立宣言,主張推翻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實現中國的獨立、民主與和平。民革的成立使國民黨各派愛國民主力量聯合起來,共同爭取民主革命的勝利。1948年5月,民革領導人和其他民主黨派領導人、無黨派民主人士通電全國,響應中國共産黨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 、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五一”號召。1949年1月,民革領導人李濟深等和其他民主黨派領導人、無黨派民主人士聯名發表《我們對時局的意見》,宣佈願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將革命進行到底,隨後積極參加籌備新政協的工作。9月 ,民革、民聯、民促的代表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製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中央人民政府。11月,國民黨民主派第二次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决定將民革、民聯、民促和國民黨其他愛國分子進一步統一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聯和民促宣告結束)。原國民黨著名人士程潛、張治中、邵力子等參加會議並被選為中央常務委員。民主革命時期民革在團结原國民黨民主派、國民黨其他愛國分子以及與國民黨有歷史聯繫的人士,繼承和發揚孫中不斷進步的革命精神,在參加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民主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鬥爭中,作出了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民革先後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共同綱領》和《章程》的總綱作為自己的政治綱領,製定了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路綫,積極參加各項政治活動。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在中國(除臺灣等地外)的階級狀況發生了根本變化之後,民革的主要工作對象是原國民黨及與國民黨有歷史聯繫的人士、同臺灣各界有關係的人士、致力於祖國統一的人士以及其他有關人士,其中包括國傢機關工作人員和科技、文教 、衛生戰綫的知識分子。在現代化建設中,民革開闢了新的、多方面的工作領域,例如:協助落實對知識分子、起義投誠人員、去臺人員傢屬等的政策,興辦業餘教育,開展咨詢服務及智力支邊,加強與臺、港、澳及海外愛國人士的聯繫,宣傳一國兩製、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以積極的努力去發展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革於1988年11月舉行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製定了新的政治綱領:在中國共産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綫指引下,發揚孫中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的精神,領導全體黨員,團结國內外一切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為統一祖國、振興中華而奮鬥。民革積極參與對國傢事務的管理和對國傢經濟建設、政治生活中重大問題的協商,有3000多名成員擔任了中央或地方各級人大、政協和政府的領導職務。
  民革現任主席、10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何魯麗的父親是原國民政府北平市市長何思源,因為積極主張和平談判,被國民黨特務在傢中安置炸彈,將其長女炸死,何思源先生僥幸未受傷。
  除臺灣、西藏外,民革在三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省級組織,現有黨員近六萬人,共有基層組織二千八百多個。
  民革中央機關報是《團结報》。
  1997年11月為慶祝民革成立五十周年和民革九大召開,黨和國傢領導人分別題詞祝賀,江澤民的題詞是:“高舉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旗幟 致力振興中華統一祖國大業”。李鵬的題詞是:“同心同德 親密合作統一祖國共創偉業”。喬石的題詞是:“加強參政議政民主監督 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獻計出力”。李瑞環的題詞是:“推進祖國統一 致力中華振興”。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皇城根南街84號
