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韦庄 Wei Zhuang  唐代   (836~910)
菩萨蛮 To the Tune of P'u-san man
章台夜思 A Night Thought on Terrace Tower
金陵图 A Nanjing Landscape
诉衷情 (一)
诉衷情 (二) Complain heartfelt emotion twain
思帝乡(一) Consider place where god lived uni-
思帝乡(二) Consider place where god lived twain
天仙子(一) Henbane uni-
天仙子(二) Henbane twain
天仙子(三) Henbane three
天仙子(四) Henbane four
天仙子(五) Henbane five
定西番(一) _Set_ zephaniah uni-
定西番(二) (《花间集》失收此首) _Set_ zephaniah 2 Flowers _Set_s Poor crop The first
江城子(一) Jiang chengzai uni-
江城子(二) Jiang chengzai twain
上行杯(一) Uplink cup uni-
上行杯(二) Uplink cup twain
酒泉子 Jiuquan child
女冠子(一) Woman crest uni-
女冠子(二) Woman crest twain
浣溪沙(一) Huan xisha uni-
浣溪沙(二) Huan xisha twain
浣溪沙(三) Huan xisha three
多首一页
古诗 ancient style poetry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赏析】   晚唐时期,日本因唐朝国内动乱,于文宗开成三年(838)停止派出遣唐使。原先随遣唐使舶来华学佛求经的请益僧和学问僧,此后便改乘商船往来。唐朝的商船船身小,行驶轻快,船主又积累了丰富的气象知识和海经验,往返中国与日本一般只需三昼夜至六七昼夜,而且极少遇难漂流。这导致日唐之间交通频繁,日本僧人的入唐比在遣唐使时代更加容易。敬龙便是这些僧人中的一个。他学成归国时,韦庄为他写诗送行。
  
    全诗只在“送归”上落笔,体现了对异国友人的关心与惜别之情。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说敬龙此番归国,行程辽远,里程不易概指。虽然《梁书·扶桑国传》说过“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后来沿用为日本的代称,若写诗也是这样指实,便缺少意趣。诗人采用“扶桑”这个名字,其意则指古代神话传说东方“日所出处”的神木扶桑,其境已渺茫难寻;这还不够,下面紧接着说敬龙的家乡还在扶桑的东头再东头。说“扶桑”似有边际,“东更东”又没有了边际;不能定指,则其“远”的意味更可寻思。首句“已在”是给次句奠基,次句“更在”才是意之所注处。说“扶桑”已暗藏“东”字,又加上“东更东”,再三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敬龙的家乡所在地写得那样远不可即,又神秘,又惹人向慕。那边毕竟是朋友的家乡,而且他正要扬帆归去,为此送行赠诗,不便作留难意、惜别情、愁苦语,把这些意思藏在诗句的背后,于是下文转入祝友人行程一帆风顺的话头。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船行大海中,最怕横风暴雨,大雾迷。过去遣唐使乘坐的大船,常因风暴在海上漂流,甚至失事;能够到达的也往往要在数十日或者数月的艰苦程之后。这些往事传闻,韦庄是心知的,所以就此起意,祝朋友此行顺利。用一个“到”字,先祝他平安抵达家乡;“明月”示晴,排除雾雨;“帆风”谓顺,勿起狂飆,──行程中不生灾障。“谁”字先垫出“与师共到”之人,由下句的朗月、顺风再为挑明,并使“风”、“月”得“谁”字而人格化了。“共”字,一方面捏合“风”、“月”与“师”三者,连同“船”在一起,逗出海行中美妙之景、舒畅之情;另一方面,又结合“到”字,说“共到”,使顺风朗月的好景贯彻全程,陪同直抵家乡。两句十四个字,浑然一体,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与诚挚的友情,饶有诗意。
  
    诗人如此祝愿,也并非仅仅由于主观愿望,故作安慰语。它是有客观事实作基础的,这就是晚唐时日本与中国之间,海上行相对地便利与安全的事实。它印入了诗人心底,写出来自然而然就是这样的诗句。
  
    (陈长明)



【北美枫文集】月亮

【资料来源】 卷695_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