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李颀 Li Qi  唐代   (690~751)
古從軍行 An Old War-song
古意 AN OLD AIR
送陳章甫 A Farewell to my Friend Chen Zhangfu
琴歌 A Lute Song
聽董大彈鬍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ON HEARING DONG PLAY THE FLAGEOLET A POEM TO PALACE-ATTENDANT FANG
聽安萬善吹篳篥歌 ON HEARING AN WANSHAN PLAY THE REED-PIPE
送魏萬之京 A Farewell to Wei Wan
湘夫人 name of a river begum
塞下麯 Cyprus under the curve
古塞下麯
漁父歌 Fisherman Song
東京寄萬楚 Tokyo lodge at Mo Chu
寄焦煉師 Jijiaolianshi
望鳴臯山白雲寄洛陽盧主簿
寄萬齊融 lodge at Mo Jirong
贈張旭 present Zhang Xu
贈蘇明府 Government grants Su
登首陽山謁夷齊廟 Ye Yi Qi Tang Temple Shouyangshan
謁張果先生 to visit (a superior) Zhang guo baas
光上座廊下衆山五韻
九月九日劉十八東堂集 September The ninth day of the ninth noon, a festival on the lunar calendar surname The number 18 East hall group of things having a shared quality
宋少府東溪泛舟 (surname) Shaofu,officer's title in tang dynasty Dongxi go boating
與諸公遊濟瀆泛舟 And gentlemen You Jidu go boating
送綦毋三謁房給事 Songqiwusan Yefangjishi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送魏萬之京

李颀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禦苑砧聲嚮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賞析】   魏萬後改名魏顥。他曾求仙學道,隱居王屋山。天寶十三載,因慕李白名,南下到吳、越一帶訪尋,最後在廣陵與李白相遇,計程不下三千裏。李白很賞識他,並把自己的詩文讓他編成集子。臨別時,還寫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的長詩送他。魏萬比李頎晚一輩,然而從此詩看,兩人象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頎晚年傢居潁陽而常到洛陽,此詩可能就寫於洛陽。
  
    一開首,“朝聞遊子唱離歌”,先說魏萬的走,後用“昨夜微霜初渡河”,點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筆法,極為得勢。“初渡河”,把霜擬人化了,寫出深秋時節蕭瑟的氣氛。
  
    秋夜微霜,摯友別離,自然地逗出了一個“愁”字。“鴻雁不堪愁裏聽”,是緊接第二句,渲染氛圍。“雲山況是客中過”,接寫正題,照應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歸,飄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聲,從天末飄來,使人覺得悵惘凄切。而抱有滿腹惆悵的人,當然就更難忍受了。雲山,一般是令人嚮往的風景,而對於落寞失意的人,坐對雲山,便會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傷。他鄉遊子,於此為甚。這是李頎以自己的心情來體會對方。“不堪”、“況是”兩個虛詞前後呼應,往復頓挫,情切而意深。
  
    五、六兩句,詩人對遠行客又作了充滿情意的推想:“關城樹色催寒近,禦苑砧聲嚮晚多”。從洛陽西去要經過古函𠔌關和潼關,涼秋九月,草木搖落,一片蕭瑟,標志着寒天的到來。本來是寒氣使樹變色,但寒不可見而樹色可見,好象樹色帶來寒氣,見樹色而知寒近,是樹色把寒催來的。一個“催”字,把平常景物寫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動,傍晚砧聲之多,為長安特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然而詩人為什麽不用城關雄偉、禦苑清華這樣的景色來介紹長安,卻衹突出了“禦苑砧聲”,發人深想。魏萬前此,大概沒有到過長安,而李頎已多次到過京師,在那裏曾“傾財破産”,歷經辛酸。兩句推想中,詩人平生感慨,盡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嚮晚多”六個字相對,暗含着歲月不待,年華易老之意,順勢引出了結尾二句。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純然是長者的語氣,予魏萬以親切的囑咐。這裏用“行樂處”三字虛寫長安,與上二句中的“禦苑砧聲”相應,一虛一實,恰恰表明了詩人的旨意。他諄諄告誡魏萬:長安雖是“行樂處”,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寶貴的時光,輕易地消磨掉,要抓緊時機成就一番事業。可謂語重心長。
  
  這首詩以長於煉句而為後人所稱道。詩人把敘事、寫景、抒情交織在一起。如次聯兩句用了倒裝手法,加強、加深了描寫。先出“鴻雁”、“雲山”——感官接觸到的物象,然後寫“愁裏聽”、“客中過”,這就由景生情,合於認識規律,容易喚起人們的共鳴。同樣,第三聯的“關城樹色”和“禦苑砧聲”,雖是記憶中的形象,聯繫氣候、時刻等環境條件,有聲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嚮”字,更見推敲之功。
  
    (姚奠中)



【北美枫文集】

【資料來源】 134_19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