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杜荀鹤在诗海的作品!!! |
荀鹤才华横溢,仕途坎柯,终未酬志,而在诗坛却享有盛名,自成一家,善长于宫词。因长期置身于九华山怀抱,吟咏九华山面貌的诗篇甚多,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客居他乡写的《秋日怀九华旧居》流露出弃官归隐九华的心情和身在异地恋乡之苦。在《自江西归九华有感》、《题所居村舍》和《山中寡妇》等诗篇中揭露了社会政治昏暗,酷吏残忍、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与呼声,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作平易自然,朴实质明畅,清新秀逸。著有《唐风集》(十卷),其中三卷收录于《全唐诗》。
[晚唐后期诗文的演变]
此外,杜荀鹤(846—904)也有几首诗写得很好,如《再经胡城县》: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晚唐讽刺性短文和批判性的诗歌,在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下层百姓的艰辛苦难方面,
具有以前很少见的尖锐、大胆,这确实为晚唐文学带来了一股生气。
然而,上述作品并不是晚唐后期文学尤其是诗歌的主流。
这一时期的大多数诗歌,包括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的许多诗作在内,仍是以山
水风月、赠酬送别以及自身伤感情怀等为主,他们写诗的精力,也主要放在这一边,其
艺术风格上大致可以分成两个类型。
第一类诗歌,主要继承姚合、贾岛的诗风,以抒写个人苦闷伤感为主要内容,以自
然山水为主要意象,讲究语言的精心锤炼。这是晚唐诗歌的一大流向,相当多的诗人的
作品都属于这一类型。只是从马戴、雍陶以来,这批诗人也吸收了白居易等人诗风的平
易流畅,并受老、庄哲学与佛教思想的影响,倾向于静观默识的观物方式与淡泊恬静的
审美情趣,逐渐摆脱了姚合、贾岛诗中还很明显的生涩尖新的特点而趋向于清丽流动,
他们能把反复锤炼的词语与流动的意脉自然地融铸起来,把敏锐的官能感觉所捕捉到的
物象与细致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形成比较自然清畅的诗句。比如杜荀鹤,无疑受姚、
贾诗风影响很深,他曾说自己“苦吟无暇日,华发有多时”(《投李大夫》),“一句
我自得,四方人已知”(《苦吟》),并在贾岛墓前缅怀这个前辈诗人说:“山根三尺
墓,人口数联诗。”(《经贾岛墓》)对好句的追求与珍视可算是执着了,但他的诗却
绝不生涩,也无寒苦之气,如《秋江晚泊》:
一望一苍然,萧骚起暮天。远山横落日,归鸟度平川。家是去秋别,月当今夕圆。
渔翁似相伴,彻晓苇丛边。
全诗平易晓畅,三四两句写景,虽然不甚新奇,但景致舒展,高下相形,有动有静,
有纵有横。又如《春宫怨》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二句,以融融春光反衬出宫
女的寂寞,其中“暖”、“碎”、“高”、“重”用得很巧,却不显得雕琢。此外,如
“一溪月色非尘世,满洞松声似雨天”(《宿东林寺题愿公院》),“窗竹影摇书案上,
野泉声入砚池中”(《题弟侄书堂》),“四五朵山妆雨色,两三行雁帖云秋”(《隽
阳道中》)等,也都自然清新,细腻生动。而另一位诗人郑谷(约851—约910以后),
也是苦思苦吟的一个代表人物,他曾说:
“属兴同吟咏,成功更琢磨。”(《予尝有雪景一绝》)而著名的“一字师”的传
说似乎也正好说明他对炼字琢句的重视。但他的五言诗句如“极浦明残雨,长天急远鸿”
(《夕阳》),“孤馆秋声树,寒江落照村”(《奔避》),“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
花”(《张谷田舍》)等,都是经过细心锤炼而又清新易晓的。而他的七言诗,如《淮
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又如《柳》: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都是把意蕴融化在全诗正面描述的境界之中,而不是用个别字眼来突现,所以语言
明白流贯,整体感很强。
第二种类型的诗歌,则主要是继承了李贺、李商隐的一些特点。在这里可以谈到的
是唐彦谦与韩偓的诗。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youth扫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