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雍裕之 Yong Yuzhi  唐代  
雜麯歌辭·自君之出矣 Potpourri songs Since the king of the carry on
五雜組 Five Miscellaneous Groups
剪彩花 Ribbon flowers
春晦送客(一作三月晦日郊外送客) Spring night See sb. to the door 1 for Mar misoka environs see sb. to the door
四氣
四色 Four-color
大言 magniloquence
細言 Fine words
山中桂 Mountain Gui
蘆花 reed catkins; fluffy ends of reed
江邊柳 Willow River
江上山
遊絲 gossamer
柳絮 willow catkin
殘鶯 Residual Ying
早蟬 Early cicada
秋蛩 Autumn cricket
江上聞猿 River Previous news ape
折柳贈行人 To send off a friend present pedestrian
題蒲葵扇
贈苦行僧
兩頭纖纖 both sides thin
了語 The language
不了語 un- The language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柳絮
柳絮
柳絮
柳絮

雍裕之


  無風纔到地,有風還滿空。
  緣渠偏似雪,莫近鬢毛生。

【賞析】   翻開《全唐詩》,詠楊花、柳絮的篇章甚多,這首《柳絮》卻與衆不同:它既沒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態,也沒有藉柳絮抒寫惜別傷春之情,而是以凝煉準確的語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徵,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簡潔鮮明,富有風趣。
  
    柳絮“似花還似非花”,極為纖細、輕靈,無風時慢悠悠地落到地面,一遇上風,那怕是和煦的微風,也會漫天飛舞起來。它的這種性狀是很難描述的。薛陶說:“二月楊花輕復微”,並沒說清是怎麽個輕法。雍裕之從風和柳絮的關係上落筆,並對比了柳絮在“無風”和“有風”時兩種不同的狀態,衹十個字,就將柳絮的特徵給具體地描繪出來了,這不能不說是狀物的高手。
  
    詩的第三句寫柳絮的顔色。柳絮不僅其輕飛亂舞之狀象雪,而且其色也似雪。所以東晉謝道韞早就以柳絮喻雪花,贏得了“詠絮纔”的美名。可見要描繪柳絮的顔色,還是以白雪為喻最為恰切。但如果僅指出其“偏似雪”,那就是重複前人早就用過的比喻,顯得淡而無味,所以詩人緊接着補上第四句:“莫近鬢毛生”。這一筆補得出人意表,十分俏皮。自來人們多以霜雪喻白發,這裏因為柳絮似雪,遂徑以柳絮隱喻白發,這已不落窠臼;不僅如此,詩人又從詠物進而表現人的情思:人們總是希望青春永駐,華發遲生,而柳絮似雪,雪又象白發,所以儘管柳絮似乎輕盈可愛,誰也不希望它飛到自己的頭上來。這一句在全詩中起了畫竜點睛的作用,寫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也可以說是托物言志、藉物抒懷的又一格吧。
  
    這首詩通篇無一字提及柳絮,但讀完全詩,那又輕又白的柳絮,似乎就在我們眼前飛舞,它是那樣具體,那樣鮮明,似乎一伸手就可捉摸。全詩二十個字,如同一個精心編製的謎語。由於準確地道出了柳絮的特徵,那謎底叫人一猜就着。於此可見詩人體察事物之細,藝術提煉功夫之深。
  
    (徐定祥)



【北美枫文集】柳樹

【資料來源】 471_14


發表評論