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雍裕之 Yong Yuzhi  唐代  
雜麯歌辭·自君之出矣 Potpourri songs Since the king of the carry on
五雜組 Five Miscellaneous Groups
剪彩花 Ribbon flowers
春晦送客(一作三月晦日郊外送客) Spring night See sb. to the door 1 for Mar misoka environs see sb. to the door
四氣
四色 Four-color
大言 magniloquence
細言 Fine words
山中桂 Mountain Gui
蘆花 reed catkins; fluffy ends of reed
江邊柳 Willow River
江上山
遊絲 gossamer
柳絮 willow catkin
殘鶯 Residual Ying
早蟬 Early cicada
秋蛩 Autumn cricket
江上聞猿 River Previous news ape
折柳贈行人 To send off a friend present pedestrian
題蒲葵扇
贈苦行僧
兩頭纖纖 both sides thin
了語 The language
不了語 un- The language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雜麯歌辭·自君之出矣

雍裕之


  自君之出矣,寶鏡為誰明?
  思君如隴水,長聞嗚咽聲。

【賞析】   《自君之出矣》是樂府舊題,題名取自東漢末年徐幹《室思》詩句,《室思》第三章雲:“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自六朝至唐代,擬作者不少,如南朝宋代劉裕、劉義恭、顔師伯,陳朝陳後主,隋代陳叔達等,均有擬作,唐代作者尤多,見於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凡所擬作,不僅題名取自徐詩,技法也仿照徐詩。雍裕之這首詩(《吟窗雜錄》載辛弘智《自君之出矣》與此詩同,並收入《全唐詩》),模仿的痕跡尤為明顯。這首詩表現了思婦對外出未歸的丈夫的深切懷念,其手法高明之處在於立意委婉,設喻巧妙,所以含蓄有味。
  
    自從夫君外出,思婦獨守空閨,成日價相思懷念;平日梳妝打扮,都是為了讓他看了滿意,而今他走了,便不必再去對鏡簪花了,這寶鏡為誰明呢?意思是寶鏡既不為誰明,也就自然不明了,是“明鏡暗不治”的進一層說法,比李鹹用《自君之出矣》“鸞鏡空塵生”說得更為委婉。這種表達方式,不衹是徐幹《室思》的繼承和發展,其源可上溯到《詩經·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妝扮美容,衹是為丈夫;丈夫不在,何必梳妝?這就是司馬遷《報任安書》所說的“女為悅己者容”,正表現了女子對於丈夫的忠貞。
  
    思念夫君,就象隴頭的流水,長流無極;聽到隴水嗚咽的流聲,真叫人肝腸斷絶,感傷悲泣。在徐幹《室思》中,衹是說“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是一般化的說法;雍裕之則將“流水”具體化為隴水,這就使人聯想起北朝無名氏的《隴頭歌辭》:“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四野。”“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絶。”這首歌刻畫了一個漂泊他鄉的遊子的形象。“思君如隴水,長聞嗚咽聲”,因為暗用了《隴頭歌辭》,便使所思念的夫君在外的情況,有了一個比較具體的內容,即在外過着凄涼漂泊的生活;這個“思”字,便更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簡直要聲淚俱下了。除了“隴頭流水”的聯想之外,這裏還保存着徐幹《室思》“思君如流水”這一巧妙的比喻。這種比喻是將感情物化,即以有形的物體的形象來比喻無形的內心的情思。以流水喻思">水喻思君之情,可以兼含多種意思:第一,以水流不斷,比喻日夜思君,如“無有窮已時”即取此義;第二,以水流無限,比喻思婦情長。如李白“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以流水之長比喻情意之長,即取此義;第三,以流水嗚咽,比喻情意凄切。如果說前二義可以在流不斷與思不斷、水無限與情無限之間直接找到“相似點”,那麽水流嗚咽與情意凄切便很難直接找到“相似點”,必須加以聯想,由流水聯想到水聲,由水聲聯想到嗚咽哭泣之聲,由嗚咽聲再聯想到感情之凄切。這是超越“相似點”的比喻,是不似之似,修辭學上稱為“麯喻”。李賀《天上謠》“銀浦流雲學水聲”,即屬此類比喻。由於《自君之出矣》後兩句的比喻十分巧妙,不僅化無形為有形,增加了詩的形象性,而且具有多種含意,這就提供了廣阔的聯想天地,使人讀了感到餘味無窮。
  
    (林東海)

【資料來源】 25_35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