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戎昱 Rong Yu  唐代  
相和歌辞·从军行 In proper proportion Songs Attest Row
相和歌辞·苦哉行五首 In proper proportion songs Kuzai line 5
相和歌辞·苦辛行 In proper proportion songs Kosin Row
相和歌辞·采莲曲二首
塞下曲 Cyprus under the curve
长安秋夕(一作中秋感怀) Chang'an Qiu xi 1 for Mid-autumn recall with emotion
罗江客舍 Luo Jiang hotel
赠岑郎中
闻笛(一作李益诗) Pipe 1 for Li yi poem
汉上题韦氏庄
闺情 Exquisite
衡阳春日游僧院 Hengyang Spring swim monastery
玉台体题湖上亭 Body of the Jade Terrace Inscribe lake booth
早梅 Early Mei
移家别湖上亭 Do not move home Lake booth
客堂秋夕 parlor Qiu Xi
湖南雪中留别
赠别张驸马 s son-in-law
泾州观元戎出师 Jing-state concept Supreme commander serve out one's apprenticeship
古意 interest and charm of antique taste
听杜山人弹胡笳
咏史(一作和蕃) Yong shi One for and Fan
桂州腊夜 Guizhoulaye
再赴桂州先寄李大夫 Zaifuguizhou Send Lee first doctor
多首一页
古诗 ancient style poetry
咏史(一作和蕃)

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赏析】   中唐诗人戎昱这首《咏史》,题又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和戎讽”条。据说,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于是唐宪宗背诵了戎昱这首《咏史》,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还笑着说:“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力主和戎)之功,何其懦也!”大臣们领会圣意,就不再提和亲了。这则轶闻美谈,足以说明这首诗的流传,主要由于它的议论尖锐,讽刺辛辣。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唐代从安史乱后。朝政紊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备罹祸害。所以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视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在中唐,咏汉讽唐这类以古讽今手法已属习见,点明“汉家”,等于直斥唐朝。所以首联是开门见山,直截说和亲乃是有唐历史上最为拙劣的政策。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付给妇女。三联更鞭辟入里,透彻揭露和亲的实质就是妄图将女色乞取国家的安全。诗人愤激地用一个“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和可耻,暴露无遗。然而是谁制订执行这种政策?这种人难道算得辅佐皇帝的忠臣吗?末联即以这样斩钉截铁的严峻责问结束。诗人以历史的名义提出责问,使诗意更为严峻深广,更加发人思索。此诗无情揭露和亲政策,愤激指责朝廷执政,而主旨却在讽谕皇帝作出英明决策和任用贤臣。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诗虽然尖锐辛辣,仍不免稍用曲笔,为皇帝留点面子。
  
    对于历史上和亲政策的是非得失要作具体分析,诗人极力反对的是以屈辱的和亲条件以图苟安于一时。由于“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一联,击中了时政的要害,遂成为时人传诵的名句。
  
    (倪其心)

【资料来源】 卷270_2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