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方干 Fang Gan  唐代  
采莲 Lotus
寄李频
东溪别业寄吉州段郎中
怀州客舍
中路寄喻凫先辈 Send Road Yu fu antecedent
送赵明府还北
过朱协律故山
途中寄刘沆(一作寄朱特) En route lodge at Liu hang Send one to Jute
送班主簿入谒荆南韦常侍(一作卢尚书) accompany Ganger Ye Jing book into one for South Way Attendants Lu Shangshu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 Summertime ascend Lingyin temple postpeak
听新蝉寄张昼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 accompany Yu tanzhi Fail in an exam hand over the amount of sth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送姚舒下第游蜀
旅次钱塘 Place where one stays over night during a journey Qiantang
别喻凫
送相里烛
君不来 Jun does not come
将谒商州吕郎中,道出楚州,留献章中丞
金州客舍 Golden State hotel
途中逢孙辂因得李频消息 En route Every sun Chariot due to be Li pin story
送从兄郜(一作韦郜,一作途中别孙璐) accompany Sons of one's paternal uncles, who are older than oneself Gao Wei Gao for a for a En route Do Lu Sun
送许温(一作浑)
镜中别业二首(一作镜湖西岛闲居) Mirror Villa 2 1 for Mirror Lake West island grass
经周处士故居 trans- Zhou chu bachelor Former Residence
多首一页
古诗 ancient style poetry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赏析】   洞庭湖中有一座奇秀的青山,传说它是湘君曾游之地,故名君山,又名湘山,洞庭山。由于美丽的湖光山色与动人的神话传说,它激发过许多诗人的想象,写下许多美丽篇章,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题群山》)等等,这些为人传诵的名句,巧比妙喻,尽态极妍,异曲同工。
  
    而方干这首《题君山》写法上全属别一路数,他采用了“游仙”的格局。
  
    “曾于方外见麻姑”,就象诉说一个神话。诗人告诉我们,他曾神游八极之表,奇遇仙女麻姑。这个突兀的开头似乎有些离题,令人不知它与君山有什么关系。其实它已包含有一种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单单遇上麻姑,就有意思了。据《神仙外传》,麻姑虽看上去“年可十八九”,却是三见沧海变作桑田,所以她知道的新鲜事儿一定不少。
  
    “闻说君山自古无”,这就是麻姑对诗人提到的新鲜事一件。次句与首句的起承间,有一个跳跃。读者不难用想象去填补,那就是诗人向麻姑打听君山的来历。人世之谜甚多,单问这个,也值得玩味。你想,那烟波浩渺的八百里琼田之中,兀立着这样一座玲珑的君山。泛舟湖面,“四顾凝无地,中流忽有山”(《许棠《过君山》),这个发现,会使人惊喜不置;同时又感到这奇特的君山,必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来历,从而困惑不已。诗人也许就是带着这问题去方外求教的呢。
  
    诗中虽然无一字正面实写君山的形色,纯从虚处落墨,闲中着色,却传达出了君山给人的奇异感受。
  
    “君山自古无”,这说法既出人意表,很新鲜,又坐实了人们的揣想。写“自古无”,是为引出“何以有”。不一下子说出山的来历,似乎是故弄玄虚,其效果与“且听下回分解”略同。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这真是不说则已,一鸣惊人。原来君山是昆仑顶上的一块灵石,被巨大的海风吹落洞庭的。昆仑山,在古代传说中是神仙遨游之所,上有瑶池阆苑,且多美玉。古人常用“昆冈片玉”来形容世上罕有的珍奇。诗中把“君山”设想为“昆仑山顶石”,用意正在于此。“海风吹落”云云,想象奇瑰。作者《题宝林寺禅者壁》云:“台殿渐多山更重,却令飞去即应难”,题下自注:“山名飞来峰”。可见此诗的想象显然受到“飞来峰”一类传说的影响。
  
    全诗运用奇特想象,从题外落笔,神化君山来历,间接表现出君山的奇美。这就是所谓“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游仙”一体,起自晋人,后世多仿作。但大都借“仙镜”以寄托作者思想感情。而运用这种方式来歌咏山水,间接表现自然美,不能不说是方干的一个创造。由盛唐诗的兴发情至,转入更多的意匠经营,这是中晚唐诗的一个趋向,其不及盛唐之处在此,而其胜于盛唐之处亦在此。
  
    (周啸天)

【资料来源】 卷653_5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