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陈子昂 Chen Ziang  唐代   (661~702)
登幽州臺歌 Ballad on Climbing Youzhou Tower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六) Ganyu poetry Thirty 8 Sixth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卅七) Ganyu poetry thirty eight Qisaqi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八) Ganyu poetry thirty eight The eight
贈趙六貞固二首(其二) s two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卅四) Ganyu poetry thirty eight The paving the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 Ganyu poetry thirty eight The 10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卅五) Ganyu poetry thirty eight The thirty-five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廿八) Ganyu poetry thirty eight The Nianba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卅二) Ganyu poetry thirty eight The Thirty-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三十) Ganyu poetry thirty eight he thirty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五) Ganyu poetry thirty eight Fifth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九) Ganyu poetry thirty eight The nine
春臺引 寒食集畢錄事宅作 Chun tai Complete _set_ of lead Cold Food Copyist House for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七) Ganyu poetry thirty eight The seven
晚次樂鄉縣 Late times Le township County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廿一) Ganyu poetry thirty eight The twenty-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一) Ganyu poetry Thirty Eight first or firstly
送魏大從軍 Send Wei Tai attest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二) Spring evening allo- Friend 2 Second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二) Ganyu poetry thirty eight he troubadour
登薊城西北樓送崔著作融入都並序 Teng thistle City Northwest House to send Cui Classic Into all and sequence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五) Ganyu poetry thirty eight he fifteen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一) Ganyu poetry thirty eight he eleven
多首一頁
七言古詩 Qiyan ancient style poetry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臺歌
Ballad on Climbing Youzhou Tower

陈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白話文】 先代的聖君,我見也沒見到,
後代的明主,要等到什麽時候?
想到宇宙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短暫,
獨自憑吊,我涕淚縱橫凄惻悲愁!

【注釋】 幽州臺:又名薊北樓,遺址在今北京市。
古人:這裏指古代能夠禮賢下士的明君。後面的“來者”有類似意義。
念:思念,想。
悠悠:這裏指遙遠。
愴然:傷悲的樣子。
涕:眼淚。

【賞析】   《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由於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後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采納,並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徵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徵。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稍後,陳子昂又嚮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臺,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裏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臺歌》是同時之作,其內容可資參證。《薊丘覽古》七首,對戰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跡,表示無限欽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臺遠眺時,衹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本篇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本篇在藝術表現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阔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念這首詩,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面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阔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為之激動。
  
    在用辭造語方面,此詩深受《楚辭》特別是其中《遠遊》篇的影響。《遠遊》有雲:“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本篇語句即從此化出,然而意境卻更蒼茫遒勁。
  
    同時,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式為: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後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式為: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鬱不平之氣;後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後句法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王運熙)
  
  [鑒賞]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兩句的意思是:象燕昭王一類的能夠禮賢下士,任人唯賢的古代明君,現在再也見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現的後賢,又還沒有出現."前賢"已遠,"後賢"未來,其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愁悵躍然紙上!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意思是:想那天地宇宙是這樣久遠闊大,而一個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暫,不能建功立業,這怎麽能不悲傷叫人落淚呢!一個"念"字,表現了詩人包括宇宙古今,寬廣無垠的精神境界;一個"獨"字,又渲染了詩人心中不可名狀的孤獨悲涼之感.
  這首詩通過抒發詩人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正直,多才而遭遇睏厄的知識份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鬱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
  這首詩歌風格明朗剛健,是具有"漢魏風骨"的唐代詩歌的先驅之作,對掃除齊梁浮豔纖弱的形式主義詩風具有拓疆開路之功 .在藝術上,其意境雄渾,視野開闊,使得詩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鮮亮感人.雖然衹有短短四句 ,卻在我們面前展現了一幅境界雄渾,浩瀚空曠的藝術畫面 :樓臺高聳 ,詩人獨立,臨風遠眺,面對雄偉壯麗的祖國山川,激情滿懷,思緒萬千.詩的前三句粗筆勾勒,以浩茫寬廣的宇宙天地和滄桑易變的古今人事作為深邃壯美的背景加以襯托,第四句飽蘸感情,凌空一筆,使抒情主人公——詩人慷慨悲壯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畫面的主位元,畫面頓時神韻飛動,光彩照人.念這首詩,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倉涼悲壯的氣氛,面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阔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著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 因而深深為之激動。



【北美枫文集】唐詩300首

【資料來源】 83_32


貢獻者: 戴玨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