  郵編:100006
  電話:65126162
  歷屆民革中央
  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2008年08月25日─ )
  名譽主席:何魯麗(女)
  名譽副主席:賈亦斌、彭清源、徐起超
  主 席:周鐵農
  副主席:厲無畏、鈕小明、萬鄂湘、齊續春、謝剋昌、修福金、劉凡、程崇慶、傅惠民、何丕潔
  第十屆中央委員會(2002年12月10日─ )
  名譽副主席:賈亦斌、彭清源、徐起超
  主 席:何魯麗(女)
  副主席:周鐵農、李贛騮、童傅、程志青(女)、徐志純、厲無畏、鈕小明(女)、朱培康、劉民復、萬鄂湘
  第九屆中央委員會(1997年11月24日─ )
  名譽副主席:賈亦斌 彭清源 徐起超 瀋求我
  主 席:何魯麗(女)
  副主席:周鐵農 李贛騮 童傅 程志青(女)
  鬍 敏 徐志純 厲無畏 鈕小明(女) 朱培康
  秘書長:劉民復
  第八屆中央委員會(1992年12月一 )
  名 譽 主席:朱學範(已故) 侯鏡如(已故) 孫越崎(已故)
  名譽副主席:賈亦斌 趙祖康(1992年12月22日民革中央第八屆一中全會上選舉産生)
  主 席:李沛瑤(已故)何魯麗(女)(1996年11月11日民革中央第八屆五次全會選舉産生)
  副主席:彭清源(常務) 徐起超 李贛騮 瀋求我 周鐵農 童 傅 程志青 鬍 敏
  何魯麗(女)(免)
  秘書長:朱培康
  (1992年12月22日民革中央第八屆一中全會上選舉産生)
  中央監察委員會:
  主 席:譚惕吾(女)
  副主席:廖運周 覃異之(已故) 方少逸 張素我 張剋明 邵恆秋 顧毓瑔 吳京
  第七屆中央委員會(1988年11月— )
  名譽主席:屈 武(已故)
  名譽副主席:裴昌會 趙祖康(1988年11月16日民革“七大”全體會議推舉産生)
  主 席:朱學範
  副主席:鄭洞國(已故)賈亦斌 侯鏡如 徐起超 彭清源
  李贛騮 何魯麗(女) 李沛瑤(1988年11月16日民革中央七屆一中全會選舉産生)
  瀋求我 (1991年12月選出)
  第六屆中央委員會(1983年12月一 )
  名譽主席:屈 武(1988年1月1日六屆五中全會選出)
  主 席:王昆侖(1983年12月28日六屆一中全會選出)
  屈 武(代)(1985年8月23日王昆侖逝世。1985年9月27日民革六屆中央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推選了代理主席)
  屈 武(1987年2月5日民革六屆三中全會選舉産生)
  朱學範(198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六屆五中全會接受屈武辭去民革中央主席和中央委員職務的請求,選舉朱學範為民革中央主席,推舉屈武為民革中央名譽主席)
  副主席:屈 武 朱學範 裴昌會 錢昌照 鄭洞國 吳茂蓀 賈亦斌 侯鏡如 孫越崎
  趙祖康 徐起超 彭清源 李贛騮
  秘書長:李贛騮(兼)
  第五屆中央委員會(1979年10月一 )
  主 席:朱藴(1979年10月24日五屆一中全會選出)
  王昆侖(代)(1981年4月30日朱藴逝世。1981年9月9日民革五屆中央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推選了民革中央代主席)
  王昆侖(1981年12月25日民革五屆二中全會選舉)
  副主席:王昆侖 陳此生 劉 斐 屈 武 朱學範 裴昌會 李世璋 劉仲容 錢昌照 鄭洞國 甘祠森 吳茂蓀 賈亦斌
  (1979年10月24日五屆一中全會選出)
  侯鏡如 孫越崎 趙祖康(1981年12月25日民革五屆二中全會選舉)
  秘書長:甘祠森(兼)(1979年10月24日五屆一中全會選出)
  第四屆中央委員會(1958年12月一 )
  主 席:李濟深
  何香凝 (1959年10月9日李濟深逝世。1960年8月15日四屆二中全會選出)
  副主席:何香凝 程潛 蔡廷鍇 張治中 熊剋武 鄧寶珊 陳紹寬
  秘書長:梅龔彬
  第三屆中央委員會 (1956年3月一 )
  主 席:李濟深
  副主席:何香凝 程潛 譚平 蔡廷鍇 張治中 熊剋武 竜 雲 鄧寶珊 陳紹寬
  秘書長:梅龔彬
  (1956年3月5日民革三屆一中全會選舉産生)
  第二屆中央委員會(1949年11月— )
  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李濟深
  秘書長:梅龔彬 第一屆中央委員會(1948年1月—)
  名譽主席:宋慶齡
  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李濟深
  (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民主派第一次代表大會産生)
  第一屆中央委員會(1948年1月— )
  名譽主席:宋慶齡
  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李濟深
  (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民主派第一次代表大會産生)
   香港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